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康泰克没了,我们吃什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0年11月15日公布了15种暂停使用和销售的感冒药,因为它们都含有苯丙醇胺(PPA).
-
感冒药所含PPA可增加出血性卒中危险
美国FDA于2000年11月6日发布了耶鲁大学关于PPA(苯丙醇胺)与出血性卒中相关性的研究报告,其结论为:食欲抑制药中的PPA(感冒咳嗽药中的PPA也有可能)是女性出血性卒中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
追踪PPA事件:来自感冒药市场的新调查报告
2000年11月6日,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要求美国的所有药厂和药店停止生产和销售含有苯丙醇胺(Hhenyl-propanolamine缩写为PPA)的药品,同时也告诫消费者不要购买含有PPA成份的感冒药.
-
建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工作体会
20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过很多起重大药害事件,导致成千上万人的致死致残,如1960年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和20世纪末发生的"苯丙醇胺事件".
-
浅论苯丙醇胺类药物的停止销售
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的非处方药顾问委员会于2000年11月6日提议FDA将苯丙醇胺(PPA)重新列入"非安全类药物"之中.这个提议将影响含有苯丙醇胺(PPA)的一大批非处方药物.为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0年11月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暂停使用和销售所有含有PPA的药品制剂,同时暂停国内含有PPA的新药、仿制药、进口药的审批工作.含苯丙醇胺的药物被暂停使用,这标志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逐步提高,走上法制完善的过程.
-
医疗单位开展ADR监测工作模式及作用
自20世纪60年代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到20世纪末引人关注的"苯丙醇胺事件"、"拜斯亭事件"及"西沙必利事件",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危害一再向人类敲响了警钟.鉴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WHO在20世纪60年代即制定了国际药品监测合作计划,针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加强ADR监测也成为各国药品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为此世界各国纷纷进一步完善药品管理法规,并加快了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收集系统的建立,早有美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率先建立起ADR报告制度.
-
药品名称探究
药品的名称是药品标准化、规范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药品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由于缺乏统一管理,药品的名称比较混乱,一药多名现象非常普遍,据初步统计,氯霉素的名称有204个,异烟肼有241个,维生素C有339个;异名同药的现象也为数不少,如苯丙醇胺和吡哌酸缩写同为PPA;甚至还有将药品的商标误作药品通用名等.
-
不含PPA=安全吗?
提起感冒药来,几乎人人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泰诺、百服宁、白加黑这些耳熟能详的药名来。据1999年对北京市零售药店销售额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十大畅销药品中,感冒药占了七种,感冒清热冲剂、康泰克、百服宁、板兰根冲剂、泰诺、白加黑、感康均榜中有名。其中康泰克位居第二。但自去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暂停使用销售含苯丙醇胺(PPA)的通知后,康泰克被停销,一时间国人谈“PPA”色变,“不含PPA”一词也成了出现次数频繁的广告用语。许多药厂纷纷在各大媒体再三申明其感冒药不含PPA。那么,这些不含PPA的感冒药中含有哪些有效成分,如何根据自己的症状正确选用感冒药,不含PPA是否意味着没有其他的副作用呢?
-
从暂停使用苯丙醇胺类制剂,看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介绍了苯丙醇胺及其制剂、以及有关国家政府主管当局对含有苯丙醇胺制剂所采取的相应措施,详细阐述了我国开展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
两种截然不同的PPA
第一种PPA是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的英文缩写,是国家药监局近期紧急通知中告诫患者立即停用的一些抗感冒咳嗽药处方中的一种成分,它不是单独的药品名称.服用含这种PPA的药品制剂,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心律失常、高血压、急性肾衰、失眠等症状,这表明含有这种PPA的药品制剂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
-
吡哌酸(PPA)和苯丙醇胺(PPA)的区别
自2001年1月国家医药管理局公布禁用含苯丙醇胺的药品之后,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由于苯丙醇胺的外文缩写PPA与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药物吡哌酸的外文缩写PPA重复,使人们产生不少误解.为了使大家正确区别两者的不同,现将它们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加以说明.
