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自我护理能力对膀胱癌术后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程雪梅

    目的研究程序化培训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对膀胱癌术后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膀胱癌术后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实施程序化培训,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而对照组在手术及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一般常规护理。两组进行对照并比较。结果采取程序化培训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30例患者程序化培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实施过程及评估方法简便易行,且增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推广。

  • 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治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继发性尿道癌的临床研究(附2例报道)

    作者:郝林;邱祥政;张治国;范涛;韩从辉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膀胱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少部分患者在一段时间后出现尿道恶性肿瘤.我们于2011年收治2例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继发性尿道癌的患者,并应用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来治疗继发性尿道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阑尾原位经脐造口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

    作者:张韬;刘宏;沈军;马文强

    目的 探讨阑尾原位直接经脐造口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接受了阑尾原位经脐造口可控性尿流改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取一简单有效的测压方法来判断阑尾盲肠连接处的控尿能力.术后随访2-60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 31例患者中26例(83.87%)获得了完全的控尿能力,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手术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出现经脐插管困难,经门诊扩张无须手术修复而治愈.术中及术后测压表明,阑尾盲肠交界处在储尿囊压力达到40cmH2O时均无漏尿.结论 在一个大容量、低压力储尿囊中,阑尾原位无须隧道包埋或套叠即可获得满意的控尿能力.

  •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师宏斌;马强;丁彦才;李明明;余洋;陈福宝

    目的 观察膀胱全切后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尿流改道,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7.4个月.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400~1200 ml,输血400~800 ml,术后拔除肛管后即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训练,10~12 d后拔双侧输尿管支架管后均能达到良好的控尿功能.1~1.5 h排尿1次,其中有2例患者短期内出现夜间不能控尿,经过训练在1~2周后均能完全控制排尿排便.随访3~24月,平均7.4个月,患者2个月后每日排尿次数稳定,平均间隔2~3.5 h 1次,术后无1例出现高氯性酸中毒.术后3~6个月行IVP检查上尿路排泄正常,无梗阻、积水、输尿管扩张和返流;代膀胱容量300~400 ml,排尿后残余尿量0~50 ml.结论 该术式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肯定,是可控性尿流改道手术可供选择的术式之一.

  • 可控性肠代膀胱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玉杰;黄谋;宋光鲁;安尼瓦尔·牙生;木拉提·热夏提;阿衣丁·谢尔亚孜旦;何先东;哈不列提·马马提;王建国

    目的:探讨去带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回肠可控膀胱术及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患者采用去带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8例采用回肠可控膀胱术,12例采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对3种术式的并发症、可控性、尿容量、排尿次数及间隔时间、肾功及肾积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例回肠可控膀胱术及2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可控性差,但随容量增加及经肛门括约肌训练,溢尿逐渐消失,1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发生漏尿,1个月后自愈.3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发生排尿困难,经扩张后症状消失.术后半年,去带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容量平均400 ml左右,4 h导尿1次,大容量700~1 200 ml;回肠可控膀胱术容量300~400 ml ,2.5~4 h导尿1次,大容量400~1 000 ml左右;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容量250~300 ml左右,3~4 h排尿1次,大容量300~400 ml.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应先选择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有利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其次可选择去带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此术式可建立低压、大容量的储尿囊.

  • 可控性肠代膀胱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王玉杰;黄谋;盛新福;安尼瓦尔·牙生;木拉提·热西提;宋光鲁

    目的:探讨3种可控性肠代膀胱术的手术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并推广该手术方法的应用.方法:13例患者中,10例施行去带可控盲升结肠膀胱术(阑尾输出道),2例施行回肠可控膀胱术(回肠输出道),1例施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2年,除1例回肠新膀胱有尿失禁现象外,其余12例均获得了良好的可控性.膀胱容量平均300~400 ml,白天2~5 h导尿1次,夜间导尿1~2次或夜间留置尿管,无插管困难.1例去带可控盲升结肠膀胱术后2个月时有一侧输尿管返流,1年后自愈.结论:(1)去除盲升结肠结肠带后,能有效地增加3倍左右储尿囊容积,阑尾输出道可控性确切.(2)回肠可控膀胱(回肠输出道)亦取得了良好可控性,也是一种很好的可控膀胱方法之一.(3)对合适病例施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是很理想的方法,符合生理排尿特点.

