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肽(重组BMP)的质谱分析

    作者:杨永清;董伯森;赵芳

    目的 对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肽(重组BMP)样品进行电喷雾质谱测定,初步确定其一级结构.方法 离子化方式:电喷雾离子化;检测方式正离子;质量扫描范围m/z 150~1 000;干燥气(N2)流速5 arb;雾化气(N2)压力35 arb;毛细管出口电压4.5 kV;碎裂器电压100V;碰撞诱导解离技术碎裂器电压为35%;碰撞气流量为电子流量控制器自动控制;进样方式:流动注射进样;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结果 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初步测定重组BMP样品的一级结构为H-Lys-Gly-Asp-Glu-Glu-Ser-Leu-Pro-OH.结论 该方法能够初步测定小分子生物活性肤的一级结构,为实验室生物工程菌构建提供准确有效的检测技术.

  • 大鼠肠内菌对黄山药总皂苷代谢及代谢产物鉴定

    作者:马海英;周秋丽;王继彦;王本祥

    目的:观察大鼠肠内菌离体对黄山药总皂苷(TSDP)的代谢及整体给予TSDP后吸收入血成分鉴定.方法:用薄层色谱 (TLC) 及电喷雾质谱 (ESI-MS)法检测离体肠内菌对TSDP的代谢产物.给大鼠ig TSDP 900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尿及血样品,用ESI-MS检测吸收入血成分.结果:TSDP容易被大鼠消化道菌群代谢,随着代谢时间的延长,出现了各种甾体皂苷的降解产物及终产物薯蓣皂苷元(Dio).整体实验表明,在大鼠血及尿中均发现分子量为 415.3(amu)的代谢产物,经ESI-MS二级质谱分析,上述分子量的单体化合物为Dio.结论:TSDP可被大鼠肠内菌代谢,大鼠ig TSDP后Dio被吸收入血中.

  • 双向凝胶电泳在临床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法

    作者:罗小云;吴庆华

    随着双向电泳技术中固相化pH梯度的发明、电喷雾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疾病的研究中.临床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目前医学研究中的热点[1].血液标本因取材简便、应用价值高,因此血浆蛋白质组学具有应用前景,并成为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关注的重要问题.

  • 树突状细胞负载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的蛋白质谱变化

    作者:翁永强;邱双健;汤钊猷;樊嘉

    目的 了解负载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裂解物和正常肝细胞裂解物后树突状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探索肝癌转移机制.方法 以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HCCLM6-高转移、MHCC97L-低转移、Hep3B-不转移)制备裂解物与正常肝细胞株(ChangLiver)制备裂解物分别负载DC,并以无裂解物负载DC为对照,对DC全蛋白进行双向电泳、银染、电喷雾质谱分析,Pdquest软件查询IPI上人的非冗余蛋白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结果 双向电泳图谱匹配率>80%,相关因子平均>0.8;发现大和小差异大于3倍的蛋白质点21个,初步鉴定其中的12个.发现这些蛋白涉及细胞骨架(3号点:Ⅰ型角蛋白CK10;16号点:TPMsk3家族蛋白;21号点:β-中心体肌动蛋白)、信号传导(8号点:钙黏蛋白家族成员;11号点:膜联蛋白A2异构体;17号点:内涵体/溶酶体MP1作用蛋白前体)、细胞动力和能量代谢(6号点:细胞色素辅酶Q还原酶复合体核心蛋白;9号点:胆绿素还原酶A前体;13号点:苹果酸脱氢酶;20号点:线粒体前体)等方面及一些未归类蛋白(10号点:抗结直肠癌重链;18号点:Transgelin2).结论 负载不同转移潜能肝癌裂解物后DC蛋白质谱的变化涉及细胞骨架、信号传导、细胞质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代谢等方面.其中部分蛋白可能与DC2功能和肝癌转移潜能相关.

