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长春新碱静脉渗漏后磺胺嘧啶银外敷2例

    作者:赖思丹;雷素华;马丽;陈秋蓉

    患儿1 男性,5岁.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B细胞型,标危组2年2+个月",于2006-10-13本院日间病房静脉输注长春新碱(VCR)治疗.血管穿刺困难,留置针穿刺左手内侧正中腕关节处小血管成功,输液结束后未见异常.10月17日发现输液处皮肤发红并散在水泡至本科治疗,患儿左手腕关节内侧正中皮肤发红(约为2 cm×2 cm),并散在透明小水泡(家长予热敷、地塞米松软膏涂局部及抬高患肢等常规处理).按照医嘱回家予抬高患肢,MgSO4湿敷与地塞米松软膏(喜疗妥)外涂交替治疗.10月19日再次至本科复查,发现皮肤发红范围略有扩展(2.0 cm×2.5 cm),并且水疱渗液.给予碘伏消毒后,1 mL空针抽吸渗液,百多邦、地塞米松软膏交替涂擦.但创面愈合差.1个月后,渗漏处溃面无扩大,但加深.烧伤科会诊后,予破溃处碘伏消毒及生理盐水冲洗清创待干时,将磺胺嘧啶银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红外线烤灯照射,2次/d×15 min/次,每48 h换药1次,皮肤破溃处逐步缩小,2+个月后痊愈.

  • 磺胺嘧啶银凝胶治疗烧伤创面968例

    作者:田玲;杨晓发;程民;郑华;周晓东

    1991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采用磺胺嘧啶银凝胶治疗烧伤创面96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载磺胺嘧啶银纳米晶体明胶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作者:邵杰;许玉莲;王丽伟;郭代红

    目的 以明胶为主要原料,京尼平为交联剂,包载磺胺嘧啶银纳米晶体制备载药交联凝胶敷料,并探究其理化性质与释药特性.方法 球磨法制备AgSD纳米晶体,测定粒度及分散系数,透射电镜下观察晶体形貌,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其6 h内相对累计溶出度;分别制备不同交联度载AgSD纳米晶体与粗粉凝胶敷料,测定溶出度,考察其溶出行为,扫描电镜下观察微观结构,并于6周后同法重复测定载药凝胶及纳米晶体混悬液各项性质,考察稳定性.结果 纳米化后的AgSD多分散系数为0.211,平均粒径267.8 nm,与粗粉相比6 h溶出度大大提高;载药凝胶释药速率与交联度呈负相关,且纳米晶体凝胶释药速率高于相同交联度粗粉凝胶,电镜观察药物晶体未受交联影响,6周后载药凝胶释药性及微观结构皆稳定,而混悬液晶体粒径增大,溶出速率下降.结论 新型载药凝胶敷料溶出良好,性质稳定,可为后续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载纳米磺胺嘧啶银明胶凝胶体外抗菌及体内促愈合性能

    作者:邵杰;许玉莲;王丽伟;郭代红

    目的 制作包载纳米磺胺嘧啶银(AgSD)的京尼平交联明胶凝胶,考察其体外抗菌及体内促愈合性能.方法分别配制纳米AgSD与粗粉AgSD梯度浓度混悬液、含纳米AgSD与粗粉AgSD的明胶交联凝胶和不含AgSD的空白凝胶.测量纳米AgSD凝胶对敏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MTT法考察其对L929成纤维细胞的相容性,测定细胞相对生长率;考察纳米AgSD混悬液对3种敏感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建立小鼠深Ⅱ度烫伤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应用载药凝胶敷料治疗3周后计算愈合指数,天狼星红染色考察小鼠创面胶原沉积,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评分.结果在抑菌圈、MIC和MBC测定实验中,纳米AgSD较粗粉混悬液抗菌性能明显提高,且载纳米AgSD凝胶较市售乳膏有更好的抗菌性及细胞相容性;小鼠创面体内愈合实验中,从给药第2周开始纳米AgSD凝胶组创面愈合指数较涂菌组、乳膏组和粗粉凝胶组显著提升(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小鼠创面Ⅰ型胶原、总胶原含量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载纳米AgSD明胶凝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效果及快速促机体愈合性能.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银锌乳膏中磺胺嘧啶银与磺胺嘧啶锌含量

    作者:倪晓霞;张荣;王庆芬;刘晓玲

    目的 建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银锌乳膏中磺胺嘧啶银与磺胺嘧啶锌含量的方法.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含量.结果 磺胺嘧啶银平均回收率为100.20%,RSD为0.93%;磺胺嘧啶锌平均回收率为100.77%,RSD为1.2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高、结果准确,可作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方法.

