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作者:刘萍英

    骨质疏松症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引起的原因很多,按照不同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种.不论哪一种骨质疏松症,它表现的形式都是一样的,即骨质吸收增多,单位的含量减少,但现存的骨质仍属正常.

  • 对亚健康状态"上火"的中医诊断与健康管理

    作者:梁嵘;吴金飞;王召平;王盛花;任继平;苌丽静;高思妍

    目的 调查体检人群中亚健康状态"上火"的发生率和症状特点,探讨并提出上火的中医保健指导方案.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758例体检者进行上火的回顾性调查.对303例上火者和145例非上火者的症状和舌象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在758例体检者中,有上火经历的占91%;正在上火期间者占4.2 %,女性的上火发生率高于男性.(2)上火的症状主要有口干、口渴欲饮、情绪急躁、小便黄、多梦、眼睛干涩等.上火者与非上火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的症状有咽痛、头痛、头晕、齿龈疼痛、心烦、口角糜烂、口苦、口臭、痤疮、小便黄、便秘等.(3)上火的舌象特征为舌红、舌尖有红点、舌苔淡黄而少津.(4)上火者的体重指数增加、尿酸值升高. 结论 上火是一种以轻浅的津液受损和内热为特征的亚健康状态,与躯体或心理的应激障碍相关,部分上火者具有中医的偏热体质或阴虚体质.可采用中医的饮食调节、体质调节、心理调节的健康管理方法 解除和预防上火.

  • 溃疡病与慢性胃炎的舌苔观察

    作者:何晋森;刘宇;艾喜真

    舌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解胃内疾病与舌象的关系,近3年来,笑者在胃镜检查的同时,对106例慢性胃炎与溃疡病患者的舌苔作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诊治技术规程探讨

    作者:曹式丽;焦剑;赵炳宪

    主要探讨了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规范及综合评价,中医辨证定位及定性诊断,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调理脾胃法、补益扶正法、通腑降浊法、活血化瘀法,用以指导临床.

  • 决策树原理应用于中医证候学研究

    作者:赵铁牛;杨晓南;王惠君;于春泉;孟静岩

    中医辨证是医师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和各种辨证等手段收集信息,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特异病因、病理变化、发生发展规律,透过现象找出疾病的本质,抓住病变的根本机制,做到治病求本,使辨证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在一定意义上,证候的诊断是一个在多种方案中如何进行选择决策的问题.决策树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数据分类,根据数据的属性将数据分派到不同的组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决策树可以分析定性数据的各种属性,找出有分辨能力的属性,把数据库划分为多个子集,直到所有子集包含同一类型的数据,后得到的决策树能对新的例子进行分类,并预测新数据将属于哪一个组[1].这样,决策树不仅可以从临床诊断数据中辨析证候与症状间的复杂关系,总结归纳中医专家的辨证规律并模拟其诊断推理过程,还可能发现客观有用的新知识以丰富专家经验和中医理论[2].笔者对决策树的基本原理、可行性分析、应用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中医证候诊断提供有力的工具.

  • 针刺结合促通疗法治疗中风临床观察

    作者:胡永均;张道敬;熊涛;杨贤平

    笔者自 1994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采用针刺结合促通疗法治疗中风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诊疗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修订的《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僵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急性起病。病发多有诱因,突发病前多有先兆症状。好发年龄多在 40岁以上。

  • 中医药现代化与分子生物学

    作者:商洪才;张伯礼;高秀梅

    中医药学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学以其辩证的整体观、构成论的研究方法、辨证论治的治疗模式以及属于天然植物药的中药所特有的低毒性、确切疗效、无耐药性并具整体调节和双向调节效应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上引起了持续升温的中医药热.但是,中医药学要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完成自身的现代化.在生命的层次上,不光要从整体上认识,而且要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近年来,围绕着中医药现代化的课题,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特别是在中医诊断的规范化方面、微观辨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而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因其既反映了细胞的微观分子结构,研究了生命物质基础,又反映了人的整体水平的功能规律,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中重要和具活力的学科.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中医中药,阐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对于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 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初步研究

    作者:聂广;余绍勇;江福生;朱清静;张赤志

    目的:根据重型肝炎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中医辨证的原则和方法,制定重型肝炎的辨证标准。方法:回顾性调查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肝病医疗中心)1985年1月~1999年10月住院的250例重型肝炎患者和360例一般肝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采用计算机统计方法,得出各个证型的频数分布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逐步判别分析法等予以分析,根据判别函数及判别系数归纳出各证型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及辨证要求,后得到重型肝炎的辨证标准。结果:经检验所建立的各个判别函数对该组病例判别效果较好,诊断价值较高,其敏感度为76.7%~86.7%,特异度为80.0%~83.3%,准确度为80.0%~86.7%。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具体体现为4个主症及其12个证型:黄疸-湿热壅盛、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腹水-湿热弥漫三焦、阳虚水泛、气血瘀阻,出血-热毒炽盛、脾不统血、气滞血瘀,昏迷-热毒入营、湿浊弥漫、阴阳离脱。并得出每个证型的临床表现,主、次症及辨证要求。结论:初步得出重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案,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模式。但其研究方法尚须改进,并须得到进一步临床验证。

