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中期结果

    作者:许永乐;贾鑫;郭伟;刘小平;杜昕;孙国义;张佳;贾森浩;胡忠洲

    目的 评估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应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诊治的1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分析.18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5±7)岁,卢瑟福分级为3~5级.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主要随访项目为晚期管腔丢失、靶病变再狭窄率、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TLR),以及围手术期及术后6个月的严重临床事件.结果 纳入研究的病变平均长度为(138±91)mm,慢性闭塞性病变所占比例为9/18,支架内再狭窄比例为2/18.手术技术成功比例为18/18.术后6个月,晚期管腔丢失为(0.1±0.9)mm,靶病变再狭窄比例为2/14,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为0.未发生死亡和截肢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紫杉醇DCB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方面安全性可靠,能降低术后6个月的远期管腔丢失、再狭窄率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对MLD、TLR的影响

    作者:王浩坤;刘恒亮;陈文山;赵明虎;孙智慧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及对主支小管腔直径(MLD)、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入球囊的不同分为普通球囊组55例和药物涂层球囊组(DCB组)45例.比较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再狭窄和TLR发生率及治疗前后MLD、心功能指标、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TLR发生率高于普通球囊组(P<0.05);治疗后DCB组MLD高于普通球囊组(P<0.01);治疗后DCB组每分钟搏出量(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普通球囊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普通球囊组(P<0.05);治疗后DCB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水平均高于普通球囊组(P<0.05).结论:DCB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MLD、TLR,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作者:钱露莎;刘桂宾;李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而支架内再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临床疗效.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复杂、尚未明确,其预防及治疗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策略包括有效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随着支架内再狭窄研究的深入、支架材料及工艺不断改进,生物可降解支架的问世使攻克支架内再狭窄这一难题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基因在支架内再狭窄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粱颖;黄汉辉;赖天幸;邹端;林彩燕;陈唏明;严鹏科

    目的 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7例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治疗组给予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1、6、12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两组术后12个月时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82%)及术后12个月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6.8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26%、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3,P=0.032;x2=6.778,P=0.009).结论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可避免再次置入支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导管局部灌注紫杉醇模拟药物涂层球囊预防小型猪髂总静脉狭窄的实验研究

    作者:鲁景元;徐文健;施万印;顾建平

    目的 建立小型猪髂总静脉狭窄模型.观察模拟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对髂总静脉狭窄段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取20头幼龄、健康、雄性小型猪实施静脉全身麻醉后,以过大球囊损伤小型猪髂总静脉建立动物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双球囊封堵灌注紫杉醇处理狭窄段静脉,对照组不进行此操作.术前及术后2周抽取静脉血,术前及术后2月静脉造影及观察狭窄段静脉病理切片.比较2组小型猪肝肾功能指标、髂总静脉管腔内径及管壁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 17头小型猪存活至实验终点.实验组(n=9)与对照组(n=8)术后2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及血尿素氮(BUN)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3.74±1.24)mm]与对照组[(2.25±1.41)mm]术后2月管腔内径对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镜下,实验组与对照组处理段髂总静脉内膜、中膜均增厚,且对照组增厚更明显.结论 过大球囊扩张小型猪髂总静脉,制备小型猪髂总静脉狭窄模型可行;经导管局部灌注紫杉醇对小型猪肝肾功能影响不大;模拟DCB可减轻小型猪髂总静脉狭窄程度.

  •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PCI分支开口病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文广;马立永;赵春勇;陈金岭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于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的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心内科行PCI术发现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8例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18例患者应用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疗效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均在6个月后参与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率为100%.随访期间,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再发心肌梗死,1例出现非本次治疗血管病变狭窄并再次行PCI术.观察组术后6个月分支血管直径(2.98±0.15)mm,与术后即刻直径(3.14±0.44)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对照组术后6个月分支血管直径(2.73±0.63)mm,比术后即刻直径(3.01±0.11)mm变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对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药物涂层球囊现状及评价

