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退热药物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比较

    作者:应晓峰

    目的:探讨不同退热药物治疗小儿高热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10例高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给予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组给予布洛芬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3%(99/105)]高于对照组[83.8%(88/105)];用药4、6、8 h时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惊厥消失时间、体温降低1℃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较好,退热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其对家兔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HT5”SS

    作者:杨金蓉;胡荣;李祖伦;宋军

    目的:探讨川芎挥发油(CH)解热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家兔内毒素发热模型,腹腔注射高、中、低三个剂量CH,观察家兔直肠温度变化,然后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家兔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论:各剂量组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P<0.01)且在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高剂量组家兔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含量增高(P<0.05),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变化不明显,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减少(P<0.05).结论:CH具有解热作用,其机理之一,可能是CH引起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的改变从而导致了NE与5-HT的比值改变,以及DA含量的改变,终使体温调定点趋于正常.讨论:体温调节的单胺学说认为5-HT和NE在量上的动态平衡可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并且5-HT和NE的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存在种属差异.本实验结果表明,川芎挥发油在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能使家兔下丘脑5-HT含量升高,这与文献报道的大鼠结果不一致,作者认为可能是种属差异引起的.同时NE含量变化不明显,5-HT与NE的比例关系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是其解热作用机理之一.5-HIAA含量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川芎挥发油抑制了单胺氧化酶使5-HT代谢率降低所致.

  • 肿瘤患者体温节律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卢红;郭鹏

    目的:通过观测肿瘤患者体温变化,发现并找到肿瘤患者体温变化规律,总结肿瘤患者体温的节律变化.方法:228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分为三个组,肺癌组,大肠癌组,乳腺癌组,正常对照组35例;每天7次共7天,观测其体温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肿瘤患者体温都呈周期性波动,清晨低午后高;但温度波动的幅值较大,肺癌组与乳腺癌组都超过1℃,三组中乳腺癌平均温度高,肺癌平均温度其次,大肠癌平均温度低.结论:肿瘤患者日体温变化呈节律性,具有近日节律的生物学特征.

  • 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规律的临床研究

    作者:谭永琼;陈忠兰;廖安鹊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降低程度、发生术中低体温的重点人群及手术方式.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将2013年7月-9月符合标准的手术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全身麻醉后采用食道探头监测患者术中的体温,每半小时记录1次,了解患者麻醉后、手术开始后、打开腹腔后以及手术结束后的体温变化曲线.结果 手术患者低体温率为52.9% (90/170).开腹手术和神经外科手术低体温发生率较高,但各手术类型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监测过程中发现体温过低,低至34.7℃,中途采用主动保温措施退出研究.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下降期、快速下降期、平台期、上升期.结论 手术患者术中未普遍采取主动加温措施,低体温发生率高.在手术结束前,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体温逐渐降低.

  • 烧伤并发吸入性损伤患者休克期体温变化的预后价值

    作者:贾俊;汪涛

    对30例严重烧伤生存者与20例死亡者的体温与复苏情况对照分析,发现可以预测患者的存活或死亡的预后.报告如下.

  • 妇科腹腔镜术中体温变化

    作者:陈筱静;高兴蓉;曾葵;黄蔚;林雪梅;罗东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术中体温变化.方法 监测8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不同部位中心温度肛温(T1)腋温(12)变化.室温维持23~24℃,二氧化碳灌注维持腹腔内压14~16mmHg.选用硬膜外麻醉.分剔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二氧化碳用量、手术冲洗液量,体温情况.结果 术中体温逐渐下降,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P<0.01.T2 P<0.05).且随着二氧化碳用量增加,降低更为明显.术中T1下降0.5~2.5℃,其中10例下降0.5℃(12%).40例下降1℃(46%),26例下降1.5℃(30%).10例下降2.5℃(12%).T2下降0.2~1.5℃,其中23例下降0.2℃(27%),34例下降0.4℃(40%),12例下降0.6℃(14%),9例下降0.8℃(10%),8例下降1.5℃(9%).腹腔冲洗前后体温变化比较,冲洗后与冲洗前体温下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P<0.05,T2 P<0.01).结论 应重视妇科腹腔镜术中的体温改变,操作时尽量减少二氧化碳外泄导致的用量增多,可考虑使用气体加温器,尤其应避免腹腔冲洗的同时高漉量二氧化碳灌注.