  • 第12例——中医论治隐匿型冠心病

    作者:颜永潮;许雅萍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66岁。1996年3月16日初诊。患者近1个月来心前区胀满,自觉心悸胸闷,动则加重 ,但无心前区绞痛表现。心电图检查示ST段下移0.13 mV,提示冠心病心肌缺血伴损害 。曾静滴辅酶A、ATP、肌苷注射液,口服复方丹参片等治疗,效果不理想而转我院。诉 述:疲劳即感心前区胀满不适,心悸,严重时头部冒汗,头晕欲倒,伴神疲倦怠乏力,纳 差,少寐,气短喘息。查:面色苍白少华。血压12/8 kPa(1 kPa=7.5 mmHg),两肺呼吸音 正常,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律齐,心率90次/min。舌质淡紫,苔薄白,边有瘀 点,脉细结代。西医诊断:隐匿型冠心病。中医诊断:胸痹(气虚痰瘀)。治拟益气活血化 痰浊、理气宽胸法。处方:黄芪60 g,党参、丹参各30 g,女贞子20 g,炒白术、麦冬、当 归、赤芍、川芎、栝蒌衣、枳壳、茯苓各15 g,姜夏、薤白、石菖薄各10 g,桂枝、灸甘草 各6 g。水煎每日1剂。二诊:服上方7剂,胸闷胀满心悸缓解,纳增,寐多,头晕神疲 乏力好转,面色转红润有光泽,精神较振,守原方再服21剂,诸症痊愈。复查心电图示正常 。嘱再服黄芪生脉饮、冠心苏合丸1个月,调整善后,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见复发。

  • 《脉经》刊本源流考略

    作者:张震之

    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所作<脉经>一书,在中医诊断尤其是在诊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该书约成书于3世纪265至316年,历经辗转传抄流传下来.

  • "司揣内外"与中医诊断思维特点

    作者:陆小左;赵松雪

    "司揣内外"一说见于<灵枢·外揣>,其中谈到"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昭昭之明不可蔽.

  • 听诊器研发历程对于中医新型诊断方法的启示

    作者:阙翼;王传池;江丽杰;刘刃;胡镜清

    通过阐述听诊器的研发历程,思考其对于中医新型诊断方法的启示。中医新型诊断方法的具体内涵包括诊断工具的改进,临床表征的系统收集与分类以及临床表征病理意义的诠释3部分。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保健

    作者:王志成

    今年春季以来,由于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传染性强,毒力大,病情严重,病情发展迅速,终致呼吸衰竭,后果严重.中医诊断为温疫,多为热毒挟湿、气阴暴脱.由于此次非典型肺炎发病以热毒症状明显,大多有挟湿,同时可迅速损耗气阴.因此,在预防上,针对该病热毒重,来势猛,很快即损伤人体肺气和津液的特点,防治以清热解毒,芳香化湿辟秽,补气生津为法.专家们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提出了一套提高免疫力、防治非典的处方: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meige)综合征分析

    作者:米欣晶;黄琳娜

    李某,女,27岁,2013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于同年7月份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抽动,主要表现为双侧眼睑持续性不自主闭合,下唇及下颌频发不自主运动,舌体舌根呈持续性抽动,不能自制,劳累加重,休息后无缓解,眼干涩、畏光,口偶有流涎,进食、饮水偶有呛咳,有时头晕,浑身乏力。患者面部浅感觉正常,症状发病以来逐渐加重,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CT结果示无明显异常。舌淡,苔白,脉弦。无家族遗传史,无过敏史。2012年10月曾于外院诊治,诊断为“抽meige综合征”,给予口服盐酸硫必利,效果不佳。遂寻求中医治疗。入院中医诊断:面瞤-肝脾血虚证;西医诊断:meige综合征。以“补益肝脾,行气补血”为主要治则,采用针灸结合口服中汤药的综合方法治疗。取穴:面部取穴:攒竹、阳白、太阳、颊车、地仓、下关。远端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太冲。操作时患者采用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面部穴位均采用1寸短毫针轻手法浅刺激,体针采用1.5寸毫针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一次。每日一次。中汤药组成:醋柴胡12g,生黄芩10g,当归15g,党参15g,生白术12g,蝉蜕10g,生山药30g,熟地黄12g,白芍15g,全蝎6g,酒萸肉10g,甘草10g,生黄芪15g,茯苓15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综合疗法7天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15天后症状偶尔发作,遂调整针灸为1周3次,中汤药维持不变。1月后患者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 专家研究用计算机进行中医舌诊

    作者:

    香港理工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开展的中医诊断自动舌象分析与研究取得进展,专家已在计算机中建立了有5 000多个病例的舌象库.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李华;胡节惠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在正常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左室压力>18mmHg(2.4kPa),右室压力>10mmHg(1.33 kPa)),致组织血液灌流不足难以维持组织正常代谢需要,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为特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1].

  • 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作者:苗凌娜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理论与方法.辨证就是要辨别某一疾病的具体证候,只有首先着眼于证的分辨,才能有针对性地正确施治."辨证"关键在"证"字上,"证"指的是病在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也是病在发展阶段中对病因、病机、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等情况的概括.所以"辨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的认识.

    关键词: 辨证 中医诊断 辨病
  • 心脑通胶囊治疗冠心病15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冰;王勉;王余红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 中医辩证治疗阴道炎83例分析

    作者:李红英

    本文以探讨阴道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为目的.本组选取83 例不同年纪、不同类型的阴道炎患者为探讨对象,分别对湿虫滋生型、肝经湿热型、肝肾阴虚型阴道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进行分析,并对这些方法 进行效果鉴定,继而得出不同类型阴道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疗效,提出阴道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35年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炎临床心得

    作者:吴振海

    黄帝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使、治病务求其本”。笔者认为:医者治病,首辩其证,次究其因;尊其古道;临证施法;对症用药;病症去也。

560 条记录 9/28 页 « 12...6789101112...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