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发性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张珊珊;秦云;张轶华;乔星;王彦

    目的 探讨反复复发的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6例复发患者进行临床病史、组织学复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首诊发病年龄为28~54岁,平均年龄41.3岁,复发1~3次.后病理诊断均为叶状肿瘤(4例交界性叶状肿瘤,2例恶性叶状肿瘤).结论 反复复发的叶状肿瘤,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肿瘤恶性程度逐步增加,确诊后应做扩大切除.

  • 前列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张子仪

    目的:本文对2例前列腺叶状肿瘤(PT)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以及免疫组化情况进行分析。前列腺PT主要由间叶成分和上皮组成,囊腔被间质挤压生成叶状裂隙。免疫组化情况:CK、PSA、EMA均为(+),间质细胞Vim(+)或者SMA(+),PR弱(+)。前列腺PT比较容易转移和复发,如果发展到恶性阶段,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差。

  •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预后评估

    作者:刘慧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形态、组织发生和命名.方法:常规切片包埋染色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检测.结果:良性6例交界3例恶性2例中仅Act阳性1例.结论:全部肿瘤镜下均无包膜.肿瘤的恶性间叶成分对于瘤内和瘤外正常乳腺腺上皮成分呈特殊的浸润方式.叶状囊肿瘤实质上是一种起源于腺管周多能性纤维和肌上皮细胞,具有腺上皮、平滑肌和纤维组织等多向分化的肿瘤.

  • 年轻患者反复复发的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观察(附3例报道)

    作者:罗蓉;卢义生

    目的:探讨年轻患者反复复发的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3例年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预后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6岁、20岁及25岁.复发1~4次,后病理诊断均为乳腺叶状肿瘤,1例良性,2例交界性(中间性).结论:年轻患者乳腺叶状肿瘤容易复发,不易转移.诊断要根据组织学特征、肿瘤大小、边缘状态、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等综合评估,要与幼年性纤维腺瘤和管内型纤维腺瘤等鉴别.确诊后应做扩大切除.

  • 外阴异位乳腺叶状肿瘤1例

    作者:谷化平;李德贵

    患者女性,41岁.主因外阴右侧肿物并下腹痛1月余人院.妇科查体:双侧乳腺对称,外观、大小正常,未触及肿块.外阴呈已婚已产形,于外阴右侧阴阜部可见一约4cmx3cmx2.5cat大小的包块,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少有活动,无压痛;阴道通畅,伸展度好;官颈光滑;子宫前位、增大.B超示子宫平滑肌瘤,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外阴肿瘤,性质待查.行外阴部肿物剔除术.

  • 前列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侯刚;李晓梅;李宁;李道胜;叶红

    目的 探讨前列腺叶状肿瘤(PI')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2例前列腺PT,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 前列腺PT由上皮和间叶成分组成,上皮细胞增生,无异型性,由上皮细胞形成的囊腔被增多的间质成分挤压形成类似叶状的裂隙.例1,间质细胞轻一中度异型,核分裂1~2/10 HPF,无坏死;例2,间质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5/10 HPF,有坏死.免疫组化染色上皮细胞CK、EMA和PSA均(+),间质细胞Vim(+),PR弱(+),部分间质细胞SMA(+).例1术后1年复发.结论 前列腺PT罕见,可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3种类型.该肿瘤易复发和转移,恶性者预后差.

  • 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白瑞珍;浦勇;吴文娟;齐晓薇;薛德彬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观察1例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肿瘤镜下可见梭形细胞围绕单个或多个扩张的导管呈袖套状增生,并浸润于脂肪组织中形成多个结节.免疫组化:vimentin、CD34(+),CD10、CD117可以(+),SMA、desmin和S100(-).结论 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应与其它肿瘤鉴别,临床上扩大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

  • 乳腺纤维腺瘤复发为叶状肿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金华;郭红红;周敏;谢晓丽;丁华野

    目的 探讨纤维腺瘤与叶状肿瘤的病理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纤维腺瘤复发后病例进行临床病史和组织学复习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首次活检时均诊断为纤维腺瘤,其中1例复发后诊断为叶状肿瘤,1例复发后诊断为纤维腺瘤伴早期叶状肿瘤改变,1例第1次复发后仍诊断纤维腺瘤,但第2次复发后诊断为叶状肿瘤.结论 纤维腺瘤与叶状肿瘤的鉴别要紧密结合临床和影像学,并掌握早期叶状肿瘤的几个组织学特点.叶状肿瘤的发病年龄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女性,年轻女性也有叶状肿瘤的发生.