  • 三种不同保温措施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体温变化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胜云;魏薇;潘芦翎;张增梅;毕慧萍;陈皓;王韫琦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使用薄棉被、充气式加温毯和综合保温三种不同的保温措施对患者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薄棉被、充气式加温毯、综合加温对患者进行体温保护,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后、切皮时、术中30、60、90、120、150、180 min、手术结束时的核心体温.结果 三组患者核心体温变化趋势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薄棉被保温效果较差;充气式加温毯可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出现,但不能有效地维持围手术期的体温稳定;综合保温方法可以很好的保持患者体温平稳,可有效避免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出现.

  • 58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体温规律的观察

    作者:谢玉华;谢家益;刘宁

    目前对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体温的报道多集中在单纯术后体温规律的变化,而少见术后体温变化的时间及幅度与感染关系的报道,对后者的研究将更有利指导临床对感染的早期发现并作相应处理.感染是导致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失败常见因素之一.术后体温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并发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总结其变化规律,对预测感染发生和及早治疗、正规应用抗生素具有指导意义.对我院2005年1~11月收治的58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报道如下.

  • 穴位放血疗法对喉科急症伴高热患者体温变化22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小英;钟晓君

    目的 本文采用针刺穴位进行放血治疗观察喉科急症伴高热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对22例喉科急症伴高热患者在未使用任何药物前进行选穴、针刺穴位挤出适量血液后,观察患者10、20、30 min、1、2 h的体温变化情况[1].结果 经检验,各组放血治疗后的体温与放血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针刺穴位放血疗法能迅速降低本病高热患者的体温,起效快,患者无不良反应,且体温下降后无反弹现象.因本方法效果明显,可作为喉科急症高热患者的急救降温措施,值得在喉科急症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 新生儿术中术后的保温护理

    作者:唐瑛

    体温是影响生命过程的重要因素,体温变化是机体代谢产热和散热失衡的结果.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新生儿期开展的手术已经越来越多.

  • 唇裂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与体温变化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宋名娟;尤桃英;王秀兰

    唇腭裂是颜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O.1%[1].手术治疗是唇腭裂的唯一手段,而手术的成功除取决于手术技巧外,术后进食时间的早晚对患儿伤口的愈合及身体的恢复等亦非常重要.现将唇裂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与体温变化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 综合保温法用于直肠癌手术58例

    作者:赵丽燕;刘雄涛;倪秀梅;李小英;钞海莲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长时间手术患者、老年人尤易发生.有研究表明,术后患者有50%~70%可发生低体温[1].患者低体温可使麻醉药物代谢减慢,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影响患者凝血功能,麻醉苏醒期延长,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危害较大.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组择期直肠癌手术患者体温的变化、术后麻醉拔管时间和寒颤的发生率等,旨在探讨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预防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体温变化与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何晶晶

    目的:分析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相关性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行全麻腹部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寒颤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麻醉患者正常的体温下麻醉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能够有效缩短,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极大降低,临床应尽可能为患者保持正常的体温。

  •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林绍芳

    1 循环系统的护理心血管手术后可因血容量不足、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缺氧、呼吸衰竭等原因使机体微循环灌注不足,组织缺氧.应密切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动脉搏动,以及口唇、甲床、毛细血管和静脉充盈情况;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左房压及尿量等变化.体温对心血管功能影响较大,术后需持续监测体温变化.术后体温(35℃)应保暖复温,以免耗费体力、增加心率和加重心脏负担.待体温逐渐回升至常温时,及时撤除保暖措施,防止体温反跳).体温38℃立即采取预防性降温措施.在头部和大动脉处置冰袋、乙醇擦浴,也可用药物降温或冰盐水灌肠.

