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泼尼龙对大鼠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分析

    作者:王嘉争;肖继;王德明

    目的:应用大鼠病理性疼痛建模,研究甲泼尼龙对大鼠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并分析其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大鼠病理性疼痛建模,于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3天做疼痛行为学指标、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测定.结果:行为学观察发现两组大鼠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手术前后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变化显著(P<0.05),而实验组MWT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纽术后MWT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术后3d测定的TNF-α、IL-6 和TGF-β1与术前比较,结果均显著增高(P<0.05);而实验组术前与术后3d测得的TNF-α、IL-6和TGF-β1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术后3d测得的TNF-α、IL-6和TGF-β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甲泼尼龙能显著降低炎症相关因子,从而减轻病理性疼痛,镇痛效果确切,可为该药应用于临床镇痛提供可靠的动物实验依据.

  • CaMKⅡ在8-Br-cAMP诱发的脊髓背角LTP中的作用

    作者:杨红卫;信文君;张红梅;周利君;刘先国

    目的: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8-Br-cAMP诱发的脊髓背角长时程增强(LTP)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常规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脊髓背角腰膨大部位浅层C-纤维诱发电位.结果:①8-Br-cAMP(1 mmol/L)诱发的脊髓背角LTP咬合(occlude)强直刺激诱导的LTP;②CaMKⅡ选择性抑制剂KN-93(100μmol/L)或AIP(200μmol/L)阻断8-Br-cAMP诱导的脊髓背角LTP;③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茴香霉素(200μmol/L)抑制8-Br-cAMP诱发的脊髓LTP.结论:CaMKⅡ参与8-Br-cAMP诱导的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的LTP;8-Br-cAMP诱导的LTP与强直电刺激诱导的LTP在机制上至少存在部分相同的步骤或途径.

  • 脊髓胶质细胞——电针镇痛研究新靶点

    作者:梁宜;方剑乔;刘喆;邵晓梅

    新近发现,脊髓胶质细胞活化与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密切相关,突破了人们对疼痛发生和维持的传统观念——仅有神经元参与.体内和体外研究都提示电针可干预脊髓胶质细胞活化,且抑制胶质细胞活化可协同电针镇痛作用,因此认为脊髓胶质细胞及其与神经元构建的网络系统可能成为电针镇痛研究的又一新靶点.

  • 大鼠脊髓广动力范围神经元早成分放电对晚成分放电的调控

    作者:刘颖;谢益宽

    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通过选择性阻断有髓粗纤维的传入,观察大鼠脊髓背角深层广动力范围神经元(WDR)早成分放电对晚成分放电及其潜伏期的影响.结果显示:0.3 mg蛇毒溶液注入到大鼠坐骨神经鞘膜下后,WDR神经元出现如下动态变化:(1)诱发放电的早成分显著减少,每次刺激所诱发的早成分放电个数由6.94±0.48降至 0.75±0.25(P<0.05),15min左右几近完全消失.(2)随着早成分放电的减少,晚成分放电则逐渐增加,放电数从9.94±0.9增加到45.94±1.16(P<0.05).此时轻刷WDR神经元的感受野不能引起其活动改变,但伤害性齿镊夹捏仍可引起WDR神经元放电增多.(3)晚成分放电的潜伏期缩短,即宁静期的时程变短,由给蛇毒前的116.83±3.67ms降至46.86±1.13ms(P<0.01).提示:A纤维传入冲动在调控WDR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传入的反应性和兴奋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 损伤大鼠L5脊神经及其前后根对痛行为的影响

    作者:许继田;涂会引;樊红琨

    目的:观察大鼠腰5脊神经和脊神经根不同部位损伤对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不同作用.方法:采用腰5脊神经结扎加切断(lumbar 5 spinal nerve ligation,L5 SNL)、腰5前根切除(lumbar 5ventral rhizotomy,L5 VR)和腰5背根切除(lumbar 5 dorsal rhizotomy,L5 DR)诱导大鼠痛觉过敏,结合痛行为学测试观察病理性疼痛的发展过程.结果:(1)L5 SNL可引起大鼠病理性疼痛.双侧后肢50%撤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撤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于术后1d明显下降,痛觉过敏的症状,在同侧后肢持续了5周,在对侧后肢也保持3周.(2)L5 VR也可诱导大鼠产生病理性疼痛.双侧后肢50%PWT和PWL于术后1d明显降低,并维持到了术后第5周.(3)L5 DR没有引起大鼠产生痛觉过敏症状.与术前基础值和假手术组比较,L5 DR后50%PWT和PWL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选择性损伤运动纤维和损伤脊神经均能诱导大鼠产生病理性疼痛,但脊神经背根损伤不引起痛觉过敏.