  • 毛细管电泳-电喷雾-质谱-质谱分离鉴定粉防己生物碱

    作者:柳仁民;何风云;孙爱玲

    目的以非水毛细管电泳对粉防己甲醇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进行分离,并利用在线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得到的准分子离子及碎片信息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使用未涂层毛细管(86cm×75μm ID,紫外检测器距进样端21cm),50 mmo1.L-1醋酸铵-4%HAc-甲醇溶液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25kV.质谱接口为同轴鞘液接口;电喷雾电压为4.5kV.铝毛细管温度为170℃;鞘液组成为60%异内醇-39%水-1%HAc,鞘液流速为5μL·min.MS-MS的碰撞能量为30%,所要求的小信号计数为1×105.结果与结论毛细管电泳-质谱及质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粉防己甲醇提取物中生物碱进行了分离鉴定,比传统的根据迁移时间或淌度定性更加准确,可用于研究中药复杂成分.

  • 附子配伍原则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作者:王勇;刘志强;宋凤瑞;刘淑莹

    目的从化学角度探讨附子配伍的原则.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分析和比较生附子及其复方中药煎煮液中二萜类生物碱的变化规律;测定附子及其他中药煎煮液的pH值并用电喷雾质谱考察酸性对药材中乌头碱水解的影响.结果生附子单煎煮及与甘草共煎后双酯型乌头生物碱大部分发生水解,生附子与半夏或五味子共煎生物碱水解受抑制,生附子和甘草单煎液的酸性远低于半夏或五味子单煎液,中乌头碱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结论酸性是影响乌头碱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的重要因素,强酸条件下水解受抑制,附子煎煮液毒性增加.

  • 人参皂苷Rb1在大鼠肠内菌代谢物吸收入血成分的研究

    作者:陈昕;周秋丽;王本祥

    目的:研究口服人参皂苷Rb1(G-Rb1)被吸收入血的成分.方法:给大鼠ig G-Rb1500 mg.kg-1后,于不同时间采集粪、尿及血清样品,用电喷雾质谱(ESI-MS)检测吸收入血成分.结果:在血与尿中发现分子量为1108,946及784 amu的代谢产物.经ESI-MS 2级质谱分析,上述分子量的化合物分别为G-Rb1,Rd和F2.结论:G-Rb1给大鼠ig后,原形及中间代谢产物Rd及F2被吸收入血.

  • 人参皂苷Rg1的肠内菌代谢及其代谢产物吸收入血的研究

    作者:王毅;刘铁汉;王巍;王本祥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Rg1)在人及大鼠体内经肠内菌代谢后的变化及吸收入血代谢物的确定.方法:生物样品(血、尿、粪便)经处理后分别做TLC,ESI-MS及HPLC检测分析.结果:在大鼠尿和血中有代谢物Rh1/F1存在;在人的尿中有Rh1存在.结论:在大鼠和人的血内,Rg1主要以其代谢产物形式存在.

  • 生长抑素一级结构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作者:周红华;马仁玲;盛龙生;相秉仁;安登魁

    目的生长抑素的分子量及其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应用电喷雾质谱法(ESI-MS)测定了环肽药物生长抑素的分子量,用2-巯基乙醇将生长抑素的双硫键还原,再用源内碰撞诱导解离技术进行测定,根据其典型碎片离子确证其氨基酸序列.结果测得生长抑素准分子离子峰[M+H]+ m/z 1 637.8, [M+Na]+ m/z 1 659.5及[M+2Na-H]+ m/z 1 681.5,[M+2H]2+ m/z 819.5及[M+H+Na]2+ m/z 830.3,表明生长抑素的分子量为1 636.7,与理论值一致.将双硫键还原后,用CID技术进行测定,得到了一系列y和b系列的特征碎片离子,证实生长抑素还原产物的氨基酸序列为A-G-C-K-N-F-F-W-K-T-F-T-S-C.结论用ESI-MS法测得的生长抑素的分子量及一级结构与理论值相符.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物质谱和毛细管电泳法

