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骶椎管脊髓病变致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治

    作者:钱余;夏仁惠;周伟邦;蒋寿宁;姚德鸿

    目的:探讨腰骶椎管脊髓病变致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1例患者作下尿路动力学检查和腰骶椎管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按病因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TCS)14例,椎管内肿瘤2例,椎管内骨软骨瘤、神经鞘瘤和脊髓血管畸形各1例,腰椎间盘突出2例.术后随访5~36个月,排尿恢复正常6例,好转9例.结论:对不明原因的下运动神经原性膀胱患者应行腰骶椎管检查,磁共振成像是较好的检查方法;对腰骶椎管脊髓病变致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

  • 肝性脊髓病肝移植术后的远期疗效

    作者:杜国盛;石炳毅;宋继勇;金海龙;蔡明;钱叶勇;戴新

    目的 探讨肝移植对肝性脊髓病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肝性脊髓病患者进行原位肝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肝移植后下肢肌力的恢复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肝性脊髓病得到控制.2例患者术后随访18及43个月,下肢肌力分别由1级恢复到3和4级.结论 肝移植可有效控制肝性脊髓病的发展,并明显有利于双下肢肌力的恢复.

    关键词: 脊髓疾病 肝脏移植
  • 脊髓梗死的磁共振诊断初探

    作者:田芳;丁永生;周自明;袁军

    目的:探讨脊髓梗死的MRI诊断,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脊髓梗死的7例病例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矢状位T1WI、T2WI、SPIR和轴位T1WI、T2WI,其中6例病例有增强扫描,5例有扩散加权序列.结果:脊髓梗死诊断7例:颈段3例,胸腰段4例.MR信号强度与发病时间、病程进展有关:发病3天内脊髓略肿胀,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扩散为高信号,无明显强化.3~14 d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可有不同程度强化,扩散为高信号.2周后扩散为混杂信号.缓解期,病变受损范围可减少1~2个节段.结论:MRI可显示脊髓梗死的病变范围及受累部位,与临床结合,可早期诊断.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磁共振诊断价值

    作者:李红;马林;何宝明;由昆;全昌斌;洪剑

    目的:评价MRI对恶急性联合变性(SCD)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1例临床怀疑SCD的患者行MRI矢状面T1WI和T2WI、横轴面T2WI,其中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10例治疗后行MRI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T2WI上颈髓、胸髓后部、侧索呈高信号,有1例前索出现类似病灶,Gd-DTPA增强扫描所有病变区均未见明显强化.10例经维生素B12治疗6~12个月后复查,示T2WI上原高信号病灶范围明显缩小或消失,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和改善呈正相关.结论:MRI有助于SCD的诊断并可观察临床疗效.

  • 脊髓急性非肿瘤非外伤性病变MRI鉴别诊断

    作者:钟洪波;全冠民;袁涛

    脊髓非肿瘤非外伤性急性病变包括脱髓鞘疾病、炎症与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均可在MRI检查时显示异常信息,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0例临床分析

    作者:颜津津;周文斌;王瑞;张宁;肖波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1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大部分切除1例(10%),其余病例无明确病因;巨幼细胞性贫血7例(70%),其中轻度贫血6例(60%),中度贫血1例(10%),在神经症状出现前并无贫血的一般表现.经维生素B12等治疗后,8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贫血纠正好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结论]老年人更易发生SCD,尽管无明确的贫血及胃肠道病史,若有慢性或亚急性起病,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受累症状和体征,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也可确诊为该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贫血程度无直线相关性,若不及时治疗,将持续进展.一旦拟诊,应尽早系统治疗,减轻神经功能残疾程度.

    关键词: 脊髓疾病 急性病
  • HTLV-Ⅰ相关性HAM/TSP患者血清及脑脊液IL-6的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林鑫江;郑璇;吴育彬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瘫痪(HAM/T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放射方法检测8例HAM/TSP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6水平.[结果]HAM/TSP 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6含量分别为(194.76±30.01) pg/ml;(184.12±36.39) pg/ml,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IND)组血清及脑脊液中IL-6含量分别为(132.61±21.76) pg/ml;(124. 95±15.39) pg/ml,正常对照组(NC) 组血清IL-6含量为(127.08±22.05) pg/mL.HAM/TSP患者血清及脑脊液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HAM/TSP患者血清中IL-6含量与脑脊液中IL-6含量水平不呈线性相关.[结论]IL-6在HAM/TSP发病的免疫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 3.0T磁共振对脊髓病变慢性尿潴留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金欢;陈军;严定芳

