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日本血吸虫尾蚴标本制作流程的改进

    作者:樊中丽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尾蚴标本制作流程的改进.方法:启用灿烂甲酚兰、伊红染色,改革制作流程,省略了传统制作中的固定、分色、脱水、透明等步骤.结果:制成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标本,结构清晰美观,虫体弯曲自然,无卷曲、重叠.结论:改进后的方法效果好,提高了标本的制作质量,而且操作简单易行,值得在有关教学与科研单位推广.

  • 从放逸短沟蜷螺检查卫氏肺吸虫尾蚴的两种方法

    作者:刘锐中

    放逸短沟蜷螺是卫氏肺吸虫的螺师宿主.该螺壳坚硬,对肺吸虫的感染率又是非常的低,给检查者造成困扰.在长期从事该螺的研究中,笔者摸索出两种简易的检查法(Liu et al.,1965 1967).鉴于操作简便、节省时间、效果准确、有实用的价值,为理想的佳法.今特将其综合一体,献给同道工作的伙伴们.

  • 湖沼地区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

    作者:曲国立;汪伟;李洪军;戴建荣;梁幼生

    目的 测定并比较湖沼型流行区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差异.方法 在我国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省疫区现场采集感染性钉螺,于实验室内收集新鲜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并分别暴露于10;、5×10-6、10-6、5×10-7和10 7 mol/L吡喹酮溶液中,20、40、60、80和100 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各地理株的断尾情况,计算断尾率及40 min时的吡喹酮半数致死浓度(50%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结果 经相同浓度吡喹酮溶液作用一定时间后,各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断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喹酮对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湖沼区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40 min的LC50分别为6.32×10-7、1.78×10 7、1.61×10.、1.66×107和1.62×107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大陆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因此,通过测定并比较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可为建立吡喹酮抗药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 氯硝柳胺悬浮剂灭蚴和预防血吸虫感染的研究

    作者:神学慧;戴建荣;李叶芳;梁幼生;李洪军;唐建霞;陈祥平

    目的 了解氯硝柳胺悬浮剂(SCN)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效果,寻找适宜杀蚴剂量,为制定预防血吸虫感染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将SCN配制成氯硝柳胺有效浓度(W/W)分别为1×10-5、0.5×10-5、1×10-6、0.5×10-6、1×10-7、0.5×10-7溶液,测定SCN杀尾蚴的效果;配制氯硝柳胺有效浓度为1.2×10-5、1.2×10-6、1.2×10-7、1.2×10-8、1.2×10-9、1.2×10-1o溶液,用接种环取日本血吸虫尾蚴200条,加入上述浓度的药液中,分别于0、10、30min后投入小鼠,感染30 min,感染后饲养45 d,解剖,观察小鼠感染情况;用SCN 0.02 g/m2分别喷入水体表面,1h后用肖鼠法测定水体感染性.结果 尾蚴接触氯硝柳胺有效浓度≥0.5×10-6 1 min 100%死亡,≥0.5×10-72 min100%死亡,≥1×10-8 30 min 100%死亡,<0.5×10-8 60 min全部存活.尾蚴接触氯硝柳胺有效浓度1.2×10-5,10、30min后小鼠无感染;接触1.2×10-6,10 min后小鼠80%感染,虫负荷为3.2条/只,接触30 min后鼠无感染.现场水体用药前做尾蚴感染试验,感染率为33.33%;用SCN 0.02 g/m2喷洒水表面1h后,哨鼠测定感染率为0.结论 SCN具有杀灭血吸虫尾蚴作用,可用于灭蚴及预防血吸虫病感染.

  • 重金属镉、锌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毒性作用的观察

    作者:卢致民;唐宏炜;张进顺;纪伟华

    目的观察重金属镉、锌单独和混合存在时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毒性作用. 方法分别将40~50个尾蚴置于不同浓度(100、10、1、0.1 mg/L)的镉、锌、镉/锌混合溶液中,20~25℃温箱培养,每隔30 min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尾蚴形态变化与存活数量. 结果尾蚴暴露于浓度为10、100 mg/L的镉、锌、镉/锌混合物溶液后,在相同观察时间内,尾蚴断尾率、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尾蚴断尾率、死亡率随镉、锌、镉/锌混合溶液浓度升高而升高,以100 mg/L的镉/锌混合溶液毒性作用强. 结论重金属镉、锌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混合存在,对日本血吸虫尾蚴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并且浓度越高,毒性作用越强.

