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踝关节骨折后Charcot神经性关节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龚晓峰;武勇;王岩;李莹;孙宁;赖良鹏;杨磊;邢添威

    目的 观察应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踝关节骨折后的Charcot神经性关节病(CN)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踝关节融合术的糖尿病踝关节骨折后的CN患者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57岁(55~59岁).损伤部位:右侧1例,左侧2例.Eichenholtz分期均为Ⅱ期.Sanders和Frykberg解剖部位分型均为4型.3例患者均采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术后3例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骨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15~25个月).平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4.3周(2~9周),平均骨愈合时间15.7周(10~25周).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均可脱离支具,穿普通鞋负重行走.1例患者切口不愈合,再次手术后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深部感染及截肢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EichenholtzⅡ期糖尿病患者踝关节骨折后CN在术后早期可获得融合端愈合和矫正畸形的目的,能够达到恢复跖行足的效果.

  • 丹芪缩尿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刘丽娟;李辉;张会凯

    目的:探讨丹芪缩尿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须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并进行膀胱训练,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控制血糖、抗感染、导尿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芪缩尿方治疗。共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及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残尿量[(100.71±28.37)ml 比(130.24±44.56)ml,t=2.719]、膀胱初尿意容量[(136.57±19.42)ml 比(150.65±17.65)ml,t=2.334]、大尿意容量[(458.48±107.80)ml 比(520.73±112.47)ml,t=2.463]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38.64±10.79)cmH2O 比(30.09±9.32)cmH2O,t=2.708]、大尿流率[(14.59±4.52)ml/s比(10.27±3.70)ml/s,t=2.691]、大尿道压[(60.07±16.65)cmH2O 比(44.68±16.62)cmH2O,t=2.810]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1、0.689、0.719、0.764、0.711、0.737,P 值均>0.05)。结论在控制血糖及西药口服基础上,丹芪缩尿方可有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 电针联合牵张法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安全容量的影响

    作者:白田雨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牵张法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痉挛性膀胱安全容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山东省交通医院康复医学科9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0例。药物治疗组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 mg,2次/d),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电针联合牵张组采用牵张法配合电针治疗,均治疗30 d。以膀胱安全容量和有效率评价疗效。结果药物组[(273.20±84.63)ml 比(179.50±59.07)ml , t=4.973]、电针组[(308.23±87.45)ml 比(169.17±54.58)ml,t=7.389]、电针联合牵张组[(376.37±125.08)ml比(167.40±61.56)ml,t=8.210]膀胱安全容量均较同组治疗前增加,其中电针联合牵张组与药物组、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药物治疗组、电针组、电针联合牵张组有效率分别为60.0%(18/30)、83.3%(25/30)、93.3%(28/30),药物治疗组与电针组、电针联合牵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22、9.317,P均<0.05)。结论药物治疗、电针治疗以及电针联合牵张治疗均可改善 SCI 后痉挛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安全容量,但电针联合牵张治疗优于药物或电针治疗。

  • 灸法配合间歇导尿治疗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冯晓东;任亚锋;韦大文;刘承梅

    目的:观察灸法配合间歇导尿对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歇导尿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灸法,穴取关元、命门、足三里等.选择残余尿量、尿内白细胞数的定量变化及膀胱平衡状态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7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达到膀胱功能平衡状态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数的定量变化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灸法配合间歇导尿能明显改善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膀胱功能,减少患者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容量,促进达到膀胱功能平衡状态,但对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与间歇导尿基本相同.

  • 电针治疗神经原性排尿障碍40例

    作者:张保朝

    神经原性排尿障碍临床上系因排尿中枢或其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包括大脑疾患、脊髓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由于患者长期需要导管排尿,不仅增加了尿路感染机会而且也使患者身心痛苦.

  •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概况

    作者:王佳琪;刘志顺

    介绍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情况.分别从体针、电针、点穴推拿、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其他疗法等几方面对针灸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进行归类分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常用腧穴为八髎、三阴交、中极、关元等;刺激方式为针刺、电针、点穴推拿、穴位注射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其他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 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岚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达1%左右.目前一致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不稳定的三叉神经血管反射,疼痛控制通路的节段性缺陷,导致大脑皮层血流量减少、血管更加扩张、水肿及神经原性炎症改变,血管神经性头痛在发作期出现明显的血小板聚集现象.颅内血管痉挛,导致血流障碍,局部血流减少,出现脑供血不足性头痛.其中顽固性者病程长,治疗棘手,往往单一性治疗疗效较差.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100例

    作者:杨泉鱼;孙建峰

    尿失禁为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尿液非自主逸出,此类尿失禁为神经原性尿失禁.脑血管疾病早期恢复期尿失禁的发生率大约为51%~83%.

