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正态分布方法研究各部位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及PTV的外放边界

    作者:罗翼;胡项英;廖志春;冼绍波;贺亚迪

    目的 应用基于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的正态分布方法研究各部位肿瘤患者调强适形放疗的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产生的原因,并用摆位误差的正态分布值确定各部位CTV到PTV的外放边界值范围.方法 选取2018年6—8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其中头颈部、胸部和腹部各20例,在放疗疗程中随机取三次CBCT扫描得到摆位误差,应用VanHerk的M=2.5Σ+0.7δ和正态分布两种方法计算出PTV的外放边界.结果 各部位在X、Y、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头颈部(1.31±1.31)mm、(1.90±1.90)mm、(1.40±1.30)mm;胸部(1.83±2.22)mm、(3.74±4.61)mm、(1.70±1.63)mm;腹部(2.11±2.67)mm、(3.36±3.66)mm、(1.40±1.92)mm.取正态分布值得到CTV到PTV外放边界值头颈3.5 mm、5.0 mm、3.5 mm,胸部5.5 mm、11.3 mm、4.4 mm,腹部6.5 mm、9.4 mm、4.5 mm,此结果能较好满足摆位误差要求.结论应用CBCT矫正可以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确度,保护正常器官,并利用CBCT得到各部位肿瘤摆位误差,根据摆位误差正态分布值得到PTV外放边界值能满足90%患者的摆位误差需求.

  • 胸中上段食管癌锥形束CT两处参考点标记位置摆位误差研究

    作者:刘培;朱建国;王云刚;魏文强;巩鑫涛;凌国

    目的 参考点标记方法是肿瘤CT模拟定位标记的常用方法,食管癌调强放疗中选取不同参考点标记位置对摆位误差存在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研究胸中上段食管癌2处参考点标记位置的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20例2016-01-01-2016-10-31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首次接受胸中上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患者.所有治疗次数分为奇数次和偶数次2组,参考点选在下颌骨体中线位置为下颌组;参考点选在胸骨剑突上方平坦处为胸部组.照射前摆位后获取CBCT在线匹配,得出左右、腹背和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并用2.5∑+0.7δ算出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外放界值.2组摆位误差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下颌组患者左右、腹背和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34士1.55)、(1.22±1.65)和(-0.17±2.30) mm,胸部组的分别为(-0.50±2.40)、(-0.77±3.82)和(1.23±2.09) mm,2组在上述方向的比较P值分别为0.263、0.042和0.044.下颌组PTV外放界值分别为5.21、5.63和7.02 mm;胸部组PTV外放界值分别为7.20、11.94和7.87 mm.结论 采用下颌部位参考点标记的定位方法,在减少摆位误差方面优于胸部参考点标记定位方法.

  • 基于心电门控4D-CT量化冠状动脉分叉口位移及外放边界研究

    作者:李倩;佟颖;巩贯忠;程品晶

    目的 心跳引起的冠状动脉运动是影响其剂量评估精度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应用心电门控(electrocardiography-gated,ECG-gated) 4D-CT测量冠状动脉主要分叉口随心跳运动的位移,并依此确定胸部肿瘤放疗中冠状动脉分叉口的外放边界.方法 选取2015-04-01-2017-04-30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怀疑有心脏疾患的女性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吸气屏气下ECG-gated 4D-CT增强扫描,并确诊无器质性病变.分别选取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口(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bifurcation,LM)、第一对角支分叉口(the first diagonal branch bifurcation,D1)、第二对角支分叉口(the second diagonal branch bifurcation,D2)、左前降支末梢(the caudal por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APX)、钝缘支分叉口(the obtuse marginal branch bifurcation,OM)、第一支右室支动脉分叉口(the first right ventricular artery bifurcation,V)及锐缘支分叉口(the acute marginal branch bifurcation,AM)这7个分叉口进行勾画.计算各分叉口在左右(left-right,LR)、头脚(cranio-caudal,CC)、前后(anterior-posterior,AP)方向上的位移,以每位患者心脏收缩末期分叉口矩心坐标值为基准,计算其外放边界.结果 冠状动脉主要分叉口在LR、CC和AP3个方向上的位移,LM分别为7.5、6.2和6.2 mm;D1分别为5.7、5.7和6.5 mm;D2分别为5.3、7.1和6.3 mm;APX分别为6.4、7.7和4.6 mm;OM分别为11.8、11.8和10.8 mm;V分别为15.4、17.4和18.4 mm;AM分别为15.4、18.7和21.8 mm.冠状动脉分叉口在LR、CC和AP 3个方向上的外放边界,LM分别为3、3和3 mm;D1分别为6、3和3 mm;D2分别为3、3和3 mm;APX分别为4、4和4 mm;OM分别为4、6和5 mm;V分别为6、8和7 mm;AM分别为6、8和7 mm.结论 冠状动脉分叉口位移的异质性决定了冠状动脉分叉口应作为独立的危及器官,并给予个体化的外放边界.

