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妥乐平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术后切口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飞娥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术后切口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开胸术后切口痛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与治疗组(14例),对照组:椎旁阻滞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组:椎旁阻滞注射消炎镇痛液+神经妥乐平7.2 U,每周1次,连续6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并按主观感觉评价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麻木、痛觉超敏、睡眠障碍、焦虑等综合征状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用于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切口痛有明显效果;且神经妥乐平能有效改善麻木、痛觉超敏、睡眠障碍、焦虑等症状.

  • C臂透视引导下注射型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笛;徐卫星;丁伟国;朱华东;郭峭峰;马苟平;祝卫民

    目的:研究C臂透视引导下注射型针刀颈后侧入路椎旁神经阻滞及小关节突周围软组织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5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90例,其中C臂透视引导下注射型针刀颈后侧入路椎旁神经阻滞及小关节突周围软组织松解治疗30例,C臂透视引导下颈后侧入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30例,C臂透视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30例;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6月进行评分.结果: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指标体系》进行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776 >0.05);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评分显示注射型针刀组疗效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治疗后6月的评分显示注射型针刀组的疗效虽也有下降,但仍优于单纯阻滞组和单纯针刀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05).结论:采用C臂透视引导下注射型针刀颈后侧入路椎旁神经阻滞及小关节突周围软组织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比单纯阻滞治疗和针刀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 中西医结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华东;卢笛;李国政;周程;王冬冬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发作及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急性发作期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组(51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疗法配合龙胆泻肝汤口服,对照组采用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PHN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平均止疱、脱痂、疼痛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中,治疗组PHN发生率为13.73%,对照组为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急性发作期带状疱疹患者,可缩短病程,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且有效预防PHN的发生.

  •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

    作者:刘春明;赵爽;于晶;周南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PVB)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行全麻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n=30)与全身麻醉联合PVB组(GP组,n=30).GA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GP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于T11~T12椎旁间隙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患者入室后5 min(T0)、麻醉诱导前(T1)、机械通气后5 min(T2)、手术开始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麻醉恢复室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首次追加曲马多距气管拔管时间及曲马多48 h使用情况;记录气管拔管后1、6、12、24及48 h安静状态和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GA组比较,GP组T3时点的MAP与H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 h,GP组患者安静、咳嗽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A组比较,GP组术中丙泊酚、术后曲马多用量明显减少,首次补救镇痛距拔管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按预定方案完成手术与麻醉,随访至术后48 h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PVB技术可减少全麻药物用量,有效实现术中及术后镇痛,可安全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

  •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周勤;谢敏;魏新川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PVB)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PCNL治疗的200例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PVB组和全麻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不同时间点,两组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后10 min,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PV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PVB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PVB用于PCNL,麻醉镇痛效果较好,能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少.

  • PVB联合PCIA治疗爆发性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海琛;代俊利;赵衍

    [目的]探讨PVB联合PCIA治疗爆发性癌痛(BTC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临床分期为Ⅳ期且常规应用吗啡镇痛效果不佳的癌痛患者,采用PVB与PCIA联合的方法进行镇痛治疗,观察疼痛程度(PI)及疼痛缓解程度(PAR),并记录BTCP出现的频率.[结果]联合镇痛治疗前的BTCP平均间隔时间(h)及24h内出现次数分别为9.29±3.6、3.21 ±1.26,与治疗后的24.69±8.09、0.86±0.7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为8.89 ±0.817,与治疗后的1.79±1.67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VB联合PCIA镇痛方法可以显著降低BTCP出现的频率,提高了晚期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 椎旁神经阻滞在晚期顽固性癌痛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海琛;郑进;李杰;李大伟

    研究椎旁神经阻滞在晚期顽固性癌痛中对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将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M组、PM组分别采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及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的方法,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6、12、24、48、72小时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及72小时时的吗啡总用量.镇痛治疗后第3、6、12、24、48小时的VAS评分,PM组明显小于M组(P<0.05),而治疗72小时两组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无显著差异;72小时吗啡消耗总量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M组明显高于PM组.在晚期顽固性癌痛达到重度时,椎旁神经阻滞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相结合的方法镇痛效果更好,并可减少吗啡用量.

  •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肝移植手术炎性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兰兰;孙振涛;韩雪萍

    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肝移植患者炎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51例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G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组)以及单纯全麻组(GA组).分别于手术前(T0)、手术结束(T1)、手术结束后6h(T2)、手术结束后12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IL-1、IL-6及TNF-α的浓度,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PG组IL-1、IL-6及TNF-α均较EG组以及GA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G组及EG组中MAP及HR在T1时均低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G组方法可以明显减轻肝移植患者的炎性反应以及更易稳定血流动力学.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人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中的疗效

