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nm23-H1在滋养细胞肿瘤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nm23-H1在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孕早期绒毛、20例葡萄胎(8例发生恶性变)、10例侵蚀性葡萄胎及8例绒毛膜癌组织EGFR及nm23-H1的蛋白表达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EGFR和nm23-H1在正常早孕绒毛及未恶变组葡萄胎组织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发生恶变的葡萄胎组织及恶性滋养细胞肿瘤(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EGFR蛋白表达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26, OR=9.874);EGFR及nm23-H1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06,P<0.01).结论:EGFR蛋白表达可作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期的判断指标之一,与 nm23-H1一致性降低表达将预示葡萄胎预后不良.
-
nm23-H1在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nm23-H1在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孕早期绒毛、20例葡萄胎(8例发生恶性变)、10例侵蚀性葡萄胎及8例绒毛膜癌组织nm23-H1的蛋白表达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m23-H1在正常早孕绒毛及未恶变组葡萄胎组织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发生恶变的葡萄胎组织及恶性滋养细胞肿瘤(P<0.05);单因素分析nm23-H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血β-hCG有关(P=0.025).结论nm23-H1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可作为判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转归的指标之一,其降低表达将预示葡萄胎预后不良.
-
基因nm23-H1和TGFβ1在人体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关系的意义
目的 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及转化生长因子13.(TGFβ1)基因在人食管癌(E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6例人食管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及TGFβ1基因表达蛋白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nm23-H1和TGFβ1表达水平与食管的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食管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nm23-H1、TGFβ1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降低,预示食管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
-
人胃癌、大肠癌中NDPK/nm23-H1表达及意义
胃癌与大肠癌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肿瘤的晚期浸润及转移[1],寻找估计转移和预后的指标是临床病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nm23-H1基因产物在胃癌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
胃癌nm23基因mR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mn23-H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cDNAnm23-H1探针,原位杂交检测21例胃癌及癌旁组织;应用单克隆抗体(NM301)SP法检测131例胃癌及60例非胃癌胃粘膜nm23/NDPK表达.结果:原位杂交阳性率57.1%(12/21);免疫组化阳性率为87.8%(115/131),其中非转移组阳性率为97.1%(34/35),转移组阳性率84.4%(81/96),P<0.05.结论:胃癌nm23-H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倾向呈负相关,与PCNA分级呈正相关.
-
nm23-H1小干扰RNA增强紫杉醇脂质体对肺腺癌细胞化疗的敏感性
目的 探讨抑制nm23-H1基因的表达后,紫杉醇脂质体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人肺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nm23-H1-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组和未转染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A549细胞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紫杉醇脂质体对两组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A549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转染nm23-H1-siRNA后,A549细胞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紫杉醇脂质体作用48 h后,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转染组细胞的抑制率更高.当紫杉醇脂质体浓度≥5 μg/ml时,转染组的抑制效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均P<0.05).转染nm23-H1-siRNA后,A549细胞的凋亡率[(65.62±4.36)%]较未转染组明显增加[(43.78±5.56)%,P<0.05],S期和G2/M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则有所下降[S期:分别为(15.73±3.21)%和(25.56±4.01)%,P<0.05;G2/M期:分别为(31.91±3.12)%和(39.41±4.21)%,P<0.05].结论 nm23-H1基因与紫杉醇脂质体的化疗抵抗有关,抑制nm23-H1基因的表达可以增强紫杉醇脂质体的化疗敏感性.
