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樊晓乐;赵辉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率逐年上升,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栓塞后综合征(PTS),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下肢血栓脱落可引发致命性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腔内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以快速开通靶血管、保护静脉瓣功能、对血管内膜损伤较小、降低PTS发生率、降低住院费用和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综合优势逐步被患者所接受.本文就目前急性下肢DVT主要介入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介入疗法结合中草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岩山;阚建科;张新刚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LEDVT)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临床常见病,自然愈后极差.本院2008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ALEDVT患者采用中草药结合介入综合疗法治疗,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病例68例,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35岁~72岁,平均年龄54.7岁.

  •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张新刚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6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经血管超声及造影证实,所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经插管溶栓治疗和采用活血化瘀、益气活血中药和溶栓抗凝等中西药治疗,采用自行设计的治疗效果量化测量表进行量化判定.结果 治疗后1个月复查,临床治愈30例(44.12%),显效36例(52.94%),有效2例(2.94%).总有效率为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方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效的效果,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 IVCS并发急性下肢DVT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柴东喆;张华一;陈春伦

    目的 探讨合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介入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4例IVCS并发急性左下肢DVT患者采用经右股静脉置入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再经左股静脉置管溶栓,溶栓1~7d,溶栓满意者行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对并发中央型DVT患者同时行滤器取出术,对并发混合型DVT患者二期行滤器取出术.结果 术后患者左下肢肿胀症状均快速减轻或消失,溶栓后造影显示左股总静脉至下腔静脉血栓基本消除,下肢血管CT(CTV)检查示:髂静脉支架均通畅,随访3~18个月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IVCS并急性下肢DVT患者行滤器植入、置管溶栓、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经左股静脉置管溶栓简单、方便,对改变体位困难者尤为适用,值得推广.

  • 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作者:柴东喆;张凡;张华一;陈春伦

    目的:比较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及全身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DVT患者根据其意愿分成两组:A组(23例)采用全身抗凝溶栓治疗;B组(42例)经小隐静脉置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造影结果、患肢膝上15cm及膝下10cm周径变化值、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B组治疗后静脉造影的疗效评价、膝上15cm及膝下10cm的周径变化值、PTS发生率均较A组为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DVT较全身溶栓能显著减轻肢体肿胀,并可减少PTS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简单的治疗方法。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腔内治疗的舒适护理

    作者:杨艳;翁国勤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行腔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对44例IVCS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行滤器置入、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滤器取出的综合腔内介入治疗;并同时进行围术期舒适护理,包括给予充分的心理辅导、正确的健康宣教及精细护理,严密观察并准确评估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潜在并发症等.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 44例患者术后左下肢肿胀症状均快速减轻或消失.溶栓后造影显示左股总至下腔静脉血栓基本消除.术后3~6个月下肢静脉CT造影示髂静脉支架均通畅,随访3~18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患者围术期均无症状性肺栓塞、严重血管损伤及脏器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IVCS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围术期舒适护理可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8例诊治分析

    作者:孙振阳;芮清峰;刘允乐

    目的: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年来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行腔静脉滤器置入,其中Aegisy先健滤器79例,贝朗等永久滤器47例,2例临时性滤器;导管溶栓97例,股静脉切开取栓31例;髂静脉球囊扩张23例,球囊扩张+支架植入15例。住院天数为12~30 d,平均(13.8±2.3)d。出院时患肢肿胀消退68例,肿胀明显缓解47例,另外13例治疗不满意。随访92例,其中58例基本无患肢肿胀症状;31例活动后患肢有轻度肿胀,休息后缓解;3例肿胀无缓解。本组无肺栓塞、脑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及长期卧床等,彩超是诊断的首选检查,针对不同患者采用腔静脉滤器植入、置管溶栓、取栓、滤器取出等相应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理想。

  • 导管直接溶栓与全身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对比

    作者:邝俊;李霖

    目的 对比观察导管直接溶栓与全身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行抗凝溶栓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10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导管直接溶栓组61例和全身溶栓组43例.采用不同溶栓方式溶栓.观察两组静脉通畅率,大小腿中段周胫差、肢体消肿率;出院后随访3~12个月,观察两组DVT复发率、出血相关并发症、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导管直接溶栓组静脉通畅率为(75.65±8.29)%,高于全身溶栓组的(56.48±7.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导管直接溶栓组大腿、小腿中段周胫差[(1.39±0.95)、(1.59±0.87)cm]低于全身溶栓组[(2.90±1.09)、(2.43±1.04) cm],消肿率[(79.41±15.46)%、(76.92±10.84)%]高于全身溶栓组[(62.12±13.17)%、(65.52±11.9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8.20%、41.86%)、DVT复发率(6.56%、20.93%)和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8.20%、3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全身溶栓治疗,减少了出血相关并发症、血栓后综合征和DVT复发的发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张燕军;蒋强;蒋忠仆;张倩;王海亭;周毅

