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病毒学因素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作者:冯家飞;高国生;颜华东;胡耀仁;祝成亮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各种病毒学因素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21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皮下注射PEG-IFNα,每周1次,治疗48周,随访24周.治疗前所有患者检测基线HBsAg、HBeAg、HBV-DNA定量,部分患者分析HBV基因型及P区位点变异情况.治疗结束后统计HBeAg的血清学转换情况,并分析各种病毒学因素与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关系.结果:216例患者治疗48周时68例(31.48%)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基线HBsAg定量< 250 ng/mL患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HBsAg定量≥250 ng/mL(x2 =4.293,P=0.038).e抗原血清学转换组基线HBeAg和HBV-DNA定量显著低于非血清学转换组(t=4.455,P=0.000;t=1.974,P=0.046).B、C型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差异不大(x2=0.497,P=0.481).野生型、非204位点变异患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虽高于204位点变异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病毒学各因素中,基线HBsAg、HBeAg、和HBV-DNA定量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较重要影响因素,HBV基因型(B、C型)及P区位点变异对其影响不大.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林华;雷军;王珠凤;扬才生;李东良;陈紫榕

    目的 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和临床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187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同期血清HBV DNA水平、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7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与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x2=30.26,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x2 =10.94,P> 0.05).血清TBIL、ALT、AST、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ALB、PTA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TBIL、ALT、AST、GGT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

  • 复方三叶香茶菜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作者:韦新;黄鸿娜;彭锦绣;王振常;程万里;龙富立;张荣臻;李海燕;刘泽健;莫世燥;吕汉华;何积源

    目的:观察复方三叶香茶菜片联合拉米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9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拉米夫定治疗组52例,复方三叶香茶菜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46例,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病人肝功能、HBV DNA和HBeAg的转阴、HBV DNA反弹情况.结果:复方三叶香茶菜片联合拉米夫定组在肝功能复常、病毒学应答率与HBV DNA转阴方面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病毒学突破和反弹、生化学突破发生率明显低于拉米夫定组.结论:复方三叶香茶菜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能促进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HBV DNA和HBeAg的转阴,并且能减少病毒学和生化学突破的发生率,预防耐药的产生.

  • 乙型肝炎病毒前C/BCP区变异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金娥;陈新月

    HBV的前C区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可降低HBeAg的合成与分泌,也可增加病毒复制能力,导致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对临床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HBV前C/BCP区变异的分子机理、生物学意义、实验室检测以及对临床和抗病毒治疗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学变化的再关注

    作者:兰琳;孔银;张岭漪

    ALT异常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免疫激活致肝脏炎症活动程度的反映,但约一半的ALT正常或轻度异常的CHB患者却存在肝组织学隐匿进展的显著变化。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CHB患者其肝组织病理学可能存在显著变化,且HBeAg阳性和阴性的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存在差异。关注与探讨ALT正常或轻度升高CHB患者的临床管理,对于把握治疗时机及降低肝硬化风险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与血清学关系的比较

    作者:李璐;李曼;朱晓骏;孙学华;高月求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ULN≤ALT≤2×ULN)肝组织学与血清学的关系.方法 对全国多中心516例CHB患者(1×ULN≤ALT≤2×ULN)行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分析两组肝组织病理学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sAg和HBeAg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血清透明质酸(HA)和α2-巨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HBV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HBsAg、HA和α2-巨球蛋白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HBV DNA可做为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HBsAg、HBeAg、HA和α2-巨球蛋白均可做为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组织损伤的预测指标.

  • 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作者:陈念;柯柳;蒋忠胜;温小凤;苏明华

    目的 分析HBeAg阴性、ALT正常的HBV感染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89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均接受肝组织穿刺病理学检查,并行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HBV标志物和HBV DNA检测,分析其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 89例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结果大部分异常,其中肝组织炎症分级≥G2者70例,占78.6%;纤维化分期≥S2者66例,占74.2%.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患者之间的HBV DNA定量有明显的差别(F=2.678,P<0.05),而且二者呈正相关(rs=0.327,P<0.01);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之间的HBV DNA定量也有明显的差别(F=2.625,P<0.05),而且二者呈正相关(rs =0.314,P<0.01).结论 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如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滴度明显升高,应及早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抗病毒治疗.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疗效比较

