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发酵型八渡笋对高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作者:闫少芳;梁学军;王军波;刘毅;肖颖

    为研究发酵型八渡笋调节血脂的作用,观察了发酵型八渡笋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脂质的影响.分别在高脂饲料中加入2.5%、5.0%、10.0%的发酵型八渡笋为八渡笋低、中、高剂量组.实验周期4周,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结果显示发酵型八渡笋各实验组大鼠血清中TC水平明显低于高脂饲料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实验组血清TG水平与高脂饲料对照组比较均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发酵型八渡笋有降低高脂大鼠血清TC水平的作用,对甘油三酯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玛咖(Maca)干品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作者:杨晶明;王竹;杨月欣

    目的 与传统作物相比,观察秘鲁安第斯山区特有作物玛咖(Maca)的营养价值. 方法 采用国标方法或AOAC方法测定Maca干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糖类、11种矿物质、12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并和马铃薯、甘薯、胡萝卜、小麦、稻米等营养素含量进行比较. 结果 在矫正水分含量后,Maea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含量丰富,在许多方面高于马铃薯、甘薯等根茎类作物. 结论 Maca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可以进一步引种和开发的薯类资源.

  • 中国保健食品动植物原料用量分析

    作者:周素娟;黄璐琦;王献仁;白鸿

    目的 考察我国保健食品动植物原料的用量特点、安全性及与药典用量的关系,为技术审评提供数据支持,为保健食品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03-2005年SFDA注册保健食品中常用动植物原料的用量情况,并与药典治疗用量进行比较,分析常用动植物用量区间范围分布.结果 保健食品动植物原料用量总体偏低,常用原料每日用量远低于药典用量,并多集中于(0~3]和(3~6]两个区间范围,与药典用量符合率多低于5%.其中"药食两用物品"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物品"原料用量的中位数分别集中于药典用量下限的20%和30%.结论 急需加强动植物原料量效关系研究及安全性研究,尤其是有潜在安全问题动植物原料的研究与管理,及时制订/修订相关技术审评规定和动植物原料名单.

  • 中国保健食品动植物原料用量分析

    作者:周素娟;黄璐琦;王献仁;白鸿

    目的 考察我国保健食品动植物原料的用量特点、安全性及与药典用量的关系,为技术审评提供数据支持,为保健食品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03-2005年SFDA注册保健食品中常用动植物原料的用量情况,并与药典治疗用量进行比较,分析常用动植物用量区间范围分布.结果 保健食品动植物原料用量总体偏低,常用原料每日用量远低于药典用量,并多集中于(0~3]和(3~6]两个区间范围,与药典用量符合率多低于5%.其中"药食两用物品"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物品"原料用量的中位数分别集中于药典用量下限的20%和30%.结论 急需加强动植物原料量效关系研究及安全性研究,尤其是有潜在安全问题动植物原料的研究与管理,及时制订/修订相关技术审评规定和动植物原料名单.

  • 八渡笋促进肠蠕动作用研究

    作者:王军波;欧阳春花;梁学军;闫少芳;刘毅;肖颖

    为探讨八渡笋对小鼠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复方地芬诺酯造成小鼠肠蠕动抑制模型,观察了两种不同加工工艺的八渡笋(发酵型和清水型)对肠蠕动抑制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并对其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八渡笋制品都可以明显提高肠蠕动抑制小鼠的小肠运动功能,而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关键词: 植物 食用 便秘 蠕动
  • 香港食用植物中氰化物含量及加工过程对其含量的影响

    作者:邓绍平;邝嘉萍;钟伟祥;肖颖

    目的 研究香港市场上常见的含氰甙食物及其制品的氰化物含量,以及烹调加工时其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巴比妥酸-异烟酸比色法测定生成的总氢氰酸用来代表氰甙含量.结果 苦杏仁(北杏)、竹笋、木薯及亚麻籽样本的氰化物含量范围为9.3~330 mg/kg;苦木薯的氰化物含量较甜木薯为高;氰化物含量在新鲜竹笋中分布不同,笋尖的氰化物含量高(120 mg/kg);竹笋和木薯制品中氰化物的含量较低,范围为从未检出到5.3 mg/kg.把含有氰甙的食用植物切成小块后用沸水烹煮,可降低氰化物含量90%以上.干燥加热方法不能有效降低亚麻籽中的氰化物含量.结论 食用植物中氰甙含量不同,沸水中烹煮,可有效释放氢氰酸,减低植物的氰化物含量.干燥加热方式仅能降低10%氰化物含量.