  • 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阿力木江·吐拉洪;赵建华;王晨宇;罗勇;文彬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确诊时约有25%的患者属浸润性或转移性癌,其中50%终将发生转移,预后较差[1].浸润性膀胱癌一般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但是手术并发症多,术后因尿流改道等原因导致患者生活不便.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已进行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并取得满意的结果,并逐渐应用到临床[2].国内保留膀胱手术并术后化疗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0年6月对22例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体会

    作者:周萍;贲艳丽;闫焕英

    膀胱Ca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报道,近20年来膀胱Ca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在工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发病率较高.手术治疗仍是膀胱肿瘤的主要的治疗手段,膀胱Ca复发都应首选全膀胱切除术,膀胱全切后选肠襻替代膀胱是目前治疗膀胱肿瘤的好方法,但以往的膀胱全切、回肠代替膀胱术需尿流改道,对患者生理、生活和工作都有较大影响[1].

  • 可控性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乙状结肠肛管造口术

    作者:钱建荣;毛卫权;邓小虎;张蓟;许林

    可控性膀胱重建术,输出道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术后的效果,为寻求良好的尿流改道方法,使患者术后日常生活基本符合其生理要求.于2000年4月至10月对膀胱癌已侵犯膀胱颈的2例患者,施行了可控性乙状结肠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肛管造口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膀胱造口术及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刘仰东

    膀胱造口术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手术,为一种非可控性的尿流改道.广泛用于膀胱、前列腺及尿道的手术.

  •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熊玮;吕骥;郭璞;杜杨春;刘杰;陈放;杨年;窦科;冉清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2017年4月行机器人辅助膀胱手术53例,回顾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资料,包括肿瘤病理及功能恢复等.结果:1例因术中探查肠系膜下动脉旁转移淋巴结无法摘除,改行机器人辅助膀胱部分切除术,52例膀胱癌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其中2例(2/52)同期行腹腔镜单侧肾盂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46例(46/52)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无需输血病例,术后病理示手术切缘均为阴性,3例合并前列腺癌.所有病例确定无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漏后拔除双侧输尿管支架管(14~18 d)并于1周后拔除正位膀胱导尿管,术后平均住院22 d(12~33 d).术后随访15.8个月(2~30个月),拔除尿管后平均27d(1~71 d)恢复白昼控尿,尿控满意,6例女性患者中3例尿控满意.随访期间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1例,慢性尿潴留2例,输尿管回肠输出道吻合口肿瘤复发1例,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2例,尿道复发1例.结论:根据初期的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安全可行.在实施根治性脏器切除术的同时,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操作优势能够较好保护盆底结构,利于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更多操作经验的积累和长期前瞻性对照研究有助于全面评估本技术的远期疗效.

  • 机器人辅助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术后短期随访结果(附10例报告)

    作者:瓦斯里江?瓦哈甫;马鑫;张旭;李宏召;丁强;陈光富;孙圣坤;王保军;史涛坪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可行性以及肿瘤学和功能预后.方法:2012年3月~2012年6月,对10例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术,其中8例行St uder 新膀胱术,2例行回肠膀胱术,所有操作均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完成.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471(365~667)min ,平均出血量409(170~1200)ml .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8(9~25)枚,手术切缘均阴性.2例回肠膀胱术后1月拔除输尿管支架管;8例原位新膀胱术后1月行膀胱造影,所有病例确定没有吻合口漏后拔除尿管和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8~26)d ,术后随访19(18~20)个月,2例出现转移,死亡1例.其余病例肾功能正常,尿控较满意.结论:根据初期的手术操作过程和随访结果,机器人辅助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更多的操作经验,长期和前瞻性的对照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技术的评估.

  • 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膀胱全切术后完全体内尿流改道

    作者:符伟军;张旭

    腹腔镜根治膀胱全切(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膀胱全切(robotic-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RC)已成为许多世界知名腹腔镜中心的治疗膀胱肿瘤的标准术式之一.检索MEDLINE 0/BubMedO数3据库,总结1992年以来发表的有关LRC或RRC术后完全体内尿流改道的文献,结果发现LRC或RRC术后越来越多的尿流改道倾向于腹腔镜下完全体内尿流改道.目前全世界已经积累病例数量超过173例,逐步成为LRC或RRC术后尿流改道重建技术的常规选择.LRC或RRC术后完全体内尿流改道是可行的,具有可重复性、为患者提供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方面益处,但需要长期的肿瘤学及功能性证据,以确定其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作用.

  • 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对代谢的影响

    作者:夏维木;刘定益;王名伟;周文龙;王健;徐玉生;叶永峰;张立;马春曦;陈荣剑

    目的 评价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对代谢的影响.方法 本组33例(男21例,女12例)膀胱癌,均采用根治术膀胱全切、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尿的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行手术治疗,分析新膀胱引流管拔管前后血电解质、肌酐和尿素的变化以评价新膀胱对代谢的影响.结果 33例术后血电解质、肌酐和尿素均在正常范围,拔管前后电解质、肌酐和尿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有轻度酸中毒.结论 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有效、安全的可控尿流改道方法,对人体代谢没有明显的影响.

