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几种常用烧伤外用制剂对感染防治的实验观察

    作者:吴晓华;严明忠

    目的 研究几种常用的烧伤外用制剂的抑菌作用.方法 分别在灰尘污染的动物烧伤创面、烧伤肉芽创面应用几种烧伤外用药,通过组织细菌定量培养,比较各制剂的抑菌效果.结果 10%聚维酮碘软膏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而0.5%聚维酮碘溶液、10%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效果欠佳.结论 10%聚维酮碘软膏是一种良好的烧伤外用药.

  • 银离子抗菌敷料用于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刘琳娜;李学拥;吴晓春;赵聪颖;关波;李诗草;张甜

    目的 评价银离子抗菌敷料在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在60例Ⅱ度烧伤患者身上分别选取2处面积相当的创面.对照组使用磺胺嘧啶银软膏;试验组使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平均换药次数,并对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用药后第7、14天创面愈合率增高,换药次数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磺胺嘧啶银相比,银离子抗菌敷料在促进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方面,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减少换药次数,抑菌效果与磺胺嘧啶银相当,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Ⅱ度烧伤的外用药物.

  • 芦荟烧伤膏对糖尿病大鼠末梢循环障碍及足溃疡的疗效研究

    作者:赵钦;朱明艳;周月宏

    目的 研究芦荟烧伤膏对糖尿病大鼠足溃疡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对外周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性成熟Wistar大鼠120只(造模成功100只)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功造模的10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末梢循环障碍模型组、足溃疡模型组),每组50只.将成功造模的末梢循环障碍模型组(42只)与足溃疡模型组(40只)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大鼠均给予磺胺嘧啶银涂抹患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芦荟烧伤膏,连续给药35 d.治疗1、2、3周记录末梢循环障碍大鼠足底皮温、疼痛阈值,观察足溃疡大鼠溃疡面愈合情况,记录外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炎性因子的浓度.结果 治疗后的前2周,两组末梢循环障碍模型大鼠的足底温度均降低(P<0.05),治疗后第3周,干预组皮温升高(P<0.05),且干预组皮温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大鼠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鼠痛阈逐渐降低(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3周,两组足溃疡模型大鼠中,干预组的愈合率及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炎性因子(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磺胺嘧啶银的基础上给予芦荟烧伤膏,能改善糖尿病大鼠末梢循环引起的温度及痛觉迟钝,同时能通过提高VEGF的表达与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促进足溃疡大鼠溃疡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 白及溶胶加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玲;常明泉;汪依林;彭芬芬

    目的:探讨白及溶胶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1例Ⅲ期压疮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1例,采用白及溶胶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感染控制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愈合时间及治愈率。结果两组治愈率均为100%。两组在感染控制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白及溶胶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磺胺嘧啶银在烧伤临床运用

    作者:宋文民;毛仕浩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对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从2009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过的烧伤患者中的52例,按性别、年龄、烧伤程度等对他们进行编号,并按照入院时间随机的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磺胺嘧啶银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利用碘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比较显示,在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的患者(11.9±2.15d)较之对照组的患者(19.2±1.96d)明显较短;在疼痛感率方面,观察组的患者(61.54%,16/26)较之对照组的患者(96.15%,25/26)明显较低;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患者(65.38%,17/26)较之对照组的患者(34.61%,9/26)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烧伤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磺胺嘧啶银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应当作为烧伤病症的临床外用药物.

  • 珍珠喉风散联合磺胺嘧啶银阶梯式治疗溃疡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作者:黄文娟;林华瑶;徐巧玉

    目的:探讨珍珠喉风散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阶梯式治疗溃疡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入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珍珠喉风散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阶梯式喷涂压疮创面;对照组使用聚维酮碘乳膏外敷压疮创面,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珍珠喉风散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阶梯式治疗溃疡期压疮效果满意,操作简便,患者易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康复新液与磺胺嘧啶银交替使用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秀云;乔丽丽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与磺胺嘧啶银交替使用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创面周围皮肤常规消毒,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拭干。将康复新液涂抹于创面或用无菌纱布浸透康复新液后敷于创面,约30 min 后在创面上涂一层磺胺嘧啶银,2次/ d,渗出液较多时可先涂磺胺嘧啶银,暴露创面,待创面干燥后,用无菌纱布浸透康复新液敷于创面,5为1个疗程。结果:通过2个疗程的观察,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0.91%。结论:康复新液与磺胺嘧啶银交替使用对压疮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其取材方便,易于推广,不失为治疗压疮的一种有效方法。

