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婴儿头面部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带菌情况分析

    作者:王敏;周夕湲;冉琴;熊琳;冉玉平;徐海涛;蔡文玉

    目的 了解患头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婴儿与正常婴儿头面部马拉色菌带菌情况及来源分析.方法 采用胶带法粘取脂溢性皮炎患儿头面部皮损及其母亲胸前皮肤、正常婴儿额部皮肤及其母亲胸前皮肤等处鳞屑,接种于含菜籽油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分离马拉色菌,并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 ①4组150例标本中共分离出101株马拉色菌;②脂溢性皮炎患儿与正常婴儿马拉色菌培养阳性率以及菌种构成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③脂溢性皮炎患儿与正常婴儿分别与其母亲的马拉色菌培养阳性率以及菌种构成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菌种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较差.结论 马拉色菌是患儿皮肤的常驻菌;脂溢性皮炎患儿及正常婴儿皮肤马拉色菌可能部分来源于母亲.

  • 马拉色菌对免疫抑制小鼠系统致病性研究

    作者:李小红;于建斌

    目的研究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制作合轴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对感染死亡及处死小鼠心、肺、肝、脾、肾标本进行HE染色、PAS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各实验组小鼠一般状况变差,陆续死亡;各脏器均可见PAS阳性孢子、组织变性坏死、肉芽肿改变、真菌孢子栓子及坏死组织栓子等病理改变;各脏器实体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线粒体水肿.结论①合轴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均可经尾静脉注入方式系统感染免疫抑制小鼠.②感染小鼠不同脏器感染程度不同(P<0.05),肺、肝感染程度较高;不同脏器受侵程度不同(P<0.05),肝、肺病变明显.③感染小鼠各脏器实体细胞均可见不同程度以线粒体水肿为主的超微结构改变.

  • 七种抗真菌药物对马拉色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作者:郑晓晖;夏修蛟;王志东;许爱娥

    目的应用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酮康唑、联苯苄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环比酮胺7种抗真菌药物对马拉色菌的小抑菌浓度.方法液基微量稀释法,制备微量药敏板,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中,真菌生长情况.结果 7种药物的MIC范围为酮康唑<0.125 μg/ml,联苯苄唑0.5~2 μg/ml,伊曲康唑<0.125~0.25 μg/ml,氟康唑8~32 μg/ml,咪康唑8~32 μg/ml,特比萘芬0.5~4 μg/ml,环比酮胺16~32 μg/ml,对照二甲基亚砜>64 μg/ml.结论 7种药物抑菌效力从高到低依次为酮康唑、伊曲康唑、联苯苄唑、特比萘芬、咪康唑、氟康唑、环吡酮胺,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 槿柏洗剂体外对马拉色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付蓉;李元文;周志强;赵雅静;宋利梅

    目的 观察临床治疗脂溢性皮炎的验方——槿柏洗剂对3种马拉色菌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在液基微量稀释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含油的培养基作为马拉色菌的液体培养基,制作菌落标本,置入不同浓度中药药液中分别作用8h,24h,48h,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槿柏洗剂分别于8h,24h,48h作用马拉色菌后,其超微结构呈现出孢子的连续性破坏表现.结论 本研究从微观角度说明了槿柏洗剂对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限制马拉色菌具有抑菌或杀菌的作用,为临床验方奠定理论基础和疗效依据.

  • 非培养DNA提取法鉴定马拉色菌菌种

    作者:张浩;冉玉平;谢震;代亚玲

    目的 建立新的马拉色菌菌种鉴定方法,提高菌种的检出率,避免培养造成的误差,适合大样本量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无菌敷贴采集正常皮肤或皮损区标本,1% Triton X-100洗涤液反复洗涤后进行DNA提取,设计马拉色菌种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并以标准株作为对照,分离鉴定菌种构成.结果 对10个种的标准株,特异引物均能扩出特异性条带.以标准株特异条带为参照,从15例正常志愿者头面部和10例花斑糠疹患者皮损区分离标本中均扩增出特异条带,显示构成以球形及限制马拉色菌为主(分别为34.30%,21.90%和34.50%,27.60%).结论 利用非培养直接DNA提取法能从正常皮肤及皮损区鉴定马拉色菌菌种构成.

  • 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沈延根;杨森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感染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主要对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马拉色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与应用

    作者:许雪;李红宾

    马拉色菌作为一种嗜脂性的条件致病真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4个菌种,然而传统的表型鉴定方法对生理生化特征不典型的马拉色菌菌株难以鉴定,近年来对马拉色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为马拉色菌属的分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方法.本文就马拉色菌的相关分子生物学鉴定进展做一综述.

