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声像图特点,以探讨超声在诊断此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超声诊断为胆道闭锁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胆囊形态、大小及收缩功能,并与手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结果对照.结果:所选的42例患儿中,30例为胆囊形态僵硬及小胆囊,其中,17例患儿手术证实,其余13例患儿SPECT均诊断为胆道闭锁;10例为胆囊呈条索状或不显示,其中,5例手术证实,3例行SPECT检查时未见胆道显影,2例来行其他检查;2例为纤维斑块形成,均经手术证实.结论:超声在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中有特异性,其图像有特征性.根据其胆囊形态及大小、胆囊呈条索状或不显示、哺乳前后无明显变化,再结合其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但在诊断对应注意:①病史的采集;②合并胆总管囊肿时,仍应进行胆囊收缩情况的检查;③观察哺乳前、后胆囊大小是否改变,可推测胆管是否通畅.
-
二维超声保胆取石术后随访的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保胆取石术后胆囊腔内声像图表现,结合术式总结说明其与二维图像所见的相关性.方法:术前对118例行保胆取石术患者常规行二维超声检查,术后1个月复查.结果:本组118例患者中,有5例术后可见胆囊腔内絮状中-低水平回声,7例胆囊底部附壁可探及胆固醇结晶.结论:术后短期(1个月)内胆囊收缩功能减低是再次形成胆囊内结晶物的原因之一.
-
重新评价B超检查胆囊收缩功能试验临床价值
通过对100例胆石症患者B超检查胆囊收缩功能与临床治疗结果对照分析,重新评价B超胆囊收缩功能试验检查在胆石症患者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治疗前了解胆囊的收缩功能对决定胆囊是否有保留价值具有决定性意义.口服药物与耳针胆囊排石也要依靠胆囊的收缩功能.因此治疗前检查胆囊收缩功能是临床选择佳合理治疗方案的可靠依据.不仅避免了以往的盲目性而且减少了胆石症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大大提高了治愈率,是胆石症患者治疗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
防石胶囊对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
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2],其优点是保留胆囊、取净结石、创伤轻微,不足之处是胆囊结石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预防结石复发的中药防石胶囊,观察其对取石术后胆囊壁炎症的治疗作用.
-
十味蒂达胶囊治疗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胆囊炎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右上腹疼痛和消化不良,约30%的慢性胆囊炎未合并有胆囊结石,称之为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对于此类病例,目前较一致的治疗观点是若无胆囊恶变表现,且胆囊收缩功能尚可时,应先行中西医内科治疗.2000年3~9月,我科共诊治此类患者142例,均予藏药十味蒂达胶囊治疗,并进行了随诊观察,现报道如下.
-
化瘀排石汤治疗胆石症81例
治疗胆石症临床上大多以疏肝利胆排石为主.1995~2000年我们采用化瘀排石汤并加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胆石症>的标准.所选患者以B型超声波,胆囊X线造影或CT检查确诊.选择胆囊结石直径<0.6cm,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肝内胆管结石直径<0.4cm,胆囊颈管通畅,胆囊收缩功能良好,为本组观察对象.121例按就诊顺序2∶1随机分为化瘀排石汤组(治疗组)81例,男33例,女48例,年龄28~67岁,平均48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11个月;其中胆囊结石34例,胆总管结石28例,胆道残余结石13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38例,肝胆湿热型19例,肝郁脾虚型24例.对照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27~68岁,平均47.5岁;病程1.5个月~11年,平均10.5个月;其中胆囊结石17例,胆总管结石14例,胆道残余结石6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气滞血瘀型20例,肝胆湿热型7例,肝郁脾虚型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种类及辨证分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
头孢曲松钠对豚鼠胆囊收缩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对豚鼠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60只豚鼠随机分为四组,A 组(空腹对照组)、B 组(饱餐对照组)、C 组(空腹实验组)和 D 组(饱餐实验组)。对实验组 C 组、D 组肌肉注射头孢曲松钠,建立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模型。造模成功后,对四组豚鼠的胆囊体积、胆汁量、胆汁及血清中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胆囊收缩素(CCK)含量及胆囊组织中胆囊收缩素 A 受体(CCK - AR)基因的表达等进行测定。结果 C 组和饱餐实验组的胆囊体积均显著高于 A 组和 B 组,表明头孢曲松钠可显著增高豚鼠的胆囊体积( P ﹤0.05);实验组豚鼠的胆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表明实验组豚鼠胆囊内出现胆汁淤积。胆汁中实验组豚鼠的胆汁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中实验组豚鼠的胆汁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表明实验组胆汁中胆汁酸的浓度出现下降,而血清中胆汁酸的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实验组豚鼠的 ALT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豚鼠,表明头孢曲松钠可致豚鼠 ALT 水平升高。血清及胆囊组织中实验组的 CCK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胆囊组织中 CCK - AR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头孢曲松钠可降低血清及胆囊组织中 CCK的含量,并抑制 CCK 受体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弱胆囊的收缩功能,导致胆囊内出现胆汁淤积,促进结石的形成。为减少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应尽量避免长期、大剂量的使用头孢曲松钠。
-
胃术后对胆囊影响的超声检测与分析
目的:探讨胃或十二指肠病变行胃部分或大部切除术后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及胆结石的发生率.方法:对33例胃或十二指肠术后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并有50例正常对照.结果:胃或十二指肠术后胆囊容积增大,胆结石发生占51.5%(17/33),胆汁淤滞占15.2%(5/33),胆囊收缩功能不良占63.6% (21/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胃或十二指肠术后能使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胆结石发病率增高.