  • 应用CBCT研究胸腹部肿瘤IMRT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

    作者:刘利彬;吴君心;瞿宜艳;蒋思思;郑步宏

    目的 应用千伏级CBCT研究IMRT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60例胸腹部肿瘤IMRT患者均分两组,研究组采用体部固定底板+真空垫+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对照组采用体部固定底板+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放疗前行CBCT扫描并在线匹配,得出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并用2.5Σ +0.7δ算出PTV外放界值.对两组摆位误差比较行成组t检验.结果 研究组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2±2.58)、(-0.40±3.89)、(-0.75 ±2.43)mm,PTV外放界值分别为5.60、6.08、6.32 mm;对照组的分别为(0.62±3.60)、(2.44±4.93)、(0.66±2.85) mm和8.07、10.63、6.90 mm;两组在上述方向的比较t=-0.78、-5.11、-4.22,P=0.440、0.000、0.000.结论 采用体部固定底板+真空垫+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能有效固定患者,在控制误差方面明显优于体部固定底板+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

  • 利用CBCT联合六自由度治疗床研究宫颈癌术后放疗摆位误差及CTV外放边界

    作者:姚丽红;朱丽红;王俊杰;曹倩倩;曲昂;周舜;姜树坤;王巍;孙海涛

    目的 利用千伏级CBCT联合HexaPOD evo RT六自由度治疗床研究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摆位误差,推算CTV外放边界.方法 采用医科达AXESSETM直线加速器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17例.所有患者常规摆位后CBCT,治疗床在线校正后再次CBCT,治疗后再次CBCT,分别获得ⅩⅥ.与计划CT图像配准后,即可获得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平移及旋转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及CTV外放边界.采用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CBCT校正前后均为304次,治疗后68次.所有患者分次间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经在线校正后均减小,校正前/后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2.42 mm/0.42 mm、3.55 mm/0.47 mm、3.26 mm/0.27 mm和1.24°/0.24°、0.70°/0.32°、0.57°/0.12°(P=0.036、0.000、0.000、0.002、0.000、0.004).考虑分次内摆位误差影响,治疗床校正后CTV外扩边界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分别为2.24、3.32、2.20 mm.结论 宫颈癌术后患者CBCT联合六维治疗床在线校正可明显减小6个方向分次间摆位误差,且能缩小CTV外放边界.

  • 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与负压真空袋固定肺癌放疗摆位精度比较

    作者:张英婷;刘炳忠;陈文芬;黄虹;林承光

    目的 运用KV级CBCT比较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与负压真空袋固定在肺癌放疗中体位固定的精确度.方法 对2015—2016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胸部放疗的肺癌患者随机选取两种固定方法的患者,其中负压真空袋组20例,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组19例.1次/周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后分别记录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摆位误差、3D矢量位移及摆位时间,根据2.5∑+0.7σ计算PTV外放边界.成组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结果 发泡胶组和真空袋组线性摆位误差x轴向分别为(1.80m ±1.48)mm和(1.90±1.41)mm(P=0.46),y轴向分别为(2.54± 1.79)mm 和(3.19± 2.14)mm(P=0.03),z 轴向分别为(2.14± 1.75)mm 和(2.25±1.75)mm(P=0.35);旋转摆位误差在Rx向分别为1.15°±0.76°和1.15°±0.85°(P=0.50), Ry向分别为0.71°±0.60°和0.72°±0.43°(P=0.45),Rz向分别为0.62°±0.54°和0.46°±0.30°(P=0.06).发泡胶组和真空袋组在x、y、z轴向PTV所需外扩边界分别为5.56、8.57、7.02 mm和5.62、9.27、7.23 mm.3D矢量位移>5 mm者,发泡胶组为40%,真空负压袋组为45%.结论 采用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固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癌放疗患者在上下方向摆位误差并减少PTV外扩边界.

