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静脉联合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作者:徐树军;周典贵;惠凯;程立山;周勇;罗恩丽;历国艳;袁玉英;房庆华

    目的:评价动静脉联合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病人150例,根据不同溶栓方法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动静脉组)8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组(成形术组)62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欧洲卒中评分(Eurpean strokescale,ESS),对比分析治疗的有效性,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2组治疗1周后ESS评分明显增高,(P<0.05,P<0.01);动静脉组残余狭窄率#30%发生率,急性血管再闭塞率和病死率分别是16.0%,52.0%,12.0%;成形术组分别是10.0%,0.0%,9.0%。结论:动静脉组和成形术组均可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对近期临床疗效改善都有效果。成形术组使神经系统恢复时间较早,溶栓效果、安全性及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 专题综述:脑血管再通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徐运

    血管再通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的重要措施,直接关系到卒中的发展和预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 t-PA)静脉溶栓适用于各级医院,患者可以至就近医院治疗,但大血管栓塞再通率低、时间窗短及其出血风险限制了患者的使用。而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溶栓、动静脉溶栓、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后动脉取栓(桥接治疗)延长了治疗时间窗,可达6~12 h,解决了大血管栓塞问题,但需要有熟练的介入技术和相应的介入设备。
      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MR CLEAN)、小病灶的梗死核心及近端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研究(ESCAPE)、延长急诊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溶栓时间-动脉内介入治疗研究(EXTEND-IA)和血栓切除术血管内治疗的支架研究(SWIFT PRIME)四大研究结果证明血管内取栓和桥接治疗具有重要前景,可以让更多卒中患者获益。随着功能影像技术的发展,如在血管内治疗前给予脑侧支循环和脑灌注功能评估,则更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判断。

  • 急性脑梗死使用SolitaireAB支架取栓术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国芳;郭红梅;朱青峰;周志国;禹书宝;孙奇

    脑梗死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1-2],尤其是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动静脉溶栓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血管开通率低,且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3-5]。特别是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且软膜支等侧支循环代偿差的患者,如果不能使血管开通,患者非死即残[6-7]。我们对1例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研究

    作者:刘庆宪;宋永建

    循证医学已证明溶栓治疗是唯一能促成血栓溶解,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从而缩小缺血性脑卒中体积的有效方法.溶栓时间窗目前倾向于有3h、4.5h、6h三种,溶栓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但>6h时间窗的治疗也可使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功能恢复.溶栓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6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全面的,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基础病情、侧支循环建立等情况合理选择放宽溶栓时间窗,大限度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动脉溶栓与动静脉溶栓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管再通率、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王朝斌;侯立刚

    目的 研究动脉溶栓(lA)与动静脉溶栓(IVIA)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管再通率、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经济能力、自愿原则以及入院顺序,将88例病人分为动脉溶栓组(IA组)54例和动静脉溶栓组(IVIA组)34例.动静脉溶栓组先采用静脉溶栓以争取治疗时机,再进行动脉溶栓;动脉溶栓组采用动脉溶栓,比较两组病人的血管再通率、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病人发病至接受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A组病人溶栓后TIMI血流分级2级~3级占67.6%,高于IA组的37.0%(P<0.05);治疗后,IA组中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1.1%,与IVlA组的1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病死率,IVIA组为5.9%,IA组为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IA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比例高于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与动脉溶栓相比较,血管再通率增高,在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并无差异,但动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恢复及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动脉溶栓.

  • 640层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脑梗死超早期溶栓中的指导意义

    作者:田峰;田学实;梁文胜

    目的:探讨640层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脑梗死超早期溶栓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0例脑梗死超早期的患者,进行脑部CT平扫及640层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检查,根据脑血流量( CBF )、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的变化及左右两侧CBF的比值,判定有无缺血半暗带;同时选择未做CT灌注检查的38例溶栓患者,对比它们之间的疗效。结果灌注指导的动静脉溶栓疗效优于非灌注指导的动静脉溶栓疗效。结论40层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脑梗死超早期溶栓中具有指导意义,它能显示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确定有无缺血半暗带,可指导早期临床干预性溶栓或进行血管重建治疗,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发生。

