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部位植入微种植钉进行前方牵引时上颌骨旋转趋势

    作者:罗晨;秦晓中;曾照斌;冯雪

    目的 研究在不同部位植入微种植钉进行前方牵引时上颌骨旋转趋势的差异,以期为临床正畸选择合适的种植钉植入部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在建立的微种植钉辅助上颌骨进行前方牵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分别将微种植钉植入在上颁颧牙槽嵴区和前牙区(双侧侧切牙与尖牙牙根上方6 mm),分析500 g牵引力在不同牵引部位及方向条件下上颌骨旋转趋势的差异.结果 在颧牙槽嵴区进行牵引时,上颌骨主要呈逆时针旋转趋势;在前牙区进行牵引时,上颌骨主要呈顺时针旋转趋势.结论 当治疗反覆合较深的患者时,选择在颧牙槽嵴区进行牵引会有较好的效果;当治疗浅覆合伴有开合的反合患者时,选择在前牙区进行牵引会有较好的效果.

  • 不同植入角度nFA/PEEK微种植体支抗的有限元应力分析

    作者:佟隽瑶;魏杰;马健

    目的:用有限元分析我国知识产权纳米氟磷灰石聚醚醚酮(nFA/PEEK)拓展成微种植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MIMICS软件将上颌骨CT的DICOM数据删选出常用植入点第一磨牙近中区牙槽骨块,以60°、90°和120°角度植入微种植体。结果:ABAQUS仿真加载100~400 g正畸力获得微种体应变云图,显示应力集中于种植体颈部骨床,与加载力方向相吻合其大应力为2776με,远离到0.393 mm区域降为0。沿着种植体长轴应力集中于骨皮质层并在远离1.2 mm处迅速衰减,松质骨内应力很小。随植入角度偏离90°越大其应力变小;应力在角度不变时均随加载增加而增大,nFA/PEEK应力在178.10~2776.00με范围之间比钛合金种植体偏大,以90°、400 g加载时为大。结论:nFA/PEEK应力分布值符合Frost机械阈值理论,有利于骨沉积区,为其未来临床应用提供了力学依据。

  • 正畸微种植体植入早期骨改建中破骨细胞的观察

    作者:张薇;郭佳佳;朱文倩;唐国华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植入早期破骨细胞的产生,探讨破骨细胞变化与骨改建的关系.方法:雄性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4组,在胫骨近心端近骺板处植入微种植体1颗,分别于植入3、7、14、28 d后处死(每组5只).HE染色观察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标记破骨细胞并作半定量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种植体植入3d后,种植体骨接触区可见大量红细胞、炎症细胞、间叶细胞和骨碎屑,无明显破骨细胞.7d后,编织骨新生,呈颗粒状,破骨细胞位于骨陷窝中.14 d时,大量新生的编织骨呈网格状,破骨细胞增多,骨改建明显.28 d时,编织骨成片状,与层状骨相连,破骨细胞数目减少.TRAP染色半定量分析显示,破骨细胞数目在14 d时达到高峰,各时间点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正畸微种植体植入早期破骨细胞产生,在新骨生成的活跃阶段破骨细胞数目增多,提示破骨细胞参与微种植体周的骨改建过程.

  • 不同时机受力对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朱良燕;严拥庆;高益鸣

    目的:通过对微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分析,研究不同加载时机对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全麻下将48枚微型钛金属种植体植入2只实验Beagle犬双侧上、下颌骨,每只24枚.将48枚种植体分为8组,1组为对照组,负载力值为0g;其余7组为加力组,负载力值为200g.加力组分别在植入术后即刻、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和第6周,用正畸专用镍钛螺旋拉簧对各组微种植钉在相应的时间施加200g的水平拉力.在种植钉植入术后的第6周、第8周和第10周,分别对2只实验犬颈部皮下注射荧光剂四环素、土霉素和钙黄绿素溶液.于植入术后第12周处死实验犬,应用光学显微镜及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种植体骨磨片进行纵断面观察,并计算各种植植体-骨界面的骨结合率.各组的骨结合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时机加载各组的骨沉积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普通光镜下可见种植体-骨界面既有骨结合又有纤维结合,不同时机加载各组的骨结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植入后不同时机对微种植体支抗加力不会影响其稳定性.

