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

    作者:归巧娣;岳亚飞;李淑红;张芬

    目的探讨应用套式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状况.方法选择HBsAg与HBeAg阴性,其他HBV血清标志物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2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HBV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孕妇及其新生儿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结果 (1)病例组24例孕妇中,血清HBV-DNA 阳性8例,阳性率为33%;PBMC 中HBV-DNA阳性10例,阳性率为42%.其中血清与PBMC均阳性3例,总阳性率为63%(15/24).(2)病例组24个新生儿中,血清HBV-DNA 阳性3例,阳性率为13% ,PBMC 中HBV-DNA阳性6例,阳性率为25% .其中血清与PBMC均阳性1例,宫内感染率为33%(8/24).(3)病例组24例孕妇中,血清阴性而PBMC阳性共7例,其新生儿4例发生宫内感染,感染率为4/7.(4)对照组16例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及PBMC中HBV-DNA全部阴性.结论 HBsAg及HBeAg阴性孕妇也可发生HBV宫内感染,采用灵敏度高的套式PCR方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及PBMC中HBV-DNA,对诊断HBV宫内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作者:李越;王琦;成军;林原;洪源

    目的 对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得到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1(HBEBP1)进行克隆,并诱导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以HepG2细胞mRNA为模板,扩增获得HBEBP1基因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双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IPTG诱导表达以获得HBEBP1融合蛋白,并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证实融合蛋白的特异性.结果 RT-PCR扩增获得大小为372bp的HBEBP1基因片段,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经IPTG诱导后,成功获得大小约为33kD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证实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 构建了pET-32a(+)-HBEBP1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诱导表达了HBEBP1融合蛋白,为研究HBEBP1蛋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 HBeAg结合蛋白4剪切体HBeBP4A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研究

    作者:张健康;成军;郭江;刘春艳;赵龙凤;洪源

    目的 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4基因剪切体HBeBP4A基因.方法 以pcDNATM3.1/myc-HisA-HBeBP4A重组质粒作为模板,经RT-PCR扩增HBeBP4A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并测序鉴定,酶切回收后连接到酵母表达质粒pGBKT7中并转化酵母AH109,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SD/-Trp)上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酵母蛋白质,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 成功扩增出HBeBP4A基因,测序结果符合GenBank报告序列.酶切回收的HBeBP4A基因片段成功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并转化入酵母细胞AH109中,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该基因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为61.37kD.结论 成功构建了HBeBP4A酵母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与金属硫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陆荫英;王琳;刘妍;李克;成军;张玲霞;李莉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被认为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为探讨HBeAg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防治HBV感染的有效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构建HBeAg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后,与含肝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双杂交,在营养缺陷培养基(SD/-Trp-Leu-His-Ade)上及X-α-半乳糖苷酶(X-a-gal)蓝白斑双重筛选与肝细胞蛋白结合的蛋白,结果获得真阳性菌落39个,提取酵母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中含金属硫蛋白(MT)基因的菌落有3个.进一步用网织红细胞裂解物体外翻译、蛋白间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金属硫蛋白与HBeAg间有确切的结合作用.推测金属硫蛋白在HBV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HBeAg结合蛋白1反式激活基因

    作者:严福明;成军;纪冬;郭江;杨瑗;刘妍

    目的筛选与克隆HBeAg结合蛋白1(HBEBP1)新基因的反式激活基因,了解其可能存在的调节功能线索.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HBEBP1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以HBEBP1表达质粒pcDNA3.1(-)-HBEBP1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 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2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2次消减杂交及2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HBEBP1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85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1 000bp插入片段.对26个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15种编码基因,包括14种已知基因和1种未知基因.结论筛选到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生长调节、信号转导、肿瘤免疫发生及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推测了HBEBP1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的线索.