  • 乳腺低度恶性导管周间质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贺丹丹;毛渭东;宋琦;李曼;邵义芳

    探讨乳腺低度恶性导管周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通过HE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罕见的低级别导管周间质肉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结果 乳腺导管周间质肉瘤(低度恶性)具有独特的镜下特点:肿瘤由梭形肉瘤样细胞围绕开放的腺管和导管增生形成“袖套样”结构,无叶状结构;纤维或纤维脂肪组织将病变分隔成多个结节;病变浸润周围乳腺组织;可见骨化灶.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弥漫强(+),CD99和bcl-2(+),SMA和CD34灶状(+),CD10及p53仅个别瘤细胞(+),Ki-67阳性率80%,广谱CK、EMA、ER、PR、S-100、CD117和desmin、p16均为(-).该病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无其他辅助治疗,随访无复发.结论 导管周间质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术中保证足够的正常乳腺组织切缘以避免复发.因治疗方式不同,需要与其他乳腺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 伴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叶状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崔力方;张继新;昌红;赵宏禹;李曌;曲从玲;钟定荣

    目的 探讨伴有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叶状肿瘤(PTs)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报道5例伴有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PTs,采用SMA、vimentin、CD34、bcl-2、Ki-67、ER、PR、CK5、p63、E-cadherin和p120等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伴上皮成分恶变的PTs均为女性,年龄26~58岁(中位年龄53岁),均以原有肿物短期内迅速增大而手术治疗.镜下表现为纤维上皮性肿瘤,上皮成分恶变为低级别导管原位癌(DCIS)3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及小叶原位癌(DCIS和LCIS)1例,小叶原位癌及浸润性小叶癌(LCIS和ILC)1例;间质成分为良性PTs 2例,交界性PTs 3例.免疫组化示恶变的上皮成分弥漫ER、PR(+),DCIS显示E-cadherin、p120膜(+),CK5(-);LCIS显示p120浆(+),E-cadherin(-).PTs间质成分SMA和CD34均(+),2例bcl-2(+).随访4~72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伴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PTs罕见,癌的免疫组化表达与普通型乳腺癌一样,但PTs内癌的预后稍好,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

  •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8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作者:蒋娜;王鸿雁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P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01-2016-05间8例乳腺恶性PT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光镜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将常规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与随访结果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15 ~51岁,肿瘤大小平均5.5 cm(1~8cm).组织学上间叶性肿瘤细胞增生明显,多数病例呈梭形细胞肉瘤样分化并可见叶状结构,3例可见异源性成分.间叶性肿瘤细胞Ki-67阳性指数平均值为28.6%.CD34、p16在间叶性肿瘤细胞中的阳性比例分别为1/8、7/8,ER、PR、Her-2均为(-).随访时间为4~40个月.局部复发4/8例,远处转移2/8例,1例死亡.结论 恶性PT较少见,预后较好.有异源性成分出现时预后较差.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恶性PT的重要辅助指标.

  • “癌肉瘤”样恶性叶状肿瘤诊断陷阱分析

    作者:牛海艳;王敏健;郑少江;马志健

    目的 分析“癌肉瘤”样恶性叶状肿瘤(CMPT)的诊断陷阱并文献复习.方法 对1例CMPT的临床特点、HE染色和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CMPT形态学上具有间质细胞双向分化的特征并缺乏叶状结构;肿瘤组织中上皮样间质细胞高表达CD34,梭形间质细胞低表达或不表达;由于形态上具有典型上皮样区域,且肿瘤细胞疏松区常见炎细胞浸润,在细针穿刺、冷冻及常规病理时,需排除炎症性病变和浸润性癌;其与乳腺导管周间质肿瘤在形态和免疫组化上部分重叠.结论 CMPT可能是一种与恶性叶状肿瘤和导管周上皮样间质肿瘤相关的特殊而罕见的乳腺恶性纤维上皮性肿瘤,或是导管周间质肿瘤向恶性叶状肿瘤转化的中间过程.

  • 青春期女性乳腺叶状肿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金华;谢晓丽;周敏;丁华野

    目的 探讨青春期女性乳腺叶状肿瘤与其他纤维上皮性肿瘤和青春期女性乳腺肥大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3例11 ~20岁女性乳腺叶状肿瘤的病史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乳腺叶状肿瘤的肿瘤组织均表现异质性,即上皮间质比例差异及间质过度生长、腺体不规则扩张、上皮增生和分布异常,其为上皮和间质共同增生的结果.结论 组织学异质性是叶状肿瘤的特点,临床有必要与细胞性纤维腺瘤、错构瘤及青春期女性乳腺肥大鉴别,因为这些乳腺病变的预后和临床处理方式不同.

  • 乳腺叶状肿瘤内的小叶瘤变及微小浸润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金华;郭红红;丁华野

    目的 探讨叶状肿瘤内出现癌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复习1例乳腺叶状肿瘤内出现小叶瘤变及浸润癌病例的临床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行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51岁.右侧乳腺肿物.穿刺活检:良性叶状肿瘤,间质假血管瘤样增生明显;局部区域见小叶瘤变,病灶约3个小叶区域,有微小浸润癌出现.免疫组化:小叶瘤变、浸润癌部分和叶状肿瘤间质成分均分别表达上皮系列及间叶系列标记.说明叶状肿瘤和其内出现的浸润癌是两种不同来源的肿瘤.结论 叶状肿瘤内出现癌少见,如果出现此类情况提示碰撞瘤的存在,如果是恶性叶状肿瘤就有可能存在癌肉瘤.但良性叶状肿瘤中出现灶状浸润癌成分不应归类为癌肉瘤,应视为碰撞瘤.

