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BeAg阳性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YMDD变异位点分析

    作者:杨彦麟;肖萍;高鹏;王立明;魏喜生;何强;周萍

    目的 通过研究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及YMDD变异位点的分布特点,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HBeAg阳性并经拉米夫定治疗两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7例,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HBV DNA分型情况,用LDR方法检测YMDD位点变异情况.结果 137例患者中21例未能检测出基因型,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其余116例标本确定了感染病毒的基因型,包括男性94例,女性22例;其中A型2例(1.72%)、B型19例(16.38%)、C型91例(78.45%)、D型4例(3.45%);分型成功率为84.67%(116/137).116例标本中有41例患者的感染病毒中检测到了YMDD变异位点,变异发生率为35.35%.其中B基因型中检出7例(36.84%);C基因型中检出33例(36.26%);D基因型中检出1例(25.0%);A基因型中未检测出变异位点.B、C基因型中变异位点的检出率高于D型,但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2,P>0.05).在41例变异中,其中Ⅰ突变占60.9%,Ⅴ突变占31.7%,Ⅰ/Ⅴ共生突变占7.4%.结论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所在地区患者中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其次是B型,也有少量D、A型存在;B、C基因型的YMDD位点发生突变的几率相近.突变几率与基因型无关.

  • HBsAg定量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学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玉卓

    目的 探讨HBsAg定量水平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组织学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组100例,5.00×102拷贝/ml≤HBV DNA<104拷贝/ml,ALT正常的HBeAg阴性CHB患者,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均>40岁.根据HBsAg定量水平被随机分成了2组,A组(HBsAg定量<1500 IU/ml)61例和B组(HBsAg定量≥1500 IU/ml)39例.2组患者均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HBsAg定量,肝组织学G、S分期,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HBsAg定量低水平时,肝脏炎症活动度(G≥2)百分比或者肝脏纤维化(S≥2)百分比分别为14.75%与6.56%,在HBsAg定量较高水平时,肝脏炎症活动度(G≥2)百分比和肝脏纤维化(S≥2)百分比分别为89.74%与79.49%,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评分与HBsAg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对HBeAg阴性CHB患者来说,HBsAg定量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故肝脏组织学检查仍是必不可少.

  • 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细胞活化分子CD69和HLA-DR的表达

    作者:石庆凤;宋吉奎;张颖新;袁建国;王思奎;李庆方;赵红奎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2b治疗前、中、后期CD4+/CD8+T细胞的活性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32例患者隔日1次干扰素5 MU肌注,共24周.抽取干扰素α-2b治疗前,治疗1、4、12、24周的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T细胞表面CD69、HLA-DR的表达.结果 干扰素α-2b治疗结束,HBV DNA含量转阴者12例(37%),其中HBeAg、抗-HBe血清转换5例(16%);12例治疗无效(37%)及8例HBV DNA抑制(25%).HBV DNA转阴者治疗前,治疗1、4周时CD69、HLA-DR表达率较治疗无效及HBV DNA抑制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转阴者治疗后1周时,CD69、HLA-DR表达率高;4周时CD4+/CD8+T细胞的CD69、HLA-DR表达率较前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率;12周时CD69、HLA-DR表达率较前更下降,与治疗无效及HBV DNA抑制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CD69、HLA-DR表达率低,与治疗无效及HBV DNA抑制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细胞活化分子CD69、HLA-DR的表达,对干扰素α-2b的疗效有预测作用.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转阴率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

    作者:蒋淑莲;谭善忠;文剑

    目的 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表达水平的变化和HBeAg转阴的关系.方法 选择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6例,分别于治疗前、48周时检测外周静脉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HBeAg、ALT和HBVdNA载量.结果 抗病毒治疗48周后HBeAg转阴组CD4+CD25+rreg水平[(9.12±2.45)%]较治疗前[(11.99±3.25)%]明显下降(P<0.01);而HBeAg未转阴组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HBeAg血清转换者CD4+CD25+Treg水平降低,而未转阴者Treg下降不明显.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获得HBsAg清除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的关系