  • 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19例

    作者:丁益;丁雪安

    糖尿病性膀胱病又称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NVUDD),是由于支配膀胱的神经受损以及膀胱逼尿肌病变而致尿频、尿急、尿流变细变缓、排尿困难、尿淋漓不尽、下腹胀满不适等症.糖尿病患者并发此症者为40%~80%,即使血糖控制良好其发生率仍在25%,NVUDD可诱发泌尿系逆行感染和糖尿病的肾脏并发症,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我们自1996年4月~2000年11月运用益气活血法对19例该病患者进行了治疗与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磷酸肌酸激酶持续升高1例

    作者:杜金行;史载祥

    患者,男,68岁.因饮食咳呛9年,加重伴下肢活动受限、言语不利1周,于1995年9月15日以"脑梗塞"入院.既往有前列腺肥大病史5年.查体血压160/9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右侧鼻唇沟变浅,闭目时右眼裂增大,上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心电图示:窦律,偶发室早,左室高电压.头颅MRI示:左侧豆状核及左额叶皮质下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肌电图示:广泛神经原性损害.心电检测无异常.化验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14 IU/L,总胆红素13.68μmol/L,直接胆红素3.42μmol/L;尿素氮6.64mmol/L,肌酐79.56μmol/L,肌酐79.56μmol/L;电解质正常;乳酸脱氢酶(LDH)548 IU/L,磷酸肌酸激酶(CPK)4289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2 I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224 IU/L;CPK同工酶101 IU/L;LDH同工酶正常;总胆固醇6.11mmol/L,甘油三酯3.44mmol/L,高密度脂蛋白0.73mmol/L,低密度脂蛋白4.26mmol/L;肌钙蛋白0.42ng/ml.西医诊断:多发性脑梗塞,球麻痹,神经原性肌病、高血压病.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痰阻络型.

  • 莱姆病3例报告

    作者:柳占河;谭启端;董国润

    例1:患者陈某,男,50岁,汉族,工人,1996年9月开始发病,病初左膝关节、左踝关节、左腕关节肿痛,僵硬伴午后低热.在地方医院按关节炎治疗,症状不见好转.1997年3月21日因非对称性关节炎肿痛半年、肌肉萎缩4个月入本院.检查ASORF(抗链"O"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血沉30mm/n,X线右腕关节骨质疏松伴软组织肿胀,左膝、左踝软组织肿胀,肌电图:右上肢、左下肢见神经原性损害,后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简称流研所)检测B.b抗体,IFA IgG(+)1∶128,确诊莱姆病,给予大剂量青霉素2 000万单位/日(分4次静脉点滴)、强的松10mg/日(分3次口服),治疗40d,病人关节肿痛消失,肌力恢复正常,血沉降至12mm/n,出院后随访未复发.

  •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机制及诊治

    作者:吴正和;王敏产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是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在泌尿系的主要表现.据报道DNB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27%~85%[1],这说明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DNB还是较常见的.但是在基层医疗机构由于专科建设不足、专科水平不高等原因,对DNB的认识仍很浅薄,患者不出现严重的尿潴留或尿失禁等症状,许多临床医师在给糖尿病患者诊治时,并不重视DNB的诊治,这很不利于糖尿病的综合防治.下面就DNB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等方面加以阐述如下.

  • 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像诊断

    作者:靖立新;GUAN Yong-chun;赵希海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年5月至2006年8月期间27例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在4~62岁,平均年龄15岁.病变部位在低级中枢11例,表现为尿失禁、尿潴留,膀胱张力低,多伴有先天发育异常,外周神经病变16例,均伴有糖尿病.

  • 20例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患儿膀胱功能重建术的护理

    作者:胡丹;李莹;杨荆艳;喻姣花;杜茂信

    报告了20例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患儿行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手术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的护理.术前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尿动力学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神经定位摄片,帮助其减轻焦虑、客观面对手术;术后指导正确的体位,预防脑脊液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根水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前指导患儿及家属掌握正确的膀胱尿道护理方法,定期复查尿动力学.本组有17例术后8~12个月获得控尿和自主排尿功能,3例无改善.

