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彝良与鲁甸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康复需求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彝良与鲁甸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康复需求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和参与诊治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统一调查表,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地震灾区疾病分类方法对受伤部位及受伤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彝良地震伤员中以压榨伤和高空坠物为主,鲁甸地震伤员以房屋倒塌所致的压榨伤以及滑坡、泥石流所致的砸伤为主。经初步筛查所需辅助需求主要有踝足矫形器、腰围、脊柱背心、拐杖、步行器等。结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应结合灾区的地理环境、伤员的伤情特点和康复需求制定有效的医疗救援预案,做好人员和物资储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以保证救治的时效性与有效性。
-
危重多发伤的伤因规律及其急救监控
本文统计了我中心急诊抢救室1994~1995年内救治的各类危重多发伤205例.现就其伤因、伤情特点和就诊的规律性加以分析,以进一步探讨早期有效救治和监控的可行方案.
-
城市突发大型灾害事件的院前急救
伴随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诸如犯罪、中毒、地震、火灾、洪水、泥石流等"天灾人祸"有逐年上升趋势,造成城市特有的突发灾害事件,大量人员伤亡,财产严重损失,影响社会的安定.本文回顾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自1987年成立至2002年参与抢救的271起辖区内突发大型灾害事件,总结分析其伤情特点和现场救治要点,现介绍如下.
-
开滦煤矿创伤人群的伤情特点分析
目的 调查开滦煤矿创伤的伤情特点,为今后的医疗救治和预防提供有效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度开滦集团公司参加伤工查体的职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性别和年龄分布,年工伤率趋势,受伤等级及受伤部位分布情况.结果 煤矿创伤职工以男性为主,40~49岁职工发生煤矿创伤的比例高,占35.44%.30年期间职工发生煤矿创伤的比例以1986年高,占4.11%,2011年低,占0.10%,年工伤发生率大致呈下降趋势,且每年煤矿创伤集中在1月份.受伤部位以四肢多(63.75%),腹部少(0.53%).等级分布5~10级损伤部位以四肢多,年龄以40~49岁比例高,≥60岁比例低,1~4级损伤部位以腹部损伤多,年龄以30~39岁比例高,<20岁比例低,各级损伤部位均以腹部少.结论 根据以上煤矿创伤的发生规律,对煤矿工人有针对性实施健康教育和医疗救治,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创伤的发生,从而保护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提高企业效益.
-
日遗化武器处置现场突发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中的护理
侵华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将大量化学武器遗弃在我国境内,凡日军所到之处均发现有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以下简称"日遗化武").目前,中日双方已着手处理日遗化武.因存在炮弹爆炸或化学毒剂泄漏中毒的可能,现场处置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一旦发生突发事故,需要迅速有序地展开现场医学应急救援,包括事故现场伤员的抢救、检伤分类、洗消、急救和后送.通过多次参与日遗化武处置现场医疗保障工作的经验,结合突发化学事故伤员伤情特点及医学救治流程,就如何做好现场处置突发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中的急救护理工作探讨如下.
-
日遗化学武器处置现场突发化学事故的医学急救
侵华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将大量化学武器遗弃在我国境内,凡日军所到之处均发现有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以下简称"日遗化武").目前,中日双方已着手处理日遗化武.因存在炮弹爆炸或化学毒剂泄漏致人中毒的可能,现场处置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一旦发生突发事故,需要迅速有序地展开现场医学应急救援,包括事故现场伤员的抢救、检伤分类、洗消、急救和后送.结合多次参与日遗化武处置现场医疗保障工作积累的经验,根据突发化学事故伤员伤情特点及医学救治流程,本文就如何做好现场处置突发事故医学应急救援工作做一探讨.
-
地震灾害伤员创伤伤情特点与救治(VCD)
-
排雷中地雷炸伤伤情特点及防治
本文对地雷伤的原始资料进行了总结,对地雷炸伤的原因.伤情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应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地雷伤的救治提供科学依据.
-
广西边境局部战争几种特殊伤、病的防治
在建国以来,有关作者根据几次战争及局部冲突的战伤资料进行战后研究,并总结出战伤伤情特点,发生规律及救治体会指导以后战场伤员救治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而关于山岳丛林战区一些特殊伤、病发生原因和特点论述较少.本文是在广西边境,即亚热带山岳丛林地这一特定的地理、气候作战时,所发生的几种特殊伤、病,是迄今国内战伤资料未曾总结和报道过的伤例.故此进行总结以为广西边境局部战争战伤资料的补充和完善, 提高对这些伤、病防护和救治技术,从而减少战伤伤亡率,提高战斗力.