    作者:周国华;罗国安;张晓丹;曹亚澄;孙国庆

    目的:为准确分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M-CSF)半成品及其制剂的纯度和表达的正确性.方法: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了2批rHuGM-CSF半成品和3批rHuGM-CSF注射液的纯度.用基体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和电喷雾质谱测定了2批rHuGM-CSF半成品的分子量.用毛细管等电聚集法测定了rHuGM-CSF半成品的等电点.结果:2批半成品中1批含有少量二聚体,且含有4个不同等电点的组分,另1批表达不正确;2批成品均存在大量杂质.结论:发现有些rHuGM-CSF样品有生物学活性,但表达不正确,纯度也不高;各分析方法是互补的,不能相互替代.

  • 人参皂甙Rb1的肠内菌代谢

    作者:陈昕;周秋丽;王本祥

    目的:通过离体及整体实验观察了人和大鼠肠内菌对人参皂甙Rb1(G-Rb1)的代谢.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和电喷雾质谱(ESI-MS)检测G-Rb1及其代谢产物.结果:离体实验表明,G-Rb1容易被大鼠和人消化道菌群代谢,随着代谢时间的延长,相继出现Rd, Rg3/F2, Rh2/C-K和Ppd 4种代谢产物.给大鼠ig G-Rb1 500 mg.kg-1后收集4 h和6 h粪,提取G-Rb1的代谢产物,证明粪中存在Rd和Rg3/F2两种代谢产物.结论:G-Rb1可被人和大鼠肠内菌代谢,其代谢模式为G-Rb1→Rd→F2→compound K(C-K)→20(S)protopanaxadiol(Ppd).

  • 北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的木脂素类成分

    作者:黄鑫;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

    研究北五味子炮制前后其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变化.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对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的北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进行研究.北五味子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并没有新成分的生成,只是木脂素类成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并对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了比较.该方法准确、可靠,为北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抗癌药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作者:白进发;刘志强;再帕尔·阿不力孜;宋凤瑞;刘淑莹

    为了进一步阐明抗癌药与DNA结合的序列选择性和结合本质,用电喷雾质谱方法研究了抗癌药与DNA的相互作用,这些药物包括小沟结合剂(偏端霉素A,DM和纺锤霉素,NP)和嵌入剂(米托蒽醌,MT).DM与AT富有的DNA主要形成2:1的特异性复合物,NP只形成1:1的特异性复合物;MT倾向与GC富有的DNA特异性结合.另外,DM与带5个A/T碱基小沟长度的DNA几乎以2:1结合,而与带3个A/T碱基的DNA未见结合,而NP与带4个A/T碱基的DNA结合能力强.MT还与6-mer DNA形成了1:1特异性复合物.竞争结合实验证明,DM和NP与AT富有的DNA的键合顺序为NP>DM.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改进目标药物结构提供了依据.

  • 附子不同配伍药对中生物碱成分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作者:越皓;皮子凤;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

    以传统中医用药附子的配伍药对为研究对象,考察附子与不同中药配伍对附子中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配伍减毒的科学内涵.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大黄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系统考察.与生附子相比,双酯型生物碱在附子加炙甘草、大黄、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含量降低;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脂型生物碱含量增高.附子与炙甘草、白芍、干姜配伍的解毒机制是使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毒性小的脂型生物碱;与大黄配伍的解毒机制是药物所含成分与附子中的双酯型生物碱络合生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使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降低.本法对深入研究乌头属植物的配伍作用机制具有借鉴作用.

  • 生物质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董培智;吴贤波;岑国栋;高永翔

    生物质谱技术为中药研究尤其是大分子药物的研究提供大量的结构信息,因而近几年发展比较快速.本资料从生物质谱技术在中药药学研究、中药作用相关蛋白研究、中药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中药治疗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代谢组学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几年生物质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进展,以供同行参考.