    作者:刘伟;孙前闯;宋智敏;塔怀峰;潘振祥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康复意义。方法选用该院60岁以上老年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麻醉前行椎旁神经阻滞,术毕给予地佐辛辅舒芬太尼静脉PCIA,对照组术毕给予地佐辛辅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PCIA)。记录两组患者Prince-Henry术后疼痛评分,PICA按压次数、患者满意度并观察和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6、12、24 h各时间点Prince-Henr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未发生因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48 h时间点Prince-Henry评分差别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需要额外追加芬太尼的例数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辅以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效果显著,明显减少静脉麻醉镇痛药使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人开胸手术术后镇痛。

  • 椎旁阻滞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凌桂强

    硬膜外阻滞麻醉是我国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腰背痛是腰部硬膜外阻滞麻醉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大约有3.0%~ 11.5%的患者长期受到腰背痛的困扰[1].发生腰背疼痛的原因多为麻醉时反复穿刺,至韧带断裂损伤,局部组织发生充血、刺激、反射性痉挛等,软组织损伤后可发生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患者产生疼痛.

  • 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林尊强;曾义;夏智谦;刘婷婷;蔡统强;杨邦祥

    目的:分析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SNRB组及PVB组.SNRB组患者采用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PVB组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及治疗7d、14d时VAS评分、治疗7d及治疗14d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SNRB组患者在局麻药及得宝松用量上均明显低于PVB组(P<0.01).SNRB需加用口服镇痛药比例(6.98%)明显低于PVB(32.56%)(P<0.01).治疗7d及14d时,SNRB组VAS分值均明显低于PVB组(P<0.01).治疗7d后,SNRB组治疗总有效率达79.07%,明显高于PVB组总有效率(55.81%)(P<0.05);治疗14d后,SNRB组总有效率达95.35%,明显高于PVB组(74.42%)(P<0.01).SNR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PV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PV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SNRB组(P<0.05).结论: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具有阻滞用药少,阻滞效果更好,作用准确及安全的优点.

  •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鲁燕;刘虎;姚卫东;戴泽平

    目的:分析在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的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02月份-2017年02月份在我院行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37例,参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地佐辛与格拉司琼进行镇痛,研究组在全身麻醉以前实施椎旁神经的阻滞,手术结束以后应用地佐辛与格拉司琼镇痛,比较两组麻醉术后患者的情况.结果:在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研究组患者术后镇痛的评分明显要比参照组小,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而在术后48小时,参照组患者术后镇痛的评分与研究组较为接近,组间比较缺乏显著地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额外追加的其他镇痛药物例数和参照组患者相比,数值大小有明显的差异,组间比较有统计的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参照组小,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患者不易发生并发症,值得应用.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静雅;吴德华;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白介素-6 (IL-6)、IL-8和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标准肺癌根治术的老年(60 ~ 80岁)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组(GP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GE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T0)、病灶切除后(T1)、拔除气管导管后(T2)及术后24 h(T3)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中IL-6、IL-8和IL-10水平,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与T0时间点相比,3组在T1~T3时间点血浆IL-6、IL-8、IL-10浓度进行性升高(P<0.01).与G组相比,T1~T3时间点GP组和GE组血浆IL-6浓度降低(P<0.05),T2~T3时间点GE组血浆IL-8浓度降低(P<0.05).G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60 %)高于GP组(30%)和GE组(25%,P<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部分抑制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利于降低围术期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单侧开放性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

    作者:张南南;王爱忠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单侧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月行单侧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18~82岁,BMI均<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至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组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每组20例.椎旁神经阻滞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12和L1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各20 mL;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在L3与L4间隙穿刺,注入罗哌卡因20~30 mg.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平面、阻滞成功率和舒芬太尼使用情况.分别于麻醉前、注射局部麻醉药后15 min(注药后15 min)、注射局部麻醉药后40 min(注药后40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6h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中、术后4h、术后12h、术后24 h、术后48 h对两组患者进行静态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痛结束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手术结束后进行手术医师满意度评分,于术后当日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记录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有效按压次数.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和导尿管的使用情况.结果 椎旁神经阻滞组使用舒芬太尼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P<0.05),两组间阻滞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神经阻滞组注药后15、4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SBP、DBP、MAP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蛛网膜下腔阻滞组注药后15 min时的HR显著快于同组麻醉前(P<0.05),注药后15、4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SBP、DBP、MAP均显著低于同组麻醉前(P值均<0.05).椎旁神经阻滞组术后4、12、24、48 h时的静态疼痛VAS评分和术后4、12h时的动态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椎旁神经阻滞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和手术医师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P值均<0.05),PC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P<0.05).两组间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导尿管使用率显著高于椎旁神经阻滞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可满足单侧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麻醉,对循环影响小,术后镇痛效果好.

  • 医用臭氧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爱香;李国军;王建荔

    急性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和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因疼痛剧烈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是疼痛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本研究观察医用臭氧应用于椎旁神经阻滞和疱疹区皮下注射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为带状疱疹神经痛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新方法.

