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白细胞介素13及其受体α2的表达与意义

    作者:郑岩;刘鹏飞;郭丽娟;王恩彤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13(IL-13)及其受体亚型α2(IL-13Rα2)在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和非ECRSwNP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依据术后组织病理检查中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每高倍视野>5为ECRSwNP),将病例分为ECRSwNP和非ECRSwNP两组.其中ECRSwNP患者27例,非ECRSwNP患者33例.所有患者术前进行临床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内镜检查与鼻息肉病变评分、鼻窦CT检查与病变Lund-Mackay评分、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与百分比和血清总IgE水平测定.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半定量分析IL-13和IL-13Rα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以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症状得分、总血清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02、0.659,P值均>0.05).两组患者鼻息肉病变得分分别为(3.6±1.1)、(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9,P<0.01);双侧鼻息肉发生率、鼻窦病变CT得分、术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每个高倍镜视野下嗜酸粒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或t值分别为15.879、4.428、3.148、3.038、5.100,P值均<0.01).ECRSwNP组患者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3、0.631,P值均<0.01).ECRSwNP组患者组织IL-13和IL-13Rα2的表达得分分别为(8.1±1.6)、(8.8±1.4)分,较非ECRSwNP组患者的(5.4±1.6)、(4.8±1.6)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749、8.010,P值均<0.01).ECRSwNP组患者鼻息肉组织IL-13和IL-13Rα2高表达率、阳性细胞比例、高倍镜视野下阳性细胞计数均较非ECRSwNP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与非ECRSwNP相比,ECRSwNP组患者鼻息肉与鼻窦病变程度较重,鼻息肉组织IL-13与IL-13Rα2的表达明显增加.对CRSwNP亚型的区分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策略的选择.

  •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计数与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的关系

    作者:罗鸿;严能兵;刘珺;陶泽璋;曾平凡;姜妍;余晔;王鹏举;孔维佳

    目的 观察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不同炎症类型(嗜酸粒细胞炎症型与非嗜酸粒细胞炎症型)对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方法 选择近3个月内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42例,根据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嗜酸粒细胞组(A组,嗜酸粒细胞数≥0.03,23例)与非嗜酸粒细胞组(B组,嗜酸粒细胞数<0.03,19例)进行AR症状、体征评分和鼻分泌物细胞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浓度.糖皮质激素治疗2、4、6个月时进行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组鼻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数[中位数M(25分位数;75分位数),下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x±s,下同)基线值分别为0.086[0.065;0.176]、(326±145)μg/L,B组分别为0.016[0.005;0.022]、(154±5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0、3.33,P值均<0.01).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6个月后,A组嗜酸粒细胞数,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分别为0.038[0.006;0.070]、0.019[0.010;0.060]、(175±122)μg/L、(175±153)μg/L,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3、7.38,P值均<0.05);B组分别为0.014[0.004;0.032]、0.015[0.000;0.026]、(118±60)μg/L、(112±60)μg/L,与基线值比较,嗜酸粒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P>0.05),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5).A组平均症状、体征评分与B组在基线及2,4、6个月时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鼻用糖皮质激素用量,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数增高的AR患者,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嗜酸粒细胞性炎症,改善A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非嗜酸粒细胞数增高的AR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差.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大鼠上下呼吸道炎性反应一致性研究

    作者:刘文军;梁灼萍;陈祖尧;覃纲;黄英;黎万荣

    目的 通过建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asthma,AS)动物模型,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在上下呼吸道炎性反应一致性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卵清蛋白辅以氢氧化铝致敏并激发制成AR和AS大鼠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AR和AS大鼠模型鼻黏膜及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MMP-9和TNF-α的表达,分析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MMP-9和TNF-α表达与上下呼吸道炎性反应的关系.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MP-9阳性细胞数在AR组鼻黏膜和肺组织中分别为 (154.8±12.0)、(124.0±8.2)个,在AR对照组分别为(43.2±7.6)、(34.5±5.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260、29.525,P值均<0.05);MMP-9阳性细胞数在AS组鼻黏膜和肺组织中分别为(149.9±11.7)、(120.1±7.3)个,在AS对照组分别为(48.6±7.6)、(39.1±5.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29、28.530,P值均<0.05).TNF-α阳性细胞数在AR组鼻黏膜和肺组织中分别为(188.8±17.0)、(134.8±7.9)个,在AR对照组分别为(57.6±23.3)、(40.3±8.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836、26.220,P值均<0.05);TNF-α阳性细胞数在AS组鼻黏膜和肺组织中分别为(179.2±15.4)、(153.5±10.1)个,在AS对照组分别为(70.5±33.1)、(33.8±14.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12、21.858,P值均<0.05).MMP-9与TNF-α在AR组鼻黏膜及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3和0.700,P值分别为0.001和0.024),二者在AS组鼻黏膜或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2和0.644,P值分别为0.027和0.044).结论 上下呼吸道炎性反应具有一致性,MMP-9和TNF-α可能在上下呼吸道炎性反应一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分类中的作用