  • 海、水产品中污染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常昭瑞;张静;王多春;钟豪杰;徐进;冉陆;王茂武;王子军;阚飙

    目的 了解调查年份不同种类海、水产品中分离的霍乱弧菌的血清学分型、噬菌体-生物分型及毒力因子携带情况,分析海水产品污染状况与疫情的关系,为疫情预测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血清学分型及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法分析所分离菌株的生物表型,应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检测的64株菌株中O139型菌株占48.44%(31/64),O1群小川型占31.25%(20/64),O1群稻叶型占20.31%(13/64);O1群噬菌体-生物分型显示均为非流行株;对61株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O139霍乱弧菌毒力基因的检出率(83.33%)远高于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15.38%)和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11.11%).结论 O139型霍乱弧菌主要存在于甲鱼、甲鱼养殖水及甲壳类海水产品中,而且多为产毒株,这些海、水产品是预防和控制霍乱疫情的重要环节.

  • 食用“虫眼菜”并不安全

    作者:朱蒂

    王老太每天早上6点就早早出门,前往菜市场买菜。家中的小孙子刚满3岁,儿子叮嘱过她,这个时段的菜是新鲜的。但她对食品安全很小心,只买有虫眼的蔬菜,买回去要放水里浸一段时间,认为这样才能把果蔬中的农药残留减少到低。

  • 常用药食两用中药药食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红丽

    目的 为了指导正确合理使用药食两用中药,强调其药用、食疗均需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其鲜品多食用,加工炮制品基本药用,应该正确看待和应用药食两用中药材.方法 从其来源、应用形式、功效、剂量、应用主治方面用图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地黄的应用形式有5种,剂量在9~100 g之间不等,黄精的应用形式有5种,剂量在9~60 g之间不等,山药的应用形式有4种,剂量在15~60 g之间不等,姜的应用形式有5种,剂量在5~30 g之间不等,山楂的应用形式有4种,剂量在5~15 g之间各不相同.结论 药食两用中药材其食用品种及药用品种起源基本相同,使用形式、剂量不同,功效有区别,主治有不同,应该正确应用药食两用中药材,食用形式不能代替药用.

  • 国产蜘蛛药用及食用的历史沿革与应用特点

    作者:田建平;胡远艳;张名楠;陈国良

    目的:研究历代本草方剂文献中蜘蛛的药用和食用资源及其临床配伍方法的历史沿革变化,通过完善补充相关资料,为开展蜘蛛的资源利用和新药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查阅历代的本草典籍,结合笔者的调查情况,并将国内所使用药用和食用蜘蛛种类及其临床应用方剂进行整理、归纳.结果:国产食用和药用蜘蛛种类共8科18种,按照个体大小分为中小型蜘蛛和大型蜘蛛,前者种类6科14种,中药中应用较为广泛;后者种类有2科4种,富含蜘蛛毒素,在黎族医药中应用广泛,是今后蜘蛛药物开发的主要源泉;蜘蛛药材加工炮制方法和入药部位多样,临床配伍用于治疗疝气、止痛、风湿、痈疽恶毒、无名诸疡、内外痔、腋臭等;可研末内服,浸酒或入丸、散,外擦或捣敷等.此外,少数民族食用蜘蛛主要有7种,常去头足,油炸或烧烤.结论:今后应拓展大型药用和食用蜘蛛资源,综合利用蜘蛛各部位和化学成分,精心组织对经典方剂和少数民族药物应用知识的筛选开展研究,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为蜘蛛资源的现代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 枸杞的现代研究

    作者:高晶晶

    枸杞在我国作为药用和营养食用的历史悠久,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机体抵抗力、促进细胞新生、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等作用。

  • 食用淀粉空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章家伟;王向峰;王辉;周尚民;沈小莉;帅放文

    目的:建立食用淀粉空囊质量标准.方法:按照GB/T 1.1-2009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参考GB/T 29343-2012木薯淀粉以及GB 2713-2015淀粉制品有关卫生标准等拟定淀粉空囊质量标准.结果:拟定了感官、理化、微生物限度以及致病菌控制项目.结论:本质量标准的建立,将为淀粉空囊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质量保障.

  • 太子参食用开发的初步论证研究

    作者:陈家从

    目的 探讨太子参食用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太子参应用历史,与党参、人参的区别,社会人群中的食用状况及其主要成分分析,探讨其食用的可行性.结果 ①从药食同源上溯本求源,太子参自古就有作为健体养身应用的例证.②太子参与人参、党参虽同为常见的补益中药,但它们的生物归属不同,功效特点不同.太子参的功效补益且温和.③太子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微量元素等,符合食品应当有的营养要求.④社会人群太子参食用的认知度较高,作为养生食用普遍,并非限于局部区域.结论 太子参作为食用开发是可行的,但应实行安全性评估.

