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拉莫三嗪辅助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拉莫三嗪辅助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口服拉莫三嗪起始剂量为50 mg· d-1,4周内剂量加至100~200 mg· d-1;对照组口服碳酸锂,起始剂量为500 mg · d-1,4周内剂量加至1000~2000 mg· d-1。2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 BRMS)与临床总体疗效-疾病严重程度( CGI-SI )评分变化情况、P300与N400潜伏期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 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BRMS与CGI-SI评分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BRMS与CGI-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P300与N400潜伏期都明显缩短,而波幅明显增加(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P300与N400潜伏期、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出现皮疹2例、头晕1例和恶心1例;对照组出现眩晕1例、恶心1例、嗜睡1例,减药后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拉莫三嗪辅助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能有效地缓解病情与躁狂症状,改善事件相关电位,从而促进临床总体疗效的提高,且安全性好。
-
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测评患者的认知水平。患者按 MoCA 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25分)和认知正常组(MoCA>25分)。对比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血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7.6%(71/105)。认知障碍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在急性脑梗死后有较高的发生率。急性脑梗死后血清 FT3水平是认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
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
目的 分析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 80例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奈哌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能对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进行有效缓解,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让患者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提高,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与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的相关性,同时观察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及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44例VCI患者和7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ACE基因内含子16插入/缺失多态性的检测,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CE水平.结果 VCI组D等位基因频率0.33,DD基因型频率为0.18,与对照组(0.41,0.2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D基因型对VCI的比数比为1.06(95%CI为0.26~4.24,P>0.05);各组中DD基因型个体血清ACE水平高,Ⅱ基因型低,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呈正相关(r=0.59,P<0.01).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本组脑梗死伴VCI患者无关,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不参与本组入选患者的发病.
-
脑梗死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 便利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病程3 d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LP-PLA2水平,依据检测结果将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LP-PLA2>175 ng/mL,45例)和对照组(LP-PLA2≤175 ng/mL,45例).治疗后随访,以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两组认知功能,统计两组VCI发病率.结果 实验组MoCA评分(22.1±2.7)分,VCI发病率57.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高水平可能是脑梗死患者VCI不良预后的临床标志物,加强LP-PLA2观察对VCI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管性认知障碍 -
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共9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和基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给予多奈哌齐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459,P=0.016),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459,P=0.01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067,P=0.024)。结论早期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进程,提高患者的MMSE、ADL评分,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效果。
-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V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认知障碍分度标准(MMSE)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DL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ADL评分[(30.64±2.67)分较对照组[(39.11±3.63)分]下降明显,MMSE评分升高[(24.32±2.24)分vs.(20.14±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VCI可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缓解记忆减退,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效果显著.
-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共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及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训练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认知训练,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洛文斯顿认知评价箱(LOT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及LOTCA总分及各单项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oCA总分及其单项(执行、抽象、记忆、定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OTCA总分及其单项(定向、知觉、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总分及LOT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LOTCA单项中,对照组知觉、思维、视运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MoCA单项中,对照组除命名项外,其他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可提高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北京宣武医院首次证实丁苯酞对皮质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有治疗效果
本刊讯 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贾建平教授主持的"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成果被世界权威医学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接收,并在线发表,这是国际上首次证实一种药物对皮质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有治疗效果.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涵盖了与血管性病因相关的所有认知功能变化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研究和评价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疾病进展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就MRI在VCI中的研究和应用做一综述.
-
全科医疗模式下血管性认知障碍社区干预的难点及对策
脑血管病患病率居于高位,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患病人数也逐年增高,干预成本巨大,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全科医学模式下社区服务的实际状况,探讨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在全科医学模式下社区防治中存在的就诊少、诊断少和早期治疗少的内在因素.社区卫生服务实质是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结合社区医疗服务干预的难点,如存在人员(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因素、结构(知识结构等)差异、资金投入少和治疗手段落后等诸多困难,提出了建立三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患者及家庭的干预体系,把慢病管理(防治脑卒中)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筛查、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及临床干预与科研工作“三结合”的对策,做好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社区干预工作.
-
脂蛋白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作为继阿尔茨海默病后常见的认知障碍,导致家庭与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等.而脂蛋白为血浆中常见的生化指标,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VCI密切相关.不同的脂蛋白组分对VCI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与高密度脂蛋白对VCI的发生发展起独特作用.因此,早期发现及干预VCI的可控制性危险因素对VCI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指所有的血管因素导致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现从概念及意义,分类、流行病学研究与转归、相关因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综述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为降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预防和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提高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近况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有利于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本文从概念、分类、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面做了综述.
-
补肾健脾养血活血法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行为学障碍的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养血活血法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造模前随机选取10 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低血压改良法建立VCI 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康欣胶囊复方组(复方组)、康欣胶囊简化方组(简方组)、西药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0 只.经过3 周药物干预后,通过Morris 水迷宫观察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组、简方组、西药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14.57±3.99)、(16.93±2.54)、(18.42±7.35)s],穿越平台区域的次数明显增多[(6.90±1.86)、(7.20±1.75)、(6.10±2.4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养血活血立法的康欣胶囊能明显改善VCI 大鼠的行为学障碍.
-
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化和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煤炭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伴VCI患者(脑梗死伴VCI组)和脑梗死不伴VCI患者(对照组)各30例,对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记录并计算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高收缩压、24h高舒张压、24 h低收缩压、24 h低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下降率.结果 脑梗死伴VCI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伴VCI组显示出更多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夜间血压下降较高可能是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一个危险因素;ABPM能够更全面地监测血压,更容易发现夜间血压异常,更好地指导脑梗死患者的降压治疗,更利于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预防.
-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奥拉西坦,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丁苯酞.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中延迟回忆、注意力、视空间与执行力、定向力、抽象能力、语言能力、命名能力以及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可显著改善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价值.
-
血管性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血管件认知障碍(VCI)是南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病引起的从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临床综合征[1],包括血管性痴呆(VD)、阿尔茨海默病(AD)伴血管病变、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高发病,据统计全球约1/3的个体会罹患卒中.其中高达64%的卒中患者存在某种程度的认知障碍,有1/3会发展为明显的痴呆[2].而且,尸检病理学研究也提示高达34%的痴呆病例存在明显的血管病理学改变[3].尤其近期研究让实血管性因素在AD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4].故在缺乏有效治疗痴呆的情况下,提高对VCI危险因素的认识并给予有效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和医学意义.
-
奥拉西坦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采取奥拉西坦注射液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有完整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配合治疗,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 联合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则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与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采取奥拉西坦注射液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效果明显.
-
复方活脑舒胶囊联合尼膜同片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活脑舒胶囊联合尼膜同片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活脑舒胶囊联合尼膜同片)30例,对照组(尼膜同片)30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进行MoCA量表的测评、MMSE评分。结果治疗组在3个月及6个月时MoCA测评、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活脑舒胶囊联合尼膜同片对血管性认知障碍较单独使用尼膜同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