  • 微种植体和J钩在上颌前突患者矫治中的支抗效果比较

    作者:吴欣;刘国元;蒋勇联

    目的:比较微种植体和J钩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患者中的支抗效果.方法:31例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成人患者,根据患者的选择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17例,采用微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法关闭上颌拔牙间隙和压低下颌磨牙;J钩组14例,采用滑动法结合J钩高位牵引及Ⅱ类颌间牵引关闭拔牙间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 16.0软件包比较2组间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2组间SNB、ANB、MP-FH、U1-Y、U6-Y、L6-MP、NLA、UL-Y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NA、U1-SN、U1-X、U6-X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患者中,微种植体较J钩的支抗作用更强,同时可以压低下颌磨牙,更有利于Ⅱ类面形的改善.

  • 正畸用微种植体上颌磨牙植入区骨皮质厚度的测量分析

    作者:林颋旭;陶列

    目的:通过对上颌后牙区骨皮质厚度进行测量分析,为放置微种植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成人(18~25岁)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采用Newtom CBCT影像系统,以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的接触点作为坐标中心,向龈方每间隔1 mm测量牙槽骨骨皮质厚度,共测量20个平面.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两侧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对男女之间不同部位的骨皮质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区骨皮质厚度在左右两侧对称位置无显著差异.骨皮质厚度在第7层以下几乎不存在或较薄(小于0.5mm),而第10至第12层以上均大于1.5 mm,且皮质厚度较为均匀,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男性骨皮质厚度平均值为(2.12±0.72)mm,女性平均值为(1.86+0.83mm)(7层以上).男女在第6层以上13层有显著差异(P<0.05),而另外2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区骨皮质厚度自(牙合)方向根方骨皮质厚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男性患者骨皮质厚度在同一水平上大于女性患者.

  • 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上颌后牙区微种植体植入的安全性探讨

    作者:廖仟;王云霁;张维奕;周迪;范小平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分析骨性Ⅱ类错(牙合)青少年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不同截面的小根间距及颊侧骨皮质表面与根间窄处距离,为临床上微种植体的安全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4例骨性Ⅱ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的CBCT资料,其中,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14.07岁.取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的9个水平截面,每个截面相距1 mm,分别测量每个截面的小根间距及颊侧骨皮质表面与根间窄处距离.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每个截面小根间距和颊侧皮质骨表面与根间窄处的距离,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左右两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根尖部的骨皮质表面与根间窄处距离,与SNA角呈正相关关系;小根间距离由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至根尖逐渐增大,各截面的颊侧皮质骨表面与根间窄处距离的均值均大于5 mm.结论:经CBCT获取了骨性Ⅱ类错(牙合)青少年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各截面小根间距和颊侧骨皮质表面与根间窄处距离,了解了其分布规律,为临床上微种植体的安全植入提供了参考.

  • 颧牙槽嵴微种植体植入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的解剖研究

    作者:王鹏;陈铮晰;吴军;陈振琦

    目的:通过对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植入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在颧牙槽嵴处安全植入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正畸患者的37个上颌第一恒磨牙根方的颧牙槽嵴进行锥形束CT(CBCT)测量和分析,依上颌窦底位置分为窦低组与窦高组,比较2组之间颧牙槽嵴宽度的差别.同时测量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的根长,以确定上颌种植钉植入的部位.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窦低组的颧牙槽嵴宽度显著小于窦高组的颧牙槽嵴宽度,窦低组24例,窦高组13组.男性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长度平均值为12.62 mm和12.30 mm,女性近远中颊根的长度平均值为11.53 mm和11.15 mm.结论:上颌窦底的位置决定了颧牙槽嵴的宽度,窦高组可以为种植体植入提供足够的骨质宽度支持.为确保牙根尖组织的安全,应在根尖上方1~2 mm以上植入.男性患者的植入部位约在釉-牙骨质界以上13.62 mm,女性约为12.53 mm.

  • 微种植体支抗即刻和早期加载的电镜观察

    作者:吴丽萍;徐婧秋

    结合良好,表面有大量骨质覆盖.种植体与其周围骨质间存在微小间隙,间隙均小于0.85 mm.结论 微钛螺纹钉种植体即刻加载300 g以内的水平力不影响支抗种植体的稳定性.