  • 藐小棘隙吸虫尾蚴生物学研究

    作者:肖祥;李承邰;方国仁;汪天平;吕大兵;吴维铎

    本研究在室内及自然条件下对藐小棘隙吸虫尾蚴在其第一中间宿主铜锈环棱螺体内形成、逸出节律及影响因素以及尾蚴的行为进行了系列观察.在露天实验池4~5月份投放虫卵感染阴性铜锈环棱螺,经103~140 d尾蚴从宿主螺体内逸出;9~10月份投放虫卵,直到第2年8月前后才有尾蚴逸出,需300多天.在现场对铜锈环棱螺逐月检查结果表明,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年周期变化:每年7月底尾蚴出现,12月初消失,检出高峰在9~11月.10月份(平均气温为23.2℃),每只螺平均每天逸蚴209 200条.在自然条件下,尾蚴逸出数量呈日周期变化:尾蚴逸出时间主要集中在8:00~16:00,逸出高峰在10:00~12:00,夜晚几乎无逸出.4×4拉丁方实验和2×2析因实验显示,温度、光照强度是影响尾蚴逸出的主要因素,但两者无交互作用.当温度、光照强度恒定时,尾蚴原先的逸出节律(日周期变化)消失.尾蚴具趋光性,新近(12 h内)逸出的尾蚴主要分布在水体的上表层6 cm以内.对尾蚴寿命的观察显示,在6℃、15℃、20℃、25℃、30℃和37℃恒温条件下尾蚴的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259 h、139.7 h、105.9 h、83.7 h、69.2 h和12.3 h;尾蚴寿命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r=-0.968,P<0.01).尾蚴感染金鱼后1 h即在鱼鳃中发育为成熟的囊蚴.尾蚴对金鱼的感染力与其时龄有关:在25℃的水中,刚逸出的尾蚴对金鱼的感染力仅为35%;逸出后9 h 其感染力超过64%;以后逐渐下降,逸出后24 h、48 h、72 h感染力分别为22.5%、16.5%和0.5%.在相同温度下尾蚴寿命远远超过其感染力的维持时间.

  • 大蒜油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研究

    作者:杜幼芹;汪鋆植;冯天艳;刘英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大蒜油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蒸馏法提取大蒜油,并配制成不同浓度,观察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时间;用经大蒜油处理3 min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45 d后处死,计数检获成虫数,计算感染率和减虫率,试验设去氯离子自来水为对照.结果 大蒜油原液1s内可迅速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稀释度为10(-)2、10(-3)、10(-4)、10(-5)、10(-6)的大蒜油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4±0.54)s、(28.4±4.24)s、(60.6±3.43)s、(387.0±19.05)s和(820.4±22.34)s;用以上稀释度大蒜油处理后的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感染率分别为0、0、0、0、60.00%、80.00%,对照组感染率为100%.结论 大蒜油有较强的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体外抗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的研究

    作者:冯金梅;袁发浒;刘锴;张泽华;胡松;邱文洪;Stephen Hsu;宋文剑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体外杀伤作用及其超微组织结构的变化,探讨EGCG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血吸虫尾蚴感染预防措施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别置于空白对照组蒸馏水、药物处理组0.2% EGCG和 1%EGCG溶液中,各处理0、30和60 min,解剖镜下观察并摄像;分别选取以上3组处理30 min的尾蚴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设置蒸馏水对照组、0.1%和1%EGCG溶液处理30 min组尾蚴感染小白鼠,饲养43 d后解剖小鼠,冲虫,观察感染情况. 结果 解剖镜下观察,蒸馏水对照组在0 min和30 min时尾蚴体念柔和,自由运动;60 min时尾蚴虫体完整,蜷缩成团,活动停止.0.2%和1% EGCG处理组在30 min时尾蚴剧烈运动,尾部急剧摆动、挛缩,体部发生变形,且1% EGCG处理组比0.2% EGCG处理组尾蚴运动更为剧烈,形态变形更明显;60 min时,两组尾蚴尾部都已脱落且死亡.扫描电镜观察对照组尾蚴形态修长且虫体完整,口吸盘、头器和腹吸盘的结构正常,体部与尾部连接紧密,尾蚴体被表面光滑,体棘遍布全身,且头部和躯干部体棘的排列和棘的尖端都朝向身体后方.0.2%和1% EGCG处理30 min组尾蚴体部高度收缩且皱褶不平,尾蚴口吸盘变形、肿大,腹吸盘肿胀、变窄,其中1% EGCG处理组比0.2% EGCG处理组尾蚴体部的收缩皱褶和腹吸盘变形更明显;两组EGCG处理组尾蚴体部与尾部连接松弛,尾端呈皱褶状变化,其中1% EGCG处理30 min组尾蚴的尾部都已脱落,体表体棘散在分布,体棘紊乱、朝向不一,部分体棘脱落.动物感染试验显示对照组和0.1%EGCG处理组尾蚴感染小鼠的感染率均为100%,但0.1% EGCG处理组的减虫率为33.52%;1% EGCG处理组尾蚴感染小鼠的感染率为1 6.7%,减虫率81.87%. 结论 EGCG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具有体外杀伤作用,发生的形态结构可能影响其侵袭宿主皮肤的能力.