  • 基于锥形束CT体部肿瘤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吴钦宏;李高峰;王婵;李雪南;王丹;沙翔燕

    目的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评价采用负压成型垫作体位固定和终等中心标记法作定位的体部肿瘤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1年的223例体部肿瘤患者资料,这些患者在配有LAP可移动式激光定位系统的飞利浦PQS CT或飞利浦Brilliance CT Big Bore上采用负压成型垫体位固定和终等中心标记法定位.CT图像通过网络传输给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用来勾画靶区和设计计划.在治疗前使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行KVCBCT扫描和配准,得出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使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758组摆位误差数据呈高斯分布,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0.5±2.8)、(0.0±3.0)、(0.4±3.4) mm,使用公式M=2.5Σ +0.7δ计算外放边界分别为3.2、2.1、3.4mm.结论 本研究得到的外放边界证实治疗计划在患者治疗时得到了可靠实施,并也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依据.

  • CBCT图像引导下胸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及其外放边界

    作者:曹晓辉;刘明;翟福山;王安峰;杨永锋;刘兵;包超恩;白研

    目的 研究千伏级CBCT引导下胸部肿瘤放疗中摆位误差及其外放边界.方法 采用瓦里安I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34例胸部肿瘤患者三维放疗前行CBCT,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得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计算PTV及OAR外放边界.结果 共行279次扫描,考虑误差方向时左右、上下、前后方向误差分别为(-0.16 ±3.25)、(-1.36±5.43)、(-2.43 ±2.14)mm,只考虑误差大小时左右、上下、前后方向误差分别为(2.41±2.18)、(4.27±3.60)、(2.71±1.77)mm.PTV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外放边界分别为2.68、7.19、7.57mm.结论 本院胸部肿瘤患者应用热塑体膜固定,存在一定程度摆位误差.靶区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外放边界分别为2.68、7.19、7.57 mm.

  • CBCT 引导前列腺癌 IMRT 图像配准及靶区外放边界分析

    作者:李明;高鸿;修霞;侯秀玉;徐勇刚;钟秋子;赵婷;林海磊;李高峰

    目的:通过分析千伏级 CBCT 引导前列腺癌 IMRT 的数据,为选择合理的图像配准方法和适宜的外放边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针对16例接受根治性 IMRT 的前列腺癌患者,共行CBCT 在线校正治疗体位214次。采用常规皮肤标记激光对位后采集图像,将所获得 CBCT 图像与计划 CT 图像进行默认自动配准、骨性配准、软组织配准及手动靶区配准。比较4种配准方式之间差异,并计算由 CTV 外放产生 PTV 间距。结果16例患者默认自动配准、骨性配准、软组织配准及手动靶区配准方式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0.6±2.8)、(-0.6±4.5)、(-0.6±3.8) mm,(-0.7±2.7)、(-0.9±4.5)、(-0.8±4.1) mm,(-0.8±2.6)、(-0.3±4.4)、(-1.1±4.0) mm,(-0.6±2.9)、(-0.7±5.1)、(-0.9±3.9) mm。经分析4种配准方式之间相近。 PTV 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外放间距分别为4.7、5.2、6.5 mm。结论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应用在线默认自动配准+手动微调CBCT 引导放疗技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更为合适。 PTV 安全外放边界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分别为4.7、5.2、6.5 mm。

