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俊杰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80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评价疗效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内固定失败、肩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复查内固定失败12例(15%),内固定成功68例(85%),年龄(OR=1.763,P<0.05)、AO分型C型(OR=2.185,P<0.05)、术前骨密度(OR=1.823,P<0.05)是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68例患者术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70分52例,<70分16例,优良率76.47%,Neer分型四部分骨折( OR=0.354,P<0.05)、AO分型C型( OR=0.263,P<0.05)是肩关节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发症内固定相关组和非内固定相关组不同年龄段、Neer分型和AO分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老年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高龄、AO分型C型、术前低骨密度会影响内固定效果,Neer分型四部分骨折及AO分型C型对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

  • 经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冯万文;党跃修;翟德忠;李春辉;武茹;钱元;夏亚一

    目的 探讨经肩峰前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20例,年龄32~74岁,平均(56±10.64)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6例,其中包括合并肩关节脱位7例和臂丛神经损伤1例及脑血栓后遗症2例.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X线检查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3.75±4.7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24周,平均(10.78±4.47)周,未发生腋神经损伤及肱骨头坏死和肩峰撞击综合征,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外展25°~90°,平均81.53°±12.35°,前屈上举30°~180°,平均146.11°±35.52°,外旋-10°~45°,平均35.97°±11.45°,内旋达T10水平(T7~L4).Neer评分为60~95分,平均(89.75±8.96)分,优26例,良6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为88.89%.肩关节外展功能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肩峰前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 微创技术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陈雨;袁锋;黄伟杰;罗涛

    目的评估采用微创技术锁定钢板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采用微创技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76例,其中男22例,女54例,年龄61~88岁,平均71.8岁。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20例,三部分骨折37例,四部分骨折19例。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采用Constant-Murley( CMS)评分和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 ASES)评分进行随访并评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结果70例获随访,6例失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26.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1周。术后6个月CMS评分为67.5±8.4,ASES评分为61.3±11.4,优良率58.6%;术后12个月CMS评分为84.7±7.6,ASES评分为86.5±8.7,优良率71.4%。术后12个月CMS评分、ASES评分及优良率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采用微创技术锁定钢板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复位确切,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结合长型肱骨近端锁定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中上段骨折

    作者:杨立辉;王瑞;柳伟;安立琨;孔晓川;李健;洪刚;朱文艺;郭子城

    目的 探讨长型肱骨近端锁定板经肱骨外侧入路微创固定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中上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使用长型肱骨近端锁定板经肱骨外侧入路微创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中上段骨折.根据AO/OTA分型:B型5例,C型8例.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健侧、患侧肩关节进行评分,同时计算患侧评分占健侧评分的百分比. 结果 手术时间(96.1±13.1)min,出血量(153.4±45.8)ml.13例伤口全部Ⅰ期愈合,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10.5±3.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7±1.8)周;骨折端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拔出及断钉,无肱骨头坏死.末次随访时,患侧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155.7±9.7)°.患侧在末次随访时平均(81±6.0)分;患侧评分占健侧百分比(89.3±5.8)%;优良12例,满意1例,优良率为92.3%. 结论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结合长型肱骨近端锁定板外侧入路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损伤小,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较高,更适合于粉碎性或骨质较差的肱骨干骨折.

  • 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忠义;朱萍;冯兴兵;周晓波

    目的 比较分析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采用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锁定钢板组114例和人工关节置换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功能恢复、活动度、解剖位置、并发症和术后Neer评价结果. 结果 根据Neer评分标准,人工关节置换组评分优34例、良23例、中25例、差4例,优良率66.3%(57/86);锁定钢板组评分优53例、良47例、中10例、差4例,优良率87.7%(100/114),锁定钢板组优良率明显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x2=13.35,P<0.001).锁定钢板组患者疼痛评分(26.9±8.5)分、功能恢复评分(22.4±7.1)分、活动度评分(19.8±5.5)分和解剖位置评分(8.0±1.8)分;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疼痛评分(24.8±10.2)分、功能恢复评分(20.2±6.7)分、活动度评分(18.1±6.6)分和解剖位置评分(7.9±2.1)分,锁定钢板组术后功能恢复和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t=2.22、1.99,P=0.014、0.024),而疼痛和解剖位置评分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0.36,P=0.057、0.359).锁定钢板组患者术后出现关节僵硬2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肱骨头坏死l例,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出现关节僵硬1例、伤口感染1例、术后再骨折1例、肱骨头坏死1例,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P=0.683). 结论 锁定钢板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有效手段,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锁定钢板于术技术要求较低,可提高术后功能恢复和活动度及改善Neer评价结果,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较理想方法.