    作者:王明婕;周兵;李云川;黄谦

    目的 探讨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在分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确诊为CRSwN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分为嗜酸粒细胞浸润组(ECRSwNP)与非嗜酸粒细胞浸润组(non-ECRSwNP).将两组患者血嗜酸粒细胞比例、血清总IgE水平、嗅觉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以及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同时,将各指标与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较强的临床指标,采用ROC曲线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及ECRSwNP的诊断截断值.以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ECRSwNP患者组63例,non-ECRSwNP患者组56例.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7.31%:3.90%)、血清总IgE水平(60.9 IU/L∶28.9 IU/L)、嗅觉评分分别为(5.8∶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620.01、1020.53、1092.52,P值均<0.05).两组上颌窦Lund-Mackay 评分分别为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01,P<0.05);两组额窦、前筛、后筛、蝶窦及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的Lund-Mack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7.5、23.5、22.5、31.5、28.5,P值均>0.05).两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6,P=0.19).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与血清总IgE均与病理结果中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55、0.24,P值分别为0.001、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5.65%为ECRSwNP的诊断截断值.结论 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两组CRSwNP患者在临床特点上有显著差异;可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比例是否大于5.65%进行初步分类.

  • γδ T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文婷;张革化;黎景佳;常利红;王凯;杨钦泰

    目的 观察γδ T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CRS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CRS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息肉组织(25例)、CRS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患者下鼻甲黏膜(13例)及对照组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黏膜(16例)中γδ T细胞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嗜酸粒细胞浸润型CRSwNP中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比较各组间γδ T细胞表达差异,分析嗜酸粒细胞浸润型CRSwNP中γδ T细胞表达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CRSwNP组和CRSsNP组中yδT细胞阳性率分别为88.0%、84.6%,均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13,P<0.01;x2=6.564,P<0.05).CRSwNP组与CRSsNP组相比,γδ T细胞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6,P>0.05).CRSwNP组中γδ T细胞表达程度高于CRSsNP组和对照组(U值分别为596、296,P值均<0.01),CRSsNP组γδ T细胞表达程度高于对照组(U=216,P<0.05).CRSwNP组中γδT细胞表达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趋势(r=0.579,P<0.05).结论 γδ T细胞在CRS中表达增高,并可能促进鼻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可能在CRS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 水通道蛋白1在哮喘豚鼠嗜酸粒细胞迁移趋化中的作用

    作者:雷霏;朱冬冬;王心蕊;关桂梅;姜云鹏;董震

    目的 观察豚鼠哮喘模型中水通道蛋白1(aquapofin 1,AQP)在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运动中的作用,探讨AQP1是否可以作为EOS趋化活性的标志.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建立哮喘模型,分别提取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EOS,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荧光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从基因水平及蛋白质水平检测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OS表达AQP1的情况.结果 AQP1在哮喘豚鼠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EOS内均有表达,外周血中AQP1 mRNA(平均灰度值92.904±3.290,-x±s,下同)和蛋白(荧光强度425.081±17.474)的表达强度均高于灌洗液中AQP1 mRNA(109.200±5.756)和蛋白(279.926±11.293)的表达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519和27.020,P值均<0.05).结论 变应性疾病状态下,EOS可能通过合成更多的AQP1来加速其向炎性靶器官的运动,AQP1有望成为EOS趋化活性的标志之一.

  • 趋化因子受体3 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嗜酸粒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新华;廖兵;王心悦;刘轲;刘月辉

    目的 构建趋化因子受体3(chemokine receptor 3,CCR3)基因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了解其对嗜酸粒细胞的作用.方法 针对小鼠CCR3基因序列,设计出RNAi的靶序列,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MluⅠ、Sac Ⅰ、EcoR Ⅰ、HindⅢ、BamH Ⅰ和Xho Ⅰ进行酶切后的pLVX-shRNA2-m载体连接产生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慢病毒载体.应用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嗜酸粒细胞中CCR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shRNA-mCCR3慢病毒载体,经测序与设计合成的靶向链完全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观察293T细胞感染效率大于90%,病毒滴度为4×108 TU/ml;对嗜酸粒细胞CCR3基因沉默效率为86.7%.结论 成功构建CCR3基因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为后续感染嗜酸粒细胞,探索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轻持续炎性反应模型的建立

