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导向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转移瘤

    作者:梁宇闯;李卓永;杨锦钊;林坚;李宗业;柯欣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导向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132个瘤灶)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25例(68个瘤灶,治疗组)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和CT导向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治疗,对23例(64个瘤灶,对照组)施行单纯TACE.全部病例随访10~43个月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66.2%和48.4%;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0%,80.0%,64.0%和78.3%,65.2%,47.8%;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0%和39.1%.两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CT导向PEI在肝转移瘤治疗中可相互协同,疗效优于单纯TACE.

  • 肝癌血供研究进展

    作者:鲁东;吕维富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脏恶性肿瘤,经血管途径行介入治疗可获得可靠疗效.所以准确的描述肿瘤血供对肝癌的介入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研究表明,肝癌血供较为复杂,存在肝动脉、肝外侧支、门静脉供血及肝动脉门静脉双重供血等情况.随着介入治疗次数的增加,肝癌血供亦发生变化.肝癌血供研究直接影响对其介入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疗效.

  • 介入治疗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作者:赵云超;李彦男;何琼宝

    在县级医院设备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笔者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诊治各类患者6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飞利浦iXR神经/肿瘤介入技术新进展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介入放射学迅速发展,已成为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作为一门以医学影像学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学科,介入放射学的持续高水平发展与介入诊疗设备的研究开发紧密相关.秉承“以人为本,简化医疗保健”的品牌理念,以不断满足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的发展需求为立足点,飞利浦“炫”系列血管介入新平台(如Allura Xper FD20、FD2020)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神经、肿瘤、外周血管的介入技术工具,为介入放射学与医学前沿技术接轨提供了良好契机.

  • 活检术诊断食管-胃吻合口重度狭窄的技术探讨

    作者:吴刚;韩新巍;水少锋;管生;马南;王艳丽;丁鹏绪

    目的 探讨介入放射学活检术诊断食管-胃吻合口重度狭窄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以介入放射学技术引入活检钳对15例食管胃吻合口狭窄区活检,判断狭窄的良恶性.结果 食管胃吻合口区活检技术成功率100%,能取到满足要求的标本,5例吻合口活检病理为食管癌复发,10例瘢痕性狭窄.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介入放射学活检诊断食管-胃吻合口重度狭窄是胃镜检查和活检失败者的可行替代技术,操作简单,阳性率高.

  •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172例分析

    作者:张宪亮;齐县伟;辛颖;牛长庚

    目的 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胆管引流术或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172例,根据胆管梗阻情况,施行胆管引流术或胆管支架置入术.观察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记录、分析并发症.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或胆管支架置入成功.术后血清胆红素由(392±121)μmol/L降至(122±9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由术前(165.2±102.3)U/L(62.5±26.1)U/L(P<0.01).全组中位生存时间256 d,1、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3%,89.4%,49.7%和20.6%.并发症:腹腔出血2例,胆汁瘤1例;胆系感染42例;急性胰腺炎12例;胆道出血13例.结论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要有效防治并发症.

  • 支气管动脉灌注术治疗晚期肺癌46例疗效分析

    作者:段贺今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术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丝裂霉素20mg、阿霉紊40m g、顺铂40mg.结果:共插管98次,均获得成功,经过3个月至3年的随访症状好转,肿瘤体积缩小,总有效率达86.9%.结论: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对晚期肺癌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是一种姑息的治疗方法.

  • 对比剂导致急性肾损伤的预防策略

    作者:梁献慧;刘章锁

    近半个世纪以来,对比剂(contrast media,CM)的研发应用使得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发展成为可能.期间对比剂几经改良,以减少其相关的不良并发症.但由于个体差异、药物代谢特性及认识不足等多种因素限制,并发症的发生仍不能完全避免,如肾毒性,已跃居医源性急性肾衰竭第3位病因[1],并直接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预防和治疗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toxicity,CIN)也成为临床医师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伟东;王志平;侯春美;周小明;龚振

    目的 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31例,术后1~12个月随访复查患者临床症状及子宫瘤体改变情况.结果 肌瘤及子宫体积均有明显缩小,月经量及周期恢复正常,贫血改善,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介入放射学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树卿;李平;孙辉;丁甫月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出独特优势,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近几年来它在诊治妇产科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1],受到了国内外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推动介入放射学在妇产科的深入发展,现就其目前研究进展情况概括综述如下:

