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复发性血管外皮瘤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忠英;卜露;朱光宇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血管外皮瘤的护理.方法:对1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血管外皮瘤的患者术前给予充分准备,术中给予积极配合,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并对其并发症给予严密观察和护理.结果: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全面、周到、细致的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促进患者良好预后的重要保障.

  • 颅内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任颖;李艳;阚云珍;韩康;张梦阳;孔令非

    目的 探讨颅内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 /hemangiopericytoma, SFT/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16例颅内恶性SFT/HPC,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31~71岁,平均51岁.镜下肿瘤细胞丰富稍具异性,核分裂象≥5/10 HPF,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呈条索状、席纹状或无结构状,部分呈经典的SFT样结构,部分呈HPC样结构.免疫表型:93. 75%弥漫表达STAT6;CD34阳性率为87. 5% ,仅6例为弥漫膜阳性. 15例随访1~64个月,7例复发.结论 恶性SFT/HPC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STAT6是恶性SFT/HPC的一种比较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切除范围及长期的随访相关.

  • 鼻窦型血管外皮瘤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曹钟;岑红兵;赵建红;袁晓露;朱贤海;魏建国;敖启林

    目的 探讨鼻窦型血管外皮瘤(sinonasal-type hemangiopericytoma,S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SH行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性,48岁.例2女性,82岁.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出血、头痛等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组织学分析SH肿瘤表面被覆呼吸上皮,肿瘤由一致性短梭形细胞构成,呈席纹状或漩涡状生长模式排列;肿瘤细胞围绕呈"鹿角样"、不规则形或裂隙样血管,呈典型的"血管外皮瘤样"外观.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MA、vimentin、β-catenin和Cyclin D1均呈弥漫强阳性;D2-40、CD99、BCL-2、CD117、CK、desmin和EM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2%.结论 SH是鼻腔罕见的软组织肿瘤,不同于其他部位的血管外皮瘤,其生物学行为特征性呈现出交界性恶性潜能.形态学上应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瘤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甲状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丁永玲;王艳芬;周洁;刘爽;王磊

    目的 探讨甲状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1例发生于甲状腺的SFT进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6岁,甲状腺右叶一肿块大小3 cm×2.5 cm×1.5 cm.镜下见肿瘤境界清楚,形态多样,肿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呈束状、席纹状或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排列,其间含有胶原纤维束,肿瘤细胞间散在少量大小不一的滤泡.肿瘤细胞CD34、BCL-2、vimentin、CD99、Ki-67均阳性,而S-100、MBP、desmin、SMA、CD117、EMA、CgA、HMBE-1、CD5、TG、TTF1均阴性.结论 发生于甲状腺的SFT极为罕见,且生物学行为尚未确定,需长期随访,确诊需结合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 血管外皮瘤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作者:林建韶;张建民;惠京

    Stout等[1]于20世纪40年代将一种主要由外皮细胞(pericyte)(Rouget 1873年首次证实)组成的软组织肿瘤命名为血管外皮细胞瘤,该名称沿用至今.然而,这种细胞除与血管关系密切外,尚缺乏特征性形态特征.长期以来诊断该瘤只能依据其血管模式,而这类结构模式又可出现于许多良性或恶性肿瘤,因此,对是否存在血管外皮细胞瘤有质疑.特别是近年来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概念愈来愈明确后,鉴于其与血管外皮细胞瘤组织学上的相似性,有关两种肿瘤的本质和相互关系的研究成为软组织肿瘤病理中的热点之一.

  • 脊柱原发血管外皮瘤的诊治特点

    作者:龚民;刘浩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血管外皮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1例原发腰椎血管外皮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同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明确原发脊柱血管外皮瘤的诊治方法.结果脊柱原发血管外皮瘤呈脊柱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术前和术中难以明确诊断,术后免疫组化病理检查才能确诊.采取边缘切除肿瘤组织后可以较好地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结论脊柱原发血管外皮瘤的诊断主要靠病理免疫组化检查,首先应考虑外科手术切除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再辅以放疗,如肿瘤病灶不能切除,应首选放疗,化疗的价值还未得到肯定.