  • 乳腺叶状肿瘤免疫表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昀

    随着全球乳腺肿瘤发病率的升高,叶状肿瘤(PTs)这类上皮和间叶混合性肿瘤病例的绝对数也在增多,其生物学特性及与临床病理学现象的关系、诊断、预后以及治疗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该文回顾了对叶状肿瘤的认识过程,指出区分和报告恶性PTs恶性程度的必要性.着重介绍了PTs间质成分和上皮成分分子免疫表型研究的大量新进展,显示表型分析对于该瘤鉴别诊断、判断预后、避免过度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示瘤内上皮成分在PTs发生和转归中也起促进作用,表型研究对验证上皮和间叶共同参与叶状肿瘤形成和发展的假说具有一定价值.

  • 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内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杨光之;郭莉;金华;李静;丁华野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内癌的病理形态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4年2月确诊的54例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内癌,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进行分析.结果 38例诊断为纤维腺瘤内癌;12例为经典型小叶原位癌;21例为导管原位癌,低级别、中级别、高级别与大汗腺型分别为4、10、6、1例;1例为混合型导管-小叶原位癌;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16例诊断为叶状肿瘤内癌;6例为良性叶状肿瘤,其中4例为低级别、1例为高级别导管原位癌,1例出现经典型小叶原位癌伴微浸润(大径0.9 mm);3例为交界性叶状肿瘤,其中经典型小叶原位癌、中级别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小叶癌伴小叶原位癌各1例;7例为恶性叶状肿瘤,其中低级别和中级别各2例、高级别与大汗腺型导管原位癌各1例;1例出现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纤维上皮性肿瘤内小叶原位癌与(微)浸润性小叶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弥漫一致阳性.低级别导管原位癌ER、PR弥漫一致阳性(>90%),中级别ER、PR阳性率70%~90%,高级别ER阴性、PR阳性率20%~30%,大汗腺型ER、PR均阴性.浸润性导管癌ER、PR阳性率40%~90%,梭形细胞化生性癌ER、PR均阴性,CK5/6、p63弥漫或散在阳性.结论 纤维上皮性肿瘤内癌的形态特点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背景上出现原位癌或浸润癌.识别纤维上皮性肿瘤背景与准确判断上皮增生性质及类型是正确诊断的关键,必要时需辅以免疫组织化学.

  • 对WHO分类中涉及中间型肿瘤的几点疑惑

    作者:曾桃英

    1990年前后WHO第2版分类使交界性肿瘤概念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和引用,除了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应用外,还体现在卵巢其他上皮-间质性肿瘤、胰腺、乳腺、膀胱等肿瘤的分类上,如增添了3种胰腺外分泌腺交界性肿瘤、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膀胱低度恶性倾向的乳头状泌尿上皮肿瘤等[1].此外还提出了软组织中间型肿瘤概念,明确了5种中间型纤维组织肿瘤和3种中间型血管内皮细胞肿瘤.

  • 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超声图像特征的统计学分析

    作者:高榆秀;赵诚;赵鹏;李建省;付青;张云;王正滨

    目的 通过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超声图像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超声对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叶状肿瘤和158例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图像.结果 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与纤维腺瘤患者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2种肿瘤形态、后方回声、内有无液性回声、血流分级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以肿瘤大小、形态、后方回声及血流丰富程度诊断2种肿瘤的特异度是91.1%,灵敏度是73.9%.叶状肿瘤3种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在良性与交界性、良性与恶性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种病理类型叶状肿瘤的声像图特征中内部有液性回声、血流丰富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特点,结合患者年龄较大、肿块直径较大、内部可见液性回声、后方回声增强,血流较丰富等特征可与纤维腺瘤鉴别.同时,如果肿瘤直径越大、内部有液性回声、血流越丰富诊断为交界性或恶性叶状肿瘤的可能性越大,当然终结果依靠病理诊断.

  •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彩超表现1例

    作者:郭艳菊;杨涛;白玲

    患者女,21岁. 右乳腺纤维腺瘤多次局部切除术后再次发现右乳包块2月余.查体:右乳房明显增大,整个乳腺可触及一肿物,质硬,边界清,活动度欠佳,无压痛,乳房皮肤正常,无桔皮样变,乳头无溢液.

  • 前列腺交界性叶状肿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王众

    患者男,32岁.因尿潴留1 d入院.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质较软,光滑,未及明显结节.血清PSA:20.62 ng/ml.磁共振检查:前列腺增生伴囊性变及出血.经直肠超声扫查:前列腺增大,约60 mm×58 mm×55 mm大小,可见结节状突起,略突入膀胱,回声不均质,可见散在多发小囊状无回声区(图1).

154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