  • 6D治疗床联合锥形束CT引导下妇科肿瘤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放边界研究

    作者:姚丽红;朱丽红;王俊杰;曹倩倩;曲昂;周舜;姜树坤;王敏;孙海涛

    目的 探究6D治疗床联合锥形束CT(CBCT)容积旋转调强(VMAT)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以及其靶区外放边界的变化趋势.方法 妇科肿瘤术后患者20例,采用HexaPODTM evo RT 6D治疗床和kV级CBCT影像引导的容积调强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常规摆位后均行校正前CBCT扫描,利用6D治疗床在线校正后,再次行CBCT扫描,治疗后第3次行CBCT扫描,分别获得校正前、校正后、治疗后X射线容积影像,所有容积图像与计划CT图像采用自动骨性标记和手动微调的配准方式,获得三维平移(x、y、z)和旋转方向(Rx、Ry、Rz)的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放边界.结果 患者共行CBCT扫描594次,6D治疗床在线校正后,分次间摆位误差在y、z、Rx、Ry、Rz轴方向上明显缩小(t=6.21、-8.60、2.13、-8.51、-3.48,P<0.05).外扩边界MPTV在x轴、y轴、z轴方向上分别为2.20、3.43、2.00 mm,校正前后减少幅度为4.46~6.05 mm.结论 6D治疗床联合CBCT可明显提高妇科肿瘤盆腔放疗患者的摆位精度,同时可为精确设定计划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可靠依据.

  • 6D治疗床对原发宫颈癌放疗摆位误差及靶区边界的影响

    作者:曹倩倩;朱丽红;王俊杰;曲昂;姚丽红;周舜;姜树坤;孙海涛;林蕾

    目的 利用锥体束CT(CBCT)联合HexaPOD evo RT 6D床分析原发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推算临床靶区(CTV)的外放边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疗科顺序入组16例原发宫颈癌患者,采用Elekta AXESSETM影像引导立体定向治疗系统,分别于校正前、6D床在线校正后、治疗后行kV-CBCT扫描,获得X线容积影像与计划CT图像自动像素-解剖结构密度配准,得出3个平移方向左右(X)、头脚(Y)、前后(Z)以及3个绕轴旋转方向Rx、Ry、Rz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分次内摆位误差及CTV外放边界.结果 CBCT联合6D床在线校正明显降低了分次间X(t=3.87,P=0.000)、Z(t=-7.92,P=0.000)、Rx(t =3.05,P=0.003)、Ry(t=-6.87,P=0.000)4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Ry方向摆位误差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2,P=0.002).考虑分次内摆位误差影响,6D床校正后CTV外扩边界在平移方向分别为2.74、3.90、2.87 mm.结论 CBCT联合6D床在线校正明显减小原发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平移及旋转方向摆位误差,缩小靶区外放边界,减小正常组织受量,提高放疗精确性.

  • KV-CBCT在制定食管癌放疗临床靶区—计划靶区的外放边界的价值分析

    作者:王巍;刘冉生;张爱旭;袁智勇

    为了探讨KV-CBCT在制定食管癌放疗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的价值,选取我院食管癌患者39例,采用KV-CBCT扫描进行模拟定位,参照图像制定放疗方案,并确定CTV-PTV的外放边界,以指导食管癌放疗.结果显示,中段食管癌CTV-PTV的外放左右,头脚,前后边界距离均明显大于上段食管癌,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与脊髓两种正常组织受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其CTV、PTV受照射剂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超过正常组织受量的阈值.因此,KV-CBCT在制定食管癌放疗CTV-PTV的外放边界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千伏级锥形束CT引导对胸部肿瘤放疗中摆位误差及外放PTV边界的影响

    作者:刘毅

    目的 分析千伏级锥形束CT(CBCT)引导下胸部肿瘤放疗中摆位误差,确定胸部肿瘤患者治疗中外放靶体积(PTV)边界大小.方法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9医院收治的24例胸部肿瘤患者,三维放疗前采用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进行CBCT扫描,对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和治疗计划CT进行匹配,获得各方向摆位误差,若误差阈值>3 mm,则进行重新摆位,记录校正后各方向摆位误差,并对靶体积(PTV)外放边界进行计算.结果 校正前,总共有72.83%进行重新摆位扫描,上下、前后和左右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5±0.23)cm、(0.27±0.21)cm,PTV在上下、前后和左右方向依次外放0.95 cm、0.99 cm和0.92 cm.校正后,上下、前后和左右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15-0.13)cm、(0.16±0.12)cm和(0.15±0.12)cm,PTV在上下、前后和左右方向依次外放0.50 cm、0.48 cm和0.45 cm.结论 千伏级CBCT能够减小胸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上下、前后和左右方向靶区外放边界,明显缩小.

