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膝关节以下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红;刘跃森

    目的 探讨膝关节以下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分别给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有效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4% VS 22.45%,x2 =9.496,P=0.002).结论 膝关节以下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可靠,且并发症少.

  • 后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探讨

    作者:于素丽;张智勇;张立涛;才素分;郭文艳

    目的 探讨后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87例,随机分组,其中采用后路腰丛—坐骨神经麻醉的患者有43例(甲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患者44例(乙组),记录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分别记录两组在T1(麻醉前)和神经阻滞完成以后的T2(5min)、T3(10 min)、T4(20 min)、T5 (30 min)时的SBP、HR、DBP.结果 在阻滞后,甲组的各个时间点的各项指标、乙组的各时间点的HR和阻滞前的T1时的指标比较(P>0.05);乙组的T3、T4时SBP、DBP低于其他时间点和甲组时间点的SBP、DBP(P< 0.05);甲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长于乙组(P<0.05),乙组运动神经阻滞的维持时间长于甲组(P<0.05).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7%)明显高于甲组(0)(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后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较好,麻醉诱导比较平稳,安全可靠.

  • 神经刺激仪定位后路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景建闯;张志军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定位后路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后路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49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情况(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不同时间段[麻醉前(T0)、麻醉10min(T1)、术后即刻(T2)]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期两组HR、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期两组HR、MAP高于T0时期,但研究组HR、MAP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后路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并延长麻醉持续时间,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 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春林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我院2009年6月到2012年12月门诊收治的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通过硬膜外腔注射含糖皮质激素镇痛复合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神经刺激器引导行患侧臀部坐骨神经阻滞,并行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示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优良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与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应用序贯法研究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有效剂量

    作者:杨广坤;彭德良;廖荣宗;罗富荣;李凤仙

    目的 确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方法 选择拟行外踝关节或跟骨手术患者45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30 mL,若完全阻滞,则下一例减少3 mL;若不完全阻滞,则下一例增加3 mL.注射后在30 min内每5 min评估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ED50和ED95.结果 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概率单位模型为Probit (P) =-1.877+1.184(ln剂量),ED50和ED95分别为4.88 mL和19.56mL.胫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全例数为30例,占66.7%;腓总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全例数为39例,占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31,P=-0.025).胫神经的运动阻滞完全例数为32例,占71.1%;腓总神经的运动阻滞完全例数为39例,占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69,P=0.071).结论 应用序贯法研究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的ED50和ED95分别为4.88 mL和19.56mL,在外踝关节或跟骨手术中具有较好临床应用效果.

  • 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胡红玲;宋阳;叶振海;叶青山

    目的 探讨腰麻下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前路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TKA手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Ⅱ级,均选择L3~4间隙穿刺等比重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将9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为自控静脉镇痛;Ⅱ组为自控静脉镇痛加术毕膝关节及切口局部浸润阻滞;Ⅲ组为术后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加患侧股神经旁置管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记录患者首次PCA泵按压时间,记录术后8、8 ~ 12、12~24、24 ~48 h静脉使用镇痛药物的用量,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48 h内膝关节主动运动的屈曲度、膝关节被动屈曲90°时的VAS值.结果 术后患者首次PCA(自控镇痛)时间,Ⅲ组>Ⅱ组>Ⅰ组(P<0.05);术后8h和8~12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Ⅰ组>Ⅱ组>Ⅲ组(P<0.05);术后12 ~ 24 h及24 ~ 48 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Ⅰ组>Ⅲ组(P<0.05),Ⅱ组>Ⅲ组(P<0.05).静息时VAS评分,术后8h,Ⅰ组>Ⅱ组(P<0.05),Ⅰ组>Ⅲ组(P <0.05);8~12 h和术后12~24 h,Ⅰ组和Ⅱ组>Ⅲ组,24~48 h的VAS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内膝关节的主动屈曲度比较,Ⅲ组>Ⅰ组和Ⅱ组(P <0.05);48 h内膝关节被动屈曲90°时的VAS比较,Ⅰ组和Ⅱ组均显著高于Ⅲ组(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旁置管TKA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前路坐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较好,更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连续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作者:赵子松;陈晓梅;陈广福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 CFNB)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 CFSNB)组各20例。两组的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神经阻滞操作均由同一个麻醉师完成,采用相同的术式和术后训练方法。记录术后3天的疼痛评分(静息痛和活动痛)、镇静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FSNB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术后6、24、48、72小时的静息、活动情况下均比CFNB组低(P<0.05);CFSNB组患者镇静效果在术后6、24、48小时好于CFNB组(P<0.05),72小时时差异则无显著性;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均较少发生,且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可提供更为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

  • 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燕;李世忠

    下肢手术推荐使用外周神经阻滞单次阻滞或连续置管.股神经阻滞或腰丛阻滞(需要时合并坐骨神经阻滞)提供了很好的手术麻醉、佳的术后镇痛并且不影响患者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早日出院.