    作者:姚康;葛均波

    支架内再狭窄是影响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5%~35%不等,植入裸金属支架发生率较高,而植入药物支架也有一定发生率.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载药器械应用

    作者:郭伟;卫任

    以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为代表的载药器械的应用,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围绕二者的高证据级别的临床试验也广泛开展。在对股腘动脉病变的治疗中,负载紫杉醇的药物洗脱支架及药物涂层球囊均表现出较好的一期通畅率,但在改善症状方面结果并不一致。在治疗膝下动脉病变中,药物洗脱支架的优势已基本确立,而药物涂层球囊的潜在价值尚待更多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热点问题

    作者:王深明;姚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血管腔内治疗是目前治疗ASO的主要手段,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等多个国际权威指南都提出腔内治疗优先的原则。权威指南对于腔内治疗不断进行规范,极大地改善了疗效。但是,血管腔内治疗仍面临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等难题。近年来,以药物涂层球囊(DCB)和药物洗脱支架(DES)为代表的新器械的问世大大改善了腔内治疗的效果。尽管如此,DCB的优势能否使病人受益,目前仍有争议。因此,血管外科医生须在采取规范化腔内治疗措施基础上,不断更新理念,合理应用新器械以进一步提高ASO血管腔内治疗效果。

  • 血管外科疾病腔内治疗现状与展望

    作者:舒畅;王暾

    血管外科疾病腔内治疗经过20年蓬勃发展,已经涵盖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狭窄闭塞、颈动脉狭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大部分血管疾病的治疗.目前,累及主动脉弓以远的主动脉夹层和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均首选腔内治疗;采用开窗技术、烟囱技术、分支支架等分支动脉重建技术治疗累及重要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病变进展迅速;在采用普通球囊、切割球囊、斑块切除等技术获得通畅血管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涂层球囊,必要时结合支架技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已成为共识;下肢静脉腔内溶栓、下腔静脉滤器、静脉支架植入等腔内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领域发展迅速.

  •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蔡金赞;王新宇;朱永翔;陈青远;李谦;张瑶俊

    目的 系统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同时查阅心血管相关网站.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至2018年2月,收集已公布的比较DCB与新一代DES治疗ISR的随机对照研究.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3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3.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终纳入7项研究,共包含1363例患者(DCB组722例,新一代DES组641例).在长临床随访中,与DES组相比,DCB组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相对危险度(RR):1.43,95%可信区间1.00~2.05,P=0.05]的风险显著升高,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R=1.27,95%可信区间0.91~1.76,P=0.16)、心原性死亡(RR=1.21,95%可信区间0.53~2.73,P=0.65)、支架内血栓(RR=1.39,95%可信区间0.49~3.93,P=0.54)和心肌梗死(RR=0.96,95%可信区间0.53~1.75,P=0.89)的发生风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DCB比较,新一代DES治疗ISR患者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的风险显著降低,并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和心原性死亡的发生风险.

  • 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应用展望

    作者:王莹莹;孙德国;赵利华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临床诊治常规,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普遍应用,使冠心病患者冠脉血运得到可靠的重建治疗,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对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2.5 mm)、静脉桥血管病变及糖尿病患者术后再狭窄率仍>20%等问题,仍是面临的重要课题.药物涂层球囊(DEB)的出现可能为冠状动脉血运再次重建带来新的曙光.

  • 药物涂层球囊对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

    作者:孙灿龙;杜建时;韩冬梅

    目的 探究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中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行药物球囊治疗后效果.方法 28例(28条肢体)股浅动脉支架后再狭窄患者中狭窄19例,闭塞9例.根据临床治疗方式分为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14例(A组)和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14例(B组).结果 28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0~100 min,术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靶血管形态及通畅性均良好.术后给予常规用药,住院1 w,出院后常规双抗用药;均获得随访3~12个月.术后6个月通畅率A组78.60%(11/14)、B组100.00%(14/14);12个月通畅率A组64.30%(9/14)、B组85.70%(12/14);两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无截肢或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较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的近中期通畅率有显著提高.

