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方法的效果观察

    作者:云虹;葛苏华

    硬膜外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方法[1],但治疗受到无菌条件和必要监测条件的限制,过程较复杂,而L3横突加椎旁神经阻滞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被证实有效[2],本研究旨在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汲振荣;唐冰;裴凌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单纯全身麻醉在开胸手术中对阿片药物用量和术后镇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行择期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按麻醉方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组)和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椎旁神经阻滞0.375%罗哌卡因0.4 ml/kg,E组行硬膜外阻滞并留置硬膜外导管。三组均静脉诱导后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E组每小时硬膜外追加0.375%罗哌卡因5 ml。术后P组和G组应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E组应用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测定血糖及皮质醇;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及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情况;记录患者术后安静、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组切皮后10和40 min MAP明显低于P组和G组[(76.23±12.89)mmHg(1 mmHg=0.133 kPa)比(91.93±16.08)和(91.50±14.32)mmHg、(72.85±5.59)mmHg比(82.53±14.17)和(77.17±12.8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E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组[(30.25±4.33)和(26.77±6.57)μg比(36.67±6.05)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E组使用去氧肾上腺素率明显高于G 组[40%(8/20)和65%(13/20)比15%(3/20)],E 组明显高于 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切皮后40 min和拔管后30 min血糖明显高于P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切皮后40 min皮质醇明显高于E组,拔管后30 min明显高于P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各时间点安静时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E组术后6和12 h咳嗽时VAS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小于G组,E组术后18、24、36和48 h咳嗽时VAS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小于G组和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E组1例术后出现低血压、G组1例出现恶心呕吐外,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应激反应,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增强术后早期静脉镇痛的效果。

  •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徐明奎

    目的:分析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其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42例(对照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42例(观察组),均每周1次,共4周,于治疗后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治疗后和随访时VA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2.95±1.31)和(2.87±1.35)分比(7.51±1.37)分;对照组:(2.85±1.35)和(3.66±1.17)分比(7.44±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随访时VAS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和观察组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时与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2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更稳定可靠的疗效,且不会增加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所致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普瑞巴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任水;周建辉;何辉;刘正美;陈仁云;林建群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66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普瑞巴林)22例、B组(单纯椎旁神经阻滞)22例、C组(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22例.在治疗后1、3、6、9周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睡眠质量评分法(QS)综合评定治疗结果,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组按照给药方案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和促进睡眠质量的改善,但起效缓慢、药物用量大,不良反应多;B组起效快,但起始对疼痛和睡眠的改善还欠缺;C组治疗后的效果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和Q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并优于A和B组(P<0.05);3组都有少量的不良反应,其中C组的不良反应少.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安全可靠,其疗效比单纯口服普林巴林或椎旁神经阻滞优越,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临床应用

    作者:黄宇光;徐仲煌;罗爱伦

    周围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是用于周围神经阻滞定位的新方法,可明显提高周围神经阻滞尤其是下肢神经阻滞(如腰丛,坐骨神经,股神经等)的成功率.目前我们开展的外周神经阻滞包括:①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丛及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下肢手术及手术后镇痛病人的应用;②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及术后镇痛病人的应用;椎旁神经阻滞在胸壁/肩背部手术病人的应用.

  • 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作者:贺峰;白建云;霍建臻;刘宏飞

    目的 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及无创血压的改变情况、神经阻滞情况、手术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率和无创血压在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5、C6、T2的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4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7、C8、T1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均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患者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完善率更高.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放性肾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双;林艳君;杨占民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放性肾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开放性肾脏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T组,n=3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n=30)。 T组患者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单次给予0.5%罗哌卡因20ml,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注药前(T0)、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术毕时(T4)的MAP、HR,记录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术后1h(T5)、4h(T6)、8h(T7)、12h(T8)、24h(T9)、36h(T10)时VAS评分。结果 G组较T组患者手术开始时MAP、HR波动更为明显(P<0.05),其余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大于T组,PACU停留时间明显长于T组(P<0.05),术后T组患者T5~T9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G组(P<0.05),T10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肾脏切除手术能够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减少术中全麻药物的用量。

  •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右腋下切口小儿先心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作者:鲁海兵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小儿先心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经右腋下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均分为全麻静脉自控镇痛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镇痛组(P组)和单纯全麻静脉自控镇痛组(N组).P组患儿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于开胸侧所在肋间的椎旁间隙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0.5 ml/kg,同时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N组只使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术后1,4, 8,12,24,48 h的HR、MAP,FLACC镇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的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各时点HR、MAP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组FLACC镇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低于N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少于N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右腋下小儿先心病手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效果

    作者:周嘉莉;祝胜美;夏燕飞;郑晓铸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单侧开胸手术,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定为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U 组与B 组各20例.U 组全麻诱导前30分钟使用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B组使用传统盲探法. ﹑记录两组椎旁阻滞的成功率 并发症及阻滞平面,全麻诱导前、切皮前、切皮时、放置胸骨撑开器及手术结束前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和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6、12、24及48小时安静状态和咳嗽状态的VAS评分,术后镇痛满意率.结果 U组均成功完成胸椎旁阻滞,成功率100%,无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阻滞平面为(4.9 ± 1.6),出现双侧阻滞2例.B组胸椎旁阻滞成功17例,刺破胸膜2例,阻滞平面为(3.8 ± 1.9),未出现双侧阻滞现象.U组在切皮时、放置胸骨撑开器时MAP和HR、术中镇痛药用量和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6、12小时安静状态和咳嗽状态及术后24小时咳嗽状态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镇痛满意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相较于传统盲探法,成功率更高、镇痛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 臭氧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颅脑外伤后颈源性头痛58例