    作者:曹振环;柳雅立;马丽娜;鲁俊锋;金怡;何智敏;郑燕红;陈新月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生HBsAg清除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HBeAg阴性CHB患者13例,经PEG-IFN治疗24周,其中6例获得HBsAg清除(R组),7例未获得HBsAg清除(NR组).用Luminex技术检测患者基线、治疗12周和24周血清IL-17水平.同时检测10例健康人和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发病时的血清IL-17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AHB组基线血清IL-17水平高,其次是CHB组,健康对照组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经PEG-IFN治疗24周后,IL-17水平较基线明显下降(P =0.044).R组基线血清IL-17水平高于NR组,而且在PEG-IFN治疗后明显下降;而NR组IL-17升高或降低不明显.结论 PEG-IFN治疗HBeAg阴性CHB患者,IL-17基线高水平和治疗过程中明显降低可能有利于HBsAg清除.

  •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相关预测因子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郭如意;余雪平;苏智军;林成祖;林志鹏;林琪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年的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子.方法 收集58例采用LdT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基线ALT水平、基线HBV DNA载量、基线HBeAg和HBsAg滴度与治疗3年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3年时ALT复常率为84.48%,HBV DNA阴转率为70.69%,HBeAg阴转率为50.00%,HBeAg血清转换率为43.10%.与ALT≤2倍正常值上限(2×ULN)相比,基线ALT>5×ULN的患者HBeAg转换率显著增高(P<0.05);与HBeAg≤100(S/CO)组相比,基线HBeAg> 200 S/CO的患者HBeAg的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均显著下降(P<0.05);与HBV DNA≤6 log拷贝/ml组相比,HBV DNA>7 log拷贝/ml的患者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转换率下降显著(P<0.05);患者性别、年龄及基线HBsAg滴度对以上疗效指标无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线HBeAg滴度低的患者更易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 LdT能有效恢复肝功能,抑制HBV复制和提高HBeAg血清转换;基线HBeAg滴度可预测LdT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

  • HBeAg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杨军;刘妮;卫阳;靳耀锋;王军宁;康安静;苏宝山;李宗芳

    目的 克隆HBeAg基因,构建重组HBeAg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采用PCR法从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中扩增HBeAg基因,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pcDNA-HBeAg真核表达载体,经PCR、双酶切、测序鉴定后,将其转染入CHO细胞,G418筛选,用PCR、免疫斑点、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BeAg在CHO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成功克隆到HBeAg基因,并构建了重组pcDNA-HBeAg真核表达载体;基因测序证实克隆的HBeAg基因中共有12个位点发生单碱基置换突变(C1819G,A2007T,C2046T,C2061G,G2106A,C2109A,C2146T,T2172C,C2203T,A2235G,G2253A,C2298T),1个位点发生缺失突变(2346 del T);成熟HBeAg蛋白中149位缬氨酸(valine,V)突变为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F)(V149F),在HBeAg蛋白羧基端融合有一段长11个氨基酸的多肽(RLESRGPVZTR).PCR、免疫斑点、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实重组pcDNA-HBeAg真核表达载体可在CHO细胞中表达分泌型HBeAg蛋白.结论 重组HBeAg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为HBeAg的临床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

  • 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PTA与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范文海;赵正斌;陈青锋;张立婷;王霏霏;王琼;王珊;魏昕

    目的 分析HBeAg阳性HBV感染者的HBsAg、PTA和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并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HBV感染者92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n=24)、肝硬化代偿组(n=38)和肝硬化失代偿组(n=30).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HBsAg定量、PTA及肝脏储备功能ICG R15检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矿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 三组患者血清HBsAg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2±0.43) log10 IU/ml vs(2.88±0.36) log10 IU/ml vs(2.60±0.27) log10 IU/ml,F=25.19,P<0.001];三组患者的ICG R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1±3.10)%vs (9.57±8.18)% vs (24.13±14.28)%,F=24.00,P=0.001];三组患者的PTA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81.00 ±17.62)% vs (83.08±9.64)%vs (62.32±16.90)%,F=13.42,P =0.009].相关分析显示三组间PTA与ICG R15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48、-0.602、-0.735,P值均<0.01);肝硬化代偿组和失代偿组患者HBsAg与PT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0.473,P值均<0.05),与ICG R15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7、-0.768,P值均<0.01).结论 在HBeAg阳性条件下HBsAg、PTA与ICG R15有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储备功能.

