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372例社区老年人群超重及肥胖的现况调查

    作者:周月英;梁叶青;陈晶华;曾汇庆;吕兰竹

    目的 了解顺德地区老年人群超重及肥胖的现况.方法 在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整群随机抽取2个村中年龄≥60岁的常住人口调查,总人数1503例,终入选资料完整的1372例,男性570例,女性802例,60~69岁857例,70~79岁416例,≥80岁99例.调查入选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TC、TG、血压和既往病史,计算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及超重肥胖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总超重肥胖率39.4%,男性36.8%,女性41.3%,60~69岁42.5%,70~79岁36.1%,≥80岁27.2%,腰围标准诊断向心性肥胖率34.6%,女性向心性肥胖率明显高于男性(40.0% vs 27.0%,P<0.01).超重肥胖者FPG、TG、血压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P<0.01).超重肥胖与FPG、TG和血压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容桂地区老年人群总超重肥胖率较其他地区低,腰围标准的女性向心性肥胖率明显高于男性.超重肥胖与FPG、TG和血压升高明显相关.

  • 性别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确诊后再灌注系统时间延迟的影响

    作者:贺晓楠;李艳芳;杨志鹤;聂绍平

    目的 探讨性别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确诊后再灌注时间(D2R)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就诊于我院明确诊断为STEMI并接受直接PCI的患者1647例.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救治过程的各个时间节点.D2R为心电图确诊至介入再灌注时间.将D2R分为5段:o~3 h、>3~6 h、>6~12 h、>12~24h和>24 h,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性别及其他危险因素对D2R的影响.结果 女性STEMI患者年龄、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既往PCI比例显著高于男性[(65±10)岁vs (60±11)岁,4.3% vs 1.5%,20.7% vs17.4%,P<0.05],且女性患者D2R亦明显长于男性患者[(404±34)min vs (280±14) min,P<0.01].男性呼叫急救医疗系统方式就诊的比例高于女性(33.1% vs 10.0%,P=0.02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者与D2R(>3~6 h和>12~24 h)延长有关(95 %CI:1.052~264.306,P=0.046),就诊方式与D2R延长有关(95%CI:1.089~2.751,P=0.013).结论 女性与STEMI患者D2R、就诊方式及呼叫急救医疗系统延迟相关.

  • 性别和年龄对初诊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颖;诸国华;刘颜;华琦

    目的 探讨性别及年龄对初诊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的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9例,其中男性组71例,女性组88例.所有患者又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0例(年龄≥60岁),男性14例,女性26例;中年组70例(45岁≤年龄<60岁),男性24例,女性46例;青年组49例(18岁≤年龄<45岁),男性33例,女性16例.收集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C、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肌酐、尿酸、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男性组Hcy、尿酸、ALT、AST、肌酐、TG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组,发病年龄、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年组和青年组男性患病比例分别占35.0%、34.3%和67.3%,女性患病比例分别占65.0%、65.7%和32.7%.老年组、中年组女性患病比例明显多于青年组,男性患病比例明显低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男性肌酐和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年组男性Hcy、肌酐、ALT、AST、尿酸、TG水平明显高于女性,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男性肌酐、ALT、AST、尿酸、TG水平明显高于女性,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初诊1级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女性居多.实验室指标存在性别差异,随年龄增大,性别差异减小.

  • 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特点

    作者:吴浩;陈欢雪;陈民;孙英贤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年龄≥65岁高血压患者1 637例,按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及高血压分级分为不同组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析不同性别老年人在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中患病率及特点.结果 (1)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BMI的升高而升高.(3)高TG患病率高,其次为高LDL-C、低HDL-C和高TC.(4)在高血压各分级中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5)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血糖的升高而升高,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结论 (1)老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随BMI及血糖的升高而升高.(2)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在高血压及血糖分层中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

  • 性别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关系的研究

    作者:曹裕民;张雄;万鑫;王硕;代成波;马桂贤;张玉虎;王丽娟

    目的 探讨性别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危险因素的研究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708例,未见明显颅内外动脉狭窄1476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2232例,分析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结果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和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48.3% vs 25.2% vs 26.5%),且男性比例明显大于女性(68.8% vs 31.2%,P<0.01).与≤40岁比较,41~64岁、65~79岁、≥80岁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比例明显降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比例明显升高(P<0.01);与41~64岁比较,65~79岁、≥80岁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比例明显降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比例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中国人性别差异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有关,男性发生率可能高于女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具有年龄特征性.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与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露;崔豹;韩旭;马林;蔡幼铨;蔡剑鸣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成分的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进行颈动脉3.0T MR高分辨扫描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54例,男性95例,女性59例,根据MR扫描结果,对斑块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男、女性的斑决成分差异.结果 男性斑块内富脂质坏死核(42.1% vs 20.0%,P=0.005)和薄或破裂纤维帽(59.7% vs 39.5%,P=0.046)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斑块内钙化的发生率有高于男性的趋势(74.6% vs 65.3%,P=0.225),男性与女性斑块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 vs 22.0%,P=0.756).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男性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有助于解释脑卒中发病率的性别差异.