  • ERK/MAPK信号通路与痛觉信息加工

    作者:曹红;张玉秋

    疼痛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一种体验,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生理性疼痛(有时我们也称之为"急性痛")是适应性的、瞬时的,对机体具有保护功能.正因为它的存在,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才能迅速做出回应,从而免受进一步的损伤,因此有时候我们也称之为"好痛".而病理性疼痛(有时我们也称之为"慢性痛")则是非适应性的、持久的,并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有时候我们也称之为"坏痛".

  • 胶质细胞活化在病理性疼痛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对药物研发的启示

    作者:苏瑞斌

    近年来有关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疼痛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了重视.目前认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外周神经或组织损伤后被激活并产生各种炎性介质,成为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致痛因素,针对胶质细胞活化及其后产生的炎性介质有可能研发出新型抗病理性疼痛药物.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试图为靶向胶质细胞研发新型抗病理性疼痛药物提供新的线索.

  • 氨酚羟考酮与曲马多治疗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比较

    作者:廖文欣;陈敏

    目的 比较氨酚羟考酮与曲马多治疗各种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35例晚期肿瘤患者和2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给予口服氨酚羟考酮片治疗疼痛,B组给予口服曲马多治疗疼痛,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变化、痛缓解度,疼镇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服药后NRs评分均明显降低,氨酚羟考酮的镇痛效率明显优于曲马多,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但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氨酚羟考酮治疗病理性疼痛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 病理性疼痛中枢敏感化细胞内的信号转导

    作者:谭娟

    病理性疼痛中枢敏感化这一现象的出现和持续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的信号转导分子,这些转导分子在的产生和持续过程病理性疼痛中枢敏感化的形成、持续以及传递过程会有不同的作用。通过分析不同转导分在所起到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与疼痛的产生以及传递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信号转导系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以及核转录因子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 骨关节炎疼痛评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作者:张军锋;刘桂芬;张爱莲;董海原;宋玲花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受,常常伴随着已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从医学角度来说,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也是临床上为常见的症状之一[1,2].简单地来说,可将疼痛分为生理性疼痛与病理性疼痛,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属于机体正常的保护性反应,后者则属于病理状态下的改变.

  •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GABA A型受体对痛觉调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成洪聚;相龙全;亚白柳;刘文彦

    γ-氨基丁酸(GABA)是神经系统中经典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合成系统和受体系统在动物和人类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均已被检测到.在DRG中,GABA系统参与对痛觉信息传入的初级调制,已成为现今痛觉调制研究中的热点,但至今其参与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尚未阐明.GABA的A型受体(GABAA R)是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快速性抑制反应,在病理性疼痛产生过程中其表达和功能发生改变,很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病理性疼痛的重要靶点.GABAA R有众多亚基,不同亚基组合成的受体功能不同.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就GABAA R在DRG神经元中的分布、在痛觉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以及在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表达和功能的变化进行综述.

  • MAP激酶在细胞内信号传递,神经可塑性及痛觉易化中的作用

    作者:

    病理性疼痛通常指由组织损伤引起的炎性痛和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损伤和强烈的伤害刺激能导致痛过敏.痛过敏现象的产生是由外周敏化(初级伤害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加)和中枢敏化(脊髓背角以及其他中枢神经元敏感性增加)引起的.有些蛋白激酶通过翻译后的调节如关键膜受体和通道蛋白磷酸化而参与外周和中枢敏化的形成.特别的是多种信号通路可汇聚而激活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伤害性刺激、生长因子以及炎性介质均能在初级和二级痛感受神经元中激活MAPK家族成员ERK和P38.ERK和P38的激活不仅能够引起转录后过程发生改变,而且还能够通过对转录和非转录水平的调节增加多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损伤后痛过敏的形成和维持.