  • 直视下单次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肺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作者:韩吟秋;张冯江;严敏

    目的 探讨直视下单次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开胸行肺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开胸肺切除术的患者238例,根据术后采用的镇痛方法分入单次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连续静脉注射镇痛组(联合镇痛组,73例)和单纯连续静脉注射镇痛组(单纯镇痛组,165例).单纯镇痛组患者术后连续静脉注射镇痛药镇痛;联合镇痛组患者在连续静脉注射镇痛药的基础上,于术毕关胸前行术侧单次椎旁神经阻滞.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切除方式、术后48 h内追加镇痛药的患者构成比、术后肺部并发症(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发生率、术后第1天氧合指数(OI)值,并以术后6、12、24、48 h静止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作折线图计算并比较AUC(分别为AUCvAS静和AUCvAS动).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切除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镇痛组患者术后AUCvAS静和AUCvAS动均显著小于单纯镇痛组(P值均<0.05),术后48 h内追加镇痛药的患者构成比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纯镇痛组(P值均<0.05),术后第1天OI值显著高于单纯镇痛组(P<0.05).结论 直视下单次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注射镇痛药的镇痛方法应用于开胸行肺切除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好,且肺部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 胸腔积液对胸椎旁神经阻滞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

    作者:赵尧平;蔡楠;陶岩;林惠华;王庚

    目的 观察胸腔积液对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患者60例,分为合并胸腔积液组(P组)和未合并胸腔积液组(N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TPVB,两组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患者TPVB注药后1、15 min时感觉阻滞节段,记录入室后、诱导前、手术开始时及术毕时MAP、HR,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和术后1、4、8、24、36 h VAS评分.结果 TPVB注药后1 min P组与N组感觉阻滞节段分别为(4.1±1.2)个、(3.3±0.7)个,TPVB注药后15 min P组与N组感觉阻滞节段分别为(5.8±1.4)个、(5.0±1.0)个.P组患者TPVB注药后1、15 min时感觉阻滞节段明显多于N组(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MAP、HR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VB应用于胸腔积液患者感觉阻滞平面更为广泛,且应用于胸腔积液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股神经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蓝志坚;黄晓霞;吕华燕;徐军

    目的 评价股神经、胸腰椎旁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65例行髋关节术的70岁以上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组、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组,PVB组分别于股神经和T12、L3椎体行PVB,采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局麻药为0.37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混合液10 ml,并留置导管.GA组采用全凭静脉全身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开始30 min、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心肌氧耗指数以及术后送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留置导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复苏室评分、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间、MAP、HR和心肌氧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开始30 min HR和心肌氧耗指数GA组比PVB组低(P<0.05),HR分别为(68±11)次/min和(80±11)次/min、心肌氧耗指数(8 807±1 883)和(10 362±2 433).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MAP、HR和心肌氧耗指数的变化均显著降低(P<0.05).PVB组在手术后的MAP、HR和心肌氧耗指数均低于GA组(P<0.05),MAP分别为(88±12) mmHg(1 mmHg=0.133 kPa)和(101±15) mmHg、HR(75±11)次/min和(84±19)次/min、心肌氧耗指数(9 706±2 009)和(12 687±4 119).与麻醉前比较PVB组MAP、HR及心肌氧耗指数低于术前(P<0.05),G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B减少术后需送ICU、下呼吸道感染及留置导尿人数,与G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股神经、胸腰椎旁神经联合阻滞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高龄患者的髋关节手术,其生理干扰轻微,且术后需送ICU及留置导尿概率小,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有效降低心肌氧耗指数,提高了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 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肖艺敏;李元海;高之心

    目的 评估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ultrasound-guid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USG-PVB)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TL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TLE的患者48例,男40例,女8例,年龄52~72岁,BMI15.1~26.2 kg/m2,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USG-PVB组(P组)和全麻组(G组),每组24例.两组全麻方法相同,P组于全麻诱导前行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PVB).记录术中麻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和PACU药物用量;记录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记录苏醒时、出PACU时及术后1、2、3、5d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测试患者术前1d和术后7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7 d POCD发生率.结果 与G组比较,P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增多(P<0.05);拔管时间明显缩短,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ACU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或P<0.05);苏醒时、出PACU时和术后1、2、5d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术后3d咳嗽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术后7d两组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麻联合USG-PVB可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物用量,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躁动,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靳红绪;张同军;孙学飞;王忠义;王福朝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pectoral nervesⅡ,PecsⅡ)阻滞和胸椎旁神经(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TPVN)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0例,年龄40~65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0例.P组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用0.5%罗哌卡因25 ml行PecsⅡ阻滞;T组则在超声引导下行TPVN阻滞,给予同等剂量和浓度的罗哌卡因.所有患者神经阻滞完成后观察30 min,采用针刺法记录痛觉较对侧减退的节段数.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PCIA.记录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使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T组[(326.5±47.8)min vs (201.4±34.5) min,P<0.01].P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少于T组[(6.9±1.2)μg vs (10.7±1.9)μg,P<0.01].P组阻滞皮区达T2的患者明显多于T组[35例(87.6%) vs 9例(22.5%),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PecsⅡ阻滞与TPVN阻滞均可安全可靠地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但PecsⅡ阻滞效果更为完善和持久.

147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