-
超声显像声学造影对胆囊增生性疾病的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声学造影对胆囊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中药制剂"B超快速胆囊胆道造影剂",对508例胆囊增生性疾病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旨在重点探讨胆囊增生性疾病中的胆囊胆固醇沉着症、胆囊腺肌增生症超声显像特征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8例,胆囊胆固醇沉着症396例,其中合并结石者206例,经与手术病理对照,超声符合率98.07%(255/260)、胆囊腺肌增生症112例,其中局限型55例、节段型32例、弥漫型合并结石者105例,经手术病理对照,超声符合率94.28%(99/105).结论:超声显像声学造影对胆囊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针刺穴位与脂餐试验在超声诊断胆囊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针刺穴位与脂餐试验在超声监测胆囊收缩功能诊断胆囊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上已经确诊的136例胆囊炎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穴位组及脂餐试验组.针刺穴位组首先进行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针刺相关穴位,使胆囊收缩,在针刺后10、20、30 min分别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胆囊容积计算公式计算出收缩前后胆囊容积,计算胆囊收缩功能.脂餐试验组在脂餐试验胆囊收缩前后30、60、120 min进行超声检查,计算胆囊收缩功能,以进行对比研究.将两组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 针刺穴位组与脂餐试验组在诊断胆囊炎方面无明显差异(t>0.01).结论 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及脂餐试验后的收缩功能,可以对胆囊炎进行诊断,并且具有无损伤、痛苦小、患者易接受、可重复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诊断方法.
-
针刺穴位与脂餐试验在超声监测胆囊收缩功能诊断胆囊炎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与脂餐试验在超声监测胆囊收缩功能诊断胆囊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上已经确诊的136例胆囊炎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穴位组及脂餐试验组.针刺穴位组首先行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径线,然后针刺相关穴位,使胆囊收缩,在针刺后10 min、20 min、30 min分别行超声检查,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胆囊容积计算公式计算出收缩前后胆囊容积,计算胆囊收缩功能.脂餐试验组在脂餐试验胆囊收缩前后10 min、20 min、30 min行超声检查,计算胆囊收缩功能,以进行对比研究.将2组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针刺穴位组与脂餐试验组在诊断胆囊炎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超声监测胆囊中,针刺穴位可有脂餐试验相近的刺激胆囊收缩功能,可以对胆囊炎进行诊断,并且具有无损伤、痛苦小、患者易接受、可重复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诊断方法.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对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3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其中3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42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术(EMIC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结局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EMIC组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进行定点测试,并在测定同时采取两组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以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胆囊收缩素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EMIC组手术时间高于LC组[(84.6±11.4) min比(72.1±13.6) min,t=4.076,P< 0.05],但术中出血量有所减少[(11.3±4.8) ml比(19.6±5.5)ml,t=3.715,P<0.05],术后并发症亦明显降低(2.38%比16.14%,x2=4.469,P< 0.05),且随访期无复发病例.两组患者的术前胆囊收缩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EMIC组分别为(33.6±10.6)、(49.4±12.7)、(63.4±14.6) ng/L,LC组分别为(21.4±9.1)、(11.3±7.4)、(6.7±2.7) ng/L,EMIC组均显著高于LC组(t=3.472,17.514,31.472,P<0.05或<0.01).术后1个月,EMIC组的胆囊收缩率较术前显著减小[(22.8±4.5)%比(39.2±7.6)%,t=6.003,P<0.05],术后6个月,EMIC组的胆囊收缩率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2个月,EMIC组的胆囊收缩率较术前显著升高[(48.8±7.6)%比(39.2±7.6)%,t=3.054,P<0.01].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进一步优化内镜手术的微创优势,并且能够在保障结石清除率的基础上维持胆囊的收缩功能,在胆囊良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超声检测胃术后对胆囊影响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胃或十二指肠病变行胃部分或大部切除术后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及胆结石的发生率.方法:对38例胃或十二指肠术后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并有60例正常对照.结果:胃或十二指肠术后胆囊容积增大,胆结石占42.2%(16/38),胆汁淤滞占21.1%(8/38),胆囊收缩功能不良占63.2%(24/3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胃或十二指肠术后使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胆结石发病率增高.
