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膀胱癌尿流改道手术的应用现状

    作者:易贤林;程继文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致死性疾病,其标准治疗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膀胱全切后需行膀胱重建及尿流改道。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回肠通道术、原位新膀胱重建术仍是目前尿流改道的主要术式,但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回肠通道术(经典的Briker尿流改道术)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式;原位新膀胱重建术更接近生理排尿,是相对理想的改道方式;输尿管腹壁造口术适用于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有肿瘤转移的患者。人工或组织工程膀胱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膀胱全切Roux-Y尿流改道21例报告

    作者:王存章;王琦;王彤;郭战军;王光发;李富祚

    近4年来,我院施行膀胱全切后用Roux-Y式进行尿流改道2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临床分析

    作者:苏明浩

    我院于1998-03~2003-11对15例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应用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现报告如下.

  • 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75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书奎;杨登科;冯志刚;史彦彬;张超

    目的评价全膀胱切除术后盲升结肠膀胱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Indiana-pouch法进行了改进:即输尿管末端做成乳头,乳头植入贮尿囊内并>2.0cm,粘膜下隧道等三重抗返流措施.同时对贮尿囊粘膜处理方法亦进行了改进.结果75例病人半年后贮尿囊容量在520~900ml,平均610ml,充盈时平均囊内压为10.4±2.8cmHO2;贮尿囊造影显示:造影剂未见输尿管内返流;静脉肾盂造影(IVU)示肾盂及输尿管无积水.结论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具有操作容易、省时、贮尿量满意、囊内压低、插管易控制、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可控性尿流改道

    作者:叶小岳;李相银;李玉欣

    可控性尿流改道的机制是当贮尿囊内贮存一定量尿液后,囊内压力仍然低于流出道内的压力,使尿液只有在插管后才能排出,同时要求囊内压力不致于使尿液返流,所以可控性代膀胱术中,输尿管的植入、贮尿囊的制作、流出道的设计三者在方法上有独立的一面,在总体手术要求中又密不可分、相互联系.

  • 膀胱癌行回肠膀胱术的护理

    作者:宁永金

    回肠膀胱术(Bricker's operation)即输尿管回肠皮肤造口术,是一种不可控的永久性的尿流改道术式.此手术是在泌尿和消化两个腔道系统进行,创伤大、吻合口多,各种引流管也多,因此高质量、有计划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原位U型回肠膀胱术后膀胱训练和康复指导

    作者:郎海燕;张杰;蔡宪安;蔡懿

    目的:探讨原位U型回肠膀胱术后膀肫训练及康复指导方法.方法:12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行膀胱癌根治原位U型回肠膀胱术,术后给予规律、渐进、个体化膀胱训练和康复指导,随访观察患者储尿、控尿、排尿情况,并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控尿能力良好10例.单次排尿大量450 mL,平均270 mL,残余尿量0~50 mL,平均30 mL.尿流动力学检查新膀胱容量270~410(310士70)mL,光盈期膀胱内压9~18(12士5)cm H<,2>O,排尿期膀胱内压33~46(39士5)cm H<,2>O,大尿流率17~22 mL/s.结论:原位U型回肠膀胱术后膀胱训练和康复指导有助于患者储尿,控尿、排尿功能的建立.

  • 原位阑尾输出道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5例

    作者:杜信毅;李晓东;徐文超;李铁强;朱朝阳

    目的探讨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在小儿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应用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治疗小儿神经原性膀胱及泌尿生殖窦畸形尿流改道5例治疗效果.其中神经原性膀胱4例,先天性完全性尿失禁、尿生殖窦畸形1例.结果5例均达到良好可控性,导尿时间平均2.8 h,尿量280~420 mL,无尿失禁.脐部造口隐蔽、美观方便,易被患儿接受.结论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对需行尿流改道的患儿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 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32例

    作者:杜信毅;李晓东;徐文超;李铁强;朱朝阳

    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作者对32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30~68岁,均为膀胱多发、复发性肿瘤患者.其中移行上皮细胞癌28例,病理分级:G18例,G211例,G39例;临床分期:T14例、T214例、T310例.腺癌3例,其中中分化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1例.鳞癌1例.

  • 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金昌德

    目的 探讨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真实体验.方法 采取面对面观察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形式,访谈全膀胱切除术后10例患者出院后的状况,以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转录稿.结果 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真实体验个人层面包括生理功能及自我概念、自护不足和观念的转变;家庭层面包括分离性焦虑、感激和愧疚;社会层面包括社交孤立和社会心理问题共三方面8个主题.结论 患者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和自我概念方面的不适应,有较重的社交孤立表现;其家庭支持系统起到了积极的正性作用.护士可采取针对性随访和健康教育来帮助他们更快地康复和适应术后生活.