  • 压缩空气热交换毯配合加温冲洗液对胃肠穿孔手术患者体温变化的影响研究

    作者:陈霞;陈海帆;邹玲惠

    目的:使用压缩空气热交换毯配合加温冲洗液等综合体温干预措施使胃肠道穿孔手术患者维持体温稳定.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2011-08/2013-12收治的胃肠道穿孔手术患者(腹腔污染严重,需要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随机分为 A 组( n=38)和B组( n=38),A组为对照组,B组为压缩空气热交换毯配合加温冲洗液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和腹腔冲洗后5 min、30 min、1 h、手术结束时体温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体温明显降低,B组患者体温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胃肠道穿孔手术患者使用压缩空气热交换毯配合加温冲洗液等综合体温干预措施,能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稳定,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不同室温下全麻病人体温变化

    作者:柯丹;胡海立;刘海洋;郑秀英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温度对全麻病人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分两组:Ⅰ组室温设定为21℃,Ⅱ组室温设定为26℃.以直肠温度为中心温度,前臂温度为体表温度连续观察两组病人诱导前、诱导后20、40、60、90、120分钟各体温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核心体温在诱导后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Ⅰ组诱导后60-120分钟,病人核心体温与诱导前比明显降低;Ⅱ组诱导后120分钟与诱导前核心体温相比明显降低,但显著高于Ⅰ组诱导后120分钟时的核心体温;而体表温度在诱导后40分钟与诱导前比均明显上升,以后Ⅰ组呈逐渐趋势,诱导后90、120分钟与诱导后40分钟相比明显下降;与Ⅱ组诱导后同一时间比较也明显下降,Ⅱ组病人在诱导后40分钟保持稳定,无明显差异.结论将室温提高到26℃可使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在2小时之内不低于36℃,体表温度不下降.可以减缓病人中心体温及体表温度的下降速度.

    关键词: 全麻 室温 体温变化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体温变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诚爱亮;陈玉玲;岳馨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H)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很多,而临床止血效果、转归不但取决于正确的治疗,而且与良好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给药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体温的影响

    作者:陈良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镇痛分娩对产妇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180例,年龄23~ 35岁,ASA Ⅰ级或Ⅱ级.按盐酸罗哌卡因浓度0.08%、0.1%、0.125%随机分为R1、R2、R3三组,每组60例.产妇入产房后测量镇痛前和镇痛后1、2、3、4、5h时及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h时鼓膜温度.记录麻醉药物用量、PCEA按压次数、NRS疼痛评分.结果 与镇痛前比较,3组产妇镇痛后4、5h时、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h时的鼓膜温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1,R2组比较,R3组在镇痛后4、5h时体温高于R1、R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镇痛前比较,镇痛后1、2、3、4、5h时、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h时两组产妇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1%罗哌卡因在提高产妇满意度的同时可较0.125%罗哌卡因明显降低分娩镇痛期间体温的上升幅度.

  • 围术期患者体温变化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谢玉莲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体温的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目前,体温监测已经成为术中常规监测项目之一,人体正常体温范围是36.5℃~37.5℃,临床上通常将核心体温(机体核心部份的平均温度)为34℃~36℃定义为轻度低体温.据文献报道,在施行外科手术中有50%~70%的患者发生低体[1].术中低体温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医务人民应高度重视围术期患者的体温变化,积极预防,及时处理.本文就围术期影响患者体温的因素及低体温的利害、处理对策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 围手术期 体温变化
  • 探究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

    作者:查木哈格

    目的 探讨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相关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全身麻醉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麻醉后,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处理,观察组行保温手术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处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P<0.05;现察组寒颤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且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等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 麻醉过程中患者保持正常的体温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率,并且还能改善患者的血压,值得推广.

163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