  • 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作者:张惠芳;唐晶

    目的 总结22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经验.方法 治疗期间重点做好间歇性导尿的护理,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尿路感染,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结果 22例患者均能正常排尿,出院后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及泌尿系感染.结论 有效的护理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 社区护理干预对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薛桂娥;楚婷;陈正英;吴冬琼

    目的 探讨以自我间歇导尿和饮水控制为核心内容的社区护理干预对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2年3~7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吉首市5个社区53例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高校护理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联合,实施以定时自我间歇导尿和饮水计划为核心内容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以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为基础,增补神经源性膀胱常见并发症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导尿相关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干预后本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典型并发症,如膀胱过度膨胀、尿失禁、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校护理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联合实施的以定时自我间歇导尿和饮水计划为核心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社区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

  • 埋头加压空心钉应用于Charcot关节病中足关节融合的早期疗效

    作者:孙超;张树;王智;张建中

    背景:Charcot关节病累及中足时,因不稳定畸形、复发性溃疡,保守治疗失败率较高.近期几项应用髓内钉固定Charcot关节病中足关节的研究未能得出一致结论.目的:应用埋头加压空心钉融合Charcot关节病不稳定的中足关节,矫正畸形并重建足弓,通过术后随访评价其早期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埋头加压空心钉轴向融合Charcot关节病中足关节5例,年龄52~66岁,平均年龄56.6岁.观察5例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骨愈合时间,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Pitch角及中足背侧移位,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术前与术后的中足AOFAS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5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6个月.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3~6周,平均3.8周;骨愈合时间12~17周,平均14.8周.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Pitch角、中足背侧移位等影像学评价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至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可脱离支具穿特制鞋及鞋垫负重行走.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该患者骨愈合后因螺钉松动行内固定取出.5例患者中不存在内固定断裂、深部感染、甚至截肢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埋头加压空心钉进行Charcot关节病的中足关节融合可有效支撑中足内、外侧序列,矫正中足畸形,达到恢复跖行足、预防溃疡的目的,并具有较低的不愈合率.

  • 脊髓空洞症合并Charcot肩关节1例诊治报道

    作者:张恒岩;钱军

    Charcot关节是因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神经损害,受累关节痛觉产生障碍,因而失去正常保护性反射,造成关节过度使用、撞击引起的无痛性关节破坏疾病.初由法国神经病学家Charcot于1868年描述[1],由于此类疾病因痛觉缺失引起,又称无痛性关节病.常见病因为糖尿病、脊髓空洞症、梅毒、脊髓疥、脊髓损伤等[2,3],其中因脊髓空洞症引起的Charcot关节较常见.本院收治1例脊髓空洞症合并Charcot肩关节患者,行关节镜下探查清理手术,现报道如下.

  • 膀胱安全测定装置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石秀秀;秦江;胡鸢;唐金树;张铁松;王晓晶;原艳丽;郭继东;侯树勋

    目的:评价我院自行研制的膀胱安全测定装置在诊治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应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37.52±8.67)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实验室及生化检查排除上尿路积水、尿路感染及结石等并发症,使用膀胱安全测定装置检查后,给予分型,依据分型结果给予个体化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再行间歇导尿配合行为疗法、扳机点叩击排尿法,并做好排尿日记。在治疗结束后从导尿至首次反射排尿用时、平衡膀胱建立的时间、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40例入院即给予膀胱安全测定装置检查,将神经源性膀胱分型,I 型(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过度活跃)5例,II 型(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活动不足)16例,III 型(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过度活跃)14例, IV 型(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活动不足)5例,不同的分型采用不同的膀胱康复方案。造瘘术后2例中1例建立反射性排尿,2例可自主排尿但排尿困难者排尿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余36例均将留置尿管拔除,采用间歇导尿,且均建立反射性膀胱,达到有效排尿,至统计时30例每天导尿残余尿量均<80 ml,不行间歇导尿。患者从导尿至首次反射排尿用时(4.20±7.08)天,平衡膀胱建立用时(32.12±21.19)天,残余尿仍>100 ml 或>大膀胱容量20%的患者共6例,有效建立平衡膀胱率85%。在评价菌尿的指标中,WBC 及 BAC 检出率均明显降低,分别由治疗前81.80%、90.90%降低到治疗结束时的36.37%、18.1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路出血指标 RBC 检出率及 B 超显示上尿路积水情况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的变化都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膀胱安全测定装置能有效将膀胱分型,从而制订个性化膀胱管理方案,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对有效排尿、减少残余尿、减少尿路感染具有积极作用。

  • 脊髓空洞症合并夏科氏关节病一例报告

    作者:邵娜;孙宁宁;聂瑞雪;吕龙龙;孟红梅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arcot's arthropath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 case of Charcot's arthropathy was conducted. Results A 35-year-old male with syringomyelia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due to the inactive and swollen left knee joint. The X-rays of the left knee joint showed that the shape of the left tibial plateau was irregular, and the bone was not continuous. There were many bone fragments around, and the new bone was formed. He was misdiagnosed by a local hospital as "a pathological fracture of the left knee joint". Through a detailed history inquiry, physical and auxiliary examination, a clear diagnosis of left knee Charcot's arthropathy was given by our hospital. Conclusions Charcot's arthropathy is not common in clinic. Its diagnosis is difficult and the misdiagnosis rate is high. We need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it.

149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