  • 原位尿流改道的现状及我院15年经验回顾

    作者:丁明霞;徐鸿毅;王剑松

    膀胱癌根治术目前仍然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有效的方法,在根治肿瘤的同时,如何重建储尿、排尿功能更接近生理状态下尿路和保护肾功能是泌尿学者一直探索的问题.

  • 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应用

    作者:土应果;谢雄辉;杨光映;鲁云;郭民;王云山

    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一直是泌尿外科学者探讨的课题.理想的尿流改道应具备以下几点:[1]1、治疗膀胱癌复发病变;2、肾功能长期不受损害;3、尿粪分流且能控制;4、手术比较简单易行.

  • 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作者:土应果;鲁云;郭民;谢雄辉;杨光映;王云山

    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一直是泌尿外科学者探讨的课题.而正位可控肠代膀胱术中,以回肠新膀胱和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较接近生理的尿流改道术式,特别以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较为理想.2000年以来我科完成8例膀胱癌、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 女性原位尿流改道控尿机制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方克伟;徐鸿毅;李泽惠;李志鹏;邱学德;李海丹;何进

    目的 探讨女性控尿解剖形态机制,并与女性原位尿流改道临床应用相结合,以进一步指导女性原位尿流改道的研究和临床推广工作.方法 (1)对20具成人女性尸体进行盆丛及其分支,主要是尿道支、阴部神经及其尿道支的解剖.(2)解剖出完整的尿道及周围的肌肉等进行病理学HE染色、肌肉染色、结缔组织染色、银染等.,(3)对20例正常控尿女性的下尿路、盆底的MRI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截位扫描,观察控尿有关的组织形态及其变化. (4)结合上述基础研究的结果,总结、分析40例女性原位尿流改道患者的控尿情况、并发症等临床问题.结果 (1)盆丛分支有直肠丛、阴道丛、膀胱尿道丛.阴道丛分支到膀胱颈、尿道,在阴道、膀胱颈两侧走行,约在尿道的5、7点进入尿道;膀胱尿道丛量较少,紧帖盆侧壁几乎与尿道上缘平行走向尿道,距膀胱尿道连接部外约0.5~0.7cm,约在10~11、1~2点处进入尿道.阴部神经尿道支主要由其终末支发出.在耻骨联合下缘正对处的11、2点位置进入尿道. (2)病理结果表明,横纹肌主要位于尿道远端2/3.与盆底肌肉并不相连,主要包饶尿道,部分肌肉在远端还同时包饶阴道.对完整下尿路的大块组织切片HE染色、肌肉染色、结缔组织染色、银染等显示:神经分布在尿道的肌肉之间,横纹肌分布于尿道中外2/3的尿道,内中1/3交界处与平滑肌混杂存在,在外1/3有横纹肌包饶阴道. (3)MRI可清楚显示与控尿有关的盆底肌肉;正常控尿女性膀胱颈子宫口位于齿尾线以上. (4)上述基础研究与40例临床应用相结合表明,女性控尿主要由横纹括约肌完成,此肌肉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术中注意该肌肉的保护,女性同样可以获得理想的控尿效果.结论 女性控尿的主要因素是受阴部神经尿道支和盆丛分支支配的尿道横纹括约肌复合体,术中避免控尿机制、特别是横纹括约肌的损伤,女性原位尿流改道术后的控尿情况是理想的.

  •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高建邦;杨连峰;储新年;岳鑫;刘大为;王鑫;孙振鹏;孔祥林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总结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的并发症的防治.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心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诸多方面表现.结论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于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顺利恢复至关重要.通过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可以减少围手术期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 保留性功能的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

    作者:高建邦;刘春晓;杨连峰;门艳艳;岳鑫;刘大为;孔祥林;王鑫;曹颖慧

    目的探讨保留性功能的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储尿囊的可行性.方法对浸润性膀胱癌行保留性神经的根治性切除,取带系膜乙状结肠20~25cm,剔除结肠带,扩大肠腔成储尿囊,按Leadbetter法吻合输尿管乙状结肠储尿囊,4针法吻合乙状结肠储尿囊后尿道.结果去带乙状结肠储尿囊术后经尿道自然排尿,尿量>200ml,大尿流率>20ml/s,剩余尿<30ml.术后性功能保留.结论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术后可自尿道排尿,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并发症少,保留性功能,生活质量高.

326 条记录 16/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