  • 复方桐叶烧伤油在烧伤创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毛俊涛

    目的:观察复方桐叶烧伤油与紫草油、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复方桐叶烧伤油与紫草油、磺胺嘧啶银粉纱条覆盖组织治疗烧伤创面进行比较.48例患者通过随机抽取分成3组,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组20例,紫草油对照组14例,磺胺嘧啶银对照组14例.结果: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12.55±5.5)天,紫草油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0.33±5.59)天,磺胺嘧啶银对照组愈合时间(19.58±8.2)天,治疗组比对照组至少提前7天,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具有明显的改善局部疼痛及肿胀、渗液等症状功能,具有抗感染、避免Ⅱ度创面进一步加深、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的功效,加快可以在烧伤创面上推广使用,尤其是Ⅱ度烧伤创面.

  • 综合治疗烧伤89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万春

    目的:为总结磺胺嘧啶银,美宝湿润烧伤膏配合内服中药治疗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敷磺胺嘧啶银(对磺胺过敏者外用美宝湿润烫伤膏)、内服中药制剂、康复功能训练等综合方法治疗烧伤.结果:895例经临床治疗,治愈691例(77 2%),显效171例(19.1%),好转33例(3.7%),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诸药合用,起到了保护创面,清热解毒,抗茵消炎,祛腐生肌的疗效,促进了烧伤创面的愈合.

  • 磺胺嘧啶银乳膏配制方法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小伟

    目的:通过对磺胺嘧啶银乳膏处方的适度调整和工艺的改进,提高药物含量的均匀性,降低乳膏的粘稠度,以更适应临床的需要.方法:在原有处方的基础上引入单硬脂酸甘油酯与液状石蜡,磺胺嘧啶银用适量甘油研磨并研洗后加入基质.结果:按新法制得的乳膏含量均匀,膏体色白,细腻且有光泽,临床反馈良好.结论:该乳膏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值得推广.

  • 磺胺嘧啶银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谢俊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在治疗压疮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1 年收治的30 例Ⅱ ~ Ⅲ度压疮患者涂以磺胺嘧啶银,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Ⅱ度压疮经本方法治疗3~5 d 愈合,Ⅲ度压疮7 d 左右愈合,大大缩短了疗程.结论: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疗程短,是治疗压疮的有效方法.

  • 磺胺嘧啶银联合马齿苋对重度融合性面部痤疮的效果

    作者:邵利萍;黄媛媛;吴唯勤

    痤疮(acn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多见于青少年[1].痤疮发生与炎性感染、性激素水平紊乱、皮脂大量分泌、丙酸杆菌增殖等相关,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为原发皮损表现的继发皮损[2].尤其是重度融合性面部痤疮,易反复发病,容易留下疤痕,且急性期出现痒、痛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较大阴影,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交际生活[3-4].临床常用异维A酸联合外用维甲酸和抗生素治疗中、重度融合性痤疮,但因维甲酸类药物对肝功能、骨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和抗生素耐药等,限制了其应用.马齿苋是我国各地常见的野生植物,有消炎、抗菌、降糖及抗氧化的作用,可广泛应运于各类皮肤病的辅助治疗[5],经研究证实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的效果[6].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是一种新型创面治疗敷料,是没有黏性、非闭合性的抗菌脂质水胶体,具有强效、抗菌谱广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烧伤、糖尿病足、肢体溃疡等感染伤口的抗炎治疗中[7].本研究在马齿苋清洗痤疮创面后,使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对重度融合性颜面部痤疮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SD大鼠烫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的建立

    作者:马春梅;徐小涛;黄晓星;郑斌;赵熠;刘莉

    目的 以新型台式超级控温烫伤仪建立SD大鼠烫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并采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验证其用于外用烫伤感染制剂的评价效果.方法 采用台式超级控温烫伤仪建立SD大鼠接触性烫伤模型(单纯烫伤组),烫伤20 min后,以1×109 CFU/ml铜绿假单胞菌涂抹于大鼠创面(0.1 ml/只),建立烫伤感染模型(烫伤感染组).在烫伤感染组基础上,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一日1次,涂抹于创面,厚度约为1.5 mm(磺胺嘧啶银组).记录或检测大鼠创面起痂时间、愈合面积、痂下铜绿假单胞菌数量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评价模型.结果 与单纯烫伤组相比,烫伤感染组大鼠创面起痂时间显著延长,创面愈合缓慢,创面收痂面积明显减小,创面组织上铜绿假单胞菌数显著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烫伤感染组相比,磺胺嘧啶银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E染色结果表明,烫伤感染组血管扩张,皮肤表皮坏死,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而磺胺嘧啶银组上述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烫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有效性,可用于外用烫伤感染制剂的评价.