  • 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周典贵;焦海旭;徐树军;惠凯;程立山;周勇;罗恩丽;历国艳;袁玉英

    目的 观察动静脉联合尿激酶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病人45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有效性、近期和远期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显效率88.9%,有效率100%.术后责任血管全部通畅,血管残余狭窄<30%.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

    作者:石国霰

    目的 探讨动静脉联合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现1例继发性脑出血,对照组出现4例继发性脑出血,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临床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比单纯使用静脉溶栓较好,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价值体会

    作者:章敏;黄文国;颜冬润;张敏

    目的 探究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随机双盲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通过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通过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再通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再通率62.5%,P<0.05.两组E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经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动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循环脑梗死3例

    作者:王英;于群涛;郑娟;孙殿敬;梁辉

    后循环脑梗死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3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经动静脉溶栓后联合支架成形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 动静脉溶栓与扩容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比观察

    作者:季芳;李新立;刘群才

    研究表明早期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塞(ACI)起效快,效果好[1-6].但对超过溶栓时间窗人院、经济条件差的ACI病人应采取的治疗措施仍为目前争论的焦点.我们于2000-01~2001-01对80例ACI病人选择动、静脉溶栓和扩容治疗,就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急性脑梗死动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文博;陈士东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溶栓的疗效.方法采用颈动脉穿刺推注尿激酶及静滴尿激酶,观察溶栓的疗效、副作用、佳溶栓时间及对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静脉溶栓和颈动脉溶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分数比较,静脉溶栓痊愈率高于颈动脉组(P<0.05),显效率两组之间差别不大,副作用静脉组明显高于颈动脉组.结论静脉溶栓与颈动脉溶栓比较,静脉溶栓及时迅速、简便易行,容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动静脉溶栓、静滴川芎嗪治疗ALDVT疗效观察

    作者:赵云霞

    目的:研究动静脉溶栓及静滴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尿激酶20万u患侧股动脉注射,每日1次共5天,然后,尿激酶20万u静脉注射每日1次共5天,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每日静点1次共10天,青霉素每天800~1200万u共5~7天,肝素5000单位,每天2次静点共7天.对照组:复方丹参10支每天静滴1次共10天,肝素及青霉素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28例,治愈16例(57%),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30例,治愈8例,治愈率26.7%,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除抗生素,活血化瘀治疗外,采用动静脉溶栓及静滴川芎嗪效果尤佳,治疗的时间以24h内好,3天以内次之,7天以后不宜溶栓治疗.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间窗内的动静脉溶栓分层治疗的对比研究

    作者:但毕堂;彭小祥;陈小奇;刘文军

    目的 通过对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窗内(<4.5 h)单纯静脉溶栓治疗与动静脉溶栓的分层治疗结局,从而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寻求佳方案.方法 分别选取湖北省中山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及湖北省新华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2.5年间的静脉溶栓时间窗内(<4.5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前者根据NIHSSS评分、3I-SS评分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层后采用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溶栓,后者均采用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依据NIHSS评分/3I-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间窗内进行溶栓分层治疗较单纯的静脉溶栓治疗更能改善临床预后.另外,NIHSS评分/3I-SS评分对大/小血管病变的分类与经过血管检查(核磁MRA/DSA/TCD/超声)检查所发现大/小血管病变具备一定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的分层治疗,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可更大限度发挥动/静脉溶栓治疗的优势,使两者优劣性互补,通过对患者/病变进行分层,能够更大限度使患者获益.

  • 不同方法治疗后循环脑梗死120例

    作者:慕淑珍;慕廷民

    目的:探讨抗凝、静脉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在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在12~72 h 的12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选用治疗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抗凝治疗组(60例)、静脉溶栓组(40例)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组(20例)。结果:静脉溶栓组的治疗效果差,抗凝治疗组次之,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好,各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将溶栓时间窗适当延长。

  • 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杜翔;卢建;薛常虎;袁军民;闫西茹;吴军;蒲秀玲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超早期患者63例,随机分为尿激酶(U K )静脉溶栓治疗组,和U K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组。两组一般治疗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降压和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第7天和第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随访3个月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组内比较,治疗7d和14d后,2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后14d NIHSS评分、3个月Barthel指数,动静脉联合溶栓评分明显低于单纯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致残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