  • 新型磺胺嘧啶银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性质研究

    作者:郎轶咏;王强

    目的 考察磺胺嘧啶银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的性质.方法 通过对磺胺嘧啶银微球进行电镜扫描、差示扫描、红外光谱分析、体外释药行为及抑菌作用研究,考察其性质.结果 药物和辅料之间并非简单的物理吸附;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8.87 μm,微球中磺胺嘧啶银微球释药行为随释放介质的pH及离子强度的不同而不同;磺胺嘧啶银微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低抑菌浓度为0.625 mg ·ml-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3125 mg ·ml-1.结论壳聚糖-海藻 酸钠与磺胺嘧啶银发生反应生成了磺胺嘧啶银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该微球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 磺胺嘧啶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煜

    磺胺嘧啶银是由磺胺嘧啶和硝酸银化合而成的,具有银的收敛作用和磺胺嘧啶的抗菌消炎作用,主要用于烧伤创面治疗的外用药.临床对控制、预防、杀灭绿脓杆菌以及促进创面愈合、植皮、新生均有作用.磺胺嘧啶银除了用于烧伤创面的感染外,还可用于褥疮创面治疗、治疗局部冻伤、由MRSA感染的溃疡及慢性唇炎的治疗等.现将磺胺嘧啶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

    作者:廖彩霞;夏青兰;叶伟红

    [通用名称] Mous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mEGF),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药理作用] 胚胎学和细胞学研究表明:mEGF是一种强有力的广谱细胞分裂促进剂,极微量外源 mEGF(10-6~10-8)即能刺激外胚层和内胚层起源的各种细胞增殖.受体结合研究表明:mEGF能与特异的跨膜受体结合,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通过信息传导系统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变化,促进小分子化合物从细胞外环境主动运输,活化糖酵解作用,刺激细胞外大分子透明质酸的分泌,活化RNA和蛋白质,启动DNA合成,使静止的细胞进入分裂周期,促进细胞增殖,其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即达到生命平衡,细胞不再无限增殖,同时mEGF尚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因此,mEGF能加快受损皮肤和内上皮的再生修复,减少皮肤的畸形.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磺胺嘧啶银乳膏中磺胺嘧啶银及羟苯酯类防腐剂的含量

    作者:李洁;李婷婷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磺胺嘧啶银乳膏中磺胺嘧啶银、羟苯甲酯、羟苯乙酯、羟苯丙酯的含量.方法 采用Agela Venusil XBP C18(L)(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1%冰乙酸(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 10 min,A保持10%;10~11 min,A 10% ~40%;11 ~23 min,A保持40%,23 ~24 min,A 40% ~ 1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8nm(磺胺嘧啶银)、257 nm(羟苯甲酯、羟苯乙酯、羟苯丙酯),柱温25℃.结果 磺胺嘧啶银、羟苯甲酯、羟苯乙酯、羟苯丙酯的线性范围分剐为20.43 ~ 183.8 μg·mL-1、5.02 ~ 75.37 μg·mL-1、2.66 ~ 39.9 μg·mL-1、5.01 ~75.17 μg· mL-1(r≥0.999 5);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6%(RSD=0.83%),101.8%(RSD=3.2%),102.1% (RSD =3.0%),102.9%(RSD=3.3%).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测定磺胺嘧啶银乳膏中磺胺嘧啶银、羟苯甲酯、羟苯乙酯、羟苯丙酯的含量.