    作者:雷霏;朱冬冬;孔红;崔亚南;姜云鹏;董震

    目的 建立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轻持续炎性反应(minimal persistent inflammation,MPI)模型,并初步探讨其病理机制及意义.方法 60只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随机分为A~D共4组,每组15只.A组为阳性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即MPI组,C组为阴性对照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首先以含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凝胶的生理盐水混合液对A、B、C 3组行基础致敏和强化致敏,再分别用1%和0.01%的卵清蛋白溶液或生理盐水长期鼻腔激发.D组始终以生理盐水进行致敏和激发.观察豚鼠鼻腔激发后症状(喷嚏)变化并检测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浸润程度及上皮细胞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MPI模型组在以l%卵清蛋白溶液激发时,喷嚏平均次数明显多于D组(P<0.05),而与A、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O.05);改用0.01%卵清蛋白溶液鼻腔激发后,变应性鼻炎症状基本消失,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鼻黏膜内仍有少量EOS浸润,EOS计数明显多于D组(P

  • 嗜酸细胞肉芽肿一例

    作者:杜晓东;朱国华;浦洪波;沈海燕

    患者男,44岁.发现右侧耳前无痛性包块1个月,进展缓慢,无症状,肿块渐进性增大.于2006年11月8日入院.查体见右侧耳前腮腺上缘质韧之肿块,约2.5cm×1.5cm,活动,无压痛.鼻咽部未见新生物,B超显示右侧腮腺上方见2.5cm×1.5cm×1.3cm混合性暗区,清晰,欠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混合性暗区内探及条状彩色血流,动脉阻力指数示:0.74.血常规:白细胞:12.9×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20,单核细胞占0.01,嗜酸细胞0.14),红细胞:4.9×1012/L,血小板:159.0×109/L.肝肾功能正常.

  • 鼻息肉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亚型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秋萍;王天友;陈峰;李泽卿;辛晓峰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亚型在鼻息肉病患者的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以了解其在上呼吸道慢性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和抗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atase and anti-alkaline phospatase, APAAP)法检测25例鼻息肉病患者的息肉组织和下鼻甲粘膜中TGF-β1-3表达,并以8名健康人下鼻甲粘膜作对照。用双重免疫标记法对鼻息肉中的炎细胞进行标记,了解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的数量。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分析TGF-β在鼻息肉中的主要表达亚型。结果①TGF-β的表达在鼻息肉病患者的鼻息肉组织中高于下鼻甲粘膜,健康人下鼻甲粘膜中几乎不能检测到;②在TGF-β亚型中可以检测到大量TGF-β1,而很少检测到TGF-β2 、β3 ;③鼻息肉组织炎性细胞中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占优势,但TGF-β强阳性表达的细胞中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较多。结论 TGF-β1是导致鼻息肉组织中TGF-β家族的优势亚型,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是TGF-β的标志细胞。TGF-β1可能是鼻息肉病发病的重要因子之一。

  • 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张雷;周敏妤;詹文龙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与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on factor,GM-CSF)水平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38例鼻息肉组织匀浆中IL-5和GM-CSF水平,同时观测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以行鼻中隔手术患者中鼻甲粘膜作为对照.结果鼻息肉组织中IL-5,GM-CSF水平均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P<0.05),且两者含量分别与组织中的嗜酸粒细胞数呈正相关(前者r=0.75,后者r=0.71).结论提示IL-5,GM-CSF存在于鼻息肉组织的微环境中,它们对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的聚集起重要作用.

  •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肺功能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顾晓;叶萍;陈凤仪;陈彦林;杨燕;张立强;史丽

    目的 通过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肺功能的检测,分析鼻息肉的病变范围及炎症状态与下呼吸道病变发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1年3月至6月住院手术的56例CRSwN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询问病史,术前均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肺功能检测、鼻内镜检查、鼻窦CT检查、术后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依据以上检测结果将患者分组,比较各组间气道高反应性、哮喘、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与鼻息肉病变范围和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CRSwNP患者发生气道高反应性、哮喘、肺功能异常的比率分别为37.5%、44.6%、53.6%;没有明显下呼吸道症状患者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亦高达50.0%.CRSwNP患者鼻内镜评分、CT评分分值越高,其发生气道高反应性、哮喘、肺功能异常的比率越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鼻内镜评分x2内镜镜值分别为8.077、3.989、7.445,P值<0.01或<0.05;x2CTT值分别为3.863、5.380、4.309;4.293、4.293、4.572;10.572、13.504、13.295;P值<0.01或<0.05).皮肤点刺实验阳性患者发生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的比率比阴性患者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气道高反应、哮喘、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 0.05或<0.01).结论 CRSwNP患者可能伴发有症状或无症状的下呼吸道病变,病变范围及炎症程度与下呼吸道病变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性.

