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口咽前入路寰枢椎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艾福志;尹庆水;王智运;夏虹;吴增晖

    目的为经口咽前入路处理寰枢椎腹侧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对10例新鲜的成人头颈部标本经口咽前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观察咽后壁的层次、椎动脉的走行、寰枢椎的解剖毗邻关系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等. 结果咽后壁分两层(黏膜层、椎前筋膜层)和两个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经口咽前入路可显露从枕骨大孔前缘至C3椎体的范围;椎动脉距寰椎和枢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5.2±2.3mm(20.4~29.7mm)和18.4±2.6mm(13.1~23.0mm);寰椎和枢椎可显露宽度分别为39.4±2.2mm(36.2~42.7mm)和39.0±2.1mm(35.8~42.3mm),寰椎进钉点(侧块中点)间距(a)为31.4±3.3mm(25.4~36.6mm),寰椎进钉点连线与枢椎进钉点(椎体中线旁开3~4mm)连线的垂直间距(b)为18.7±2.7mm(14.9~23.2mm),a/b比值为1.5~1.7.结论经口咽前入路寰枢椎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合做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钢板的设计应以上述测量数据为依据.

  • 经口咽前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进展

    作者:尹庆水;艾福志

    寰枢椎脱位伴高位脊髓压迫症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治疗较为棘手.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笔者就近年来经口咽前入路的各种减压及内固定手术及其相关治疗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述.认为经口咽前入路手术虽开展不广泛,但随着对颅颈交界区生理和病理解剖的深入了解、显微外科技术的积极应用、新技术的开展以及并发症的积极预防,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压迫症已日趋成熟,将显著提高疗效.

  • 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上颈椎不稳28例

    作者:郑铁钢;贾卫斗;许英杰;云得才;孙华

    2002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上颈椎不稳2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枢椎椎体转移瘤的穿刺途径及疗效初探

    作者:孙钢;金鹏;易玉海;刘训伟;李凡东;谢志勇;张绪平;李敏

    目的 探讨采用前外侧或后外侧入路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枢椎转移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10例枢椎椎体溶骨性转移瘤的患者行PVP,男8例,女2例.9例在X线透视引导下,采用前外侧入路穿刺与注射骨水泥,1例采用CT引导后外侧入路穿刺.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单侧穿刺,并均穿刺成功.注射骨水泥量为2~4 ml.患者术后当日CT复查显示骨水泥填充病灶均在70%以上.无穿刺途径出血或骨水泥外溢引起的有临床症状的并发症.术后7 d内疼痛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3例.术后1周内均去掉头托承重,下床活动.术后随访3~24个月,4个月死亡2例、8~11个月死亡3例、13~15个月死亡4例、1例术后第24个月仍存活,术后均无局部疼痛症状加重的表现.结论 采用前外侧入路或后外侧入路行PVP治疗枢椎转移瘤安全、有效.

  • 环枢椎张口位投照技术的改进比较分析

    作者:刘华

    目的 分析环枢椎张口位摄影改进技术对环枢椎病变显示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76例环枢椎患者张口位摄影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38例患者采用原张口位投照技术,38例患者采用改进后张口位.结果 采用原张口位投照技术38例患者优质片为26例,采用改进后张口位投照技术38例患者优质片为33例.结论 X线平片费用低而且仍是诊断环枢椎病变的基础方法,张口位摄影技术的改进有利于操作简便、重照率低,图像显示清晰.

  • 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成人创伤性寰枢椎脱位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张红星

    目的 研究观察成人创伤性寰枢椎脱位实施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Apofix手术,研究组患者实施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拔管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几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研究组显效率为86.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57% (P <0.05).两组治疗前JO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成人创伤性寰枢椎脱位实施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显著.

  • 枢椎Hangman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梁凯恒;马迅;关哲;郭媛;赵轶波;常强;牛建鹏;张泓毅