-
超声观察甲钴胺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观察甲钴胺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患者63例,超声测量空腹及脂餐后1小时、2小时胆囊的长径、宽径及前后径,计算胆囊体积和胆囊收缩率.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4周,超声测量胆囊各径线,并计算胆囊体积和收缩率.结果 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大胆囊收缩率在脂餐后2小时,大胆囊收缩率<70%,胆囊排空时间延长,胆囊收缩率降低;治疗组经甲钴胺治疗4周后大胆囊收缩率为(66.72±10.85)%,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胆囊体积明显缩小,胆囊收缩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胆囊收缩功能障碍,甲钴胺能有效改善其胆囊收缩功能.
-
胆石片联合头孢唑林钠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胆石片联合头孢唑林钠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1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胆囊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2.0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胆石片,3 g/次,3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Mc Gill量表评分、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和血清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95.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Mc Gill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胆囊收缩功能显著增强(P<0.05),胆囊壁厚度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胆囊收缩功能和胆囊壁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β-内啡肽(β-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血清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石片联合头孢唑林钠治疗慢性胆囊炎不仅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还可有效改善胆囊功能.
-
糖尿病患者胆囊功能的B超观察
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当自主神经病变累及消化系统时,胆囊收缩功能会出现异常.而胆囊收缩功能的异常可使糖尿病病人较非糖尿病病人易发生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1].针对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早期无明显症状,我们用超声脂餐试验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
合并2型糖尿病的胆囊结石病患者微创保胆取石术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术前胆囊收缩功能≥30%胆囊结石患者114例,实施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DM组)56例,非糖尿病患者(nDM组)58例.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顺利,无手术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瘘、胆道损伤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比较2组胆囊大收缩率变化情况、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结果 DM组术后3个月时胆囊大收缩率为(33.5±5.1)%,低于术前的(40.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时大收缩率分别达到(43.4±6.3)%和(50.7±12.9)%,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DM组大收缩率与同期nDM组比较(P>0.05).术后2年2组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病程短、平诉血糖控制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术前胆囊收缩功能良好,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依然良好,术后2年结石复发率与非糖尿病患者相当.术后较远期的胆囊收缩功能变化及结石复发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
糖尿病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初探
胆囊运动受内分泌和神经诸因素的调节.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有多种内分泌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损害.本文采用实时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胆囊运动功能,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及胆囊收缩功能之间的关系.
-
胆囊结石病人胆囊收缩功能的超声研究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胆囊结石除了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外,还有体外震波碎石(ESWL)、灌注溶石和口服溶石等.所有这些,治疗前均要求详细而准确地了解胆囊颈及胆囊管是否畅通、胆囊的收缩功能和排空能力等.我院于2001年-2002年9月,应用超声脂肪餐试验对64例胆囊结石病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
金桃消石散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金桃消石散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胆囊结石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口服金桃消石散;对照组35例,服用胆石通.共治疗4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B超检测胆囊结石及胆囊排空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9例,两组治疗后胆囊排空率均较治疗前好转,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为显著.结论:金桃消石散可以明显改善胆囊的收缩功能,是治疗胆囊结石有效的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