  • 泪囊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1例及临床病理联系

    作者:郭广秀;戴素娟;陈青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右眼泪道术后发现泪囊区肿物4年余. 患者自诉2012年因鼻泪管阻塞在外院行泪道手术, 术后流泪症状无改善,出现泪囊区肿块,为进一步诊治,2014年到另一专科医院行泪道置管术, 拔管后又出现流泪症状,1月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并行病理组织活检, 病理结果不明确, 今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彩超:右眼泪囊区见一大小3.3cm×2.7cm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MRI: 右眼泪囊区见一不规则团块状长T1/短混杂T2占位,大小约3.4cm×2.7cm×2.3cm,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右眼球稍受压;病灶累计筛窦右份,筛窦右份及额窦内见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CT:右眼泪囊区见一等/高密度团块应影,边界清楚完整,大小约3.3cm×2.7cm×2.3cm,右眼球稍受压,右侧上颌窦内侧壁、眼眶内侧壁及骨局部见骨质破坏,病灶累及筛窦右份.

  •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2例及文献综述

    作者:刘蓉蓉;姬长友;陈继川

    血管外皮瘤是一种血管上皮来源的罕见肿瘤,我科自2001年至今,共收治2例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1 患者男,34岁,因右侧鼻腔反复出血2月余,于1998年11月27日人院.自发病以来,无鼻腔疼痛、鼻阻、头昏、头痛等.查体见右侧下鼻道有一约1.5 cm×0.8 cm大淡紫红色新生物,麻黄素收缩效果不佳.

  • 罕见巨大肝圆韧带血管外皮瘤1例

    作者:张勇

    患者,男,74岁.因腹部无痛性包块4年余入院.4年来包块逐渐增大,体重下降10公斤.既往有"脑血栓"病史.查体:T 36.5℃,P80次/分,R 21次/分,BP 130/90 mmHg.神志清,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 颈椎血管外皮瘤并发急性白血病1例

    作者:王红卫;姜铭;杨莉;董彦茂

    患者,男,11岁.1999-06-09因颈部疼痛、四肢无力在本院门诊神经内科就诊.

  • 空肠血管外皮瘤1例报道

    作者:杨富民;李刚;肖文杰

    空肠血管外皮瘤多发生于青年人,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空肠血管外皮瘤发病率很低,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肿块.病理学检查可见肿瘤实质内有丰富的薄壁血管,其相互连接成网状、树枝状或鹿角状.瘤细胞排列密集,可见核分裂.网状纤维染色瘤细胞位于血管外,包绕单个瘤细胞.免疫组化Vimentin(+),少数病例Desmin可散在阳性.空肠血管外皮瘤生物特性多样,恶性程度差别很大,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血管外皮瘤的有效方法.恶性血管外皮瘤可发生远处转移,放化疗尚无确切疗效.

  • 血管外皮瘤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侯卫华;胡学信;张龙;段尚林;王建业

    目的探讨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5例血管外皮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本瘤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肿块,无影像学特异性.肿瘤组织血管丰富,瘤细胞密集,胞界不清,分化好者血管腔隙较大,如腺体样,瘤细胞异型性小,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多为2~3层.分化差者血管相互连接呈网状或鹿角状,瘤细胞弥漫分布,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网状纤维包绕单个瘤细胞.免疫组化:VMT(+)、CD34(+)、少数病例F-Ⅷ、Desmin可散在阳性.结论血管外皮瘤是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依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一般可做出明确的诊断.

  • 腹膜外血管外皮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金水龙

    血管外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发病率甚低,国内报道甚少.因出现血管外皮瘤样区的软组织肿瘤甚多,病理诊断时常易发生混淆[1].本文报告1例腹膜外原发性血管外皮瘤,并结合国内有关文献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等进行探讨.

  • 17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临床分析

    作者:柏建兵;王建祯

    目的:评估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 PC )全切除和辅助放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06-01—2014-12我院17例颅内 H PC病例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结果患者确诊年龄在19~71(46.2±9.3)岁,男12例(70.6%),女5例(29.4%)。大部分肿瘤位于矢状窦旁和大脑镰旁。17例均行开颅手术,其中全切10例(58.8%),近全切7例(41.2%),12例(70.1%)接受术后辅助放疗。术后随访12~106(69.18±5.72)个月。局部复发率41.2%(6/17),无远处转移。结论对于初次手术患者,要尽量做到全切肿瘤,术后辅助放疗能降低血管外皮瘤局部复发率。

  • 腹膜后血管外皮瘤1例

    作者:刘冉录;徐勇

    患者,女,49岁.体检发现右腹膜后肿物1年半,1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时好时坏,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无发热,开始诊疗腹膜后肿物,曾多次就诊外院,难以确定肿物来源及性质,于2005年2月28日入院.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未触及明显包块,右腰部较左侧饱满,轻叩痛,双下肢轻度水肿.拟诊为右腹膜后肿物.