  • 不同性别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

    作者:包柄楠;孙秀芹;赵怡;陶红;周迎生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方法 选择老年冠心病CABG患者398例,分为男性组272例,女性组126例,比较2组患者的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结果 女性组体重指数、收缩压、TC、HDL-C、LDL-C和TG均高于男性组(P=0.003,P=0.000),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的年龄、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血脂异常的比例高于男性组,吸烟的比例低于男性组(P=0.000),2组高血压、糖尿病和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女性冠心病CABG患者的血脂异常和收缩压升高更为严重,吸烟比例和血尿酸水平低.

  •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

    作者:马春梅;叶道斌;朱峰;邓笑伟;史丽燕;王春秋

    目的 探讨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行64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女性健康体检者144例.根据CTA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正常组)109例,CAAS组35例,对2组生化指标及常见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比较baPWV正常及baPWV升高者CAAS检出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CAAS组年龄、收缩压、LDL-C、baPWV明显升高(P<0.05,P<0.01);baPWV升高者CAAS检出率明显高于baPWV正常者(37.3% vs 1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baPWV受年龄、收缩压、体重指数及空腹血糖影响;根据CTA结果绘制ROC曲线,baPWV对CAAS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其截断点为1540 cm/s,敏感性为78.0%,特异性为81.0%.结论 女性baPWV受年龄、收缩压、体重指数及空腹血糖影响;baPWV对女性CAAS有中等预测价值.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老年脑出血患者的关系

    作者:黄赛玉;谭利明;肖志杰;蒋波;吴军;卢伟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老年脑出血患者的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174例老年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其中,110例男性、64例女性]和211例体检的非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对照组)其中,116例男性、95例女性]的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男性脑出血组apoE基因型频率E3/3、E3/4、E3/2和E2/4分别为70.0%、18.2%、10.0%、1.8%,未发现E4/4和E2/2;女性脑出血组apoE基因型频率E3/3、E3/4、E3/2、E2/4和E2/2型分别为79.7%、6.3%、10.9%、1.6%、1.6%,未发现E4/4.全部和男性脑出血组和对照组之间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脑出血患者的apoE3/4基因型和e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同性别对照组(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女性脑出血发生相关;e4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女性发病的遗传易患因素.

  • 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崔瑶;秦明照;陈一文;梁颖慧;陈莹

    目的 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1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性别及CKD诊断标准分为女性冠心病+CKD3期组(A组)32例、女性单纯冠心病组(B组)49例,男性冠心病+ CKD 3期组(C组)30例,对患者临床情况、生化指标、心脏结构功能、动态血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患者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脉压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C明显升高(P<0.05,P<0.01),血红蛋白、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LVEF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CKD 3期老年患者中女性血脂、血糖水平高于男性,左心室质量指数低于男性,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CKD 3期即可出现白蛋白下降及24 h脉压增加.

  •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临床特征

    作者:周晓峰;孟庆义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69例AMVO患者,男47例,女22例,对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女性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比例高于男性(50.0% vs 36.2%,P=0.276);患者初次就诊时均有腹痛表现,但男性呕吐和上腹痛多于女性,女性血便的比例多于男性;男性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女性患者[(13.50±6.53)×109/L vs (22.97±10.77)×109/L,P=0.004];男性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亦低于女性[0.83±0.11 vs 0.90±0.07,P=0.044];D-二聚体男性与女性接近[(7.72±6.82) mg/Lvs (8.09±8.76)mg/L,P=0.901].结论 在AMVO患者中,女性患者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比例高于男性,且临床病情也较男性重.

  • 女性冠心病的现状及其性别差异特点

    作者:贾娜;何青

    过去的观念一直认为女性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比男性小.雌激素可能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发挥心脏保护作用:(1)作用于内皮细胞,使其产生NO;(2)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互作用;(3)减少血管壁和心肌肥厚;(4)抑制内皮素及其受体;(5)影响凝血级联效应和炎性因子[1].20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把雌、孕激素作为治疗女性更年期的一线用药,而且对患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绝经期妇女,建议她们使用口服避孕药作为一级或二级预防.近几年统计数据发现女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长.许多试验观察到,与男性相比,女性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险增高,对治疗反应差,并发症多.特别是一些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提示,绝经期女性口服避孕药或使用激素替代治疗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

  • 女性心力衰竭

    作者:韩璐璐;白小涓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左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具有再住院率高、患者生活质量差等特点,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1].大量临床证据显示,性别差异影响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等各个环节,对女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深入研究及有别于男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将成为心力衰竭领域新的热点和未来研究方向.