    目的 建立上颈椎的有限元模型( C0-C3 ),对Hangman骨折的常见致伤暴力进行应力分析.方法 选取一名健康成年男性例行体检CT资料,以层厚0.6 mm进行连续颈部扫描得到的断层数据图片,导入到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中进行处理,得到模型的表面,以LIS格式导入到ANSYS 软件中,生成三维实体,并确定单元类型赋予材料属性.得到上颈椎模型骨性结构的实体.依据文献资料及参考CT结果对上颈椎软组织进行建模.通过对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加载前屈、后伸、压缩、牵张暴力的方法模拟临床上常见的导致Hangman骨折的暴力作用方式,对加载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探讨Hangman骨折的损伤机制.结果 ①在纵向牵张载荷作用下,寰椎前部、寰枢外侧关节、C2-3椎体间、C2-3小关节、C3椎板棘突部分所受应力较为集中,枢椎峡部未见明显应力集中;②在纵向压缩载荷作用下,应力由上颈椎前上到后下部逐渐降低,其中应力大处位于寰椎前弓,其次为寰枢关节、枢椎椎体、C3椎体,而枢椎以下的后柱结构所受应力相对较小;③在过伸力矩作用下,寰椎侧块、侧块与后弓交界部、寰椎后弓结节;枢椎上关节面、峡部、下关节突部分以及前纵韧带是应力集中的部位;④在过屈力矩作用下,上颈椎前部、枕寰关节、后弓、寰椎后弓结节:枢椎棘突、峡部、下关节突为应力相对集中处.结论 过伸和过屈暴力应是导致Hangman骨折的两个主要的致伤机制,而轴向牵张和压缩暴力不直接导致枢椎峡部应力增大,不是主要的致伤力.

  • 创伤性枢椎滑脱的临床诊治研究

    作者:赖春晖

    目的 分析研究颈前路椎体间植骨钢板内固定诒疗创伤性枢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1例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均行椎体复位、自体髂骨移植、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85 min,平均失血量137 ml,平均住院时间10.5 d.平均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复位与骨融合,颈椎高度、生理曲度获得重建,活动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颈前路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创伤性枢椎滑脱的有效方法,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枢椎不稳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夏雪;李学东;刘东昕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21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疼痛及术后缓解程度;采用Frankel分级对术前脊髓损伤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80 ml,术后患者颈部疼痛均明显缓解, VAS评分从术前平均5.6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1.8分;术后患者脊髓损伤均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从术前平均8.8分升至末次随访时14.5分;术后发现2枚寰椎螺钉突破椎弓根内侧皮质,另2枚螺钉突破横突孔内缘,均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受损的相应症状;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融合成功。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一种有效内固定方式,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其固定节段短、术中复位、融合率高。

  • C1-2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马长城;王振宇;于涛

    目的:研究C1-2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C1-2哑铃型肿瘤手术病例共16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及范围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常规病人先行俯卧位,首先行后正中半椎板人路切除椎管内外肿瘤,充分显露肿瘤后,切除硬膜外部分,待有足够空间,再切除硬膜下部分;如果肿瘤在椎管内部分超过椎管的一半以上,则须切除部分C1-2棘突基底以利显露手术区域,以防脊髓损伤.硬膜如有缺损则需修补,肌肉缝合要做到解剖复位,以利颈椎的稳定性;如果肿瘤侵及椎管外超过4 cm或完全包绕椎动脉Ⅰ期手术无法全切,则需再联合侧方人路切除肿瘤.结果:共治疗C1-2哑铃型肿瘤16例,其中神经鞘瘤12例,脊膜瘤3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病人术后颈部疼痛、上肢肌肉无力等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访3~48个月,未出现颈椎不稳定和肿瘤复发.结论:后正中半椎板入路或联合侧方入路能较好地切除C1-2哑铃型肿瘤,同时能较好地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 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作者: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周定标;潘隆盛

    目的 总结后路中线和侧方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后路中线线缆和椎板夹技术以及寰椎侧块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68例先天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植骨内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术中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无死亡、重残或其他手术并发症.47例获3月~7年随访,平均17个月.术后颈部疼痛均消失,肢体肌力有不同程度改善.过伸过屈位X光片检查显示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46例植骨块融合,1例术后1年复查发现植骨块吸收,做了翻修手术并随访1年,植骨块融合.结论 后路中线线缆技术可以达到稳定寰枢椎、植骨融合的目的,适合大多数寰枢椎不稳患者;颈1-2侧块固定可以作为中线固定技术的补充手段.

  • 前路C2-3联合后路C2-3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

    作者:双鸥;周建敏;张宪彧;李健

    目的:探讨前路C2-3复位融合内固定联合后路C2-3椎弓根、侧块螺钉钛棒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方法2006年1月~2013年11月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共收治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17例,入院后常规行颅骨牵引,前路切除C 2椎间盘并用cage融合钢板内固定,C臂透视间隙较大,后路翻身行C2-3后路固定。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6)个月,颈椎症状完全缓解,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植骨融合4个月后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术后移位(1.8±0.9)mm,成角(2.2±0.8)°,较前明显改善。结论应用前路C2-3复位融合内固定联合后路C2-3椎弓根、侧块螺钉钛棒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儿童寰枢椎旋转移位

    作者:王玉琨;王承武

    儿童颈椎损伤少见.本文经回顾文献,认为儿童寰枢椎旋转移位是儿童颈椎损伤中常见者,同时讨论了该病的病因及骨骺发育、发病机理、发病率、诊断及分型、治疗方法与选择等.