  • 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

    作者:邬旭;王莉芬;臧玉华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CD68)、T细胞(CD45RO)、B细胞(CD20)和增殖核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trept-avidin oxidase,SP)法对50例鼻息肉分别做CD20、CD45RO、CD68、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常规HE染色切片进行分析.结果①CD68+细胞在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较嗜中性粒细胞性鼻息肉表达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CD45RO、CD20在鼻息肉均有阳性表达,CD45RO与CD20呈负相关(P=0.05);③CD68阳性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鼻息肉上皮PCNA阳性表达有相关性(P<0.05).鼻息肉上皮的PCNA阳性表达和成纤维细胞PCNA阳性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鼻息肉的形成与炎性细胞浸润密切相关.鼻黏膜局部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异常导致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腺体增生是鼻息肉发生的基础,CD68+细胞可能是鼻息肉中的炎性干细胞.

  •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骨髓干细胞通路指标检测在激素治疗评价中的意义

    作者:张辉;张大良;赵敬杰;刘君莉;范献良;郭成浩

    目的 检测健康人及变应性鼻炎(AR)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骨髓干细胞通路相关指标CD34+、白细胞介素5(IL-5)、EOS,探讨外周血-骨髓通路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对此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2组:①试验组: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7~68岁;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②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L-5水平及CD34+细胞数,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血清IL-5含量、CD34+数分别为(88.25±33.47)ng/L、(9.24±2.15)个/105,显著高于治疗后[(44.34±16.32)ng/L、(6.31±1.83)个/103]及健康对照组[(31.24±8.43)ng/L、(3.47±1.32)个/1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清IL-5水平与其CD34+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61,P值均<0.01).患者血清IL-5水平与其EOS数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结论 外周血EOS、IL-5及CD34+细胞参与AR发病过程,提示AR患者病变局部组织和骨髓造血之间有相关通路存在.通过检测外周血IL-5及CD34+可评价治疗效果.

  • 肠球菌属益生菌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抗变态反应作用研究

    作者:朱鲁平;张清照;嶋田貴志;榎本雅夫;程雷

    目的 探讨经热处理及酶裂解的肠球菌faecalis FK-23菌株(简称LFK)和经热处理的肠球菌faecium sp.TN-3菌株(简称TN)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抗变态反应作用.方法 BALB/c小鼠24只完全随机分为4组:阳性对照组、LFK组、TN组、阴性对照组.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腹腔注射及鼻腔激发建立AR小鼠模型,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腹腔注射及鼻腔激发.LFK组和TN组分别给予相应的益生菌制品对小鼠进行经口灌胃,每次0.5 ml(60 mg),每日1次,共计42 d;阳性和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处理.观察经灌胃干预后第21、27、35天小鼠搔鼻和喷嚏次数.第42天取小鼠鼻部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鼻黏膜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和脾细胞培养液中γ干扰素(interferon,IFN)、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和OVA特异性IgE水平.结果 ①在27 d,LFK组小鼠的搔鼻次数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5,P=0.028);在35 d,LFK组、TN组小鼠的搔鼻次数(f值分别为3.75和3.06,P值分别为0.005和0.011)和喷嚏次数(t值分别为2.56和3.35,P值分别为0.038和0.01)均明显减少,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42 d,小鼠鼻黏膜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LFK组、TN组的嗜酸粒细胞计数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3.44和2.97,P值分别为0.014和0.025),但两组的嗜酸粒细胞计数仍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t值分别为2.54和3.39,P值分别为0.044和0.015).③在42 d,LFK组小鼠的血清IL-4和OVA特异性IgE水平、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和IL-4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N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为(27.07 ±3.83) pg/ml,明显高于LFK组的(14.83 ±0.9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P=0.016),但与阴性对照组的(37.12±1.65) 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P=0.343).TN组小鼠血清IL-4水平为(34.48±7.53) pg/ml,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的(58.68±6.5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35),但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20.22±1.7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P=0.021).TN组小鼠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LFK组(Z=2.72,P=0.03)和阳性对照组(Z =2.30,P=0.029),而IL-4水平(Z=2.12,P=0.034)以及血清OVA特异性IgE水平(Z=2.31,P=0.021)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AR小鼠模型,经口给予益生菌制品LFK或TN均可减轻鼻部变应性症状,减少鼻黏膜组织的嗜酸粒细胞浸润.TN具有显著的调节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的作用,且对抗原特异性IgE水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冷束缚应激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和6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长青;赵长青;索利敏