    关键词: 肩骨折 人工关节
  • 锁骨钩接骨板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2年随访分析

    作者:吴小丰

    背景: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锁骨钩接骨板内固定术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手术方式,近期疗效肯定,但中远期疗效尚不确切。目的:探讨锁骨钩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中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7月采用肩锁钩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7例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A组)及3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B组),术中视情况选择钢丝捆扎及韧带修复,术后随访2年,进行Constant-Murley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A组为83.78%(31/37),B组为84.38%(27/32),相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P=0.067);术后2年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A组为86.49%(32/37),B组为93.75%(30/32),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4)。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18.92%(7/37),B组为15.63%(5/32),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19)。在发生并发症的12例患者中原有肩锁关节骨化10例,其中A组6例,B组4例;原有肩锁关节骨关节病5例,其中A组3例,B组2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原有病变呈正相关(P=0.206)。结论:肩锁钩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良好,后者的疗效更优。两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原有肩锁关节骨化和骨关节病呈正相关,但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戴亚辉;祝晓忠

    肱骨近端骨折是成人上肢骨折中的常见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的 4% [2],发生率约为 64.3~98.7 / 10000 [3-4],并逐年升高,其中肱骨大结节骨折占到约 20% [5-6].肱骨近端骨折多发生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低能量损伤,其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4,6-8].临床上,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多数移位不明显,可保守治疗,但这类患者更易漏诊,且在保守治疗过程中,仍有二次移位的风险.对于移位比较明显的患者,由于可能会影响肩关节稳定性,从而引起远期肩关节活动障碍,多建议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与器械的进步,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方法多种多样,此综述回顾既往文献,就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肱骨 骨折 肩骨折 综述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腓骨头髓腔植入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朱加亮;杨润功;吴克俭;衷鸿宾;左坦坦;侯树勋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 )结合深冻同种异体腓骨头髓腔内植入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LPHP结合深冻同种异体腓骨头髓腔内植入治疗15例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62~85岁,平均73岁。致伤原因:摔伤11例,交通事故4例。所有患者均有骨质疏松,骨折均为粉碎性,内侧壁均缺少支撑,复位比较困难;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折伴肩关节脱位4例。结果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40 ml。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免疫排斥反应,无感染、血管及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5~30个月,平均19个月。X 线片检查示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未见明显复位丢失和骨折再移位,未见螺钉固定失效或切出,未见肱骨头坏死。术后12个月患肢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LPHP结合同种异体腓骨头髓腔植入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

  • 锁定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宇;尹鹏;苏庆军;李哲;伍宇轩;朱世琪;海涌

    目的 比较锁定加压钢板 (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 ) 与带锁髓内钉 ( locked intramedullary nail,IMN ) 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0 年 12 月至2014 年 12 月收治的 47 例 Neer 分型二部分和三部分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 例采用 LCP 内固定治疗 ( LCP 组 ),18 例采用 IMN 内固定治疗 ( IMN 组 ).两组的年龄、性别、侧别、骨折类型及骨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分为抗骨质疏松治疗组和未抗骨质疏松治疗组;术后是否行康复锻炼分为康复锻炼组和未康复锻炼组.分别于术后 3、6、12 个月随访患肩的功能,肩关节的术后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 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IMN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短于 LCP 组 ( P<0.05 );术后 3 个月随访结果显示 IMN 组肩关节功能较 LCP 组更优 ( P=0.02 ),而术后第 6 和 12 个月时,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12,0.31 );术后 12 个月抗骨质疏松治疗组的肩关节功能均明显优于未抗骨质疏松治疗组 ( P=0.0002 );术后 6 个月随访,康复锻炼组的肩关节功能均明显优于未康复锻炼组 ( P=0.04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LCP 和 IMN 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 IMN 组患者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和规律康复锻炼也是改善肩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

