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穴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所致抑郁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琰琰;黄东挺;廖炼炼;黄洪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所致抑郁的影响及康复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阿尔茨海默病至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穴丛刺针法进行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2周、4周及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 ADAS-cog)进行康复效果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穴丛刺针法可以较好地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抑郁症状,其康复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西药治疗。

  • 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艳;裴飞;亢连茹;陈国平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符合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 A组为头穴丛刺组20例,B组为神经松动术组21例,C组为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组20例,基础治疗为药物、常规电体针与康复治疗,A组加头穴丛刺,B组加神经松动术,C组加头穴丛刺与神经松动术,根据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神经电生理、肢体神经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定,观察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疗法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功能的影响。结果:①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在肢体神经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神经电生理差异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治疗后,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组在肢体神经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神经电生理上分别与头穴丛刺组和神经松动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神经松动术以及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均能改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并且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效果优于单纯的头穴丛刺与神经松动术。

  • 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邢煜奎;周海纯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探讨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溶栓及改善脑循环等方面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吸附率、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降低,与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 <0.05或P<0.01).结论: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头穴丛刺结合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MAP-2和p3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波;唐强;邢艳丽;白震民;颜培宇;关莹;孔妍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微管相关蛋白-2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7日龄Wistor大鼠通过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8%的氮氧混合气体2h,制成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16只,造模组(B)16只,头穴丛刺组(C)16只,环境刺激组(D)16只,头穴丛刺加环境刺激组(E)16只.治疗14天和28天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海马微管相关蛋白-2和突触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海马微管相关蛋白-2和突触素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E组MAP-2和P38的表达在14天和28天时均高于A,B组(P<0.01),而E组与C,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穴丛刺结合环境刺激可促进HIBD后大鼠海马微管相关蛋白-2和突触素的阳性表达.

  • 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突触超微结构和EGF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波;马晓东;赵宇;邹伟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突触超微结构和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ice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造模组( A)、头穴丛刺组( B)、丰富环境刺激组( C)、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组( D)。选取7 d、14 d、21 d,应用透射电镜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突触超微结构和E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组突触结构好,突触小泡数量较多,神经元细胞线粒体水肿明显减轻;14 d、21 d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组EGFmRNA表达明显高于相同时间段头穴丛刺组和丰富环境刺激组(P<0.01)。结论: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能够明显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突触超微结构损伤和增加EGFmRNA的表达。

  • 头穴丛刺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远征;徐军;王春霞;许娜;王雅青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VEG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取国内改进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组、头穴丛刺组、尼莫地平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区的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查VEGF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缺血组大鼠比较,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区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头穴丛刺法能上调VEGF在慢性脑缺血大鼠中的表达,减轻大鼠的缺血缺氧情况,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状况.

  • 头穴丛刺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TH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远征;许娜;王雅青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arti等改良的2VO即分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术制作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光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头穴丛刺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头穴组大鼠水迷宫潜伏期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光镜下头穴组大鼠海马CA1区及额叶皮层细胞形态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检查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头穴丛刺可明显的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H的表达有关.

  • 头穴丛刺对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虹霖;孙兴华;李默;徐飞;张淼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治疗组、对照组4组,采用Aβ1-42寡聚体双侧海马区注射制备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4周的针刺干预,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对照组针刺双侧肾俞、足三里穴. 4周后观察大鼠逃避潜伏期、第2象限时间百分比及穿越次数的变化. 结果:从水迷宫实验第2天起,治疗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下降趋势明显快于对照组;第2象限时间百分比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穿越次数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头穴丛刺能够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提高大鼠记忆保持能力.

  • 头穴丛刺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CRF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祖艳;徐博佳;周丽颖;吴明娟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慢性应激刺激模型大鼠下丘脑CRF的影响.方法:将64只3月龄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盐酸氟西汀组,每组16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刺激结合孤养法造模14天,头穴丛刺组进行针刺治疗,选“百会”、“神庭”及“四神聪”,留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针刺14天;盐酸氟西汀组给予盐酸氟西汀1 m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4天.分别在针刺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开野实验,末次治疗结束后24h将大鼠处死,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CRF阳性细胞比,RT-PCR法检测下丘脑CRFmRNA表达.结果:治疗前模型组、头穴丛刺组、盐酸氟西汀组大鼠开野实验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头穴丛刺组、盐酸氟西汀组无明显差别(P >0.05),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R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头穴丛刺组、盐酸氟西汀组(P<0.05),头穴丛刺组与盐酸氟西汀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头穴丛刺疗法可以纠正慢性应激刺激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抑制慢性应激刺激模型大鼠下丘脑CRF的表达,效果接近阳性对照组盐酸氟西汀治疗.