  • 寰枢椎前路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进展

    作者:徐宏伟;刘振华;牛国旗

    前路寰枢椎手术是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上颈椎前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治疗先天性枕颈畸形、陈旧性或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等,引起了脊柱外科和神经外科医生的广泛兴趣.然而,由于寰枢椎解剖结构、毗邻关系复杂,功能特殊,为高危区域,其手术极具难度和挑战性.本文就前路手术固定寰枢椎的相关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 寰、枢椎不稳性疾病内固定治疗的现状

    作者:金锐军;程艳华;王建军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寰、枢椎不稳定性疾病的诊治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置入内固定物治疗寰、枢椎不稳定性疾病,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但寰、枢椎位置较高且结构特殊,有效的内固定治疗开展相对较晚,给相关疾病的诊治带来较大困难,为此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寰、枢椎的解剖及毗邻、生物力学、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介绍.作为颈椎外科中后一个"碉堡",随着对寰、枢椎结构形态学的更深入研究,对寰、枢椎不稳定性疾病的内固定治疗技术将更加成熟,给疾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益处.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内固定
  • 枢椎椎弓骨折的治疗观察

    作者:黄海

    目的:探讨枢椎椎弓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枢椎骨折的治疗,按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3例,Ⅱ型1例行保守治疗,Ⅱa型4例,Ⅲ型8例行颈前路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颈部疼痛症状全部消失,颈部活动好.结论: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枢椎椎弓骨折手术风险性低,损伤小,并能够达到复位和稳定,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枢椎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颈椎骨折 枢椎 椎弓
  •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

    作者:刘成招;王春;刘清平;林永绥;林臻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1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了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全组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螺钉、固定棒断裂,3~6个月后X线片示所有病例均获植骨融合.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可供选择的术式之一.

  • 枢椎骨巨细胞瘤1例报道

    作者:李智;刘峰;张勇;赵爱彬;朱庭标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又称破骨巨细胞瘤(osteoclastoma),是一种具有局部复发倾向的侵袭性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好发年龄20~40岁,脊柱骨巨细胞瘤占脊柱肿瘤2%~3%[1],脊柱骨巨细胞瘤多见于骶椎,其次为腰椎、胸椎、颈椎.我科收治1例枢椎骨巨细胞瘤患者,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枢椎
  • 经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及脱位

    作者:郑佳状;蒋电明;张亨闰;张智;蔡奇霖;汪凡栋;陈宇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 年9 月~ 2011 年11 月,共收治寰枢关节不稳及脱位31 例,男19 例,女12 例,年龄27 ~ 71 岁,平均(41.50±6.35)岁;神经功能根据JOA 脊髓功能评分法评定,9 ~ 17 分,平均(12.50±2.07)分.所有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在麻醉状态下颅骨牵引均已复位,所有患均采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固定融合.结果所有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并获得7 ~ 67 个月随访,平均(35.80±7.8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解剖复位和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 评分14 ~ 17 分,平均(15.70±1.15)分.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及脱位,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充分、固定坚强、融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及脱位的安全有效方法.

  • 寰枢椎及寰枢关节前路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于泽;蔡志平;崔成立;董乐乐

    目的 观察成人寰椎、枢椎及寰枢关节的解剖学特征,探讨寰枢关节内固定手术的前入路术式及其临床要点,为国人寰枢人工关节积累资料.方法 利用42例成人干燥骨学标本进行测量,使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用精度为0.1度的量角器测量角度,分别测量寰椎前弓半长、高度和厚度;前、的高度和厚度;螺钉在枢椎内的长度、上倾角和内倾角;枢椎横突孔的外倾角和后倾角、枢椎椎板的长度、厚度和高度;枢椎体的横径和矢径、枢椎体前方的高度和后方高度.结果 寰椎前弓半长平均为(10.37±4.18)mm,高度(10.05±2.20)mm,厚度为(8.39±1.35)mm;前结节的高度为(10.11±3.22)mm,前结节的厚度(8.06±1.24)mm;前结节与横突孔之间的距离为(25.67±3.15)mm;螺钉在枢椎内的长度为(23.46±3.08)mm;螺钉的上倾角和内倾角分别为(39.17±4.95)°、(39.56±5.07)°;枢椎体的横径和矢径分别为(18.59±3.16)mm、(15.93±3.11)mm;枢椎体前方高度和后方高度结果为(18.51±2.81)mm、(15.08±3.72)mm.结论 寰枢关节前路手术时,螺钉的长度、外偏角和后倾角等都适合国人使用.

420 条记录 6/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