  • 重视肩关节功能的修复与重建

    作者:吴克俭;黄鑫

    肩关节是上肢的功能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上肢功能是进行日常的细微、复杂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劳动的主要器官,损伤机会较多。上肢任何部位的损伤都会给患者造成生活、工作困难和精神负担,双侧上肢或优势侧损伤者尤甚。肩关节周围损伤需倍加认真处理。

  • 一期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吴广森;赵东升;黄爱文;吴云峰;吴晓满;吕岩磊;王志华

    目的:评价一期人工肱骨头置换在高龄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病例19例,患者年龄63~85岁,平均71.3岁,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8例,Neer四部分骨折11例,合并肱骨头脱位7例、臂丛神经损伤3例、同侧桡骨远端骨折2例、同侧股骨颈骨折1例;合并高血压病15例、II型糖尿病13例、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6例。手术于伤后3~7天内进行,全部采用Zimmer公司Bigliani/Flatow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术后根据Neer康复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6.3个月,记录疼痛等级、关节活动度,以及有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关节周围感染等术后并发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5例无痛,4例轻微疼痛;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关节周围感染等术后并发症。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平均70.1分;满意程度:主观满意率78.9%。结论在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人工肱骨头置换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它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但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手术技巧和功能锻炼等是不可忽视的关键。

  •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谢晓涛;周军杰;吕顺;高文武;陈贤奇;刘铖;张磊

    目的:对比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三部分与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6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锁定钢板( LCP )内固定术组29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HHR )组3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nstant评分、Neer评分、VAS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Constant平均总分,LCP组:(74.7±14.1)分,HHR组:(81.6±8.67)分;LCP组:优良率为62.07%,HHR组:优良率为70.9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eer平均总分,LCP组:(80.0±11.8)分,HHR组:(83.8±9.0)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周、3个月及1年VAS评分,LCP组:(4.30±1.54)分、(4.10±1.44)分、(3.92±1.47)分,HHR组:(3.50±1.43)分、(3.10±1.29)分、(2.85±1.26)分,3次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HR组术后缓解肩部疼痛效果优于LCP组。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三部分与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LCP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两者疗效相似。终选择何种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肱骨近端血运破坏程度、骨质情况以及手术医生的经验等。

  •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骨不连

    作者:贾小林;周明全;胡维;甘强;Thomas Stoffels

    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德国柏林创伤中心因肱骨近端骨折骨不连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术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74.9岁。伤后平均11.7个月进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手术。骨折进行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8例,四部分13例。初的治疗方式包括5例保守治疗,3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19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常规随访进行Constant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6.8个月(25~65个月)。 Constant评分从术前的53.4分增加到术后的82.1分,其中疼痛评分从术前的4.9分升至术后的12.3分( P<0.01)。前屈从术前的41.2°增加到术后的91.7°,外展从32.1°增加到94.3°,外旋从15.9°增加到30.2°,内旋从25.6°增加到55.1°,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1)。其中19例术后感觉非常满意,7例感觉满意,1例感觉不满意。没有假体松动发生,但有4例肩胛切迹及8例异位骨化。并发症4例,包括1例一过性腋神经损伤、1例急性感染及2例脱位。结论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骨不连的有效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但术后脱位率较高。

  • 三种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钟树栅;白波;陈艺;吴梅祥;吴景明

    目的:比较可吸收缝线(AS)、双螺钉(TS)及双股锚钉(DS)三种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新鲜冰冻肩关节标本9对,去除皮肤、肌肉、韧带、肩胛骨、锁骨,保留冈上肌、肱骨干20 cm,以薄刀片的往复锯与肱骨轴底部成50°切割,制作肱骨大结节骨折模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1)AS固定组;(2)TS固定组;(3)DS固定组。每组标本均牵拉冈上肌,模拟肩关节0°外展动作,在材料试验机上分别测量骨折块刚发生屈服、位移3 mm、5 mm三种状态时承受的拉力,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骨折块刚发生屈服、位移3 mm、5 mm时三种固定方式所受拉力均数分别为:(1)AS组:(287.78±20.22) N、(348.67±12.62) N、(374.69±13.68) N;(2)TS组:(146.03±13.73) N、(206.67±23.74) N、(250.42±22.27) N;(3)DS组:(256.26±5.21) N、(337.59±6.18) N、(367.92±9.67) N。三种状态下,TS组拉力值均小于AS组和D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S与A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线固定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效果与锚钉固定相当,两者均明显优于双螺钉固定,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能有效恢复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力学稳定性。