-
nm23-H1通过下调PKC信号通路抑制肺癌细胞侵袭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调控肺癌细胞PKC信号通路抑制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blot、Boyden-Chamber、MTT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分别检测nm23-H1基因转染前后以及PKC抑制剂Calphostin C处理前后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胞膜、胞浆PKC的分布变化;体外侵袭力和增殖力的变化;以及细胞中PKC激活转位变化和Ca2+浓度的变化.结果 (1)L9981和L9981-pLXSN细胞中PKCα、PKCβⅡ蛋白在胞膜的表达量明显较L9981-nm23-H1增多(P<0.001),表明其处于活化状态的PKC明显增加;(2)PKCα、PKCβⅡ在L9981及L9981-pLXSN细胞中主要位于胞核、核周和质膜,明显处于激活转位状态;在L9981-nm23-H1细胞中则主要位于胞浆内,处于无活性状态,前二者胞浆中Ca2+荧光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后者(P<0.001);(3)L9981-nm23-H1体外增殖力、侵袭力显著低于L9981和L9981-pLXSN(P<0.001),但后二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抑制剂处理后,L9981和L9981-pLXSN细胞中PKCα、PKCβⅡ在胞膜的蛋白表达量和胞浆中的Ca2+荧光表达强度均较处理前明显下降(P<0.001);3株细胞体外增殖力、侵袭力均较处理前明显下降(P<0.001).结论 nm23-H1基因可能通过PKC信号通路来发挥其肿瘤转移抑制作用,细胞内钙离子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关键词: nm23-H1基因 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 PKC信号通路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
nm23-H1基因表达与鼻咽癌的早发转移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与鼻咽癌早发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5例鼻咽癌组织蜡块进行nm23-H1检测.结果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为47.4%(45/95),早发转移组nm23-H1阳性率(26.7%)低于无转移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nm23-H1阴性表达与鼻咽癌早发转移有关,nm23-H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中晚期鼻咽癌远处转移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
nm23-h1基因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及PKC-α表达的影响
b细胞转染pCMV-nm23-h1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为对照组的79.69%(P<0.01);过表达nm23-h1的Tb细胞PKC-α的mRNA表达量增加,为对照组的1.52倍(P<0.01).结论 nm23-h1基因过表达能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该作用可能与PKC-α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 口腔鳞癌 nm23-H1基因 细胞增殖 蛋白激酶C-alpha -
P16、P130、nm23-H1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P16、P130、nm23-H1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NPC的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NPC患者和鼻咽部慢性炎症患者组织中P16、P130、nm23-H1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在NPC患者组织中P16、P130、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20/49)、44.9%(22/49)、48.9%(24/49);在慢性炎症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21/31)、83.8%(62/31)、90.3%(28/3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16、P130、nm23-H1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的NPC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7%(5/22)、30%(6/20)、33.3%(8/24);在无淋巴结转移的NPC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5%(15/27)、55.2%(16/29)、64%(16/2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P16、P130、nm23-H1蛋白在NPC患者组织中呈低表达,并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组织,提示P16、P130、nm23-H1蛋白的表达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并在30例同行实验中,未发现其表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
PCR-SSCP检测子宫内膜癌中nm23-H1基因突变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nm23-H1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增生过长内腹35例,内膜腺癌组织30例,以PCR-SSCP技术检测nm23-H1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未发现nm23-H1基因突变,复杂型增生过长内膜中发现1例突变,内膜癌组织中2例中、晚期低分化腺癌发生基因突变.结论nm23-H1基因突变与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及内膜癌转移有关,提示m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组织分化中发挥作用.
-
膀胱癌中nm23-H1基因突变及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在膀胱癌中突变及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银染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nm23-H1基因在25例膀胱癌组织及15例对照组织中突变和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粘膜中未检测出nm23-H1基因突变,而在25例膀胱癌组织中发现6例出现PCR产物单链泳动状态异常, 异常率为24%.癌组织和对照组织均有nm23-H1基因mRNA的表达,88%(22/25)的癌组织中nm23-H1mRNA高表达,但在不同分期、分级中未见统计学差异.随着肿瘤恶性度的增加,nm23-H1基因突变率和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增加有协同性.结论:提示nm23-H1基因高表达可能与膀胱肿瘤恶性表型的出现及肿瘤恶性进展有关;基因突变可能是癌组织中基因产物表达增高的原因之一.
-
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联合化疗增敏基因对口腔癌原发灶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 根据口腔癌周新生毛细血管的解剖生理特点,制备对口腔癌原发灶具有靶向性的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CDDP-PLA-PEG-NP),评价CDDP-PLA-PEG-NP联合nm23-H1基因对口腔癌原发灶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 ①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顺铂聚乳酸聚乙二醇纳米微粒并对CDDP-PLA-PEG-NP相关体外性质进行检测;②用DMBA诱导建立金黄地鼠口腔颊癌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CDDP-PLA-PEG-NP和CDDP,每组于给药后8个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浆和癌组织中药物浓度,求出CDDP-PLA-PEG-NP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指数、选择性指数和口腔鳞癌原发灶对CDDP-PLA-PEG-NP的相对摄取率;③建立金黄地鼠口腔颊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PEG-CDDP-PLA-NP静脉注射+脂质体包裹的Adeasy-nm23-H1质粒瘤内注射)、对照组Ⅰ(单行脂质体包裹的Adeasy-nm23-H1质粒瘤内注射)、对照组Ⅱ(单行PEG-CDDP-PLA-NP静脉注射),用TUNEL法检测比较3组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①CDDP-PLA-PEG-NP的平均粒径为(143.2±1.8)nm,粒径分布范围为103.5 nm~175.8 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5.2±0.9)%、(89±0.8)%,体外释药规律表明与Weibull分布模型拟合;②在8个时间点的靶向指数和选择性指数均远大于1,口腔癌组织对CDDP-PLA-PEG-NP的摄取量是CDDP的10.36倍;③实验组、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完成治疗后癌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31.46±2.37、10.04±1.42、22.63±1.96,实验组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5).结论 CDDP-PLA-PEG-NP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对口腔癌原发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CDDP-PLA-PEG-NP联合nm23-H1基因较单-nm23-H1基因治疗或隐形纳米靶向治疗显著地提高了对口腔癌的治疗疗效,该方法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隐形纳米(长循环纳米) nm23-H1基因 口腔 肿瘤 靶向治疗 -
nm23-H1基因在人贲门癌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贲门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贲门癌生物学特性和其他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28例贲门癌组织中的nm23-H1进行检测并与正常组织对照.结果:贲门癌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7.9%和71.4%,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nm23-H1蛋白在贲门癌中的表达,随肿瘤浸润程度的增加而表达下降(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贲门癌中,表达阳性率为46.2%,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为92.8%,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nm23-H1蛋白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高组与低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nm23-H1基因表达及突变与肝癌转移的关系
目的 研究rim23-H1基因的表达及突变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ular carcinoma,HCC)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Pea(RT-Per)和逆转录PCR-单链构象多态法(RT-PCR SSCP)对30例肝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和8例良性病变肝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nm23-H1基因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2±0.41、1.30±0.30和1.25±0.36.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和良性病变肝组织(P<0.01);低分化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低于高、中分化肝癌组织中nm23-Hl基因表达水平(P<0.05);有卫星转移灶和无卫星灶的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未发现nm23-H1 cDNA基因突变.结论 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与肝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rim23-H1基因的异常表达是HCC转移中的频发事件而与基因突变无关.
