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颞肌贴覆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慧琴

    目的 总结10例成人缺血型烟雾病患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10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的成人缺血型烟雾病患者围手术期开展术前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并控制血压,积极给予抗脑血管痉挛药物治疗,改善脑微循环;预防颅内出血、吻合血管闭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加强心理护理,积极做好出院指导工作等,并分析干预结果 .结果 1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1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术后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时,10例患者缺血症状较术前有改善,术后1~6个月随访10例患者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颞肌贴覆术的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加速术后康复.

  • 磁共振3D-ASL灌注成像在烟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文高;赵志煌;李亚斌;尹港峰

    目的:探讨磁共振3D-ASL灌注成像在烟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确诊的64例烟雾病TIA患者临床资料,患者行磁共振常规扫描、磁共振3D-ASL扫描,比较两种扫描结果对烟雾病TIA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脑部患侧与健侧相对脑血流量(rCBF)情况。结果磁共振3D-ASL扫描共检测出50例,而磁共振常规扫描检出共有18例,磁共振3D-ASL扫描对烟雾病TIA检出率为78.1%,高于磁共振常规扫描检出率28.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烟雾病TIA患者患侧rCBF水平低于健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3D-ASL灌注成像对烟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检出率较高。

  •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意义分析

    作者:张武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烟雾病患者共35例,经体格检查显示所选患者没有高血压病史。应用本院1.5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对所选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35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左右两侧的颈内动脉末端显示狭窄闭塞;10例患者左侧或右侧的单侧颈内动脉末端显示狭窄闭塞;所有患者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主干显示狭窄闭塞;4例患者显示大脑后动脉的主干狭窄闭塞。9例患者显示为血管跳跃征。21例患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大脑后动脉扩张。4例患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为颈外动脉分支扩张。35例患者的脑底动脉环血管周围显示迂曲或团块状的烟雾血管影像表现,在闭塞血管的同侧可显示单侧的异常血管网。对于双侧血管网异常患者可表现为一侧烟雾血管较多见。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烟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具有无创简便易行特点,值得借鉴。

  • 20例烟雾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

    作者:张瑞兰;李社荣;范乃珍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先天性颅底血管发育异常或其他疾病导致的颅内血管异常血管网形成.该病的病理改变为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的起始部进行性狭窄或闭塞,早期尤以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多见,病变多数累及双侧.脑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但它是一项有创检查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以其无创、价廉、重复性好、准确等特点,对颅底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直接检测,目前已广泛作为烟雾病等各种脑血管病的无创检查手段.

  • 烟雾病1例报告

    作者:雷霞

    患者男性,41岁.于2004年3月23日凌晨1时,起床喝水时出现右侧肢体抽搐,抽搐时患者意识不清,无口吐白沫及大小便失禁,同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左侧上肢抬起困难,行走不能,发病10小时来诊.头颅CT示:"左侧基底核出血,陈旧性脑梗死病灶".

  • 烟雾病致脑室出血1例

    作者:吴元州;吴文彬

    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入院前3小时突发头痛、呕吐,渐意识不清,四肢痉挛,小便失禁.家人发现后,送入我院.4年前,经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烟雾病.查体:T38.0℃,P90次/分,R13次/分,BP14/9kPa.深昏迷,头面部多汗,左右瞳孔不等大,直径分别为3 mm、1mm,对光反射消失,双眼球分离斜视.牙关紧闭,口唇不发绀.颈强直,颈静脉充盈.

  • 三磷酸腺苷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蕾;尹立杰;续蕊;金超岭;刘杰;刘晓建;刘尊敬;郑玉民