  • HBV基因型与HBeAg的表达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汪莉萍;韩方正;吴光辉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与HBeAg表达和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 利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方法检测HBV基因型,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HBV DNA.结果 在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V基因型C型84例(70%)、B型31例(25.8%),BC混合型5例(4.2%),未发现A、D、E、F基因型;C型在慢性重型肝炎组高(P<0.05);在C基因型中HBeAg(+)患者较HBeAg(-)患者多见(P<0.05),在B基因型中,HBeAg(+)和HBeAg(-)患者分布无明显差别.结论 徐州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多见,e抗原的表达率在C型中较高;基因型B型与C型相比,C型引起肝脏损伤重.

  • 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作者:施海燕;李丽雅;何浩岚;刘惠媛;陈志敏;陈伟烈;廖宝林

    目的 探讨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2012年4月-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诊治,且伴有肝活组织检查与相应冻存血清标本的HBeAg阳性CHB患者148例纳入本研究,提取血清DNA后通过巢式PCR扩增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并测序分析.计量资料方差不齐时2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与显著肝纤维化相关的参数.结果 共116例(78.4%)患者肝活组织检查提示存在显著肝纤维化(≥S2).ALT≤正常值上限患者组中,10例(58.8%)伴有显著肝纤维化,并发生T1753V(11.8%)、A1762T/G1764A(35.3%)和G1896A变异(5.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基因A1762T/G1764A变异和G1896A变异与显著肝纤维化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年龄、性别、基因型和其他变异位点与显著肝纤维不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基因的A1762T/G1764A变异(比值比7.098,P<0.001)和G1896A变异(比值比16.816,P=0.007)均与显著肝纤维化独立相关.结论 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可作为评估HBeAg阳性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作者:韩本丽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阴性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周的临床效果及其对不同HBV DNA载量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于襄阳市中医医院就诊的HBeAg阴性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118例,Child-Pugh评分为A级,根据HBV DNA载量分为高载量组(A组):HBV DNA≥105拷贝/ml和低载量组(B组):HBVDNA< 105拷贝/ml.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96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采用Child-Pugh评分评价肝功能,观察患者治疗前后ALT、白蛋白(Alb)、TBil变化.通过透明质酸、t2巨球蛋白、肝脏硬度测量值(LSM)评估肝纤维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血清ALT、Alb、TBil在治疗第12、24周显著下降(x2值分别为9.241、6.428、11.134、5.139,P值均<0.05),两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在治疗第24、48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48、1.921、4.018、3.166、2.136、3.461,P值均<0.05).两组透明质酸、α2巨球蛋白和LSM在治疗后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并发症如静脉曲张出血、腹水、肝细胞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肝功能,减缓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程,有效降低远期并发症.

  • HBeAg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关系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志勇;杨茜;肖贵宝;赵贺红;冯萍

    目的 研究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化指标和病毒相关因素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西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以来住院的合并HBV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220例,分为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两组.探讨两组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水平,HBV DNA定量、肝组织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195例,占总数的89%;HBeAg阴性原发性肝癌25例,占总数的11%;HBeAg阳性组HBVDNA定量对数均值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t=2.01,P<0.05);HBeAg阴性组肝纤维化分期为4期的比例为40%,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21%(x2 =9.5,P=0.049).两组在AFP,肝功能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发生率高于阴性者.同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相比,HBeAg阴性肝癌患者肝组织学损害程度较重,合并肝硬化更为常见,预后更差.HBeAg阴性患者并发肝细胞癌,早期漏诊率高于阳性者.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抗-HBe与HBV DNA定量的关系