    作者:赵新华;陈春有;郑璘;王宝仁;刘永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颅脑外伤后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颅脑外伤后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颈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治疗(n=62),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n=58)。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头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1个月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颅脑损伤后的颈源性头痛,近期疗效优于单一的神经阻滞疗法。

  • 左布比卡因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青少年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新华;孙毅群;刘永;韩同利

    目的 观察左布比卡因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青少年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有颈源性头痛的青少年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治疗组(84例).对照组应用左布比卡因行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臭氧进行治疗,2~3次为1个疗程,两组各治疗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7d、1个月和3个月进行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7d、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7d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7d,治愈32例,明显好转39例,显效率为84.5%,同期,对照组治愈21例,明显好转31例,显效率为61.9%,对照组显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左布比卡因颈椎旁神经阻滞疗法联合臭氧治疗青少年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颈椎旁神经阻滞,值得临床应用.

  • B超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作者:散小虎;张在斌;朱辉;杨进国

    目的 比较患者全凭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PVB)在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自控镇痛组(A组)和静脉泵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 μg/(min·kg)和异丙酚0.2 mg/(min·kg)、间断推注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1h推注舒芬大尼0.2 μg/kg,缝皮时开始全凭静脉自控镇痛.B组患者术毕立刻在B超引导下行单侧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5%的罗哌卡因10 mL.记录2组患者48 h内舒芬太尼使用总量、VAS镇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术后2,4,8,12 h VAS镇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A组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 PVB联合PCIA在开胸手术后短期镇痛效果优于单纯PCIA,且不良反应少,但是持续时间有限.

  •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糖、β-内啡肽、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作者:徐磊;李志鹏

    目的 探讨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糖、β -内啡肽、TNF-α和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58例择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9例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79例在全麻诱导前给予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观察2组手术指标及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手术开始2 h(t3)、术毕(t4)的 SBP、DBP、HR,t1、t2、t3、t4及术后6 h(t5)、12 h(t6)、24 h(t7)血糖、β -内啡肽、TNF-α、IL-6水平,t5、t6、t7时疼痛 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t2、t3、t4时间点 SBP、DBP、HR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均 <0.05),t2、t3、t4、t5、t6、t7时血糖、β -内啡肽、TNF-α、IL-6水平和 t5、t6、t7时间点 VAS评分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均 <0.05).结论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一定程度抑制患者炎症因子释放,减少全麻药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 腰3横突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杜光生;张明途;徐金泉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中,硬膜外阻滞是公认的有效方法[1],但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的无菌条件和必要的监测设备,在门诊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拟通过比较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腰3(L3)横突加椎旁神经阻滞在门诊应用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 腰三横突损伤在腰椎间盘轻度膨出患者临床表现中的作用

    作者:杜光生;蓝志坚;韦战红;屠文龙;黄晓霞;许多加;徐金泉;徐军;胡桂英;张明途

    在疼痛诊疗中常见到以下情况:虽然CT/MRI提示腰椎间盘仅有轻微的腰椎间盘膨出,但腰痛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却非常明显,且常规治疗效果较差,明确其原因有助于完善治疗效果.有报道表明,此类腰椎间盘膨出患者常合并L3横突综合征[1].本研究拟观察腰三横突损伤在腰椎间盘轻度膨出患者临床表现中的作用,为疼痛治疗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选择腰椎间盘轻度膨出患者80例,均经MRI确诊,腰腿痛明显[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7分],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50岁,经常规椎旁阻滞或骶管阻滞效果较差,对腰臀部和大腿疼痛明显者,采用腰三横突压痛点封闭疗法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对小腿疼痛明显者,采用腰三横突压痛点封闭疗法联合骶管阻滞.

  • 臭氧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赖如京;曹志方;卢恩文

    目的 探究臭氧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龙岩市第一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1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和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臭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4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38例,好转24例,减轻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82.7%;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21例,减轻3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50.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臭氧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效果显著,可起到抗炎、镇痛、神经传导阻滞的综合作用.

  • 椎旁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辉;艾万辉;陈理红;李晓电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联合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 B两组,A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采用椎旁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5天,30天,90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 S),血浆P物质浓度,睡眠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 A 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治疗后B组较A组睡眠时间长(P<0.05)。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火针配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马文;曹磊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得效果.方法: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40例,采用火针配合相应部位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结果:40例患者经过1月治疗后,有效率100%结论:综合疗法对带状疱疹疼痛治疗疗效好,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等优点.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于金花;孙雪华

    超声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新型麻醉技术,具有操作便捷,生理干扰小,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旨在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的原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的方法、常用药物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朱步銮;柏红;孙小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在开胸手术中、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40例单侧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单次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A组病人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于开胸侧肋间胸椎旁注射0.5%罗哌卡因12 mL~15 mL.B组病人单纯全身麻醉,所有病人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切皮反应、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h、6h、12 h、24 h和48 h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病人切皮后5 min血压、心率、术中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后2h、6h、12 h安静及咳嗽时VA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操作成功率高,用于胸科手术能有效镇痛,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147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