    目的 探讨冷束缚应激对实验大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健康雌性大鼠50只,以随机数学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A组)、AR模型组(B组)、先应激后AR造模组(C组)、先AR造模后应激组(D组)、应激与AR造模同时进行组(E组).空白对照组及各实验组造模后,取大鼠鼻中隔两侧的呼吸区黏膜制备成石蜡切片后进行HE染色及IL-2、IL-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取5个视野嗜酸粒细胞、IL-2、IL-6阳性细胞计数的平均值进行分析.结果 经冷束缚应激后的C、D、E组大鼠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计数(x-±s,以下同)高于B组(14.1±3.2)及A组(2.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06和8.54,P值分别<0.05和0.01);C、D、E组IL-6阳性细胞数高于B组(15.3±4.8)及A组(4.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14和8.20,P值分别<0.05和0.01);C、D、E组IL-2阳性细胞数低于B组(14.4±3.5)及A组(15.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7和7.32,P值分别<0.05和0.01).C、D、E三组间,嗜酸粒细胞计数、IL-2和IL-6阳性细胞数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0、3.12、3.20,P值均>0.05).结论 鼻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及IL-6在空白对照组几乎不表达,在AR组中度表达,在经过冷束缚应激的AR大鼠中高度表达,且冷束缚应激与AR造模的先后时间顺序对嗜酸粒细胞及IL-6的表达没有影响.冷束缚应激的AR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IL-2表达明显减少.

  • 蛋白激酶C导致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增多

    作者:李美华;董震;杨占泉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PKC) 在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lis,EOS)浸润增多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对26例鼻息肉组织和20例下鼻甲黏膜进行PKC和促细胞凋亡基因Bax、抑凋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进行检测;用May-Grünwald-Giemsa(MGG)常规染色鉴别EOS.结果①EOS中Bcl-2 mRNA及其蛋白的阳性细胞表达率鼻息肉组均高于下鼻甲组(P<0.01),而鼻息肉组EOS中Bax mRNA及其蛋白的阳性细胞的表达率均略高于下鼻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②鼻息肉组26例EOS中均有PKC表达,而下鼻甲组EOS只有7例偶有PKC表达.2组标本EOS中PKC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且鼻息肉组嗜酸细胞中PKC与Bcl-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分别呈明显的正相关(r1=0.087 5,r2=0.082 3,P<0.01).结论鼻息肉EOS中PKC表达增多与凋亡抑制密切相关,推测激活PKC传导途径是鼻息肉组织EOS凋亡抑制之一.

  • 变应性鼻炎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和E-选择素的检测

    作者:洪苏玲;柳青;黄江菊;杨玉成;康厚墉;王袆琴;孙荣

    目的探讨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和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可溶性E-选择素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鼻腔灌洗液EC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测定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可溶性E-选择素.结果在变应性鼻炎组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t=13.75,P=0.001),鼻腔灌洗液中E-选择素显著高于对照组(t=12.12,P<0.000 1).变应性鼻炎组鼻腔灌洗液EC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5.19,P=0.000 1).血清中EC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t=15.67,P<0.000 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ECP含量增高与嗜酸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有关.鼻灌洗液中ECP浓度升高可能是由于嗜酸细胞脱颗粒增强所致,而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E-选择素升高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移行有关.

  • Bcl-xl和Bcl-2在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刘争;高起学;游学俊;崔永华;张俊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基因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基因长片段 (B-cell lymphoma/leukemia-x long, Bcl-xl)在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及鼻腔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bi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Bd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ay-Grünwald-Giemsa(MGG)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经Bdp治疗10~12周鼻息肉组织(25例)和未治疗鼻息肉组织(27例)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状态和对Bcl-xl ,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治疗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弱于未治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52例鼻息肉组织均无Bcl-2蛋白的表达;③治疗组Bcl-xl表达率为20.0%,未治组表达率为48.1%,2组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Bcl-xl可能在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凋亡中发挥抗凋亡作用,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Bcl-xl 的表达而发挥其凋亡诱导作用。

  • 口腔临床病理诊断Ⅲ.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作者:

    涎腺肿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之一,在人体所有器官的肿瘤中,其组织病理表现是具有多样性的种类之一,其肿瘤分类也较为复杂,原因包括:大多数涎腺肿瘤起源或分化至相同的细胞类型,如上皮(闰管、腺泡)细胞、肌卜皮细胞;肿瘤细胞可发生多种类型的化生,如嗜酸细胞、透明细胞等,导敛肿瘤的表现在各个水平上发生重叠.

441 条记录 6/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