    目的:研究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行腔内治疗的12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静脉通畅程度、下肢临床表现及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129例患者术后1个月及6个月 VSDS、VCSS 评分均优于手术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近期血栓清除优良率为89.92%,远期疗效优良率为92.25%。结论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动静脉溶栓、静滴川芎嗪治疗ALDVT疗效观察

    作者:赵云霞

    目的:研究动静脉溶栓及静滴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尿激酶20万u患侧股动脉注射,每日1次共5天,然后,尿激酶20万u静脉注射每日1次共5天,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每日静点1次共10天,青霉素每天800~1200万u共5~7天,肝素5000单位,每天2次静点共7天.对照组:复方丹参10支每天静滴1次共10天,肝素及青霉素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28例,治愈16例(57%),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30例,治愈8例,治愈率26.7%,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除抗生素,活血化瘀治疗外,采用动静脉溶栓及静滴川芎嗪效果尤佳,治疗的时间以24h内好,3天以内次之,7天以后不宜溶栓治疗.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作者:陶士瑛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6例经超声诊断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二维及CDFI表现.结果 左侧13例,右侧2例,双侧1例;中央型4例,周围型8例,混合型5例;病变静脉内见不规则的实质性中低回声团块,完全阻塞时,无血流信号,部分阻塞时呈充盈缺损,流速减低.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测方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8例

    作者:陶然;罗保平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78例,疗效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治疗观察78例,均为发病7天内入院,诊断参照全国第四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讨论制定的诊断标准[1].

  • 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刘洁;刘彤;万勇;邹选民;刘庆庆

    目的:比较脑卒中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早期康复治疗与卧床制动对下肢功能影响及并发肺梗死风险的差异.方法:脑卒中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常规抗凝及消肿治疗,对照组予卧床、弹力袜支持及患肢抬高治疗7~14d后开始行肢体功能康复,观察组予早期(下肢血栓形成后1~2d)弹力袜支持下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3个月内肺梗死的累计发生率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3个月内均无症状性肺梗死病例发生.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双侧小腿内踝上缘治疗前后周径差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开始康复治疗较卧床治疗患肢功能改善更明显,且不增加肺梗死的发生率.

  • 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作者:祖红林;侯骊坤;谷岩;李胜玉;何菊

    目的 观察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治疗.观察患者血栓清除率,评价其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的抽吸时间为(367.6 ±92.6)s,术中出血量为(159.1 ±48.2)mL,血红蛋白下降(18.5±10.4) g/L.术后1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予水化及碱化尿液治疗12 h后逐渐消失;无血管损伤、肺栓塞、急性肝肾功能损害发生,4例患者穿刺点周围出现淤血,无重要脏器出血者.DVT清除效果:Ⅰ级清除率5例(20%),Ⅱ级清除率8例(32%),Ⅲ级清除率12例(48%),有效清除率为80%.结论 采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下肢DVT安全、有效.

  •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2例

    作者:李义;姜杰瑜;孙玉虹;郎彦波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性32例,女性50例;年龄28~73岁,平均53.4岁;病程1d至4周;发病1d者18例,2~7 d 28例,8~14 d 12例,15~28 d 24例;发病部位于左侧61例,右侧21例;病因系骨科及普外科手术后18例,剖宫产术后17例,分娩后8例,外伤2例,骨折5例,偏瘫10例,长期口服激素2例,口服避孕药1例,乘长途汽车2例,长时间蹲位1例,久坐打牌1例,不明原因15例;临床分型周围型22例,混合型60例.中医辨证均属湿热瘀阻型.

  •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邓柏杨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3例予中药温经行气、活血化瘀,配合溶栓治疗,血栓溶解后续服中药3~6个月.结果:治愈9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92.3%.结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中,全程配合应用中药能减少尿激酶溶栓药量,降低并发症及抗凝祛聚药之毒副反应.可扩大观察病例,调整、完善该法,希冀为治疗该病尝试出新疗法.

  • 下肢护理对普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曹春凤

    目的 研究分析下肢护理对普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下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下肢护理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减少急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沈莉红

    目的:探究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41例疑似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此次观察对象,对41例疑似患者均实施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手术诊断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研究对比两种超声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常规超声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准确率为51.20%,将其与手术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准确率为92.60%,将其与手术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敏感性、总准确率分别为94.30%、92.60%,均高于常规超声的敏感性54.20%和总准确率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超声,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效果更显著,确诊率较高.

  • 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

    作者:舒向阳;李阳;王亚平

    目的 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应用导管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系统溶栓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导管溶栓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应用导管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使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诊救治

    作者:魏凤杰

    目的 对该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7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LEDVT)患者治疗过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通过分析、归纳方法得出经验教训,以期提高该院ALEDVT的急诊救治水平.方法 针对患者的不同病况采取一般治疗、滤器置入、静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置管溶栓术等治疗措施进行个体化处理.结果 经过针对性的救治后患者肢体肿痛明显缓解,静脉通畅度显著提高,且患肢周长缩小至接近正常.结论 针对ALEDVT实施一般治疗、滤器置入、静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置管溶栓术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可通过快速彻底清除血栓、有效缓解患者肿痛,使患者生命得以挽救.

41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