-
坠落伤不同致伤原因损伤发生情况与特点
坠落伤是现代常见损伤,为当今人类伤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坠落致伤原因可分为意外事故、自杀及暴力犯罪.由于不同坠落原因的损伤发生情况、致伤规律及伤情特点各不相同,从而给伤情的早期判断及处理带来一定困难,为充分认识并掌握坠落伤不同致伤原因的损伤发生情况与特点,不断提高诊治水平,减少伤残与死亡,笔者根据近年来坠落伤有关研究文献作一概述.
-
胸腹联合伤155例救治分析
胸腹遭受钝性暴力或下胸上腹穿透伤,均可导致胸腹联合伤.患者常有多发伤使伤情互相掩盖,如缺乏警惕性和对伤情特点的认识,易造成早期诊治延误.我科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胸腹联合伤155例,现总结救治体会如下.
-
海战伤合并海水浸泡伤的伤情特点及救治技术研究进展
海战中伤员合并海水浸泡极为常见.由于海水低温、高渗并含有大量细菌,战伤合并海水浸泡与一般陆战伤有不同的伤情特点.本文介绍了这类战伤的伤情特点及早期救治原则,并提出继续深入研究战伤合并海水浸泡的重要意义.
-
严重多发伤的救治
由于意外事故增多,多发性损伤也很常见,是基层医院救治工作的重点.为了降低多发性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现就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120例多发伤病人的伤情特点与救治措施,总结如下.
-
严重肝外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患者的护理
严重肝外伤患者往往合并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其手术后病死率高达50%左右.近年来,随着对创伤患者伤情特点的认识增多,损伤控制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逐渐在严重创伤救治中被广泛采用[1].本研究将我院2004年7月~2008年7月行DCS的严重肝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突发事故所致批量伤员的救治
突发事故,常出现大量伤员,即批量伤员(masscasualty).造成的损伤也具有伤情多样化、轻重伤员混杂、简单伤与复合伤并存等特点,大大增加了救治的难度[1].了解批量伤员的伤情特点,对于提高其救治成功率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总结包括我院组织人员到汶川地震灾区的救援,分析报道如下.
-
某部2013-2014年度军事训练伤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某部2013-2014年度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及致伤因素,为提高训练质量、保护官兵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从《军事训练伤监测信息系统》中抽取2013、2014年度的训练伤病历信息,对训练伤发生时间、部位、伤势、伤类、人群特征、致伤科目和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4年度该部各发生军事训练伤307例和253例,受伤部位均以下肢为主,2个年度均占一半以上;伤类以软组织损伤和骨与关节损伤为主,2个年度均占95%以上;义务兵和学员为训练伤高发人群,2个年度均占约1/3;体能训练为主要致伤科目,防护措施、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等为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每年均出现2次发生高峰,分别在3-4月和9-11月.结论 军事训练伤受多因素影响,要针对官兵不同年龄、性别、专业及作训区域、时间和训练科目等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
-
某部侦察兵集训训练伤发生特点及干预措施
2003年秋季,我们在跟随某部侦察兵野外集训期间,对其训练伤发生的特点和防治措施的干预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民警伤情及警用急救包定位分析
目的:确立警用急救包定位,为警用急救包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分析民警执法过程中常见伤情特点,对比国内外警用急救包品量及使用情况.结果:指出了民警急救模块由复苏、通气、止血、包扎等部分组成,并对警用急救包配备率及使用率的提高提供了相应建议.结论:警用急救包需与警伤特点相结合,与急救技术相配合,以提高急救效能.
-
驾驶员膝伤的临床伤情分析
随着交通事业发展,机动车交通事故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由于驾驶员特殊的驾驶姿势,其膝部损伤较为突出,伤情特点与创伤机制密切相关.我院1988年1月-1998年1月共收治此类损伤187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对其创伤机制与伤情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
脊柱跳跃性骨折的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相邻的椎体或其附件同时发生骨折,称之为脊柱跳跃性骨折.我院1984年1月-1994年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2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伤情特点与致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