关键词: 肝细胞癌 nm23-H1基因 转移 逆转录PCR-单链构象多态法 -
nm23-H1 mRNA在胃癌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索nm23-H1基因mRNA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组织学类型、转移的相关性.方法39例胃癌组织标本及38例正常胃黏膜标本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m23-H1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织nm23-H1mRNA表达(33.3%)与正常黏膜(28.9%)无显著性差异;nm23-H1mRNA表达未显示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结论胃癌组织与正常黏膜均存在nm23-H1表达,nm23-H1基因可能没有起到抑制胃癌转移的作用.
关键词: 胃肿瘤 nm23-H1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nm2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nm2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80例大肠癌存档蜡块进行重新切片,采用nm23-H1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 nm23-H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类型、浆膜侵犯无关;nm23-H1蛋白表达阴性126例中75例有淋巴结的转移,表达阳性154例中36例有淋巴结的转移(P<0.01).全组表达阴性者在DukesC、D期较A、B期多见(P<0.01),随访108例中有61例发生肝转移;表达阳性者随访167例中有41例发生肝转移(P<0.01),有5例失访者.nm23-H1蛋白表达阴性、阳性、强阳性组的五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9.1%(44/129)、58.3%(42/72)、68.3%(51/79)(P<0.01).结论 nm23-H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呈负相关.检测大肠癌组织切片中的nm23-H1蛋白表达,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
人喉鳞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目的在DNA水平上,进一步证实nm23基因与喉鳞癌转移的关联及在喉鳞癌中的突变模式.方法应用PCR体外扩增技术、PCR-SSCP银染技术及DNA测序技术对23例喉鳞癌及对照正常组织基因组nm23-H1基因进行了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在部分喉鳞癌转移灶组织中存在nm23-H1基因点突变,3个突变位点分别位于第82个密码子(TTT-CTT),第106密码子(GTT-ATT)和第121密码子(ATG-GTG).除第106密码子为无意义突变外,其余二处突变编码的氨基酸分别由苯丙氨酸及蛋氨酸变成谷氨酸及组氨酸.结论①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喉癌nm23-H1转移抑制基因突变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实验手段.它具有敏感性高,不需特殊仪器和昂贵试剂,实验成本低廉,实验步骤简便等优点.②nm23-H1基因突变在喉鳞癌的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一方面可能使微管聚合异常而引起减数分裂时纺锤体的异常,从而导致癌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形成,进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可能通过影响细胞骨架而引起细胞运动,从而参与浸润转移过程.
-
肺癌基因组nm23-H1基因的扩增及异常分析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突变与人类肺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常规提取肺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PCR扩增nm23-H1基因,变性PCR产物,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SSCP电泳,银染后分析结果.结果成功地从11例肺癌肿瘤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基因组中扩增出nm23-H1基因,并发现1例(转移淋巴结+++)存在23nm-H1基因突变.结论 nm23-H1基因是转移抑制基因,此基因的突变与肺癌转移相关.
-
上皮性卵巢肿瘤中Nm23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16例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Nm23-H1基因产物表达进行测定.结果①正常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Nm23-H1基因产物表达率分别为:13.3%,33.3%,44.4%,69.3%,组间差异显著;②Nm23-H1/NDPK在上皮性卵巢癌Ⅰ、Ⅱ期明显高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Nm23-H1/NDPK在分化较差、期别较晚的卵巢癌患者中表达明显下降;④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Nm23-H1产物明显低表达;⑤Nm23-H1与p21、p53分别存在独立的联合作用.结论 Nm23-H1基因产物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相关;Nm23-H1与p21、p53联合检测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判断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