  • 肝细胞内与HBeAg结合的新蛋白编码基因E-36的筛选与克隆

    作者:陆荫英;梁耀东;成军;邵清;陈天艳;王琳;张健;李克;张玲霞

    目的探讨HBeAg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HBeAg有相互作用的蛋白的基因.将HBeAg编码基因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双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并测序.结果通过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中有1个未知基因,命名为E-36.结论根据GenBank中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从HepG2细胞中扩增出E-36新基因的完整序列并克隆到另一酵母表达载体pGADT7中,并用体外免疫共沉淀方法再次验证了HBeAg与E-36新蛋白之间有结合作用,为HBeAg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在肝细胞内作用蛋白AK026018亚细胞定位的研究

    作者:李伯安;刘岩;李靖;舒翠莉;何卫平;戚扬;侯俊;毛远丽;程云

    目的:确定肝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作用蛋白AK026018的亚细胞定位,初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HepG2细胞中扩增编码AK026018蛋白的全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AK,转染HepG2、293T细胞系,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与转染空载体pEGFP-N1的细胞比较观察.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鉴定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正确.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了重组载体pEGFP-AK的细胞绿色荧光信号较集中分布于胞浆中,而空载体pEGFP-N1转染的细胞绿色荧光信号在整个细胞中均匀分布.结论:成功分离了AK026018全基因序列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该基因表达产物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浆中.

  • 7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阴性与阳性临床特点比较

    作者:刘理冠;潘兴南;魏开鹏;杨红;李奕鑫;丁红兵;陈育霞;王崇国

    目的 了解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两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 对715例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这两组患者肝功能、诊断构成、HBVDNA定量以及免疫学检查、病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HBeAg阴性组年龄较大.HBVDNA含量较低,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构成比高.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近来发病率增高,患者年龄大,预后差,是今后防治的重点.

  • 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徐雪勤

    目的 了解前S1(PreS1)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及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对1500例携带乙型肝炎不同标志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前S1蛋白和乙肝标志物(HBV-M)的测定及HBV DNA的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40例不同病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析PreS1和HBV DN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间的关系.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g)阳性组PreS1和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88%和90%,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b、HBcAb组中PreS1和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37%和35%,说明两者检出率高度一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1与ALT的关系相比符合率高(P>0.05),HBV DNA与ALT相比符合率低P<0.05.结论 PreS1能够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尤其是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先于HBV DNA阴转,提示疾病的预后良好.

  • 国产阿德福韦酯用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齐青松;苏淑贞;钟培星;卓仲芬;张帆

    目的 探讨国产阿德福韦酯胶囊(名正)用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抗病毒指征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初治患者91例,将其随机分组为治疗组46例,给予名正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贺普丁治疗,比较两组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情况.结果 治疗18个月时,治疗组/对照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 HBeAb血清转换率分别为93.47%/82.22%、41.3%/28.89%、30.43%/1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有4例出现耐药.结论 名正安全有效,用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优于贺普丁.

  • HBeAg阴性乙肝患者进行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媛

    目的 探讨和分析HBeAg呈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2年1-12月门诊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共175例,对于患者Pre S1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e抗原(HBeAg)以及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的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 本组患者都存在着两种模式,其中属于HBeAb(+)-HBsAb(-)-HBcAb(+)模式1的患者共132例,属于HBeAb(-)-HBsAb(-)-HBcAb(+)模式2的的患者共43例,在模式1中Pre S1Ag呈阳性患者共57例;在模式2的Pre S1Ag呈阳性的患者共16例.两种模式中Pre S1Ag的阳性率分别是43.2%和37.2%,其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79,P>0.05).结论 Pre S1A指标能够敏感反映出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状况,对于乙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并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HBV DNA及HBeAg定量在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方案选择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马静;王娟;隋景玉;王冬娥;郭英;梁志聪

    目的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及HBeAg定量高低的不同组合,观察其对IFN、阿德福韦酯(ADV)的治疗效果,寻求抗病毒药物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HBeAg阳性患者165例,根据所测HBV DNA及HBeAg定量高低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IFN治疗组及ADV治疗组,48周时观察不同药物在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中的各项指标.结果 IFN治疗组对HBV DNA抑制率、HBV DNA水平下降(≥2lg拷贝/ml)的患者比例、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与ADV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HBeAg定量下降≥500.00 COL/ml的患者比例、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等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提示随着HBV DNA及HBeAg定量的增高,IFN和ADV的疗效依次下降,表现在ADV治疗组更为明显,显示在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IFN疗效明显优于ADV.结论 根据HBV DNA及HBeAg定量的高低,对选择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 不同HBV DNA水平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HBeAg状态比较