    作者:王菲;许爱玲;辛霞霞;袁宏;熊静静;张琦;王晨

    目的:分析比较HBV血清标志物HBeAg与抗-HBe同时阳性、同时阴性及单独阳性患者的病毒复制情况。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HBeAg与抗-HBe同时阳性或均为阴性以及HBeAg单独阳性或抗-HBe单独阳性的标本,检测该类标本HBV DNA定量值。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检测447例患者HBV血清标志物,所有患者HBsAg均为阳性。HBeAg与抗-HBe同时阳性患者32例,阳性率为7.16%,其中HBV DNA<5×102拷贝/ml占84.38%,5×102拷贝/ml<HBV DNA<1×104拷贝/ml占12.50%,1×104拷贝/ml<HBV DNA<1×107拷贝/ml占3.13%;HBeAg与抗-HBe同时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分布低于HBeAg单独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P<0.01);抗-HBe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分布低于抗-HBe阴性组(χ2=74.12,P<0.01);HBeAg阴性的患者218例,HBV DNA>1×104拷贝/ml共9例(4.13%)。结论 HBeAg与抗-HBe同时阳性过去认为是不常见模式,但临床上并不少见,且病毒复制处于较高水平的仍占一定比例;当抗-HBe出现后,病毒复制减弱。血清HBeAg阴性情况下,部分患者病毒仍存在较高水平复制。因此,HBeAg存在与否不能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价、传染性强弱的依据。

  • 不同HBeAg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D4+、CD8+、CD20+、CD57+T淋巴细胞的表达分析

    作者:冼永超;程书权;倪辉;黄成军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内免疫活性细胞(CD4+、CD8+、CD20+、CD57+T淋巴细胞)与肝脏病理及临床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70例CHB患者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其中HBeAg阳性患者38例,HBeAg阴性患者32例。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肝组织内CD4+、CD8+、CD20+、CD57+T淋巴细胞的表达,比较不同HBeAg状态患者CD4+、CD8+、CD20+、CD57+T淋巴细胞与临床相关性。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s H检验,组间比较采用Nemenyi法,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 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炎症程度到达G3~G4,其肝组织中CD8+、CD20+T淋巴细胞的表达均比G1组明显增加(P值均<0.05);HBeAg阳性患者炎症程度到达G4、而HBeAg阴性患者炎症程度到达G3,其肝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比G1组明显增加(P值均<0.05);在HBeAg阴性患者中CD4+、CD8+、CD20+、CD57+T淋巴细胞均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3、0.628、0.693、0.540,P值均<0.05),且CD20+T淋巴细胞还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378,P<0.05)。而在HBeAg阳性患者中只有CD8+、CD20+T淋巴细胞与ALT水平呈正相关,与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不同HBeAg状态患者肝组织内CD4+、CD8+、CD20+T淋巴细胞表达与肝组织内炎症分级均有明显相关性,但肝内免疫活性细胞与ALT、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 替比夫定与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作者:李火炎;杨兆辉;马丽丽;马龙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TLD)与干扰素(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就诊的84例CHB患者,将其分为TLD组和IFNα组,每组各42例。观察两组治疗12、24、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定量情况以及药物的安全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12、24、48周时IFNα组和TLD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43% vs 33.33%、35.71% vs 50.00%、66.67% vs 76.19%,P值均>0.05);治疗12、24周时两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52% vs 7.14%、23.81% vs 14.29%,P值均>0.05);治疗48周时,两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86% vs 21.43%,χ2=4.42,P=0.04);治疗12、24、48周时TLD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IFN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90% vs 30.95%、26.19% vs 54.76%、52.38% vs 76.19%,χ2值分别为4.53、7.16、5.19,P值分别为0.02、0.01、0.03);IFNα组患者治疗48周时,HBeAg定量低于T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9.0±96.2)COI vs (356.3±104.5) COI,t=2.45,P=0.02];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TLD治疗HBeAg阳性CHB具有强效抗病毒作用,其治疗12、24、48周时HBV DNA阴转率高于IFNα组,但治疗48周时TLD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于IFNα组。治疗期间两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作者:刘志华;何海棠;胡静;付群香;骆抗先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 治疗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就诊的 HBeAg 阴性的 CHB 患者103例,给予 PEG -IFNα-2a 135μg 治疗,平均疗程为13个月,治疗后随访48周,在治疗及随访期间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HBV DNA 定量。组间频数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采用二分类多元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103例患者治疗结束时,取得联合应答者84例,联合应答率为81.6%。随访过程中复发33例,复发率为39.3%,治疗后随访1年持续应答患者49例,持续应答率47.6%。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抗-HBe 阳性是唯一的与持续应答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OR =3.69,P =0.013),HBV DNA 定量、HBV 基因型、前 C /BCP 区变异、肝脏病理等其他治疗前基线特征与持续应答无相关性。结论PEG -IFNα-2a 治疗 HBeAg 阴性 CHB 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抗-HBe 阳性患者的持续应答率较高。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临床观察