    作者:严海明;陈建华;叶一农;龙辉;王向槐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耐药率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10年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HBeAg阳性CHB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服用LAM(100 mg/d)和ADV(10 mg/d),1次/d,疗程为48周;单药组服用ETV (0.5 mg/d),1次/d,疗程48周.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在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8,P>0.05),但治疗36周时单药组ALT复常率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82,P<0.05).治疗12和48周时,两组间的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67、1.976,P>0.05),治疗24和36周,单药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00、9.164,P<0.05).两组间的HBeA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耐药,安全性良好.结论 治疗48周时,LAM与ADV初始联合或ETV单药治疗HBeAg阳性CHB均具有较好的疗效;ETV单药治疗容易较早出现ALT复常和HBV DNA阴转;两组药物安全性好、耐药率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金瑞;张世斌;边新渠;卢诚震;柳忠生;郭新会

    目的 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B)组88名患者;单用拉米夫定(C)组89名患者.对照分析各组治疗12、24、36、48周时以及随访第72周时,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血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7%和31.59%,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用干扰素α-2b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血清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分别为30.29%和29.27%,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6.74%和5.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治疗12周即可获得较高的HBVDNA检测下限率,伴随治疗时间越长,单用拉米夫定的患者48周耐药率12.21%,而联合用药组仅为3.23%;(5)干扰素治疗期间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减少现象,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不良事件,入组患者均完成疗程.结论 三组不同治疗方法 均可获得一定的抗HBV疗效.但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较单独使用干扰素α-2b或拉米夫定的疗效高.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患者能获得较高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还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率.

  • HBeAg血清学转换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影响

    作者:梁延秀;江建宁;苏明华;郭稳稳;黄小红;刘志红;谢榕;符武岛;何丽霞;钟少华

    目的 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HBeAg阳性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疗程至少1年的停药患者,于基线、治疗后每个月、HBV DNA转阴后每3个月检测ALT,HBV DNA,HBeAg和抗-HBe.停药后继续随访至少6个月,观察停药后复发情况.分析停药时是否发生HBeAg消失/转换对复发的影响;比较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巩固治疗≤12个月、12 ~24个月、>24个月三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60例患者中,60%(36例)的患者在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8例患者未发生HBeAg消失(A组),停药后4个月内100%复发;6例患者发生HBeAg消失,但无抗-HBe(B组),停药后6个月内83.3%(5例)复发;46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C组),停药后6个月内50%(23例)复发x2=11.585,P=0.003,A组与C组相比,x2=6.84,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C组相比,x2=1.333,P=0.248,x2 =2.327,P=0.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12个月(11例)、12~24个月(23例)、>24个月(C组12例),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100%(11例)、47.8%(11例)、8.3%(1例),x2=19.377,P =0.000,A组与B组、C组相比,x2=8.609,P=0.003,x2=19.326,P=0.000,B组与C组相比,x2 =5.303,P=0.027,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血清学转换是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终点的基本指标,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治疗≤12个月仍有较高的复发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继续治疗>24个月有望获得持久的病毒学应答,但对停药患者6个月内应密切随访观察.

  • 40岁以上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作者:李春霞;徐光华;潘怀强;刘娜

    目的 探讨40岁以上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40岁以上慢性HBV感染者共186例,其中HBeAg阳性组93例,HBeAg阴性组93例.结果 40岁以上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男性为多(76.34%),并且多有乙型肝炎家族聚集现象( 78.49%);40岁以上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的HBV DNA水平与ALT水平均高于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40岁以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BeAg阳性者占少数;40岁以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HBeAg阳性者多合并腹水形成,而HBeAg阴性者既可见腹水形成,又可见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40岁以上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多见于男性,多具有家族聚集现象,HBeAg阳性肝硬化患者所占比率较低,但HBV DNA水平较高,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病情进展可能较快.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娄鑫;郜玉峰;叶珺;王殷秋;管子妹;邹桂舟

    目的 探索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和疗效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2015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科就诊的PEG-IFNα-2a初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11例.随访基线及治疗后12、24、48周时血清HBsAg定量、HBeAg定量、HBV DNA定量、ALT水平.治疗48周时,111例患者中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者35例(48周转换组),未转换者76例(48周末转换组).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治疗终点疗效的效能,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预测价值.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评估各自变量对HBeAg血清学转换影响大小.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HBeA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1,P<0.05);治疗12周时HBsAg定量(t=-3.225)、HBsAg下降情况(Z=-2.202)、HBeAg定量(Z=-5.025)、HBeAg下降情况(Z=-3.569)、HBV DNA定量(Z=-3.261)、HBV DNA下降情况(t=2.202)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24周时HBsAg定量(t=-3.222)、HBsAg下降情况(Z=-1.860)、HBeAg定量(Z=-5.951)、HBeAg下降情况(t=5.514)、HBV DNA定量(Z=-2.311)、ALT水平(Z=-2.234)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4周HBeAg定量预测价值较高(AUC=0.88,P<0.001),当截断值为0.18 log10 S/CO时,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3%、64.52%、85.10%、83.30%.此外12周HBeAg定量(AUC=0.81)和24周HBeAg下降情况(AUC=0.80)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基线HBeAg <2.91 log10 S/CO[比值比(OR)=10.086,95%可信区间(95% CI):1.64 ~61.93,P=0.013]、24周ALT<1.45倍正常值上限(OR=5.228,95%CI:1.27 ~21.45,P=0.022)和24周HBeAg下降>1.5 log10 S/CO(OR=5.780,95% CI:1.38~24.25,P=0.016)为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基线HBeAg水平,治疗12周时HBsAg、HBeAg、HBV DNA水平及下降情况,治疗24周时HBsAg、HBeAg水平及下降情况以及同期HBV DNA、ALT水平对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均有预测价值.