  • 上颌中切牙间颌骨解剖形态的CBCT测量分析

    作者:许远;赵春洋

    目的::利用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分析上颌中切牙区唇舌向牙槽骨量,为微种植体的安全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0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用Dolphin 11.0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鼻腭管前壁至上颌牙槽前壁的距离,以及上颌中切牙间矢状面在距离参考平面14.0 mm、16.0 mm、18.0 mm、20.0 mm四个植入高度处唇舌向骨质厚度。结果:鼻腭管前壁至牙槽前壁的距离,从下向上依次为(7.98±1.24)mm、(8.27±1.44)mm、(10.31±2.00)mm,逐渐增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植入高度间唇舌向骨质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高度组唇舌向骨质厚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结论:上颌中切牙间植入长度为6 mm的微种植体是安全的,可避免微种植体进入鼻腭管。

  • 微种植体在口腔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瑶琴;胡建

    微种植体作为近十年新出现的口腔植入物,在正畸、修复等各学科的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从微种植体的研究背景、临床各学科应用、并发症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 微种植体支抗在治疗上颌前突中的应用

    作者:陈中坚;宋志芸

    目的 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内收上颌前牙的应用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包括10例正畸患者,患者分为女性8例,男性2例,根据治疗需要在上颌磨牙颊侧的部位应用微种植钛钉作为支抗,内收前牙完成正畸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应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内收前牙,使磨牙尖牙达到Ⅰ类关系,头影测量A点、B点有明显变化,侧貌有明显改善.结论 微种植体能提供正畸临床所需的强支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正畸患者对于微种植体支抗使用的主观反应:临床问卷调查

    作者:王震东;朱效萍

    目的 了解患者对微种植体使用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方法 50位在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微种植体植入的正畸患者在治疗结束之前完成了调查表.结果 ①72%患者缺乏微种植体支抗的相关信息;②微种植体支抗使用会造成72%的患者短期(1个月内)的心理压力,60%的患者术后有局部不适;③微种植体使用对超过80%的患者没有长期(植入半年后)的主观心理影响和局部不适.结论 微种植体支抗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小,但需要改进其设计,以减小局部的不适.

    关键词: 微种植体 调查表
  • 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即刻加载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许衍;曾科;景熙文;王林;王震东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即刻加载的微种植体支抗周围骨界面组织学变化,旨在探索即刻加载是否会影响微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方法 本试验选用成年狗1只,16枚正畸用微种植体植入狗的下颌骨后即刻施加1.5 N力,施力9周后狗被处死.骨标本作病理切片后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测量.结果 微种植体可以承受即刻加载的1.5 N正畸力而无松动.组织学观察显示骨-微种植体界面有骨组织沉积,没有纤维组织生成,即刻加载的正畸力没有影响骨细胞在微种植体表面的沉积.结论 在严格控制植入创伤、加载力量大小的前提下,微种植体的即刻加载是可行的.

  • 不拔牙矫治轻度安氏Ⅲ类错(牙合)对上气道的影响研究

    作者:蒲晓芬;王震东;王华;许衍

    目的 对微种植体支抗和多曲方丝弓技术分别矫治Ⅲ类错(牙合)产生的上气道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技术带来的气道变化差异.方法 选取12例利用微种植体推下颌牙列向后矫治Ⅲ类错(牙合)的病例,同时选取13例采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Ⅲ类错(牙合)的病例,测量所有病例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的上气道数据,对两种技术治疗前后上气道差值作对比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技术矫治Ⅲ类错(牙合),上气道只在LPW有差别,其余几项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矫治Ⅲ类错(牙合)时,微种植体支抗推下颌牙列向后使下咽气道减小.