  • 甲胎蛋白与顺铂水合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对血清样品中甲胎蛋白的检测

    作者:王鲁雁;干宁;李天华;侯琳熙;徐伟民

    目的 研究顺铂水合物(cis-[Pt(NH3)2(H2O)2]2+)与甲胎蛋白(AFP)体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了血清中AFP的荧光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循环伏安(CV)和分子荧光法(FL)探讨了cis-[Pt(NH3)2(H2O)2]2+与AFP的作用方式和大小,考察了共存物质对AFP荧光检测的干扰.结果 在一定cis-[Pt(NH3)2(H2O)2]2+浓度范围内,随着AFP浓度上升,荧光峰强度呈正比升高,该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对AFP的检出限为5.7 ng/ml.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结论 该法适用于血清样品中的AFP分析.

  • 黄精多糖铁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鲁敬荣;吴仁涛;郑泽宝

    目的 研究黄精多糖铁(PSPFe)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药用性能.方法 采用微波萃取技术提取泰山黄精中的黄精多糖(PSPS),以黄精多糖和三氯化铁为底物合成PSPFe配合物,用原子光谱法测定了含铁量;通过红外光谱和电喷雾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探讨了PSPFe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及生理条件下释放铁的可能性.结果 PSPFe佳合成条件为:配制PSPS的质量浓度为30 g/L,柠檬酸钠用量为25%(以PSPS计),在温度70℃、pH7.0~7/5的条件下,反应时间3 h制得黄棕色粉末状黄精多糖铁配合物,铁的质量分数为12/63%,其水溶液在pH值3~14内稳定.用抗坏血酸还原PSPFe,铁在4 h内基本溶出.结论 PSPFe是聚合多糖与多聚铁核形成的配合物,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活性补铁剂.

  • 四逆汤煎煮过程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和水解平衡

    作者:王勇;石磊;金东明;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

    目的研究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平衡和水解平衡.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分析,比较了制附子、四逆汤、四逆汤药渣和含有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混合对照品体系中的乌头碱类二萜生物碱.结果在煎煮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溶解并发生水解反应,而脂类生物碱则难溶于水.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水溶性相近,但是次乌头碱在水中的热稳定性更高,C19二萜骨架上C3取代基(-OH或-H)的变化影响生物碱的稳定性.结论四逆汤中的乌头碱类生物碱的种类及含量由其溶解性和化学稳定性共同决定.

  • 八味地黄汤各药味对附子生物碱影响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作者:许庆轩;王勇;宋凤瑞;刘春明;刘志强;刘淑莹

    目的以八味地黄汤为研究对象,考察各药味对附子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附子配伍组方的科学内涵,为科学阐释八味地黄汤配伍规律提供化学依据.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八味地黄汤,附子加山茱萸、山药、肉桂、丹皮、泽泻、地黄、茯苓共煎液以及次乌头碱加山茱萸、山药共煎液进行系统考察.结果次乌头碱加山药、山茱萸,附子加山药等共煎液中次乌头碱含量较高;八味地黄汤、附子加山茱萸共煎液中次乌头碱含量较低;肉桂、丹皮、泽泻、地黄、茯苓等对附子生物碱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八味地黄汤中乌头碱和中乌头碱水解和溶出比较完全,次乌头碱的含量较少,次乌头碱的减少是由于水解以及溶出受到抑制导致.其中山茱萸对制附子起减毒作用,其减毒机制主要是抑制了制附子中次乌头碱的溶出.而山药则能导致附子毒性增加.

  • 附子与不同药味药材配伍后乌头碱类生物碱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作者:皮子凤;越皓;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药昧药材与附子的配伍机制,揭示酸、甘、辛、苦味中药对附子化学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 利用电喷雾质谱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五味子、黄芪、独活、黄连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碱类生物碱进行考察.结果 附子与五味子合用,双酯型和脂型生物碱的量增加,附子与黄芪、独活配伍双酯型生物碱的量下降,附子与黄连配伍脂型生物碱和生物碱的总量均降低,但双酯型生物碱变化无规律.结论 附子与五味子合用毒性增加,附子与黄芪、独活毒性降低.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