  •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玲;宁惠明;徐燕华;汤群;欧强

    目的 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恩替卡韦(ETV)联合胸腺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病科就诊的HBeAg阳性CHB患者108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用ETV治疗,观察组应用ETV联合胸腺肽治疗.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病毒学指标、免疫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结果 治疗48周后,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Alb/Glo、ALT、AST、TB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3±0.57)vs(1.50±0.51)、(42.58±14.32) U/L vs(54.26±18.78)U/L、(35.79±10.33) U/L vs(49.97±17.84) U/L、(18.89±6.02) μmol/L vs(25.24±9.06) μmol/L,t值分别为2.210、3.634、5.055、4.290,P值均<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的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Ⅳ型胶原片段、Ⅲ型前胶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34±11.02) ng/ml vs(102.57±16.41) ng/ml、(91.68±11.53) ng/ml vs(151.23±16.71) ng/ml、(81.02±12.64) μg/ml vs(118.47土18.01)μg/rl、(70.44 ±13.06) μg/ml vs (91.57±17.16) μg/ml,t值分别为13.840、21.555、12.507、7.200,P值均<0.001];治疗12、24及48周时,观察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29.63%、46.30%、57.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96%、22.22%、25.93%(,值分别为4.475、6.948、11.009,P值均<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的血清IL-4为(2.69±1.23)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8±1.44) pg/ml(t =6.558,P<0.001),IFNγ水平为(1.82±0.89)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2±0.56) pg,/ml(t=4.812,P<0.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70%,与对照组的1.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3,P=0.558).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能够促进肝功能康复,调节免疫功能,提高HBeAg阴转率并抑制肝纤维化进程.

  • 替比夫定联合双环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高远征;贾素华;赵连锋;马俊;位兴辉

    目的 研究替比夫定联合双环醇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33例未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两组接受治疗.试验组67例,每日口服替比夫定600mg,同时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mg;对照组66例,仅给予每日口服替比夫定600mg,两组均连续用药10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LT水平及病毒学指标方面的改变.结果 两组血清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在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延长,在治疗24、52、104周各时间点,实验组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BV DNA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但各治疗时间点HBV DNA下降水平及检测不到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出现2例和3例耐药,耐药率分别为4.69%和7.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4周时,治疗组耐药5例,对照组耐药13例,耐药率分别为7.81%和20.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替比夫定与双环醇片联合应用治疗HBeAg阳性CHB在肝功能及病毒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BeAg与肝组织HBcAg及炎症分级的关系

    作者:刘兴祥;李桂珍;徐云芳;张菁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HBeAg与肝组织HBcAg及炎症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CHB肝穿刺患者,按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A组(<3 log10 IU/ml)45例,B组(3~6 log10 IU/ml)138例,C组(>6 log10 IU/ml)67例.按HBeAg阴阳性不同分为阳性组142例,阴性组108例.分别与肝组织中HBcAg水平、肝组织炎症分级进行比较,分析彼此的相关性,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及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HBV DNA不同水平与肝组织HBcAg免疫组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75,P=0.001);与肝组织炎症分级(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75),两者之间也无相关性(r=0.04,P=0.325).HBeAg阳性和阴性分组与肝组织中HBcA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56,P=0.001);与肝组织炎症分级(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43,P=0 065),两者之间也无相关性(r=0.06,P=0.415).结论 CHB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更能反映出肝内HBV复制状态,患者血清中测不出病毒标志物时,可以考虑肝穿刺以观察肝组织中HBcAg表达来判断HBV复制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 浙南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HBeAg表达的关系