  • 磺胺嘧啶银等水包油型乳膏的保湿性考察

    作者:高丽红;朱全刚;胡晋红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自行研制的医院制剂磺胺嘧啶银、地塞米松尿素乳膏等水包油型乳膏已在临床使用多年,疗效确切.但是乳膏剂易失水,尤其在夏天,保湿性是困扰生产者的难题.为保证制剂疗效,不宜对处方作大幅度的修改.为此,作者参考文献[1],尝试改变保湿剂甘油的用量,同时改变包装条件,对乳膏盒进行薄膜封口,以考察是否能解决保湿性问题.

  • 银锌霜配制工艺的改进

    作者:来国良;陈云辉;梁秋月

    银锌霜是我院烧伤科常用的抗感染制剂之一,它是在磺胺嘧啶银(SD-Ag)霜的处方基础上添加磺胺嘧啶锌(SD-Zn)而成,其目的是在不增加创面刺激性疼痛的前题下增强抗菌效果,同时通过局部用药给机体补锌,促进创面愈合.可是初我们在配制银锌霜时发现制剂不稳定,常发生乳膏出水以至完全破裂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单一的SD-Ag霜的配制过程中未曾发生.于是,我们对处方和配制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改进.

  • 吡哌酸锌软膏经烧伤创面锌吸收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润文;袁福祥;席景砖;常吉梅

    目的:对外用吡哌酸锌软膏经烧伤创面锌吸收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56例烧伤总面积20%以上病人随机分2组--外用吡哌酸锌软膏组和磺胺嘧啶银霜剂组,分别于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测血清锌并检测本地正常人血清锌作参照值.结果:2组烧伤病人用药前血清锌均为低值.虽吡哌酸锌软膏组用药后血清锌有所升高,但各时间点其峰值未达正常水平,24h后又回落到用药前的低值.结论:外用吡哌酸锌软膏锌经烧伤创面有一定吸收,但吸收量甚微.

  • 银锌霜治疗烧伤897例

    作者:杨宏光

    目的:观察银锌霜对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各类烧伤病人897例,应用银锌霜进行创面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应用银锌霜可使Ⅱ度创面提前愈合2~3 d;可使Ⅲ度创面焦痂在11~17 d内完全脱痂,形成新鲜的肉芽创面.结论:银锌霜治疗烧伤创面有效.

  • 皮肤烧伤面继发荧光假单孢菌感染一例

    作者:朱志国;邵秀芬;杨巧玲

    患者男,42岁,因颜面、下颌部红斑、结节、外表覆有较厚痂皮并逐渐扩大9d,于2003年4月11日前来就诊.患者自诉在发病前先有颜面及下颌部烧伤,经烧伤科给予湿性疗法及1%磺胺嘧啶银等药局部处理,皮损逐渐好转.

  • 正交法优选磺胺嘧啶银乳膏制备工艺

    作者:曹正雨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乳膏的佳制备工艺.方法工艺优选采用正交法.结果佳制备工艺组合为A1B3C3,即搅拌方式为变速搅拌(混相成乳时以720r·min-1搅拌,继以120r·min-1搅拌);成相温度为70 ℃±0.5 ℃;油相-水相比为35:65.结论混相成乳时两相温度差、搅拌方式、油相与水相之比,是影响磺胺嘧啶银乳膏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

  • 幼儿特重度烧伤伴烧伤创面脓毒症、创周蜂窝组织炎一例

    作者:王良喜;孙曙光;王静

    患儿男性,1(5)/(12)岁,因沸水烫伤头面部、躯干、四肢及会阴部后7 .5小时入院.查体 :P140次/分,R38次/分,神志淡漠,对疼痛刺激反应差,皮肤苍白,口唇紫绀, 手足凉,微血管充盈差.烧伤总面积40%,其中浅Ⅱ度1%,深Ⅱ度39%.入院后予抗休克,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创面暴露疗法等治疗,外涂磺胺嘧啶银混悬剂.伤后第11天 ,因家庭经济困难自动出院.出院时浅Ⅱ度创面已愈,深Ⅱ度创面开始溶痂,无感染征象. 6天后再次入院,查体:患儿嗜睡,精神差,

297 条记录 6/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