  • 上前牙前突患者后牙区微种植体植入位置的CBCT研究

    作者:陈双喜;董文玉;潘永初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进行扫描重建有上前牙前突患者的上下颌骨,进行分析对比微种植体植入后牙区颌骨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差异,为临床上能更准确地定位微种植体支抗植入位置方面提供参考.方法 将20例有上前牙前突的患者利用锥形束CT对其口腔颌面部进行扫描及三维重建,在上颌后牙区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区、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距离牙槽嵴顶3、5、7、9 mm处,先以近远中向选取上后牙区各牙根间牙槽嵴中心层,再在唇腭向选取矢状面上后牙区距离外层骨皮质2、4、6 mm处进行骨密度的测量,比较不同区域内骨密度的差异.结果 在上颌骨后牙段不同高度同一深度,不同深度同一高度,骨密度值之间的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在距离骨皮质相同深度时,距牙槽嵴顶高度为7 mm处骨密度值大于其他各组,而在同一高度时,随着深度的增加骨密度值减少.结论 通过CBCT测量分析不同高度与深度植入上颌后牙区的外周骨密度大小,在距离牙槽嵴顶高度为7 mm处骨密度值大于其他位置.可以为微种植体植入提供参考.

  • 微种植体支抗辅助矫治Ⅲ类错牙合对上气道的影响研究

    作者:蒲晓芬;王震东;兰庭超;许衍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辅助矫治Ⅲ类错牙合时,远中整体移动下颌牙列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需要远中移动下颌牙列的Ⅲ类患者,在下颌植入微种植体支抗,利用微种植体远中移动下颌牙列,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影的上气道大小以及牙颌角度,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上气道舌根后的咽腔径( PAS)、下咽腔的矢状径( LPW)、鼻咽腔的矢状径( UPW)变小,并且PAS变化明显,L1-MP变小,SNA略有变大,其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微种植体支抗远中整体移动下颌牙列矫治Ⅲ类错牙合时,会导致舌后气道变小。

  • 磨牙后区微种植体支抗竖直下颌近中阻生第二磨牙的临床应用

    作者:罗文秀;陈文静;王震东;韶青华;厉丹丹;何宏玉

    目的:探讨磨牙后区微种植体应用于下颌近中阻生第二磨牙竖直的正畸治疗方法,评估其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1—2014年门诊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的患者13例23颗患牙,采用磨牙后区植入微种植体,牵引23颗患牙向远中移动,引导其竖直、萌出。结果23颗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全部竖直萌出并建立良好的咬合。竖直治疗平均时间为6.5个月。结论磨牙后区微种植体支抗能简单有效地竖直下颌阻生的第二磨牙,并且可以控制磨牙的垂直向高度,避免对相邻牙齿产生不良影响。

  • 微种植体矫治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疗效的三维评价

    作者:秦燕军;严斌;王震东;于剑南;赵宏;谷妍;赵春洋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矫治第二恒磨牙正锁牙合的疗效。方法选择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病例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8~32岁,平均22.5岁。在锁牙合牙的颊侧及上颌腭侧植入微种植体,链状皮圈牵引竖直、压低倾斜的第二磨牙。对正锁牙合磨牙治疗前后的CBCT 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微种植体牵引矫治正锁牙合平均疗程4个月。三维测量结果:U7j -矢状面减小、L7j -矢状面增加,P <0.05,有显著差异,表明患侧正锁牙合上下磨牙的牙弓宽度恢复;U7- SN 增加,L7- SN 减小,P <0.05,有明显差异,说明正锁牙合磨牙的牙轴恢复正常。结论微种植体用于纠正磨牙正锁牙合,针对锁牙合发生的机制进行矫治,矫治锁牙合牙颊舌向异常的同时纠正了高度异常,疗程短、疗效好。

  • 微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列的临床体会

    作者:许衍;潘永初;王震东

    目的 利用微种植体支抗远中整体移动下颌牙列,并对其临床疗效及长期稳定性作一初步的探讨.方法 选择9例需要远中移动下颌牙列的患者,在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间植入微种植体,利用微种植体远中移动下颌牙列.测量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及下颌第一磨牙牙冠远中移动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达到正常的前牙覆(牙合)、覆盖及后牙咬合关系.∠SNA、∠SNB、PFH(mm)减小及∠FMA增加均没有显著性意义,∠IMPA、L1-NB(°)、L1-NB(mm)减小有显著性意义,下颌第一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3.99 mm.结论 运用微种植体支抗可以到达远中移动下颌牙列的目的,且临床效果稳定.

170 条记录 4/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