    作者:周莲莲;沈默;周平;周武;林向阳

    目的:分析浙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 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基因型与患者血清中 HBV DNA 水平及 HBeAg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3月161例就诊的 HBV DNA 阳性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 PCR 方法对HBV 进行基因分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测量 HBV DNA 含量(拷贝/ml)和 ELISA 方法检测 HBeAg;对 HBV DNA 含量进行对数转换使其符合正态分布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型与 HBeAg 阳性率的关系,t 检验分析 B、C 基因型患者 HBV DNA 水平的差异。结果161例患者中,B 型41例,占25.5%;C 型118例,占73.3%;BC 混合型2例,占1.2%。C 型患者 HBV DNA 水平和HBeAg 阳性率分别为(5.84±1.40)log10拷贝/ml 和64.4%,高于 B 型的(5.49±1.33)log10拷贝/ml 和53.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浙南地区 HBV 基因型以 C 型为主,B 型次之。C 基因型 HBV DNA 水平与 HBeAg 阳性率均高于 B 基因型,肝硬化的发生与 C 基因型 HBV 密切相关。

  • 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应答不佳患者序贯替诺福韦酯24周疗效分析

    作者:吕莹;陈晓蓉

    目的 观察PEG-IFNα-2a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周血清学应答不佳序贯应用替诺福韦酯(TDF)治疗24周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6月-2016年2月就诊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经PEG-IFNα-2a 180 μg/周治疗48周HBeAg未发生血清学转换的CHB患者共21例.其中11例患者加用TDF 300 mg/d,12周后停用PEG-IFNα-2a,继续予TDF单药治疗12周;10例患者序贯阿德福韦酯(ADV) 10 mg/d单药治疗24周.治疗12、24周时检测HBV DNA,肝、肾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等指标,对比两组疗效.两组计量资料比匕较,满足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治疗12、24周时,两组患者的HBsAg、HBe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24周时,TDF组患者HBeAg转换率(18.2%,2/11)与ADV组(10.0%,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F组患者治疗12、24周时HBeAg分别为(1.75±0.59) log10 S/CO、(1.61±0.70) log10S/CO,较基线[(1.86±0.58) log10S/CO]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27);治疗24周时TDF组患者ALT水平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15.0 ~27.0)U/L vs 33.0(21.5-63.5) U/L;U=-2.616,P=0.046].两组患者eGFR水平在治疗12、2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PEG-IFNeα-2a单药治疗48周HBeAg血清学应答不佳的CHB患者,加用TDF 12周后再单用TDF 12周较直接序贯ADV治疗,短期内更有助于降低血清ALT和HBeAg水平.

  • ALT正常的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明显肝组织学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李强;黄玉仙;陈良

    目的 探索ALT正常的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明显肝组织学改变(SLHC)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的116例初治ALT正常的(<50 U/L) 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HBV DNA≥105拷贝/ml)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资料.SLHC定义为炎症≥G2和(或)纤维化≥S2.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筛查SLHC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116例患者中47例(40.5%)伴SLHC.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ALT和GGT是ALT正常的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伴SLHC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828、1.011、1.089,P值均<0.05).年龄≤30岁患者SLHC发生率低于年龄> 30岁患者(21.6% vs 49.4%,x2 =6.42,P=0.015);ALT≤30 U/L患者SLHC发生率低于30 U/L< ALT≤50 U/L组(17.6%vs 50.0%,x2=19.86,P<0.001);GGT≤40 U/L患者SLHC发生率低于GGT> 40 U/L组(28.8% vs 66.7%,x2=28.63,P=0.002).结论 ALT正常的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中,年龄>30岁、ALT> 30 U/L、GGT >40 U/L的患者伴SLHC的可能性更大,更加迫切需要肝穿刺病理组织学评估.

  • 替比夫定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钦江;马卫国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以ALT为依据分为低ALT组(ALT在2倍ULN与10倍之间)和高ALT组(ALT在10倍ULN与20倍之间),给予替比夫定600mg/d,观察治疗52周时的应答情况.结果 治疗52周时,高ALT组HBV DNA降低比例明显高于低A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ALT组HBe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低于高A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ALT组中有4例出现HBsAg阴转,3例出现了HBsAb;低ALT组中没有出现HBs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52周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病毒学反弹、对替比夫定耐药及肌酸激酶升高水平相似.结论 高水平ALT是替比夫定治疗应答较好的预测因子.

  • HBeAg(+)与HBeAg(-)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吴银亚;谭善忠;赵磊;孙薇薇;沈建军;梁重锋

    目的 探讨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两组各50例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CD4+和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及其比值、CD4+ CD25+ Treg所占比例;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在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与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HBeAg(+)HBV携带者有升高趋势,但与HBeAg(-)HBV携带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HBV携带者,CD4+ CD25+ Treg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HBeAg(-)HBV携带者,CD4+ CD25+ Treg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管肝功能在正常范围,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比例不同,HBeAg(+)HBV携带者高于健康对照组,而HBeAg(-)HBV携带者低于健康对照组,提示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处于不同的免疫状态.

343 条记录 7/18 页 « 12...45678910...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