  • 野生麦穗鱼易感华支睾吸虫尾蚴的原因探讨

    作者:程荣先;肖启琼;郑自立;陶真

    淡水鱼、虾是华支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1],麦穗鱼的尾蚴感染率往往高于其他鱼类,其原因未见报道.作者通过实验观察和鱼体有机物及微量元素检测[2],分析野生麦穗鱼对华支睾吸虫尾蚴的易感性.

  • 黑布包裹预防尾蚴性稻田皮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庆亮;周汝安;李君剑;季金环

    稻田皮炎是我国农业生产劳动过程中常见的皮肤病,从海南岛至东北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稻田皮炎可分为禽畜类吸虫尾蚴皮炎和浸渍糜烂型皮炎两种[1].本县稻田皮炎发病从6月上旬开始,6月中旬达高峰,6月下旬发病下降,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对尾蚴所致的稻田皮炎进行了预防措施的实验研究.

  • 超声诊断眼内囊虫病1例

    作者:杨丽青

    患者男,52岁.1周前左眼视力突然丧失来院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消失,右眼视力有光感.裂隙灯检查:双眼晶状体混浊,双眼玻璃体混浊.超声检查:双眼轴24 mm,晶状体见强回声,玻璃体均见点状强回声漂浮,左侧球内暗区见圆形或椭圆形环状强回声,内为无回声并见强回声尾蚴头节(图1),仔细观察见强回声蠕动.右侧玻璃体见一线状强回声连于眼底距球壁约2 mm随眼球转动漂浮.实验室检查:粪便内查到虫卵.超声诊断:

  • 肺血吸虫病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傅祖红;刘志遐;姚虞蓉;高绪美;王慧;张义君

    肺血吸虫病多见于急性血吸虫感染,是主要的异位血吸虫病,血吸虫虫卵或尾蚴在肺内移行可导致过敏性肺泡炎及肉芽肿性病变.近年来由于防治工作放松,有些地方血吸虫病有增高趋势.肺血吸虫病临床及X线胸片无特异性,极易误诊.近年来,我们发现肺血吸虫病1 8例,报道如下.

  • 感染性眩晕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作者:王得新

    感染性眩晕意指源于感染的眩晕,它既可以发生在前庭系统的周围部分,也可以发生于中枢部分.就病种而言,可以引起眩晕的疾病包括急性中耳炎、乳突炎、迷路炎、慢性中耳炎内耳并发症、听神经炎、前庭神经元炎、脑干脑炎、小脑炎、小脑脓肿和第四脑室囊虫尾蚴等.

  • 生食鱼虾,小心肝吸虫

    作者:柯常禄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肝内胆小管所致,虫卵随患者或受感染动物(猫、大等)的粪例排入水中,被淡水螺吞食,在其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出,浮游水中,钻入淡水鱼是,在其体内成囊蚴,当人或猫、犬等动物吃了生鱼或未煮熟的鱼虾时被感染;蚴虫进入肝内胆小管发育为成虫.肝吸虫是一种人畜共生寄生虫,肝吸虫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肝吸虫保虫宿主的动物有40多种,常见的有猫、狗、猪、鼠等,某些食草动物如牛、鱼也可因偶尔食入囊蚴而感染.近年来,有些地区淡水鱼虾的感染率严重,广东、广西、吉林三地淡水鱼平均感染率高达58.6%.这主要是因为水环境被污染,尤以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喂鱼,更加重了感染,有关调查显示,广东的鲮鱼、鳝鱼、鲤鱼的肝吸虫囊蚴检出率分别达到50%、40%、20%.