  • 按必要性支架植入术原则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闫冰;姚芳;刘凯悦;王智慧

    目的:探究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按必要性支架植入术原则,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 DES),分支应用药物涂层球囊( DC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该实验为前瞻性、单中心试验,57例有分叉病变患者。评估术后即刻效果,同时于术后9个月行冠脉造影检查,记录随访过程中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在主支植入DES,在分支应用DCB。术后9个月,晚期管腔丢失( LLL)主支为(0.27±0.38)mm,分支为(0.10±0.44)mm,MACE发生率为7.02%。其中1例死亡,2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结论按必要性支架植入术原则在主支植入DES,在分支应用紫杉醇涂层的药物球囊可考虑为治疗分叉病变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药物涂层球囊概述及其在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鲁景元;徐文健;楼文胜;汪涛;顾建平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已广泛用于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治疗.然而,该技术存在血管壁弹性回缩和内膜增生等不足.PTA术后植入金属裸支架(BMS)虽然可以减少血管壁弹性回缩,但由此引起的支架内再狭窄(ISR)又成为治疗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药物洗脱支架(DES)被用来解决狭窄问题,但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LST)、内皮化延迟和必须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药物涂层球囊(DCB)获得了快速发展.DCB作为非支架方案,可将所携载的活性药物转移至病变段血管壁,对ISR或原发病变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DCB的发展历史,并通过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从机制上阐述涂层技术、涂层药物、赋形剂等对DCB功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及DCB在PAD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俊辉;鲁锦国;王雪丽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冠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中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将入组的84例患者分为DCB血管成形术治疗组(DCB组)38例和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CB)血管成形术治疗组(CB组)46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即刻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DCB组扩张后即刻小管腔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为(2.02±0.44)mm,直径狭窄率为(21.87±10.54)%,与CB组的(2.11±0.32)mm、(22.65±11.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CB组的MLD(1.88±0.21)mm,明显高于CB组的(1.23±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直径狭窄率(31.20±18.47)%,显著低于CB组的(48.65±2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再狭窄率10.53%,低于CB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治疗中,DCB与CB治疗相比,即刻效果相似但远期疗效优于CB.

  •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中的护理

    作者:潘培培;林丽跃;丁恒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实施积极的术前护理及术中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抗栓治疗的护理。结果本组12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均顺利完成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其中:1例患者术中发生2型夹层,2例患者回旋支开口球囊阻塞过程中,出现胸痛、血压下降,经球囊回抽后胸痛缓解,血压恢复正常。患者均安全出院。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和准备、术中严密监护以及术后强化抗栓护理,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成功的保障。

  •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谢燕青;李伟明

    近年来,药物涂层球囊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已在支架内再狭窄和原发病变治疗方面积累了一些证据,其在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中的疗效更值得期待.该文介绍药物涂层球囊的作用机制、特点,及其在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的应用进展.

  • 药物洗脱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中的应用

    作者:安宣齐;张瑞岩

    药物涂层球囊作为新的介入手段及理念,在改进支架缺陷的期望中迈入临床医师的眼光.相关临床试验自2004年开展至今,结论是在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原发病变上,介入手段更倾向于药物涂层球囊与洗脱支架的联合应用,与洗脱支架相比无显著优势;在小冠脉和冠脉分叉病变的治疗领域中,药物涂层球囊的表现逊于药物洗脱支架.但随着药物涂层球囊制作技术和基础理念的日益完善与更新,其前景仍属未知.该文对相关冠脉领域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对药物涂层球囊的研发进展进行综述.

  • 药物涂层球囊对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的疗效

    作者:薛宪骏;钱钧;刘文武;马永强;孙公平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对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的疗效和对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纳入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DCB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21例(DCB组),按照相似的临床特征匹配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患者21例(DES组).比较两组术后8个月时靶病变晚期管腔丢失(LLL)、MA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DCB组靶病变LLL显著小于DES组[(0.12±0.33) mm对(0.35±0.43) mm,P<0.01].两组MACE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DCB应用于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减少靶病变LLL,与DES相比,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74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