  • 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树民;王晓梅;周传凯;王晓光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损伤机制、临床特征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7例浮肩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7例稳定性浮肩损伤采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或锁骨远端骨折钩钢板固定术治疗,对1 O例不稳定性浮肩损伤施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或锁骨远端骨折钩钢板固定术同时施行锁骨骨折及肩胛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5个月.全部患者的骨折在预定解剖部位上均复位满意,术后1 6周内骨折均骨性愈合.Hecscovici的疗效标准,优12例(70.59%),良3例(17.64%),可1例(5.88%),差1例(5.88%),疗效优良率为88.24%.结论 手术内固定有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创伤后冻结肩的发生,也可避免肩部骨骼缩短或突起影响美观,并且有利于伴发损伤的诊治和护理.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Osteoset人工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观察

    作者:于永杰;王国伟;来庆芬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Osteoset人工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 方法 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骨外科自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骨治疗15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部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时间为3~6个月.无术后感染、肱骨头坏死、神经损伤,接骨板松动等并发症.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本组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 Osteoset人工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定.

  •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半肩置换术中的软组织重建与平衡

    作者:吴兴;楼列名;陈峥嵘;张光健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半肩置换术中有效的软组织重建和平衡方法 ,避免术后肩关节不稳定、大结节移位等并发症.方法 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2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56-80岁,平均66岁,均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采用改良的手术入路和软组织重建、平衡技术修复肩关节.结果 术后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5年,平均2.3年.无肩关节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2例术后患肢置外展架者出现肩关节向前下方脱位和半脱位;1例主动外展活动过早出现假体向上移位,但无不适;其余病例无明显肩关节不稳定及大结节移位或愈合不良.按Neer评分标准肩关节评分75~92分,平均87.5分;优6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84%.结论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半肩置换术中采用改良的手术入路和软组织重建平衡技术结合有效的康复锻炼可以防止术后肩关节不稳定和大结节移位、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肩部功能.

  • 经皮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杨雷;李彬;潘孝云;李驰;黄俊武;王振文;陈华;赵友明;池永龙

    目的评估经皮闭合复位微创固定在高龄患者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经皮闭合复位微创固定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不同方法治疗37例高龄肱骨近端有明显移位的NeerⅢ或Ⅳ型患者骨折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及出院后3个月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以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皮闭合复位微创治疗组术后早期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和出院后3个月内的死亡率较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闭合复位微创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较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明显缩短和减少.结论经皮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的大优点在于提高高龄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全身性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康复较快.

  • 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

    作者:周东生;李连欣;王鲁博;王伯珉;许世宏;穆卫东

    目的 探讨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自1997年1月至2005年10月经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4岁(18~62岁).根据Hardegger的分型方法,肩胛体部骨折11处、肩胛颈骨折10处、盂缘骨折8处、盂窝骨折7处、肩胛冈骨折9处、肩峰骨折6处.其中多部位复杂骨折15例,伴有腋神经损伤2例,肩胛上神经损伤4例.通过改良Judet手术入路,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等固定.结果 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21个月.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结论 改良Judet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大多数类型的肩胛骨骨折可通过改良Judet入路完成,尤其适用于肩胛体部骨折,肩胛颈骨折,肩胛冈骨折以及不存在喙突、前部肩胛盂骨折的多部位复杂骨折,经改良Judet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是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姜春岩;黄强;耿向苏;王满宜;荣国威

    目的对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适应证和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随访49例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新鲜闭合骨折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6.9个月.患者平均年龄40.4岁.2部分外科颈骨折39例,2部分大结节骨折6例,外展嵌插4部分骨折4例.终随访时进行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Simple Shoulder Test)问卷评估.结果 49例患者ASES评分平均为91.4,VAS疼痛评分平均为1.7,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屈上举146.7°,外旋39.6°,内旋T8~T9水平;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8.2;UCLA评分平均为31.2;SST问卷中回答"是"的问题平均为10.1个.49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8周.患者对于疼痛的满意度为95.9%(47/49),对于功能恢复的满意度为91.8%(45/49).终随访时均未出现肱骨头坏死的征象.结论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大多数2部分外科颈骨折、外展嵌插型的2部分大结节骨折以及外展嵌插4部分骨折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合及时、充分的术后康复,经皮穿针固定是治疗特定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246 条记录 2/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