    关键词: 腹膜后 血管外皮瘤
  • 腹股沟血管外皮瘤并股静脉瘤栓一例

    作者:阳军;肖彩菊;陈孝平

    患者,男,35岁.主诉"发现左侧腹股沟肿块5月余".初起发现左侧腹股沟无痛性包块,豌豆样大小.近2个月来包块迅速增大,一般情况好.查体:左腹股沟区约6 cm×5 cm肿块,位置浅表,质硬,活动度差,边界欠清晰,左侧大腿稍增粗,浅静脉扩张明显.外院细胞学检查示"软组织梭形细胞肿瘤".MRI示左侧腹股沟区肿块,股动静脉受推移,部分包绕,部分层面可见瘤栓.

  •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1例

    作者:马延祥;郝秀芳

    0引言患者女,58岁,因左侧鼻塞伴间歇性鼻出血1年余,于2004年12月6日入院.患者自1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塞伴鼻出血,"感冒"时症状加重,发作时无发热和头痛.入院检查:鼻外形未见异常,副鼻窦区无压痛,鼻粘膜轻度充血,鼻中隔居中,左侧中鼻窦内可见多个息肉样物;CT所见:左筛窦内见少量软组织影,窦壁完整;全身其他系统未见异常,入院第二天施行全麻下左侧鼻息肉切除术.

  • 头颈部血管外皮瘤治疗及预后

    作者:阿里木江·吾守;苗辛超;赵雅君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外皮瘤(HNHPC)的特异性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从PubMed、Embas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电子数据库中,收集2013年12月31日之前发表且包含治疗、随访和预后的中、英文HNHPC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122篇,总计有213例HNHPC病例纳入统计学分析.HNHPC复发率为24.4%(51/209),阳性手术切缘(OR=3.977,P<0.01)及低分化病理类型(OR=1.890,P<0.01)使HNHPC局部复发风险增加.HNHPC转移率为15.8%(22/139),阳性手术切缘(OR=13.833,P<0.01)、低分化病理类型(OR=4.661,P<0.01)及非手术治疗(OR=2.000,P<0.01)与HNHPC转移率上升有关.HNHPC死亡率为15.0%(32/213),肿瘤直径>5.0 cm(OR=2.860,P<0.05)、阳性手术切缘(OR=9.833,P<0.01)、低分化病理类型(OR=4.061,P<0.01)、非手术治疗(OR=2.032,P<0.01)均为增加死亡风险的因素.单纯手术者139例,综合治疗64例,非手术治疗者10例.HNHPC总生存率(OS)为85%;3、5、10年OS分别为86%、78%和74%,其中单纯手术者OS分别为95%、88%和84%,手术加放疗者分别为90%、80%和80%,手术加化疗者分别为75%、25%和25%,手术加放化疗者分别为67%、58%和46%.HNHPC手术切缘与无复发生存率(RFS),无转移生存率(MFS)和OS之间均有生存差异(P<0.01).HNHPC病理分化与RFS、MFS和OS之间有生存差异(P<0.01).HNHPC治疗方式与MFS和OS之间均有生存差异(P<0.01).HNHPC的OS在不同肿瘤大小之间存在差异(P<0.05).阳性手术切缘为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HR=3.680,P<0.01),低分化病理类型为术后转移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2.619,P<0.05和HR=3.188,P<0.05),肿瘤直径>5.0 cm和非手术治疗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5.461,P<0.01和HR=8.563,P<0.01).结论:手术治疗是HNHPC主要治疗方式且优于综合治疗.手术切缘、肿瘤大小、病理分化和非手术治疗是HNHPC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鼻腔血管外皮瘤1例

    作者:胡宏海;施启丰;陈继东

    关键词: 鼻腔 血管外皮瘤
  • 上、下颌骨血管外皮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白岫峰;阿里木江·吾守;刘伟;田臻;齐红;张志愿

    目的:探讨颌骨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9例颌骨血管外皮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为8∶1,年龄38(23~51)岁;下颌骨6例,行根治性手术及颈淋巴结清扫术;上颌骨3例,行根治性手术,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例放疗,2例化疗.术后随访49(10~101)月,1例肺转移,1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结论:手术是治疗颌骨血管外皮瘤主要手段,辅助放疗对改善预后可能有益.

77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