  • 癌性食管瘘的被膜金属内支架的植入治疗

    作者:李妙玲;王秋萍;强永乾;孙兴旺

    目的探讨被膜内支架置人术治疗癌性食管瘘的效果.方法 25例癌性食管瘘,瘘口直径小于5mm者1 3例,瘘口直径大于5mm小于10mm者7例,瘘口直径大于10mm者5例.25例病人置入被膜内支架26枚,所有病例均在透视下完成.结果 26枚被膜内支架置入一次成功,瘘口全部堵塞,根治了食物外漏或溢入气管.12例感染得到了治愈,6例得到控制,7例无效.结论瘘口直径小于10mm的癌性食管瘘被膜内支架置人术治疗效果好.

  • 老年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作者:钟晓;赵卉;刘毅;岳伟东;段君华;陈勇

    目的评价老年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经病理学证实33例患者,男26例、女7例,平均年龄69.3岁;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将导管插至靶动脉造影。并视其肿瘤血供丰富状况分别采取化疗灌注或/和栓塞措施。结果肿块明显缩小者占27.3%,缩小不明显但症状明显好转者占57.5%。且提高了生存率和生存期。结论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灌注或/和栓塞为不能承受手术老年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疗效肯定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学东;沈延政;黄敏;严禹;孙勤;周轶群;徐颖

    目的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将微波天线直接插入人体肝脏肿瘤,产生凝固坏死(PMCT).评价该方法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应用HSE-8M微波治疗仪(频率2450MHz)对32例患者的51个肝癌结节进行微波凝固治疗,并用Levovist(利声显)超声造影、3-D US和实验室检查等观察疗效.结果微波凝固治疗后,Levovist造影显示肿瘤内血流消失或明显减少,32例中有20例原发性肝癌,其中16例AFP明显下降,一例下降近3万单位,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较满意.结论 PMCT可使肿瘤留置固化、原位灭活,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可供选择的肝癌非手术治疗方法;将肿瘤内血管树主干作为凝固治疗的主要目标,可提高疗效;Levovist造影观察PMCT前后肝脏肿瘤内血流的变化应当作为判断 PMCT疗效的金标准;3-D US成像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凝固区形态,准确测量凝固区体积,客观评价疗效.

  • 100例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检查或治疗的辐射剂量分析

    作者:王金龙;凌锋;李亚春;宋庆斌;黄居义

    目的测量在脊髓血管畸形的介入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及介入医生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分析影响X线辐射剂量的因素及其减低剂量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应用热释光测量法对我中心近期100例脊髓血管畸形进行介入放射学检查和(或)介入治疗辐射剂量测量. 结果全脊髓血管造影患者皮肤剂量范围0.009~2.032Gy,介入医生所受剂量范围 0.225~1.601mGy;进行栓塞治疗时患者皮肤剂量范围2.131~9.874Gy,介入医生所受剂量范围0.307~ 2.462mGy.结论全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金标准,并为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患者及介入医生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很大,个别患者可出现急性放射性皮肤红斑、脱发等症状.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减低X线辐射剂量.

  • 两种介入放射学(CA和PTCA)所致患者辐射剂量研究

    作者:白玫;刘彬;郑钧正;彭明辰

    目的 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介入放射学中心为现场,着重选取介入放射学中较常实施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和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这两种医疗实践所致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探索临床介入放射学实践中较为恰当的监控方法.方法 现场调查监测两种介入放射学实践所致患者的面积剂量乘积(DAP)和介入参考点的累积剂量(CD)等,样本积累了CA患者84例,PTCA患者51例;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技术的PCXMC软件,根据现场在线监测的DAP和CD值数据,估算患者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水平.运用热释光(TLD)剂量测量方法进行人体模型模拟实验研究,测量体内主要器官的吸收剂量,并与软件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DAP和CD值采用软件估算得到的器官吸收剂量值与TLD测量的器官吸收剂量相比较,经配对t检验,检验结果P>0.05.对于PTCA,所监测的DAP范围为16423 mGy·cm2至161973 mGy·cm2,介入参考点处的累积剂量CD值为287 mGy至2883 mGy,有效剂量为2.3 mSv至20.1 mSv.对于CA,所监测的DAP范围为7611 mGy·cm2至60538 mGy·cm2,CD范围从120.0 mGy至1016.0 mGy,有效剂量为1.1 mSv至6.9 mSv.所得CA患者有效剂量与DAP值的转换系数为0.114 mSv·Gy-1·cm-2至0.139 mSv·Gy-1·cm-2;PTCA患者有效剂量与DAP值的转换系数为0.124 mSv·Gy-1·cm-2至0.142 mSv·Gy-1·cm-2.依据软件估算得到的介入患者各器官平均剂量水平和在线监测的CD值,还建立两种介入放射学实践所致患者器官剂量与CD值的转换系数.结论 采用在线监测的DAP和CD值作为介入放射学实践所致患者辐射剂量的表征量,可以比较方便快捷地估算出患者有关器官的吸收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为介入放射学实践及时提供患者受照的辐射剂量学信息,有利于指导和加强介入放射学中患者所受医疗照射的防护,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并且提供了建立相应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的表征量和参考水平.