  • 利用MVCT图像引导技术分析肝脏恶性肿瘤放疗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

    作者:丁伟杰;曾昭冲;孙菁;陈一兴

    目的:在螺旋断层放疗中,应用兆伏级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MVCT)图像引导技术,分析肝脏恶性肿瘤放疗中患者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10月进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4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摆位数据,将其分为体模组和体架组。每次治疗前进行MVCT扫描,获得相应的线性摆位误差和旋转摆位误差。对两组摆位数据进行均值方程t检验。根据外扩公式M=2.5Σ+0.7δ,计算PTV外扩边界值。结果:两组X轴、Z轴上的的摆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2、2.56,P=0.04、0.01),Pitch 、Yaw上的摆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2.16、2.26,P=0.03、0.02)。体模组PTV外扩边界值为8.29、9.87、7.72 mm ;体架组 PTV外扩边界值为4.81、5.27、4.57 mm。结论:螺旋断层放疗中, MVCT图像引导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精度;体架固定能够更好地固定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时,其产生的摆位误差明显小于体模固定,且能缩小PTV边界。

  • 肺癌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联合在线配准方式的内靶区外放研究

    作者:尹中明;吴美书;王成都

    目的:研究肺癌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联合在线配准方式的内靶区外放边界.方法:选取24例肺癌患者,应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得到患者放疗时三维方向上的平移摆位误差和旋转误差,ⅩⅥ系统配合治疗床进行在线校正,并计算内靶区外放边界值.结果:校正前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外放值分别为4.5mm、7.4mm、3.2mm和1.9mm、1.6mm、1.0mm.结论:肺癌患者采用CBCT下图像引导放疗可显著缩小ITV外放范围,提高放疗精度.

  • 基于锥形束分析CT扫描的直肠癌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

    作者:王成都;陈维军;翁邓胡

    目的:利用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BCT)研究分析直肠癌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54例直肠癌患者,每位患者治疗第一周每天行CBCT扫描及以后每周一次,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计算出患者放疗时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值.结果:54例患者共行433次CBCT扫描,平均摆位误差X轴(左右)方向为2.63±1.98mm,Y轴(头脚)方向为5.77±4.47 mm,Z轴(前后)方向为2.02±1.73mm.CTV的外放边界值:X =6.13mm,Y=13.61mm,Z=6.91mm.结论:直肠癌患者采用CBCT下图像引导放疗可提高放疗精度,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射范围,提升肿瘤放疗剂量,弥补手术局部复发率高的劣势.

  • 基于IGRT技术的直肠癌俯卧位摆位误差及外放边界的研究

    作者:徐玉云;俞海东;林国峰;杨和忠

    目的:利用IGRT技术,对ORFIT架固定,俯卧体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次间摆位误差分析研究,确定放疗计划临床靶区CT V至计划靶区PT V的外放边界大小,为临床精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IGRT放疗的直肠癌患者29例,均采用俯卧位,热塑定位膜联合ORFIT架固定.每位患者从放疗开始,连续3次行治疗前锥形束CT扫描,后续治疗期间不定期行CBCT扫描7次,共采集10次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出校正前的摆位误差数据.结果:29例患者共扫描290次图像,左右x、头脚y和前后z方向的摆位误差数值分别为(0.20±0.06)cm、(0.27±0.10)cm、(0.19±0.07)cm.根据Van Herk等推导的摆位扩边公式外放边界=2.5Σ+0.7σ,推算出CT V至PT V的x、y、z轴方向上外扩边界为0.56cm、0.75cm、0.53cm.