  • 磺胺嘧啶银乳膏质量评价

    作者:李洁;李婷婷;张广伟;宋汉敏

    目的:磺胺嘧啶银乳膏为2013年国家药品计划抽验品种,通过对44批次样品进行法定标准检验及探索性研究,对该品种的质量及标准状况作出总体分析及评价。方法:法定标准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标准,探索性研究建立了HPLC梯度洗脱同时测定磺胺嘧啶银、羟苯酯类防腐剂含量测定方法;采用LC-MS联用技术确证A企业样品中杂质结构并采用外标法计算含量,查明杂质来源和避免杂质产生的解决办法;pH值测定;TLC鉴别;建立无菌检查方法。结果:按法定标准检验,合格率100.0%;按探索性研究检验,合格率68.2%。结论:探索性研究增加了标准的专属性、可控性及安全性,为进一步修订药品标准,控制药品质量提供参考。

  • 磺胺嘧啶银霜联合烫疮油用于趾甲沟炎拔甲创面处理的效果

    作者:梁蓉;沈雁;戴丽冰;林红卫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 Silver ,SD-Ag)霜和烫疮油联合使用对甲沟炎拔甲创面的疼痛、单次创面处理时间、创面处理次数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45例甲沟炎拔甲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例。3组拔甲创面分别覆盖凡士林纱(A组)、SD-Ag霜+凡士林纱(B组)、烫疮油+SD-Ag霜+凡士林纱(C组),隔天创面处理,直至创面上皮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进行疼痛评分,比较第1、2次创面处理的疼痛分值;3组单次创面处理时间、创面处理次数和愈合时间比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第1、第2次创面处理的疼痛分值[(2.01±1.03),(1.03±0.74)]低于A组[(3.98±1.65),(2.52±0.73)]和B组[(5.84±1.28),(3.73±1.25)];C组单次创面处理时间(3.25±0.73)min少于A组(3.98±1.65)min和B组(5.63±0.79)min;C组创面处理次数(5.65±0.63)少于A组(8.33±0.85)和B组(6.92±0.81);C组愈合时间(14.02±0.86)d少于A组(20.83±1.53)d和B组(17.82±1.04)d,C组与A、B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Ag霜和烫疮油联合使用,可有效减轻甲沟炎拔甲患者创面疼痛,缩短单次创面处理时间和愈合时间,减少创面处理次数,促进创面愈合,对于临床创面修复有重要意义。

  • 紫花烧伤膏在浅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龚黎明;何蔚;杨霞军;叶玲

    目的:探讨紫花烧伤膏在浅域度烧伤创面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3~11月本科住院的96例浅域度烧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采用紫花烧伤膏包扎疗法,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银包扎疗法,比较两组创面的止痛效果、抗渗出作用及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止痛有效率为90%,对照组止痛有效率为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抗渗出有效率为64%,对照组抗渗出有效率为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8.45±1.57)d,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1.08±2.0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花烧伤膏具有减轻创面疼痛、减少渗出、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是浅域度创面较理想的外用药。

  • 四黄烧伤油治疗烧烫伤疗效观察

    作者:叶泳珊;林彩婵;庄君灿;陈升;梁广斌;梁茶;钟洁霞

    目的 观察四黄烧伤油治疗烧烫伤的疗效.方法 用本院自制的四黄烧伤油治疗烧烫伤,以磺胺嘧啶银软膏组作对照组,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止痛效果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浅Ⅱ度创面,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为(8.20±2.94) d,对照组为(12.50±3.27)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深Ⅱ度创面,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为(13.78±7.51) d,对照组为(19.54±8.4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组优良率为91.5%,对照组为17.0%,两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四黄烧伤油治疗烧烫伤疗效显著,疗效优于磺胺嘧啶银软膏.

  • 胶原蛋白、磺胺嘧啶银治疗Ⅲ期压疮的护理体会

    作者: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配合磺胺嘧啶银局部应用治疗大面积Ⅲ期压疮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局部应用胶原蛋白配合磺胺嘧啶银治疗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住的22例大面积Ⅲ期压疮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评估压疮的感染程度,感染伤口用洗必泰清创后,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外敷胶原蛋白填充整个创面,伤口周围外敷磺胺嘧啶银粉,根据渗液多少,每1~2 d换药一次,伤口逐渐愈合后,每3~5 d换药一次,并配合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翻身及局部按摩.结果 22例惠者中除2例因患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家庭经济不支,自动出院外,余均治愈.治疗时间6~18月.结论 局部应用胶原蛋白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大面积Ⅲ期压疮,配合正确的护理,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紫草油纱治疗压疮疗效观察