  • 回肠膀胱术尿流改道远期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陈锦;叶锦

    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后3~18个月复诊的25例尿流改道者出现的并发症分别为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15例(60%),造口狭窄4例(16%),造口凹陷3例(12%),造口周围皮肤尿酸结晶2例(8%),造口旁疝1例(4%).针对其并发症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

  • 尿流改道后输尿管结石的处理(附8例报告)

    作者:蒋照辉;程跃;蒋军辉;李和明;严泽军;谢国海

    目的:评价尿流改道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尿流改道后输尿管结石的处理方法,术前泌尿系腹部平片、泌尿系彩超、肾输尿管膀胱CT平扫明确为输尿管结石,所有患者对症治疗,随访观察1周,患者如结石未自行排出,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或逆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结果:2例患者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3例患者行ESWL,1例碎石后结石成功排出;5例行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成功.8例患者结石治疗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尿流改道后输尿管结石的处理包括短期随访观察、ESWL及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尿流改道患者输尿管结石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 膀胱全切不同尿流改道术后生活质量评估分析

    作者:薛胜;汪盛;李庆文;陈志军;张家俊;李建;常睿;杨小淮;刘建民

    目的:评估膀胱全切术后4种常见尿流改道术患者的生活质量(HRQOL)差异情况,为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9年6月共101例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术的临床资料,即原位回肠新膀胱术(IN)28例、原位乙状结肠膀胱术(SN) 22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CU)20例、回肠膀胱术(IC)31例.IN和SN采用原位膀胱重建,属新膀胱组(NB).用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BL)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作为调查工具,比较分析生活质量及排尿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成功随访78例.4组尿流改道术式在男性人数、年龄、文化程度、城镇人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B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长于经皮肤尿流改道组(CU和IC).4组尿流改道HRQOL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FACT-BL躯体功能得分NB组高于CU组及IC组(P<0.05).结论:4组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总体生活质量相当,但原位新膀胱在躯体形象恢复方面优于不可控性经皮肤尿流改道术.

  • 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尿流改道后上尿路结石分析

    作者:屈峰;李笑弓;张古田;甘卫东;汪维;连惠波;张士伟;燕翔;杨荣;郭宏骞

    目的:评价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各种尿流改道后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2月采用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尿流改道后上尿路结石患者19例,其中左侧13例,右侧5例,双侧1例;输尿管结石12例,肾结石5例,同时合并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2例.4例采用C臂X线引导,15例采用B超引导肾造瘘.11例一期行经皮肾造瘘+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8例合并感染及急性梗阻患者一期行经皮肾造瘘,1周后二期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结果:19例患者均取得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61±21)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6±3.2)d,术中出血量均<50 ml,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7例经历一次碎石程序即完全清除,2例经过2次碎石程序.术后4周复查CT,仅1例显示肾盂残留小片状结石,一期结石清除率达94.7%.平均随访15个月,2例患者复发,显示结石复发率为10.5%(2/19),1例经过ESWL得到成功治疗,另1例再次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成功.结论:顺行输尿管软镜是处理尿流改道后上尿路结石治疗的首选方式,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成功率高、结石清除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可控性尿流改道与原位肠代膀胱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允武;张书贤;郭松林

    目的:为膀胱全切术后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控尿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0年间28例可控性尿流改道(可控性回结肠膀胱)和21例原位肠代膀胱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组前9例行Indiana术式,后19例行改良的Indiana术式.原位肠代膀胱组采用乙状结肠或“W”形回肠纵行剖开制成贮尿囊.结果:本研究组4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年.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组28例自行清洁导尿,间隔时间90~270 min,平均240 min.原位肠代膀胱组21例在腹压的辅助下自行排尿,排尿间隔时间150~240 min,平均195 min.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组中22例感觉生活满意或基本满意(78.6%),6例感觉生活不便(21.4%);9例出现并发症(32.1%).原位肠代膀胱组中19例患者感觉生活满意(90.5%),2例感觉不满意(9.5%),均为压力性尿失禁;3例出现并发症(14.3%).结论:原位肠代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并发症方面,原位肠代膀胱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小于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组.