    作者:谢冬英;张宇锋;张英;陈幼明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活动期患者HBV DNA水平与HBeAg状态的分布和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调查337例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载量.MEI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常规方法检测肝功能,同时行超声检查.比较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中HBeAg阳性和阴性、不同Child-Pugh分级和肝癌患者的比例,以及不同年龄患者中不同HBV DNA水平和HBeAg状态患者的比例.结果 80.4%(271/337)患者HBV DNA阳性,31.5%(106/337)患者HBeAg阳性,68.5%(231/337)患者HBeAg阴性.HBV DNA水平越高者中HBeAg阳性者比例越高,HBeAg阴性者比例越低;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中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BV DNA 3~4 lg拷贝/ml患者中肝癌的比例高于HBV DNA<3 lg拷贝/ml患者(P=0.014)和≥7 lg拷贝/ml患者(P=0.009);HBeAg阴性患者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但HBeAg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大多数乙肝肝硬化患者HBV DNA阳性,且2/3患者HBeAg阴性.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 HBeAg阳性孕妇妊娠早期自然杀伤细胞改变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

    作者:居红芳;徐洪涛;沈美龙;许仕敏;吴俊华

    目的 了解HBeAg阳性孕妇妊娠早期HBV复制受到抑制后的HBeAg滴度与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4例HBeAg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妊娠12周时HBV DNA下降2 log以上者24例为免疫激活组,HBV DNA无下降者30例为免疫耐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ALT、总胆红素、HBsAg和HBeAg滴度、HBV DNA定量及NK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水平.结果 妊娠12周时免疫激活组ALT水平(146.7±93.1)U/L,并有12例(50%)血ALT水平升高,与免疫耐受组ALT水平[(44.1±14.7)U/L]、ALT异常例数(2例)及比例(7%)相比明显升高(t=2.95,x2=4.97,均P<0.05).两组HBeAg滴度妊娠前分别为(467.4±226.6)与(451.5±274.0) S/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12周时免疫激活组HBeAg滴度下降至(291.8±170.5)S/CO,免疫耐受组为(443.7±289.9)S/CO,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1,P<0.05).而NK细胞绝对数及百分比免疫激活组和免疫耐受组依次为(370.9±136.4)/μl、(26.7±9.1)%及(213.2 ±97.8)/μl、(17.1±7.8)%,NK细胞在免疫激活组中活化明显(t值分别为2.38和2.52,均P<0.05).结论 妊娠早期部分乙肝携带者孕妇可能通过NK细胞途径达到抑制病毒复制作用.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前S2抗原及e抗原与病毒DNA之间的相关分析

    作者:窦亚玲;韩建华;李永哲;邸茜;倪安平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定量PCR内标法检测HBV DNA,筛选出100例未经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且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记物.筛选出40名健康人作为质控对照.结果 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1)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率为75%;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率25%;乙肝前S1抗原(PreS1-Ag)阳性率为69%;乙肝前S2抗原(PreS2-Ag)阳性率为77%;(2)75例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54例,PreS2-Ag阳性60例;25例抗-HBe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14例,PreS2-Ag阳性17例.PreS1-Ag、PreS2-Ag阳性率在两种情况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HBeAg阳性时,PreS1-Ag、PreS2-Ag均阴性的阴性率(8%)低于抗-HBe阳性时的阴性率(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reS1-Ag与PreS2-Ag同为阳性、阴性的72例.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PreS1-Ag、PreS2-Ag阳性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较高.PreS1-Ag、PreS2-Ag阳性率与HBeAg的阳性无明确相关.PreS1-Ag、PreS2-Ag阴性率与抗-HBe阳性有较好的相关性.

