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全面推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医疗卫生资源只有世界的2%,医疗卫生服务担负着艰巨的任务.
-
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建设与成效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人口多的国家[1].糖尿病领域对护士的专科化要求日益突出,需要护士与医生合作共同参与糖尿病预防、教育、治疗、研究、咨询、管理等工作,这对护士进行糖尿病的综合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精神,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2008年7月被安徽省卫生厅授予“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称号并挂牌.2008-2010年连续3年共承办3届培训班,为全省输送了105名糖尿病专科护士.学员中有66人来自“三甲”医院,39人来自“二甲”医院;3届学员年龄26~43(30.82±4.48)岁;专科工作年限3~19(8.23±4.30)年;大专学历63人,本科学历42人;主管护师30人,护师62人,护士13人.其中职称、学历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现报告如下.
-
手术室护理岗位设置的发展与现状
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1]明确指出,护理管理必须科学设置护理岗位,提高管理效率.手术室作为对外科患者集中进行手术干预的场所,手术室护理岗位承担着为围术期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的责任.随着外科技术、麻醉技术以及消毒灭菌技术的进步,手术室护理岗位也随之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单一角色到专业化角色的发展过程.如今,在复杂的手术室环境中,如何合理运用护理人力资源,既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又能保证手术患者护理的连续性、可及性和安全性,终促进手术室护理专业化岗位体系的建立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在阅读国内外文献后,本文综合各种信息对手术室护理岗位设置的发展与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
社区护理学专业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其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纲要》中对人才培养质量强调"实施卓越计划,强化实践教学,适应社会需要"3个方面.
-
湖南省三级医院护理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管理策略
2005年以来,湖南省以持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湖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和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认清护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明确我省"十一五"护理事业发展目标,以加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为突破口,促进我省护理队伍建设.
-
对中医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从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全局出发,明确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前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关口,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积极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高等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的内容之一,更是高等中医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
贯彻条例落实规划推动湖北省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湖北省的护理工作在卫生部领导下,在厅党组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努力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切实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积极转变护理服务理念,不断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
把握机遇努力振兴安徽护理事业
随着((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颁布实施和2005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的召开,安徽省在加强对临床一线护士人力资源的管理,培养专科护士、积极推进护理专业化和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
建立院内专科护士培养与使用长效机制--访广东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黄惠根
20世纪80年代末,专科护士的概念首次被引入我国大陆地区,受到了护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后,专科护士的培养和认证工作已经在全国多地逐步开展。《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中明确指出,要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中将“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列为重点任务,同时还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为全国培养2.5万名临床专科护士的发展目标。至此,专科护理已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
-
安徽省卫生厅贯彻落实《安徽省护理事业发展五年规划(2006-2010年)》阶段性检查、调研
为了解各地贯彻实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 年)》(以下简称《纲要》)和《安徽省护理事业发展五年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五年规划》)的情况,2007年4月16~24 日,安徽省卫生厅组织了对全省三级医院、部分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进行检查.6月,卫生部又组织对全国三级医院护理工作进行了调研.
-
我国"十一五"工伤康复事业的新发展
2006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探索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五年来,全国工伤康复制度从无到有,服务队伍由小到大,工伤康复工作为工伤职工搭建了一座沟通医院与社会的桥梁.
-
中华护理学会2006年护理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06年是<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年,为了贯彻规划纲要,加强护理队伍管理,中华护理学会于3月9日在京召开了2006年护理管理工作会议,卫生部医政司护理处郭燕红处长和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150多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出席了会议.
-
中华护理学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实现中国科协事业科学发展及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依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特制定本规划.
-
"专业护士"是护理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
为了促进、引导护理专业的发展,2005年,在国家卫生部直接策划组织下,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卫生部颁布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下称<规划纲要>),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护理专业的发展规划,对指导护理专业的发展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以及《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结合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制定本规划纲要.
-
健康中国从健康孕期开始育龄女性需要"孕前-孕期-产后"系统的糖尿病管理模式——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教授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仍然延续"健康生活与糖尿病",这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健康中国"的概念一脉相承.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已经影响到1亿国人的健康,其中也包括为数不少的育龄女性.
-
倡导人文护理防范护理纠纷
人文护理即护理人文关怀,是哲学与护理学的有机结合,是人文关怀理念在护理学科的具体应用[1].人文关怀是人文护理的核心内容,是护士将获取的知识内化后,自觉地给予患者的情感付出.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在我国护理行业内已达成共识,并越来越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单位的重视.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以及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
-
数字医学在妇产科中的发展前景
数字医学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概览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特别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数字医学”就是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领域的新事物.信息科学,以数字化输入为特色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惊人的效益,给创新者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2001年,在我国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主题为“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研讨会,揭开了中国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的序幕.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863计划”的资助,相继建立了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人体数据集.
-
2000年至2004年山西省5岁以下死亡儿童医疗利用情况分析
降低儿童死亡率是<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儿童保健工作重点.本文对山西省2000年至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死亡儿童的医疗利用状况.
-
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的成效
出生窒息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本院1995年统计资料表明,窒息发生率为15.22%,新生儿窒息病死数占围产新生儿死亡的76.92%,为实现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首要目标,提高生命质量,我院开展新法复苏工作8年来,产、儿科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