  •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左东;周民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解放军空军第四五七医院接受内固定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75~92岁,平均85.67岁;使用传统的神经刺激仪引导行后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76~93岁,平均85.72岁;使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肺功能指标、认知功能(定向力、瞬时记忆和注意力计算力等)和术后疼痛的差异.结果 麻醉穿刺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分别为(92.32±10.42)、(92.35±11.27)mmHg和(67.53±6.87)、(67.45±1.25)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完成后10min、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的MAP分别为(91.03±7.85)、(88.67±8.93)、(85.45±8.12) 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5±8.32)、(84.01±7.65)、(80.14±7.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时段观察组的HR分别为(67.92±1.89)、(68.12±1.34)、(66.97±1.26)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5±1.69)、(60.42±1.25)、(60.48±1.89)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定向力、瞬时记忆和注意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术前降低,而两组间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对患者的心肺功能无明显影响,且麻醉效果好,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肌腱间入路腘部坐骨神经阻滞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申海斌;蒋国栋;朱文浪;李树芸

    目的 探讨腘部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足部手术的效果.方法 足部手术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腘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N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E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E组发生低血压4例、尿潴留9例,N组未见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腘部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足部手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治疗2例报道

    作者:陈红霞;毛强;谢文;张友谊;银潇

    传统上神经阻滞需要借助于局部解剖的体表标志、动脉搏动、针刺感觉异常及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寻找神经.由于可以在超声图像上看到神经、血管和其他组织,以及穿刺针和药物扩散,从而避免神经损伤、误穿血管,所以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

  •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手术患者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效果的比较

    作者:张健强

    目的: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手术患者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靶控输注,比较分析镇静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50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将丙泊酚应用于对照组中,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的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镇静满意度.结果:在进行45分钟的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A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临床数据方面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手术患者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较好,且不存在循环抑制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作者:秦新刚;夏峰军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麻醉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50 mL含0.5%罗哌卡因麻醉液,右旋美托咪啶组患者采用50 mL含0.5%罗哌卡因+1μg/mL右旋美托咪定麻醉液.观察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始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低血压、心动过缓、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始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旋美托咪啶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高于右旋美托咪啶组(P<0.05).术后右旋美托咪啶组未使用镇痛药的患者数多于对照组(P<0.05),右旋美托咪啶组使用2次镇痛药的患者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使用过1次镇痛药的患者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心动过缓、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0μg(1μg/mL)右旋美托咪啶作为0.5%罗哌卡因行单侧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的辅助用药,能够延长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需求,且不增加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椎旁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高原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作者:光文辉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联合椎旁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对高原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方法:40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20例采用腰硬联合阻滞(CSEA)(A 组),20例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椎旁阻滞(PVB)(B 组)。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及阻滞完成后第5(T2)、1O(T3)、20(T4)、30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A 组患者 T1时点 SBP、DBP、HR 和 B 组患者 T1时点相比 P 均>0.05。阻滞完成后 T2、T3、T4各时相,A 组患者与 B 组患者 SBP、DBP、HR 相比 P 均≤0.05。结论: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椎旁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高原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麻醉平稳,患者血压和心率稳定。采用腰硬联合阻滞对高原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患者血压和心率有明显波动。

  •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武建;吴熙文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术中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40例全身麻醉下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20例.A组全身麻醉后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术后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单纯全身麻醉,术后PCIA.记录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12h、12h-24h、24h-48h PCA次数.结果 A组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低于B组,A组术后12hPCA次数明显少于B组,12h-24h、24h-48h PCA次数无明显差别.结论 全身麻醉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术中术后镇痛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 腰丛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合并症患者的麻醉效果探析

    作者:潘志高

    目的:探索老年合并症患者麻醉中应用腰丛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30例老年患者,均1项或多项合并症,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15例,单行腰麻;麻醉组共15例,行腰丛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观察及比较2组的麻醉情况及效果.结果:参考组T1~4等时间点的SBP较T0及麻醉组显著更低(P<0.05);参考组T2~3时的DBP较T0及麻醉组显著更低(P<0.05),参考组T2时的HR较T0及麻醉组显著更低(P<0.05).麻醉组的恶心、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参考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老年合并症患者麻醉中应用腰丛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其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坐骨神经阻滞对足部矫形手术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高辉德;勾晓莲;黄嘉伟

    目的 应用坐骨神经阻滞对足部矫形手术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足部矫形手术的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学随机原理,把20例患儿分为两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坐骨神经阻滞(CSB)的组别定义为研究组,治疗过程中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组别定义为对照组,两组患儿进行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对比,并且对两组患儿在复苏室内的躁动状况进行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患儿发生躁动的机率以及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坐骨神经阻滞对降低足部矫形手术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的躁动具有重要意义.

  • 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踝部手术比较

    作者:张庆锋;李景军

    目的 分析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踝部手术效果.方法 于2015年4月—2017年2月在该院择期行踝部手术的患者中选择7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实施蛛网膜下隙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麻醉5分钟后的阻滞范围为L1-L3,对照组阻滞范围为T10以下,两组麻醉成功率均为100%,阻滞效果均达到I级.术后随访48 h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两组麻醉前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等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20、30 min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阻滞在踝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但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可加强应用.

  • 足踝部手术中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李萍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足踝部手术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则在常规神经刺激仪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2组均予以围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麻醉前及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血压情况,对比2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平均起效及维持时间.结果 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观察组血压波动不明显,对照组血压呈递减式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足踝部手术的患者通过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提高麻醉效率,降低麻醉患者的不良影响,同时配合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99 条记录 5/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