  • 头穴丛刺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TH表达的干预作用

    作者:刘玲玲;韩东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酪氨酸羟化酶( TH )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慢性酒精性中毒大鼠的模型,运用Morris圆形水迷宫、免疫组化等方法及手段,观察头穴丛刺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TH表达的影响。结果:头穴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免疫组化检测头穴组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 P<0.05)。结论:头穴丛刺可能通过促进TH表达,从而改善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 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客蕊;朱文增;东贵荣;李红颖;倪金霞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可塑性影响的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头穴透刺组(C组)、头穴丛刺组(D组).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以上各组在7天、14天、28天不同时间点GAP-43mRNA变化情况.结果:头穴丛刺组脑组织GAP-43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时间窗内头穴丛刺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能够提高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增加GAP-43的表达,发挥对脑组织神经细胞可塑性的调节作用.

  •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波;唐强;孔妍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结合康复组和头穴丛刺组,每组各40例.头穴丛刺组采用分区丛刺长留针法,头穴丛刺结合康复组采用分区丛刺长留针结合Bobath为主的方法,均治疗4周.结果:临床观察表明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总有效率达92.5%,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莉;梅晨健;孙士红;刘勇;王诗陶;张燕丽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吡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行为能力量表(ADL)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定,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3、T4、FT3.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总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T3、T4FT3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能够有效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日常行为能力.

  • 头穴丛刺配合手部透刺促进中风后手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东岩;王芳芳;李秀叶;赵烜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配合手部透刺对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透刺组)和对照组(传统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行头穴丛刺治疗,此外对照组行传统针刺,治疗组行手部透刺,日1次,每周6次,连续4周。治疗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手运动功能)对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评定,并根据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SS)计算不同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的Barthel指数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手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配合手部透刺疗法对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治疗临床疗效更佳,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头穴丛刺呼吸补泻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郑祖艳;刘天颖;朱久宇;苗永新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配合呼吸补泻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头穴丛刺配合呼吸补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并参照HAMA评定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 3% (P<0. 05);治疗组治疗结束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1);治疗组治疗结束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头穴丛刺配合呼吸补泻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相对常规针刺疗效更佳.

  • 头穴丛刺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张立;唐强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观察认知功能障碍与运动功能恢复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3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头穴丛刺治疗.分别在针刺治疗前和针刺治疗后2月进行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评定,详细记录其积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认知评定采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进行评定.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结果:头穴丛刺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有效且运动功能的恢复与认知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结论:针刺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且运动功能的恢复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

  • 头穴丛刺结合神经网络仪对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作者:孟昭亮;李晶;王艳;白振民

    目的:确定头穴丛刺与神经网络仪结合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并应用神经网络仪,观察组增加头穴丛刺疗法.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疗效(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神经网络重建仪对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有较好的疗效.

  • 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远征;吕凌;卫彦;寇吉友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治疗对阴虚风动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组及项针结合康复组,观察各种治疗方法对脑梗死恢复期的作用,并采用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价法、TCD指标评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结果: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治疗能够提高阴虚风动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功能.愈显率60.00%,其疗效优于项针组(P<0.05).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价法评价及TCD指标评定等方面,头针组均不同程度优于项针组.结论: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恢复期的方法.

  • 头穴丛刺针法治疗急性脑梗塞116例

    作者:唐强;朱肖菊;吴北峰;刘波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对60例脑梗塞患者运用头穴丛刺疗法进行治疗,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经头穴丛刺疗法治疗后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头穴丛刺针法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方面临床疗效确切.

  • 头穴丛刺法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 HIF-1 a的影响

    作者:孙远征;王晓晶;李响;韩东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方法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的认知功能和HIF-1 a表达的影响。方法:本课题采用体重在(220±30)g的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选取30只采用酒精灌胃方式制备慢性酒精中毒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分为模型组(A组)和头穴丛刺组(B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C组)。其余10只为空白对照组( D组)。 B组采用头穴丛刺法,C组行盐酸多哌奈齐灌胃,A组和D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免疫组化检测海马HIF-1a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4周后A、B、C 组总路程、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与D 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和C组与A组相比,总路程、逃避潜伏均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总路程及逃避潜伏期时间均缩短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D组偶见HIF-1a阳性细胞表达,A、B、C组均可见HIF-1a表达增高,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较A组表达低(P<0.05)。结论:头穴丛刺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降低慢性酒精性中毒大鼠的海马区HIF-1 a表达。

80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