  • 芝加哥天蓝与KOH涂片镜检对马拉色菌诊断的比较

    作者:刘钟;李东升;陈金波;陈柳青;段逸群;樊翌明

    目的 以培养作为诊断标准,比较芝加哥天蓝涂片镜检和KOH涂片镜检对马拉色菌诊断的阳性率、阅片耗时等方面差异.方法 收集门诊可疑马拉色菌感染患者皮屑标本,同时做真菌培养、芝加哥天蓝涂片、KOH涂片,培养阳性的281份标本,对芝加哥天蓝涂片镜检和KOH涂片镜检阳性率、阅片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芝加哥天蓝可将马拉色菌的孢子或菌丝染成蓝色而皮屑等被染成浅紫红色杂质背景,阅片时间(70.99±12.61)s,KOH阅片时间(79.56±15.6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的281例马拉色菌标本中芝加哥天蓝染色涂片镜检阳性193例,阳性率68.68%,KOH涂片镜检阳性179例,阳性率6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芝加哥天蓝涂片为马拉色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阳性率高、稳定性强、性价比好、结果易读取的检查方法.

  • 115例青年耵聍中马拉色菌存在状态调查

    作者:李小红;王锰;王瑞;于建斌

    目的调查青年人群耵聍中马拉色菌的存在状态. 方法应用派克墨水染色镜检法对115例青年耵聍中马拉色菌进行检测,并观察耵聍量及瘙痒程度.结果检测对象中症状明显者占81.74%(94/115),耵聍中马拉色菌带菌者占86.09%(99/115).结论正常人群及轻度外耳道炎患者耵聍中存在马拉色菌、蠕形螨及曲霉.

  • 湿疹及皮炎

    作者:

    20120122 特应性皮炎患者ECP、tIgE、sIgE、EOS的检测及意义/赵俊芳(天津市中研院附院),李桂珍,赵宏丽…//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4).-228 ~ 229101例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ELISA及免疫印迹法检测ECP,tIgE及sIgE水平,传统方法计数外周血EOS.结果:AD患者ECP,tIg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而EOS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3%患者至少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44.56%患者对2~7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正常对照组sIgE全部阴性.认为ECP,tIgE,sIgE和EOS在AD的发病及病情监测中起一定作用.表3参5(阴亚坤)20120123马拉色菌与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理论结合/王韵茹(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章强强//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3).

  •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研究现状

    作者:蹇强(综述);姜文成;李可心(审校)

    马拉色菌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真菌,容易诱发真菌感染性皮肤疾病,其中花斑癣的发病与该菌属存在着直接的相关性。目前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马拉色菌毛囊炎、银屑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均与马拉色菌属的感染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综合相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对马拉色菌属在一些常见皮肤疾病中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有关的概述。

  • 马拉色菌致病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蔚;刘莉;贾文祥

    马拉色菌是人类和温血动物皮肤的常驻菌,亦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它可以引起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多种疾病.脂酶、蛋白酶、磷脂酶和脂氧合酶等为马拉色菌主要侵袭性酶.马拉色菌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多种形态学改变、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和细胞凋亡.

  • 马拉色菌蛋白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作者:曾蔚;贾文祥;冉玉平;邝玉;赵红梅;郭晓莉

    为建立检测马拉色菌蛋白酶的方法并检测不同来源菌株的蛋白酶活性,使用全脂牛奶平板法、BSA平板法检测7株标准株,33株M.furfur、12株M.sympodialis、4株M.obtusa临床分离株和28株M.furfur正常皮肤分离株蛋白酶活性,并检测温度、pH值和蛋白酶抑制剂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7株标准株均检出蛋白酶活性,M.furfur临床分离株蛋白酶活性高于正常皮肤分离株(p<0.01),高蛋白酶活性在32℃、pH5.5时表达,EDTA能抑制其蛋白酶活性.全脂牛奶平板法为简便、可靠的测定马拉色菌蛋白酶活性的方法,蛋白酶活性与菌株的致病性相关.

  • 从2例前列腺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马拉色菌

    作者:李君;徐琦;吴曰铭;许晏

    目的报告从2例前列腺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出并鉴定为马拉色菌.方法常规方法取患者前列腺液,并通过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从患者的EPS中分离并鉴定出马拉色菌.临床上氟康唑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结论马拉色菌为引起前列腺炎的可疑真菌.

  • 松针提取物抑制马拉色菌活性成分的工艺研究

    作者:林爱弟

    目的:对马尾松松针的提取物抑制糠秕马拉色菌活性成分的工艺研究.方法:通过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效果,并以抑菌效果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较佳提取工艺.结果:当提取溶剂为60%乙醇,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50 min,料液比为1:20(g:mL),所得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佳.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推测松针抑菌的活性成分可能是多糖和黄酮类.通过体外测试法表明了松针提取物抑制糠秕马拉色菌活性较为优质,抑菌作用比较良好,值得将其进行逐渐开发,加以利用.

135 条记录 7/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