  • 慢性病理性疼痛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迁;俞卫锋

    病理性疼痛是指由创伤、感染、肿瘤等因素造成组织病理性改变后引起的疼痛.疼痛若持续1个月以上或在损伤组织愈合后持续存在则演变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患者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带来许多社会经济问题.新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调控可以在分子水平解释各种慢性病理性疼痛,包括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精神源性疼痛的发病机制,进而引领其治疗手段的发展.本文围绕表观遗传学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小干扰RNA(miRNA)调控这3种主要机制在慢性病理性疼痛领域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急性神经损伤引起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

    作者:张红梅;周利君;胡晓东;胡能伟;张彤;刘先国

    神经损伤引起神经病性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痛超敏和痛觉过敏.目前对神经病性疼痛的机制尚缺乏了解.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强直电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该LTP被认为是病理性疼痛的突触模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急性神经损伤是否能在完整动物的脊髓背角诱发出C-纤维诱发电位LTP.在以测试刺激(10~20 V,0.5 ms)电刺激坐骨神经的同时在脊髓背角用微电极记录C-纤维诱发电位.分别用强直刺激、剪断或夹捏坐骨神经诱导LTP.结果发现:(1)剪断或夹捏坐骨神经都可以诱导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LTP,该LTP可持续到实验结束(3~9h),在剪断神经前10 min用利多卡因局部阻滞坐骨神经则可完全阻断LTP的产生;(2)神经损伤诱导的LTP可被NMDA受体阻断剂AP5所阻断;(3)用单次强直刺激引起LTP后,切断坐骨神经可使LTP的幅度进一步增大,而用多次强直电刺激使LTP饱和后,损伤神经则不能使LTP进一步增大.切断神经引起LTP后,强直电刺激也不能使LTP进一步增大.这些结果表明,急性神经损伤可以诱导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且切断神经能更有效地诱导LTP.该试验进一步支持我们的设想,即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可能在病理性疼痛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突触后支架蛋白在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作者:黄凌儿;姚永兴;周燕丰

    背景 突触后支架蛋白是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中的主要功能成分.作为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细胞骨架蛋白,在谷氨酸受体和多种激酶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 阐述突触后支架蛋白在病理性疼痛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内容 就PSD家族中的重要支架蛋白PSD-95、Homer、Shan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炎性痛及癌性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趋向 为临床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在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娜娜;杨玲;姚永兴

    背景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以此类神经递质作为配体的受体称为嘌呤能受体.嘌呤能受体可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和代谢型受体.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P2X7)属于配体门控型非选择性离子通道.因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分布特点,在炎症和疼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 综述P2X7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的研究进展. 内容 P2X7受体的结构与分布;P2X7受体的生理功能;P2X7受体在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以及P2X7受体介导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机制. 趋向 对P2X7受体与病理性疼痛的深入研究将为开发新一代镇痛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脊髓胶质细胞活化与病理性疼痛调节

    作者:尹显和;胡兴国;曾因明

    背景 研究表明脊髓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各种病理性疼痛模型中活化,并且活化的胶质细胞在各种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脊髓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疼痛调节中的作用.内容 从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参与病理性疼痛调节的生理基础,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及其检测,脊髓胶质细胞活化与病理性疼痛和脊髓胶质细胞参与病理性疼痛的调节机制等几方面就与此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趋向 胶质细胞将继续引起疼痛研究者的关注,因为它为临床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 调控环磷腺苷信号通路治疗病理性疼痛

    作者:刘健;于布为

    病理性疼痛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患,寻找合适的治疗靶点控制病理性疼痛是目前疼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的研究发现,活化的炎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环磷腺苷是存在于多种细胞内的第二信使,有文献报道促进环磷腺苷通路能抑制炎细胞及胶质细胞活性,进而治疗病理性疼痛.该文对环磷腺苷通路抑制炎细胞及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以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病理性疼痛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小胶质细胞p38MAPK在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顶鸣;简道林

    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不同的一类信号级联,目前认为脊髓小胶质细胞p38MAPK在病理性疼痛中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其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 10月11日世界镇痛日

    作者:候春玲;赵新娟

    疼痛是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早、多的一种主观内在感觉,是我们在一生中经常会遇见的问题.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在欧美有35%的人患有慢性疼痛,世界上每天约550万人忍受癌痛的折磨,中国城市居民中大约57%的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头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所以至今还有众多患者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而很多病理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疾病.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