    目的 分析三磷酸腺苷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缺血型烟雾病的诊断价值及对脑血流储备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以脑缺血为主要症状就诊的16例烟雾病患者进行两日法负荷及静息脑血流灌注显像,并对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节区对称的部位勾画感兴趣区域,自动计算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对比图像并对负荷前后的rCBF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脑血流储备情况.结果 16例患者静息与负荷脑血流灌注减低的阳性率分别为87.5%(14/16)和93.8%(15/16),两者联合诊断的阳性率为100%(16/16).2例患者静息像脑血流灌注未见明显下降,负荷像脑血流灌注减低,提示血流储备能力下降;13例患者静息像及负荷像脑血流灌注均减低,且负荷像较静息像减低更为明显,脑血流储备能力下降;1例患者静息像脑血流灌注减低,负荷像脑血流灌注改善,血流储备能力尚可.静息像rCBF平均值为(67.01 ± 11.34)ml/(100g·min),负荷像rCBF平均值为(60.87 ± 9.39)ml/(100g·min),负荷像感兴趣区域的rCBF较静息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大部分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储备减低,结合静息与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能更明确地诊断缺血病灶,有助于了解脑血流储备情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信息.

  • 儿童烟雾病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秀敏

    目的 探讨儿童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价值及预后.方法 对20例儿童烟雾病的临床资料结合检查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后的14例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儿童烟雾病临床表现以肢体无力或偏瘫、运动性失语及头痛为主.脑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并有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内科保守治疗19例,手术治疗1例.对其中14例进行10个月至4年8个月的随访,10例遗留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或体征,4例无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肢体无力或偏瘫、运动性失语、头痛是烟雾病的突出症状.脑MRA或DSA的异常征象是早期诊断烟雾病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烟雾病预后的有效方法.

  • 烟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段炼

    烟雾病又称为Moyamoya 病或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种以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至于闭塞,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扩张的血管在血管造影时的形态如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炊烟,故日本人形象地称之为烟雾病.

  • 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儿童烟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程传明;房伟;李伟昌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作为儿童烟雾病首选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例疑烟雾病患儿行螺旋CT血管造影,采集原始数据传至SGI O2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三种重建方法: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多平面重建(MPR).扫描速度0.5s/每转,层厚1mm,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射优维显1.0~2.0 ml/kg,注射速度2.0~2.5 ml/s,扫描延迟时间10~16 s,自下向上扫描,所得结果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比较.结果 12例烟雾病螺旋CT脑血管造影图像处理中,显示脑梗塞10例、脑出血2例、局限性脑萎缩2例.全部病例均表现为颈内动脉或其分支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并伴颅内异常血管网,与DSA所见一致.结论 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儿童烟雾病敏感性高,无创伤,易为患儿及家属接受,可作为儿童烟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 烟雾病的早期手术治疗及疗效探讨

    作者:胡海鹰;陈家焱;徐斌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12例烟雾病患者,以缺血首发8例,以脑出血首发4例.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相结合的手术治疗,1类行右侧颞浅动脉分支吻合,另1类行两侧手术.术后采用DSA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结果脑血流明显改善.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2周复查DSA,脑供血明显较术前改善,吻合口全部通畅,DSA显示脑膜动脉与颞中深动脉与皮质动脉有新生血管网生成.全部患者术后脑缺血症状及脑出血症状均无复发. 结论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对烟雾病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烟雾病 手术 DSA 疗效
  • Graves病合并烟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孝东;王光胜;曹勇军

    目的 探讨Graves病(GD)合并烟雾病(MMD)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例GD合并MMD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均为女性,GD先于MMD发病,随着甲亢症状被控制,神经系统症状有所改善.结论 甲亢合并烟雾病仅见于女性,常于甲状腺毒血症期间发生脑卒中,控制甲亢有助于神经系统症状的恢复和防止复发.

    关键词: Graves病 烟雾病 分析
  • 烟雾病4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昶明

    目的 对4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数字剪影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烟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防治等.结果 均按脑缺血或脑出血进行治疗,病情稳定后,2例转入上级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经过随访追踪手术效果相对满意,患者未再出现脑卒中发作.2例出院回家.结论 烟雾病病因不明,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缺血或脑出血;DSA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治疗主要为去除诱因,针对出血或梗塞进行治疗及手术治疗.