    目的 探讨脊髓病变致慢性尿潴留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证实的脊髓病变导致慢性尿潴留的MRI资料.其中2例患者行泌尿系MRI平扫及MRU检查、加行腰骶椎MRI平扫,另3例患者直接行腰骶椎MRI平扫.结果 5例患者均示脊髓病变及慢性尿潴留.经临床证实,终丝脂肪瘤2例;脊髓栓系综合征1例,脊髓感染2例.结论 3.0T MRI可清楚显示脊髓及泌尿系病灶,显著提高脊髓病变致慢性尿潴留的诊断率,是临床检查的重要补充.

  • 新生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B超研究

    作者:司丕成;曾宪良;刘福云;夏冰

    目的 研究新生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为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或脊髓栓系(Tethered Cord,TC)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用B超检查46例早产儿及82例足月新生儿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新生儿中,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在L2及以上水平者达89.06%,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及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在出生时甚至在胎儿晚期脊髓圆锥末端水平已达到成人水平,即L1~L2水平,可为新生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或脊髓栓系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 非洲输入性曼氏血吸虫脊髓病1例

    作者:邓竣;夏志伟;仇东旭;尚丹清;肖波;李静

    中枢神经系统是为严重的曼氏血吸虫异位感染部位,脑和脊髓均可受累,临床罕见.现报道1 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输入性曼氏血吸虫脊髓病.

  •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占位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艺;叶劲;林志雄;吴景明;黎文;卢永辉;白波;卢伟杰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C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与自由及激发肌电图(EMG)多模式联合监测技术在脊柱椎管内占位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47例脊柱椎管内占位患者(颈椎4例,胸椎14例,胸腰段13例,腰椎13例,骶椎3例)行占位病变切除术中采用CSEP+TES-MEP+自由EMG+激发EMG监护.结果 ①CSEP和TES-MEP:监测成功率各为100%和93.6%;阳性率分别为19.1%和17.0%;联合监测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均为0%;10例诱发电位阳性均与手术操作有关,8例及时报警采取措施后渐恢复,2例MEP阳性未能恢复,术后肌力下降;6例CSEP改善,术后症状好转.②自由和激发EMG:34例患者术中出现自由EMG,其中1例马尾神经严密包裹病变的患者,术后小便功能异常,术后渐恢复.结论 ①椎管内占位术中联合运用CSEP和TES-M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能准确地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况;②术中自由及激发EMG监测可准确探查和鉴别占位病变神经组织分布,实时反映神经受激惹情况,预防医源性神经损伤.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

    作者:李文庆;李志伟;曹海云;李登宇;王坤;闫维罡

    目的 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术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44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颈髓功能评分,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开门角度13°~51°,平均开门角度(25±4)°;开门距离9~27 mm,平均开门距离(13±4) mm.随访5~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椎管有效面积扩大,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术前、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8.1±3.7)和(12.0±2.9)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43±18)%.2例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3例有轴性症状,1例开门侧C5神经根麻痹,1例术后10d颈椎MRI提示两节段门轴侧内层皮质断裂、门轴塌陷;后期恢复均良好.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硬膜外血肿、瘢痕组织粘连或再关门并发症.结论 对于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取得显著疗效,但需注意手术减压范围、开门角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问题.

  • 单节段椎体自发性融合所致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作者:严宁;虞舜志;赵杉;张晨;侯铁胜;贺石生

    目的:总结单节段椎体自发性融合(SLVSF)所致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外科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2年6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SLVSF患者(SLVSF组)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前路手术,其中Ⅰ型(椎体、椎板和棘突全部融合)11例、Ⅱ型(椎体和椎板融合,棘突各自独立)5例。记录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外科治疗方法、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等,并与38例退变所致CSM患者(退变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VSF组中13例存在融合节段头端水平不稳,但无成角不稳;融合区椎管指数大于其他节段的椎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Nurick评级、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VSF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上述临床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VSF患者颈椎长度正常,可与Klippel-Feil综合征相鉴别;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受累节段椎体和椎间盘发育不良、融合节段头侧水平不稳和颈部疼痛症状较重。前路手术效果良好,但需要注意椎体次全切除的范围。

  • 新书速递

    作者:

    本书专为临床实践而设计,以教学档案的形式提供有关脊柱的新的、质量上乘的参考性图谱。本书涵盖脊柱疾患中常见、严重或虽罕见但独特的病例,通过可突出重要特征的放射学图片以及能提供诸多信息的示意图加以简洁的描述。第一部分为常见脊柱疾患,为需要理解脊柱图像的放射学医师和临床医师所编写;第二部分罗列出一系列脊柱主要疾患,包括感染性脊柱炎、颈椎损伤、脊髓疾病、脊柱肿瘤、先天性疾病、少见的退行性疾病、炎症性关节炎和血管性畸形等;第三部分描述罕见但临床上值得注意、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脊柱疾患;后本书介绍了临床实践中需要掌握的技巧,帮助医师加深对易混淆病例的理解。

  •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肌电图监测在椎管内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汪鑫;廉海平;何百祥;寇惠娟;祁磊;王伟;鲍刚;王茂德

    目的 初步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管内疾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椎管内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6例,E级10例.术中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与肌电图(EMG)监测脊髓和神经根功能,分析手术过程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1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另有脊髓栓系综合征3例,术中完全松解黏连病变.术后10 d Frankel分级:改善6例,无变化22例,加重2例;术后1年Frankel分级:改善14例,无变化15例,加重1例.术前Frankel分级3组病人进行比较,术后10d和1年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椎管内手术中联合应用CSEP与EMG监测可以更好地保护脊髓和神经根功能.

  • 选择性累及脊髓前角的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1例

    作者:雷俊杰;刘汉伟;莫志怀;韩蓉蓉;张雷

    目前我国毒品蔓延的形势十分严峻,绝大部分为海洛因[1]. 选择性损伤脊髓前角的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较为罕见,容易误诊. 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选择性累及脊髓前角的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报道如下,以提高对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的认识.

  • 扩散张量成像在颈脊髓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诗成;孔抗美;齐伟力

    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它利用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存在各向异性的原理,从多个方向对其进行量化,从而反应活体组织细微结构和功能的改变[1].DTI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应用广泛,近年来,DTI逐渐被应用于脊髓研究,在颈脊髓疾病中研究较为多见[2],本文将对DTI在颈脊髓的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与血清学检查的相关分析

    作者:靳梅;谢炳玓

    目的:探讨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CD)的临床表现与血清中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VitB12、叶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4例SCD患者的Hb、MCV、VitB12、叶酸检查结果,并与入院时神经系统损害程度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4例SCD患者,VitB12异常率约为79%,MCV异常率约为79%,Hb异常率约为58%,叶酸异常率约为30%.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和血清VitB12水平之间有线性相关关系(r=0.525,t=-2.89,P=0.008),与血清叶酸水平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r=0.277,t=1.35,P=0.191).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与贫血程度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Hb:r=0.265,t=-1.287,P=0.211;MCV:r=0.184,t=0.880,P=0.388).Hb、MCV异常与VitB12之间有线性相关性(Hb:r=0.457,t=2.407,P=0.025;MCV:r=0.662,t=-4.139,P=0.000).Hb、MCV异常与叶酸降低之间有线性相关性(Hb:r=0.766,t=5.583,P=0.000;MCV:r=0.561,t=-3.178,P=0.004).结论:血清VitB12水平降低可引起造血系统与神经系统异常,与其程度有线性相关,可作为造血系统与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的一个评定指标.

  • 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8例临床分析

    作者:安慧茹;王仲元;刘琳;李净;王涛

    目的:探讨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及MRI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间确诊为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以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脊髓及脊神经支配区域的定位征为主要表现.脑脊液中蛋白质明显增高,MRI显示脊髓膜、神经根增厚,脊髓水肿及脊髓空洞形成等.结论:早期MRI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全身抗结核化疗及激素治疗疗效确切.

  • 成人隐性脊髓栓系与外伤5例

    作者:夏家林;孟涛;潘增军;翟秀云;张琴

    目的:总结成人隐性脊髓栓系的发病与外伤等诱因之间的关系,探讨隐性脊髓栓系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治的由于外伤引发临床症状的5例成人隐性脊髓栓系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外伤在隐性脊髓栓系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指出成人隐性脊髓栓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结果:成人脊髓栓系在早期可能不出现临床症状,外伤等诱因则可引发症状的出现,而这种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防止神经组织缺血变性所造成危害的唯一途径.结论:外伤是引发成人隐形脊髓栓系出现临床症状的重要诱因,对于隐形脊髓栓系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至关重要.

179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