  • 39例心脏囊虫病病人的护理

    作者:霍海英;岳继娥;付婷霞;毛德华

    囊虫尾蚴可寄生在人体的多个部位,以皮下组织、脑、眼较多见,而对活体心脏囊虫病,由于受许多检测手段的限制,使诊断较为困难.1993年以来,我所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了39例心脏囊虫病.现将此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总结如下:

  • 滴瓶遮光法收集毛毕吸虫尾蚴

    作者:李朝品;秦志辉;盛似春

    在进行毛毕吸虫药物实验研究中,需要分离并定量计数尾蚴,以接种大批雏鸭.按传统的计数法[1,2]是用吸管把尾蚴吸在盖玻片上,然后置镜下计数,其效果不佳.为此,在研究了毛毕吸虫尾蚴生活习性的基础上,设计了滴瓶遮光法,以此收集毛毕吸虫尾蚴,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 日本血吸虫尾蚴生物学及其现场检测方法

    作者:高艳春;郑绿茵;范玉兰;范小林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在终宿主体内的有性世代和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的无性世代的交替.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7个阶段[1].其中血吸虫尾蚴是感染人畜的惟一阶段,98%以上的尾蚴以静态方式浮在水面上.并且尾蚴是血吸虫生命周期中脆弱的阶段[2].

  • 蜂胶霜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秀琴;李坪;马丽梅;杜娟;毛一诚

    目的:观察蜂胶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渡的蜂胶霜,在泥水中模拟下水作业8 h以上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 d后剖杀,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虫体,计算防护率.结果:5%的蜂胶霜防护率在93.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蜂胶霜是一种可以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中草药.

  • 血吸虫尾蚴弹性蛋白酶研究进展

    作者:黄成玉;胡薇

    血吸虫弹性蛋白酶是在血吸虫的生命周期中起关键作用的酶之一,在感染宿主和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尾蚴蛋白酶是由一个在多种血吸虫中存在的功能保守的基因家族所编码的.Pierrot等的实验结果说明弹性蛋白酶在曼氏血吸虫中受到转录水平上的调控,并应用免疫定位方法证明了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该酶被大量释放,终证明该酶是宿主免疫攻击的一个靶点.鉴于日本血吸虫在感染宿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快速和较高的成功率,推测其弹性蛋白酶必将具有一些独特的生化和免疫特性.

  • 我国湖沼地区荣宝杀灭血吸虫卵和尾蚴的现场应用研究

    作者:鲍子平;魏望远;曹淳力;丁良;蔡斌;余晴;祝红庆;郭家钢

    目的 探索利用50%氰氨化钙(商品名为荣宝)在洲滩易感地带杀灭血吸虫虫卵和尾蚴的简易方法,继而达到控制传染源的目的.方法 收集含血吸虫虫卵的阳性的新鲜牛粪.在夏、秋、冬3个季节,分别按照每100 g阳性牛粪加荣宝3 g和5 g的比例,在易感地带以搅拌、表面喷撒和粪内中置等3组方式施药,并设不施药阳性牛粪对照组,于不同时段分别取样,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查毛蚴.用浓度为10 g/m3的荣宝对血吸虫易感水体进行血吸虫尾蚴杀灭,在施药前及施药后不同时段用哨鼠测定血吸虫易感水体.结果 夏季,搅拌组和表面喷撒组施药后第2天均未发现毛蚴,粪内中置组第3天未发现毛蚴;秋季,施药各组第2天取样均可发现毛蚴1~5条,第3天除粪内中置组仍然发现毛蚴1~5条外,其余施药各组未发现毛蚴;冬季,施药各组第3天取样孵化,除搅拌组外均可发现毛蚴2~3条,第7天抽样孵化未发现毛蚴;夏、秋、冬3季对照组第7天仍然有6 ~ 10条毛蚴.用荣宝处置血吸虫易感水体,处置前哨鼠血吸虫感染率为11.11%,处置后第1、15和30天,经解剖检查,哨鼠均为阴性,亦未发现死鱼.结论 3组施药方式在易感地带均具有杀灭血吸虫虫卵的作用.其中,以每100 g牛粪加3 g荣宝的比例,采取表面喷撒的方法适宜现场应用,夏季效果更佳.采用荣宝10 g/m3的比例喷洒于现场血吸虫易感水体,可有效杀灭血吸虫尾蚴.2种方法同时使用,可达到净化血吸虫易感地带的目的.

111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