  • 性别差异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冠心病发病中作用的影响

    作者:邓庆媛;张抒扬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目前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人们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到女性绝经前冠心病发病率低于同龄男性,绝经后这种差异消失[1]。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经典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途径是指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 ,AGT )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等的作用下水解为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 ,Ang)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发挥作用的核心成分,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A ngⅡ1型受体(AngⅡ type 1 receptor ,AT1 R)来实现的,而它与AngⅡ2型受体(AngⅡ type 2 receptor ,AT2 R)的结合则可发挥拮抗作用。近年来随着ACE2的发现,人们认识到既往认为无活性的Ang(1‐7)也可与AT1 R、AT2 R或特异性的受体Mas结合而发挥拮抗A ngⅡ效应的作用。长期的研究证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异常与冠心病发病相关,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各成分对冠心病的发病起到不同的作用。 Ang Ⅱ与AT1 R结合后,通过增强氧化应激引起内皮功能失调,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上调多种炎性因子从而增加炎性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2‐4]。AT2 R被激活后则发挥抗炎、抗细胞增生等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5]。Ang(1‐7)与Mas受体结合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迁移,舒张血管、抑制血栓,目前认为Ang(1‐7)存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

  • 女性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琳;丁文惠

    近年来,人们对冠心病性别差异的认识逐渐深入,女性在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症状、发病机制、诊断手段、治疗和预后方面与男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我们将对女性冠心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性别对比分析

    作者:郭倩玉;卢成志;孔祥荣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性别相关的差异.方法 连续选择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06例,男性74例,女性32例,其中Stanford A型55例,Stanford B型51例.比较男性与女性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变类型、治疗方法、住院病死率有无性别差异.结果 男性患者年龄[(61.2±8.3)岁vs (65.9±10.4)岁]、主动脉壁间血肿比例(10.8% vs 28.1%)明显低于女性,血浆-D-二聚体(2800 μg/Lvs 2099 μg/L)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Stanford B型患者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 vs 13.3%,P<0.05).住院病死率男性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年龄、病变类型、治疗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

  • 关注女性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特殊性

    作者:陈韵岱

    心血管病是当今威胁女性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而我们在多年的冠心病治疗中,一直认为女性绝经期前有雌激素的保护故很少患冠心病,所以一直强调冠心病是老年的、男性的、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疾病,从而忽略了对女性冠心病群体的研究.早期的一些临床试验,所入选的研究人群也常常只包括男性,其结论却作为证据写入指南,用于指导男、女两性人群的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而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女性,却一直缺少系统的评价.因此,充分认识心血管病的性别差异,加强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全面认识及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已经日益受到心血管领域学者们的重视.在中国,年龄为35~74岁的女性中,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3%和25%,女性冠心病的负担将进一步加重.PCI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PCI的效果在男、女性患者中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我们亦应关注女性患者的特殊性.

  • 对女性心血管疾病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王晓明;张航向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是女性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占首位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与健康[1]。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男性的冠心病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而女性却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继续增加,同样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增长更为明显。令人惊讶的是,全球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女性数量超过男性。然而,目前对女性的心血管疾病严重性的认识,仍然得不到公众和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由于忽视其发病的重要性,许多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失去了早期诊疗及干预的机会,造成了严重的临床问题及死亡。

  • 应加强心血管疾病性别差异的研究

    作者:孟庆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存和生命的价值越来越重视.而每一个较大的医学问题,都涉及到许多领域.因此,需要综合利用各学科的知识,从总体上认识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复杂卫生问题.目前,分子生物学已广泛地渗透到医学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促进各学科的分化并使之越来越细,新的分支学科不断产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特点与年龄及性别的研究

    作者:喜杨;荆珊;卢熙宁;孙宁玲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1 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高龄老年组(≥80岁)、老年组(60~79岁)、中老年组(40~59岁)、中青年组(<40岁),分析不同年龄及性别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特点.结果 夜间血压负荷增高患者的年龄较大(P<0.01).老年组及高龄老年组的夜间收缩压(SBP)较高,夜间舒张压(DBP)较低(P<0.01).平均动脉压(MAP)昼夜差值百分比与年龄呈负相关(r=-0.262,P<0.01).女性患者的夜间DBP较低;夜间血压负荷增高的女性患者夜间SBP较高,夜间DBP较低;非杓型女性患者的夜间SBP、夜间脉压较高(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血压昼夜节律与年龄、性别相关.

408 条记录 3/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