  • 锥形束CT对鼻咽癌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摆位误差的验证分析

    作者:李庆;刘侃;谢慧轻;尹龙斌

    目的 测量并比较分析鼻咽癌两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并确定其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外放边界.方法 73例鼻咽癌患者采用头枕+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35例和发泡胶+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38例均实施调强放射治疗,在治疗摆位纠正前进行锥形束(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共429次,其中头枕+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组201次,发泡胶+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组228次.将获得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匹配,得到X、Y、Z轴方向上的平移及旋转误差,并对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 头枕+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组在X、Y、Z轴上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11±0.08)、(0.15±0.12)、(0.12 ±0.10)cm,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59°±0.53°、0.84°±0.62°、0.61°±0.51°,外放边界分别为0.33、0.46、0.37 cm;发泡胶+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组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09 ±0.07)、(0.13 ±0.09)、(0.11 ±0.10)cm,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55° ±0.49°、0.69°±0.51°、0.58°±0.46°,外放边界分别为0.28、0.39、0.35 cm.采用发泡胶+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组和头枕+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组在Y轴上的平移及旋转角度误差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发泡胶+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鼻咽癌患者,可减小其在Y轴(头脚)方向的平移及旋转误差.CBCT可精确地测量出摆位误差,对外放边界的确定有指导意义.

  • CBCT引导下不同体位子宫肿瘤IMRT摆位误差及其外放边界

    作者:欧阳水根;苏群;陶娜;郭晴;刘婷婷;刘志强;魏玺仪;牛瑞军;陶发利

    目的:研究在千伏级CBCT引导下,不同体位子宫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及靶区的外放边界.方法:采用医科达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251例子宫肿瘤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前行CBCT扫描,其中仰卧位117例、俯卧位134例.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获得俯卧位与仰卧位患者x、y、z方向摆位误差,并分别计算患者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结果:所有患者共行3128次扫描,俯卧位1679次与仰卧位1449次.x、y、z轴的误差均小于0.3 cm为981次,占31.36%;距离治疗等中心偏差距离小于0.3 cm为415次,占13.27%.考虑摆位误差方向时,俯卧位患者的x、y、z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0.1095±0.3807)、(-0.0351±0.5692)、(0.0751±0.2852)cm;仰卧位患者的x、y、z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0.0011±0.3034)、(0.1184±0.5830)、(0.0332±0.2480)cm.而考虑摆位误差大小时,俯卧位患者的x、y、z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0.3008±0.2577)、(0.4428±0.3592)、(0.2271±0.1882)cm;仰卧位患者的x、y、z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0.2293±0.1986)、(0.4702±0.3644)、(0.1832±0.1703)cm.俯卧位患者PTV在x、y、z方向分别外放0.540、0.486、0.387 cm;仰卧位患者PTV在x、y、z方向分别外放0.215、0.704、0.257 cm.结论:子宫肿瘤患者仰卧位和俯卧位这两种体位的摆位误差有一定差异,以距离治疗等中心偏差距离小于0.3 cm作为摆位误差校准较适合;俯卧位患者的靶区在x、y、z方向分别外放0.540、0.486、0.387 cm;而仰卧位患者则外放0.215、0.704、0.257 cm.

  • 基于四维CT和锥形束CT确定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外放边界

    作者:李毅;唐丰文;张晓智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靶区外放边界的确定.方法:首先随机抽取14例做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序贯行平扫3DCT和四维CT(4DCT)扫描,采用4DCT定位和锥形束CT(CBCT)治疗前扫描评估放疗靶区随呼吸运动的位移和摆位误差,然后结合呼吸运动位移和摆位误差数据计算出NSCLC放疗靶区外放边界.结果:肿瘤中心点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位移分别为(0.18±0.11)、(0.21±0.14)、(0.86±0.85)cm.肿瘤边界3个方向位移分另为(0.48±0.30)、(0.59±0.44)、(0.50±0.33)cm.摆位系统误差3个方向分别为(0.03±0.24)、(0.02±0.43)、(0.02±0.26) cm.利用肿瘤中心点、边界和摆位位移得出NSCLC肿瘤外放边界3个方向大为0.72、0.74、1.30 cm.结论:放射治疗肿瘤组织(RTOG)推荐肺部肿瘤外放边界为左右、前后0.50 cm,上下1.00 cm,与之相比,利用本研究方法计算各个方向的外放边界比原来RTOG提出的外放标准更加精确,给个体化放疗外放边界的选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