  • 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巨块型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作者:王茂强;关俊;刘凤永;王仲朴;谢春明

    目的评价介入微创伤治疗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巨块型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 11例患者均用介入治疗.6例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其中4例为急性巨块型.确诊方法主要有胸部增强CT、下肢-盆腔Doppler超声波检查和血管造影.所应用的介入治疗技术有经导管血栓抽吸、捣碎(n=11),保留导管溶栓(n=7),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n=11)和金属支架开通髂静脉阻塞(n=4).术后给予肝素和低剂量溶栓治疗1周,以后改为长期口服抗凝剂.术后随访内容有超声波、胸部X线片、部分患者做增强CT,随访时间6~22个月. 结果①7例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右侧,进行介入治疗9例,血栓抽吸、溶栓和髂静脉支架置入的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有效率为100%,无重要并发症;②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成功率为100%,随访期间未出现肺栓塞症状;③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6例,4例为中央巨块型栓塞、均有右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受累及,3例合并有左下肺动脉栓塞,累计梗塞范围约55%~75%,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正常(75~85mmHg),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复查血管造影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介入技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可预防致命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经导管血栓清除和溶栓治疗可及时消除肺动脉主要分支内的血栓、改善患者症状,对救治急性巨块型PE有重要价值.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元星;印建国;汤建荣;杨炳飞;张亚琴;李铁林;李彦豪

    目的评价和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治疗肝血管瘤12例,瘤体小3.3cm×3.0cm,大12.0cm×13.0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后,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介入治疗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重要手段.

  • PVA与LPE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宏伟;邹英华;董燕;伉燕;陈彩珍;隋强

    目的 对比评价聚乙烯醇颗粒(PVA)与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两种材料在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根据临床表现、超声及DSA造影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人应用PVA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B组14人应用PLE行栓塞术.28例患者均应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并注射栓塞材料.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病人的痛经程度,月经量及子宫病灶的体积变化.结果 栓塞技术成功率100%.A组8例、B组10例术后3月痛经消失;A组6例、B组4例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5个月痛经消失.A、B组患者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1.83%,43.59%.术后6个月A组、B组肌瘤体积平均缩小分别为51.63%,52.9%.结论 PVA与PLE两种材料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中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探讨:胆道支架置入+碘-125粒子腔内照射联合治疗

    作者:常钢;游洋;孟凡喆;杨志刚

    目的 研究胆道腔内碘-125粒子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接受胆道碘125粒子腔内放射治疗.结果 除3例患者于术后2~3个月因肿瘤晚期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外,其余病例均未出现黄疸,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初步观察表明胆道支架置入+胆道碘125粒子腔内放射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经动脉超选择热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建华;张迎光;彭志康;张茂根;郑建辉

    目的研究经动脉超选择热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69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行经动脉超选择热化疗栓塞,将5-FU、卡铂及丝裂霉素与生理盐水或碘油混合,加热至55~65℃后经微导管注入肝癌滋养动脉.对照组30例,行经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温度控制在20℃.术后记录体温、肝功能变化.观察有无并发症出现.术后每月复查甲胎蛋白(AFP)及CT,独立盲法评价碘油沉积情况及肿瘤大小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统计肝癌患者生存率.结果实验组生存率:0.5年、1年、1.5年、2年、3年、4年分别为,100% 、97%、90% 、79% 、62% 、3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肝功能变化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实验组毒副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动脉超选择热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是较方便、简单、安全的方法,能显著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1504 条记录 4/76 页 « 12345678...757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