  • 改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初步研究

    作者:牛亦农;邢念增;李长岭;金木兰;张军晖;田溪泉;王建文

    目的:总结11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的经验,评价此术式肿瘤学结果与功能性结果.方法:2008年7月~2011年5月,选择1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下腹壁小切口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对手术时间、淋巴结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出血量、输血量、生存率、上尿路形态与功能、控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17(5.5~7.5)h,平均出血量为300(0~800)ml,仅1例输血4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5(5~30)个,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19% (2/11).上尿路检查,提示18.19%(2/11)术后拔出双J管后出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的轻度暂时性扩张,其中1例血肌酐上升.随访15(1~67)个月,1例鳞癌死于广泛转移,91%(10/11)无复发生存.患者日间完全控尿率达到90%(9/10);夜间完全控尿率70%(7/10),小于1块尿垫20%(2/10).结论:选择适当病例行改良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下腹壁小切口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取得了满意肿瘤学与功能性结果;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顺向蠕动输入袢能够保护上尿路形态与功能.

  • 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新膀胱尿动力学的比较分析

    作者:陈小刚;张青汉;叶绪龙;彭伟;桂定文;袁平成;黄耿

    目的:比较、分析根治性全膀胱术后,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新膀胱的尿动力学结果,为选择更为理想的新膀胱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1月~2009年6月间,将6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A组,男29例,女1例,平均54岁)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B组,男28例,女2例,平均55岁).术后18~24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储尿囊及流出道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储尿囊大容量、储尿囊大内压、大尿流率、剩余尿量、昼尿可控率、夜尿可控率A组分别为(556.0±110.5)ml、(1.695±0.598)kPa、(18.2±2.3)ml/s、(81.3±3.3)ml、90.0%、83.3%;B组分别为(410.2±90.2)ml、(1.784±0.843)kPa、(17.3±2.8)ml/s、(79.3±4.3)ml、86.7%、80.0%.两组储尿囊大容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储尿囊大内压、剩余尿量、大尿流率、昼夜尿可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术后均获得较好的控尿和排尿疗效,术者可以根据肠系膜的长短,擅长的手术方式选择新膀胱的方法.

  • 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柯昌兴;王剑松;徐鸿毅;石永福;杨德林;左毅刚;颜汝平;丁明霞;詹辉;杨峻峰

    目的:评价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对17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然后取一段肠管缝制成新膀胱,分别与输尿管和尿道残端吻合,实现原位尿流改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2~380 min,平均310 min.1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7个月(1~16年).6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于5年内死亡,2例死于非肿瘤因素,1例仍在随访,7例存活已达5年.结论: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缩窄回肠输出道外支持可控腹壁尿流改道:5年随访报告

    作者:张心如;徐月敏;冯超;乔勇;徐佑璋;金三宝

    目的:评价缩窄回肠可控输出道外支持腹壁可控尿流改道的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控尿效果.方法:对84例患者手术中采用两种方式加强缩窄回肠输出道的控尿能力:①39例通过两条1 cm宽的涤纶补片以500 g拉力将4~5 cm的输出道悬吊于腹直肌下方;②45例以3-0尼龙线将一段4~5 cm连接储尿囊的管状回肠贴合于腹直肌背侧,使输出道在腹直肌与管状回肠之间穿过,固定于腹直肌背侧.结果:本组1例术后55天死于心脏疾病,8例(9.6%)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2例(2.4%)需再次手术,其余患者均经对症处理缓解.27例(32.5%)出现术后远期并发症,5例(6.0%)需再次手术纠正.在完成近一次随访的52例患者中,43例可实现尿控,其中37例可日夜满意控尿.涤纶补片组与额外回肠段组的满意控尿率分别为77.3%和76.9%.结论:虽然缩窄回肠可控输出道外支持腹壁可控尿流改道的并发症仍较常见,但其发生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且大多数并发症的处理都较为简单,再手术的概率并不高.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该手术可使缩窄回肠输出道获得持久、可靠的控尿能力.

  • 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周芳坚;余绍龙;熊永红;李永红;刘卓炜;韩辉;秦自科

    目的:报告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经验.方法:对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并发症和处理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手术改良措施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结果:对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进行多处改良,119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20例,其中切口全层裂开5例,再次缝合治愈;输尿管吻合口漏和狭窄各1例,经再次开放手术治愈;输尿管口粘连8例.经内镜下手术治愈;不完全性肠梗阻3例,经保守治疗得到控制;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2例,需长期服药纠正.无膀胱输尿管返流和肾功能不全病例.结论:经改良手术技术和采取预防措施后,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的并发症减少,再次手术可纠正大部分外科并发症.

326 条记录 9/17 页 « 12...6789101112...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