-
2001 10大关键词
1 PPA在2001年,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PPA,就像一个美国人不知道黑胡椒牛扒一样可笑.以前只要你一感冒,就有人会建议你去服点"康泰克",可是现在不行了,因为它的成分里面含有苯丙醇胺,即俗称的PPA.有关专家经调查确认,含PPA的药品制剂容易在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存在不安全隐患.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停止含PPA的药品制剂的生产与销售,已经生产的,必须在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销毁.
-
感冒咳嗽药市场扫描
编者按:我国感冒咳嗽药市场近年来以较为缓慢的速度增长,在不久的将来该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自从苯丙醇胺(PPA)被曝可能引发脑卒中,口服鼻黏膜减充血药市场大大萎缩.目前几乎所有的制药公司都以伪麻黄碱取而代之,不再生产PPA.但在过去的一年中,鼻黏膜减充血药的市场又发生了巨大变化.去氧麻黄碱(伪麻黄碱在人体内转变而成)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使美国许多州严格控制伪麻黄碱的销售,美国很有可能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控制伪麻黄碱的销售,这就迫使各家制药公司将某些产品中的伪麻黄碱成分替换为去氧肾上腺素.目前为止,该市场尚不稳定.某些鼻黏膜减充血药中某些含有去氧肾上腺素,某些则含伪麻黄碱.患者在购买该类药品时须仔细看清所含的是何种减充血药.
-
PPA与出血性中风
美国FDA顾问委员会认为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PPA,化学名:(R*,S*)-(±)-a-(1-氨基乙基)苯甲醇]与出血性中风有关,因而从市场上撤除所有含有PPA的药物,并要求所有生产厂家停止生产含有PPA的药物[1,2].
-
PPA风暴之后的反思
(一)康泰克--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治疗感冒的"名牌"药物,在进入新世纪门坎之际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然"封杀".导致康泰克"紧急死亡"的原因,是其处方成分中含有苯丙醇胺(PPA).
-
尿液pH值变化对大鼠体内苯丙胺类兴奋剂药动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尿液pH值对大鼠体内苯丙醇胺、伪麻黄碱和芬氟拉明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以使大鼠尿液pH呈正常、偏酸性或偏碱性状态;3组大鼠灌胃苯丙醇胺、伪麻黄碱和芬氟拉明后,用柱前衍生-HPLC法分别测定血浆中3种药物的浓度,估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并比较.结果:当尿液pH值降低时,苯丙醇胺、伪麻黄碱和芬氟拉明的吸收相血药浓度、Ka、cmax、lmax和Vd基本不变,但消除相血药浓度、t1/2、MRT、AUC0-∞显著减小,且CL/F明显增加.结论:苯丙醇胺、伪麻黄碱和芬氟拉明的吸收不受尿液酸碱度变化的影响,但随着尿液pH值的减小,其消除显著加快.
-
吡哌酸(PPA)和苯丙醇胺(PPA)的区分
自2001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公布禁用含苯丙醇胺的药品之后,由于苯丙醇的外文缩写PPA与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药物吡哌酸的外文缩写PPA重复,一再使人们产生不少误解,为了使大家正确区分两者的不同,现将它们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加以说明.
-
含PPA的药品有哪些副作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前不久发出通知:暂停使用和销售康泰克、康得、复方氯化胺糖浆、斯可服糖浆等15种含苯丙醇胺(简称PPA)成分的药品.PPA被禁用后,人们对此十分关心:该药对人体究竟会产生什么不良反应?可以用哪些药品替代它们呢?
-
苯丙醇胺类药物停止销售的启示
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的非处方药顾问委员会提议FDA将苯丙醇胺(PPA)重新列入"非安全类药物"中.这个提议将影响含有PPA的一大批非处方药物.
-
苯丙醇胺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苯丙醇胺在肠道中的吸收特点.方法:采用在体大鼠肠段回流实验,对苯丙醇胺的吸收特性从其主要影响因素pH值、吸收部位、药物浓度3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回流液的pH值对吸收有显著影响,pH值在7.4~6.5之间呈特定吸收;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中段的吸收明显大于下段和回肠;药物浓度在50~400 μg·ml-1范围内无高浓度饱和现象,吸收系数基本保持不变.结论:苯丙醇胺在肠道中主要通过被动转运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