    关键词: 烟雾病 临床表现 DSA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艺;季学兵;夏成雨;周婷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21例行单侧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的多层螺旋 CT 的 CTA 图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分别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患者的 CTA 及 DSA 图像显示的重建血管质量及通畅性进行评分,测量重建血管的吻合部血管管径,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 CTA 图像均可清晰显示重建动脉走行的周围结构解剖关系。CTA 与 DSA 对重建血管的图像评分及重建血管管径测量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多排螺旋 CTA 检查对重建血管的显示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可将 CTA作为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随访评估重建血管情况的常规检查。

  • 烟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孙健

    烟雾病是一种进行性脑血管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作一简要综述,认为烟雾病可能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并且与感染、免疫、放射线、内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均具有密切关系.

  • 成人型出血性烟雾病3例临床报道

    作者:朱锦莉

    1 病例(1)女性,54岁.该患于2006年10月突然头痛、恶心、呕吐,左侧肢体无力,行头颅CT检查:右侧额叶脑出血,出血量约为30ml.予对证治疗病情稳定好转.病后2个月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右顶枕叶部分血管空白,血液供应由同侧大脑后动脉来的侧枝循环供应,符合烟雾病表现.右侧额叶出血原因为局部血管扩张破裂所致.患者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高血脂史,无血管病家族史,生活中无饮酒、吸烟史.

    关键词: 烟雾病 脑出血 成人
  • 段炼教授呼吁关注烟雾病规范治疗

    作者:

    第四届烟雾病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6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新进展、新成果与新趋势”为主题,共同对烟雾病领域的热点难点进行研讨。会上由解放军307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段炼教授牵头,组织美、日、韩、中四国专家成立“烟雾病”国际协作组。这是世界上首个“烟雾病”协作科研组织,其建立将提升“烟雾病”研究到新的台阶。段炼介绍说,“烟雾病”又称自发性基底动脉闭塞症,是一种以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脑底出现异常血管网为特点的脑血管病,这些代偿扩张的小血管在脑血管造影时似一团烟雾,故而得名。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不仅世界第一,其中疑难杂症“烟雾病”患者也日趋增多,据估计患病率每10万人为6~10人,且有增高的趋势,当引起高度关注。过去认为这种病非常少见,但近得益于无创检查技术应用,检出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青少年人脑卒中的主要疾病之一。“烟雾病”危害极大,可导致脑梗死、瘫痪、痴呆、颅内出血、频繁癫痫等诸多严重后果,但不同于一般脑血管病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的特点,该病及早外科治疗可获得痊愈。因此段炼教授呼吁应对该病引起足够重视,使患者能早期接受治疗。据悉,解放军307医院是中国首个以治疗研究“烟雾病”为主要方向的医疗机构,自2002年开始集中力量对“烟雾病”进行攻关,并于2012年成立全军脑血管病中心。截至2013年底,该院已完成5000多例次“烟雾病”治疗,是世界上单个中心大的一组数据;治愈的患者年幼的只有1岁,年长的有80多岁;术后5年出现脑中风的情况低至12.7%,居国际先进水平。

  • 烟雾病36例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作者:李英

    目的 研究烟雾病(MM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MMD患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本组病例多为儿童及青壮年起病,女性居多.病程为多发,主要有脑梗死和短暂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起病形式,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偏瘫、失语、头痛、视力改变等症状;CTA及DSA在脑底动脉环发现血管闭塞、狭窄及烟雾状毛细血管网形成,CTA对本病有一定阳性发现.结论 对于儿童及青壮年反复发作的脑卒中患者要考虑MMD的可能,建议及早进行DSA或CTA检查.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陈锦灿;潘惠仪;刘永辉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追影(MSCTA)对烟雾病的诊断的检查技术要点、影像表现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16层螺旋CT行脑CTA检查,后处理技术为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大密度投影(MIP).结果 CTA能清晰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脑基底动脉环等部位血管狭窄,闭塞的形态,管壁状况及狭窄程度,且能清晰显示增多迂曲的脑基底部的异常血管网.结论 CTA检查可作为烟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临床的治疗有指导作用.

  • 成人烟雾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病)1例

    作者:徐薇

    目的 对1例烟雾病患者的影像改变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烟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等.结果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普及,头MRA检出率逐渐提高.结论 烟雾病病因不明,结合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可诊断此病.

870 条记录 10/44 页 « 12...78910111213...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