    作者:马艳红

    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例,其中HBeAg阳性CHB患者近60%,常常表现为ALT持续或间歇升高,HBV复制活跃,肝组织重度炎症坏死,与HBeAg阴性患者相比,有较高的肝硬化比率[1]及较快速的病情进展[2].而持续的高病毒载量又与肝细胞癌(HCC)直接相关[3],那么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4]成为CHB治疗的总体目标.

  •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依从性调查

    作者:陶军秀;李晓东;曹婷;肖明中;吴辉坤;吴登;任朦;汪婷;白丽英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的常见病,由于HBV复制模板cccDNA半衰期较长,现有的抗病毒药物难以将其从体内彻底清除,故导致停药后复发率较高[1].临床上经常出现患者漏服药物或自行停药、自行延长服药间隔时间等情况,为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对疾病慢性发展过程的重视程度,更好的让患者接受治疗,课题组对服用恩替卡韦(ETV)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了12 ~ 54个月的追踪随访,并调查了停药原因,现报道如下.

  • 瞬时弹性成像在诊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价值

    作者:罗俊华;巴元明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FS)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诊治的HBeAg阴性CHB患者104例,运用FS进行肝脏硬度(Stiffness值)测量,所有患者均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标准,Stiffness值与之对比;同时绘制FS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等级相关法。结果随肝纤维化程度的提高,Stiffness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tiffness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810,P<0.01)。FS检测肝硬化AUC为0.956,其中以13.1 kPa作为肝硬化的诊断界值,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80%。结论 FS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诊断肝硬化的准确性较高,直接、间接标志物和FS的联合应用有助于肝纤维化患者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达标停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作者:胡伯斌;江建宁;付嘉鑫;王保健;吴晓莉;梁鹏;莫燕燕;傅燕平;杜漫

    目的 探讨影响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达到治疗终点停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4年5月-2014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NAs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60例,达到相关指南治疗停药标准后停药.将性别、年龄、HBV感染家族史、基线HBV DNA载量、基线TBil、基线ALT水平、基线AST水平、病毒学应答时间、HBeAg消失时间、开始用药至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时间、HBeAg血清学转换后巩固治疗时间、总疗程、延长疗程、停药时HBsAg水平、药物种类共15个可能影响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累积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平均疗程(37.36±12.67)个月,延长疗程7.0(2.0~13.0)个月,48个月的复发率为56.7%.性别、年龄、基线HBV DNA载量、基线TBil、基线ALT水平、基线AST水平、病毒学应答时间、巩固治疗时间、总疗程、延长疗程、药物种类对达标停药后复发无明显影响(P值均>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可以看出,HBV感染家族史[风险比(RR)=1.583,P=0.047)]、HBeAg血清学转换时间(RR=1.205,P=0.15)、停药时HBsAg水平(RR =2.143,P=0.008)是影响停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BeAg血清学转换在12个月以后的复发率高于发生在12个月以内(80.0% vs 48.9%,P<0.001).结论 HBV感染家族史、HBeAg血清学转换时间晚、停药时HBsAg高水平是导致NAs治疗达标停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HBeAg阳性的CHB患者若能获得免疫控制有利于减少NAs停药后的复发.

343 条记录 8/18 页 « 12...567891011...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