    作者:高建花

    2003年8月-2005年4月,我科对26例Ⅲ-Ⅳ期压疮病人采用我院自制的紫草油加磺胺嘧啶银油纱(以下简称紫草油沙)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6例(34处)中,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8岁.压疮骶尾部26处,髂嵴3处,肩胛部5处;Ⅲ期27处,Ⅳ期7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两组人性别、年龄、病情、压疮分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药物组成及制作:麻油700-1000克,紫草120克,当归50克,地榆30克,白芷40克,药用纱布剪成大小不等的纱条.制作方法:将紫草、当归、地榆、白芷切碎,放入60-70℃麻油中浸泡1h放置24h,过滤其药渣,装瓶备用,再取纱条适量平放于药缸(或铝制饭盒内),将已混合的油药液倒入纱条上使其渗透(以不滴油为宜),然后高温高压消毒备用.

  • 磺胺嘧啶银乳膏处方工艺的改良及质量控制

    作者:麦海燕;曲彩虹;肖佩玉;施文平

    目的 改进1%磺胺嘧啶银乳膏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提高乳膏中药物的分散均匀度,降低乳膏的稠度,以方便临床使用.方法 通过改变乳膏中油相及水相的配比,采用分散法将磺胺嘧啶银研磨混悬于甘油中,然后缓缓加入乳膏基质中,按同一方向搅拌至凝.结果 此法制备的磺胺嘧啶银乳膏药物分散均匀,膏体细腻,粘稠度适中,性质稳定.结论 经改良处方,磺胺嘧啶银乳膏的质量明显优于传统<中国医院制剂规范>方法配制的制剂质量,更加方便临床使用.

  • 磺胺嘧啶银联合卡泊芬净治疗烧伤创面临床观察

    作者:侯贺宪;汤国红;王辉;王鹏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联合卡泊芬净治疗烧伤创面临床疗效。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卡泊芬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磺胺嘧啶银治疗。结果观察组抗真菌感染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的治疗有效率(P<0.05)。观察组浅II度创面和深II度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5±2.9)d和(17.4±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9±2.5)d和(22.0±4.9)d(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磺胺嘧啶银联合卡泊芬净治疗烧伤创面疗效可靠,可以提高抗真菌感染的治疗有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磺胺嘧啶银治疗褥疮

    作者:董玉德

    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组织生活力低下所形成的溃疡或组织坏死.是对长期卧床患者威胁较大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磺胺嘧啶银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雷英;张兰芳;雷丹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磺胺嘧啶银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20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单用治疗组,B组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组,C组为对照组,每组各68例,其中给予A组创面湿敷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给予B组先创面均匀涂抹磺胺嘧啶银糊剂后再湿敷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给予C组创面湿敷碘伏,分别观察三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渗液量、疼痛感、感染率及发生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1)A组与C组相比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B组与C组相比平均愈合时间缩短更为显著(P<0.01);(2)A组与C组比较,患者烧伤创面渗液量明显减少(P<0.05);B组与C组相比渗液量减少更为明显(P<0.01);(3)A组与C组相比,患者烧伤创面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降低(P<0.05);B组与C组相比感染发生率下降更为明显(P<0.01);(4)患者经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单独治疗后,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且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亦未出现不良反应者。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与磺胺嘧啶银联合应用比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单独使用对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疗效更为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烧伤创面愈合快,效果满意。

  • 多脏器多器官严重电烧伤治疗

    作者:杨心波;孙曼;曲滨;韩秀林

    目的 通过对两例严重电烧伤病人的救治,总结电烧伤的特点,及其治疗、预后讨论本组两例患者均为高压电烧伤,不仅有电弧烧伤,还有电接触烧伤.电弧后电火花烧伤因电流未通过人体,为体表的热损伤创面,处理与一般火焰烧伤相同;电接触烧伤常伴有广泛深层组织的坏死,因此既要积极清除坏死组织,又要尽可能保留健康组织,以修复功能.电接触烧伤的创面宜采用暴露疗法(磺胺嘧啶银糊剂或碘酊),待病情稳定后尽早地进行早期探查和扩创,早期应用皮瓣修复,可取得较好的成效.

297 条记录 3/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