  • 砷污染区植物种植的筛选研究

    作者:黄丽玫;陈志澄;颜戊利

    目的探讨砷污染区植物种植的筛选.方法于1996-1997年,采集某砷污染区土壤及其种植的玉米、水稻、花生等22种可食植物的新鲜样品测定总砷以及As(Ⅲ)、As(Ⅴ)、甲基胂酸(MMA)、二甲基胂酸(DMA)的含量.结果按测定的土壤的总砷含量排序,由高至低分成A、B、C、D 4个含量范围区,A区为1 301~1 077μg/g,B区为727~504μg/g,C区为127~94μg/g,D区64~28μg/g.同种植物所在的土壤砷含量越高,植物含砷量也越高.同一砷含量区,不同植物品种对砷的富集程度差异很大.植物的不同部位含砷量差异很大,其砷分布一般是根>叶>茎>果.果实的砷含量未超过GB4810-1994<食品中砷限量卫生标准>(0.5μg/g).不同作物中As(Ⅲ)所占4种砷的主要化学形态的构成比顺位是,A区:黄豆>玉米>红薯,B区:大米>玉米>红薯>花生.结论在该砷污染区种植果树类植物是相对较安全的,在种植品种选择上除考虑物种对总砷的富集外,还应考虑可食部分As(Ⅲ)的含量构成比.

    关键词: 砷中毒 土壤 植物 食用
  • 自食野蘑菇致中毒性肝病2例

    作者:尉迟敏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食用蘑菇的人越来越多,但对食用蘑菇和有毒蘑菇人们往往难以鉴别.因误食有毒野蘑菇而导致急性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今报道2例,以引起临床上关注.

  • 鲜黄花菜中毒34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丽珍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但如果因烹调不当,易引起食物中毒[1].2003年5月1日,我院急诊科共收治并抢救了34例鲜黄花菜中毒患者,现将抢救过程报告如下.

  • 红(艹夭)菜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作者:孙体健;王浩江;曾晓峰

    目的和方法研究红(艹夭)菜中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及该色素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该红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大吸收波长为530 nm.在弱酸性及中性介质中表现稳定;耐光、耐热性较差;对氧化剂、还原剂、苯甲酸钠、Vc及蔗糖等添加物有较好的稳定性,而对柠檬酸等的稳定性较差.结论红(艹夭)菜红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可以广泛用于食品、饮料中.

  • 马奶、酸马奶的食疗和医用价值

    作者:徐少泽

    酸马奶,亦称策格、马奶酒、马奶子、马酒等.在我国,据史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汉朝就有制作和饮用马奶酒的记载了.到了元代,酸马奶被视为国酒,被称为紫玉浆,并且有了“塞北八珍”的美誉.由于其特殊的地位,马奶酒就有了等级之分,可汗、王公、贵族专用白马、青马,其乳称为细乳,其他的杂色马的乳,则为一般人所饮.到了现代,马奶酒不仅仍流行于我国的内蒙古和新疆等区域,还流行于东欧和中亚等地区.

    关键词: 马奶 酸马奶 医疗 食用
  • 一起食用亚硝酸盐超标烤肉中毒调查

    作者:杨光照;韩一明

    2010年6月9日,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居民共6人食用非法摊点出售的烤肉串,出现呕吐、口唇发绀等亚硝酸盐中毒症状,并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证实是一起由亚硝酸盐超标的烤肉引起的食物中毒.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亚硝酸盐 食用 超标
  • 茶藨子叶状层菌研究概况及开发利用

    作者:范轶欧;陈敏;周雯;徐凌川;卢连华

    目的:探讨茶藨子叶状层菌(Phylloporia ribis)食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茶藨子叶状层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安全性评价及社会人群中的食用状况的分析,探讨其食用的可行性.结果:①茶藨子叶状层菌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类、甾醇类、多糖类和苯乙烯基吡喃酮类等,符合食品应当有的营养要求.②茶藨子叶状层菌具有抗炎、抗病毒、治疗肿瘤和糖尿病等药理学作用.③安全性评估的资料很少,应进一步开展动物和临床实验.④社会人群茶藨子叶状层菌的认知度较高,作为养生食用普遍;单独食用口味不佳,可作为食品的配方食用.结论:茶藨子叶状层菌作为食用开发是可行的,但应实行安全性评估.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