  • 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e抗原与病毒DNA水平的关系

    作者:窦亚玲;倪安平;韩建华;孙江燕;于蓉蓉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G)的检测及内标、外标两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比对,更好地了解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经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HBV-DNA)、用Abbott AxSYM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e抗原(HBeAg)阳性(HBeAg>4 S/CO)、抗-HBe阴性、抗-HBcIgG阳性的42例血清,再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HBV-PCR外标法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Light 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结果 42例ALT/AST正常,HBeAg阳性(HBeAg>4 S/CO以上),HBeAg的平均值42.26 S/CO.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未检测到HBV-DNA(<300拷贝/ml)的血清;用Light Cycler定量PCR仪(外标法)检测HBV-DNA,有7例为阳性,7例HBV-DNA的平均含量3.1×105拷贝/ml,,阳性率17%.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并不说明体内病毒复制一定活跃.经治疗后,病毒复制下降,部分患者e抗原仍阳性,e抗原何时消失有待进一步研究.血清学标志与HBV复制状态存在不一致性,兼顾内、外标两种PCR方法检测HBV-DNA更客观.

  • 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马慧;郭芳;魏来;孙焱;王豪

    目的 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观察2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个月(3~47个月),对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所观察人群中,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多于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HBeAg阴性患者的中位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患者中位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105拷贝/ml患者比例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高于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HBeAg阴性患者组,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腹水、出血及肝癌的发生率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抗病毒治疗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未出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而出现1~2个并发症的患者比例低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在HBeAg阳性患者组,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腹水的发生率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抗病毒治疗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未出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结论 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其生化指标,外周血细胞计数,HBV DNA载量等均低于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高于HBeAg阳性组.

  • 两疗程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作者:李旭红;赖江琼;杨环文;李奕鑫;王崇国

    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的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安福隆)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并比较随访12个月的结果.方法 72例CHB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26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1.8~27.0年,平均病程13.0年.随机分2组,Ⅰ组(42例)予重组人IFNα-2b5MU,肌内注射,开始2周1次/天,2周后改为1次、2天,疗程12个月.Ⅱ组(30例)方法同上,疗程6个月.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两组病例治疗结束、随访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Ⅰ组复常率高于Ⅱ组(P<0.05).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Re)血清学转换率:Ⅰ组病例在治疗结束、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均比Ⅱ组病例高(P<0.05);HBv DNA转阴率:Ⅰ组病例治疗结束时、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均比Ⅱ组病例高(P<0.05).结论 长疗程(12个月)组疗效比短疗程(6个月)组的疗效好,持续和维持应答率高,HBeAg阳性CHB应用重组人IFN α-2b时疗程以12个月为宜.

  • HBeAg在肝衰竭和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

    作者:于芳芳;曹武奎;李秋伟;闫妍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和肝衰竭患者HBeAg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中HBV-DNA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市传染病医院2007年4月-2010年9月收治的1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9例肝衰竭患者确诊时的相关资料,分析2组患者HBV-DNA含量的变化、HBeAg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以及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HBV-DNA含量的变化.结果:肝衰竭组HBeAg阴性患者所占比例较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且HBeAg阴性组HBV-DNA水平较阳性组低;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衰竭组HBV-DNA水平较低,HBeAg阳性和阴性的肝衰竭患者HBV-DNA水平均低于相应的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慢性与不同分期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HBeAg阴性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早期组患者的HBV-DNA水平低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晚期组,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中、晚期患者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的不同表达在肝衰竭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情演变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影响病情的轻重.

  • 嗜酸乳杆菌抑制乙肝病毒E抗原的实验观察

    作者:王新;郑佳;周小红;张小霞

    目的:用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体外抑制实验的方法,观察嗜酸乳杆菌对E抗原(HBeAg)的抑制效果.方法:以HBeAg阳性血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实验组分别加入5%、10%和20%浓度的嗜酸乳杆菌菌素混悬液及经过转种的活菌液.各对照组加入相应的空白稀释液.经37℃温育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各组不同稀释度的光密度(OD)值.将各实验组和对照组OD值绘制曲线,观察嗜酸乳杆菌对HBeAg的抑制效果及其与浓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OD值均有明显下降.嗜酸乳杆菌活菌液实验组和20%悬液实验组不同稀释度OD值均低于阴性界值(1∶64和5%悬液组稀释度>1:256的OD值

343 条记录 5/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