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9-2013年全国艾滋病防治随访管理数据质量评估结果分析
2008年1月1日起,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简称信息系统)在原有的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基础上改造升级并投入运行,全面提高了艾滋病防治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利用[1-2],同时对填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国家艾滋病防治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性艾中心)从2009年起每年组织全国各省开展全国艾滋病防治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对信息系统中的各类数据开展评估,至今已连续开展了5年。本研究就2009—2013年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相关的数据质量评估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进一步提高艾滋病防治随访管理工作质量以及相关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提供依据。
-
青年官兵性态度与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青年官兵性知识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为今后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某部队808名男性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近90.0%的青年官兵对性知识了解不多,95%的人认为部队开展性知识教育很有必要;对待性冲动,采取克制的为39.2%,采取手淫的为44%;77.8%的人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态度,42.4%的人有过婚前性行为;48.5%~64.0%的人认为公共场所、蚊虫叮咬等会传染艾滋病.结论 青年官兵接受性教育和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程度不一,少数青年官兵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在部队适时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
隆重纪念曾毅院士从事肿瘤病毒研究40周年及艾滋病病毒研究 20周年暨学术报告会会议纪要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肿瘤病毒室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主办的曾毅院士从事肿瘤病毒研究工作40年及从事艾滋病病毒研究工作20年回顾暨学术报告会于2003年11月16日星期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百多人参加了会议,国家科技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的领导也亲临会场.
-
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现状及其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自1981年被发现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我国艾滋病疫情也呈持续上升趋势,截至2006年10月底,我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 733例,其中艾滋病患者40 667例;此外,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约65万人[1].面对目前艾滋病疫情的严峻趋势,护理人员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中坚力量,承担着艾滋病预防、治疗、护理、咨询及检测等重要任务.
-
中国HIV/AIDS临床护理培训班在京举办
针对中国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的"中国HIV/AIDS临床护理培训班"于2006年7月3~7日在北京举办.
-
广东省静脉吸毒者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研究
目的了解广东省艾滋病(AIDS)高危地区静脉吸毒者(IDUs)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为进一步的HIV/AIDS预防干预研究提供建议.方法于2002年8月至2004年3月,对200名戒毒所内的静脉吸毒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200名IDUs年龄为20~29岁(53.0%),无业(42.5%),男性(83.5%),汉族(96.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6.5%).入所前30天使用的主要毒品是海洛因(99.5%),54%的人有多药滥用.首次吸毒年龄平均为22.79±4.87岁.注射过程中各种共用行为比率为22.0%~33.5%,79.4%的人经常重复使用一支针具.29.2%的人有多性伴,与固定和临时性伴性交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分别为67.3%、25.7%.30%的女性有过以性换钱和换毒品行为,29.2%的男性有花钱买性服务.结论广东省静脉吸毒者HIV感染相关危险行为普遍存在,包括直接和间接的针具共用行为及危险性行为.应进一步开展危险行为的形成与降低原因的研究,并针对特定的高危行为采取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
-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流动人口艾滋病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0-2011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研究文献,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 干预后,研究对象对“性传播途径”、“静脉吸毒传播途径”和“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22%率差(Ratio difference,RD)[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14~0.29],15%RD (95% CI:0.09~0.21)和22%RD (95% CI:0.16~0.29);“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转变率”和“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提高了21%RD (95% CI:0.14~0.28),18%RD (95% CI:0.09~0.28).积极健康教育联合同伴教育的综合干预效果好.结论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进行的艾滋病健康干预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
预防艾滋病公众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目的 检验"预防艾滋病公众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评价预防艾滋病公众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用查阅资料、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三种方法收集相应的资料,使用预防艾滋病公众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24个区县平均分为77.95分,7项指标的平均分高于4.5分,四项指标的平均分低于3分,指标"主动寻求预防艾滋病的相关信息"平均分低,为1.79分.结论 预防艾滋病公众健康教育离<中长期规划>、<行动计划>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深度和广度不够,歧视现象严重.该指标体系简练,易操作,能比较全面地反映预防艾滋病公众健康教育的效果,但需要根据防治艾滋病工作的进展调整和完善.
-
减低毒品危害项目实施地区警察艾滋病预防态度变化评估
目的 评估开展减低毒品危害、促进针具交换艾滋病防治项目以来,当地警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态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使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分析的方法,对2005年、2008年当地警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态度进行比较.结果 2008年和2005年相比,关于是否愿意主动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测,男性或年龄>30岁的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于是否愿意继续和感染HIV的朋友/同事交往,无论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如何,其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待针具交换方面,男性或年龄>30岁的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无论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如何,其态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今后对警察的培训,重点要放在男性或年龄较大的警察群体.
-
江门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现况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其它艾滋病预防和关怀工作的切入点.江门市从2004年底开始开展了VCT工作,为了解本地区VCT工作开展情况,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11月对所辖各县(市、区)的VCT工作进行调查,为今后加强和完善本地区VCT工作提供依据.
-
培训村镇计划生育干部艾滋病知识及多种干预活动对当地居民影响的效果评估
为使农村居民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和不歧视艾滋病,于2002年5~12月以培训计划生育干部为艾滋病预防宣传员为主,配合多种形式的干预活动,开展了预防和正视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并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和试点工作.
-
某国产HI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漏检报告
2006年2月中旬,永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发现某国产艾滋病病毒(HIV)金标检测试剂存在漏检现象.经重庆市CDC艾滋病确证实验室验证及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参比实验室专家现场调查检测证实,该产品的确存在严重漏检.
-
长沙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艾滋病预防与关怀工作的切入点和枢纽.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也是我国政府关于艾滋病"四免一关怀"的重要内容.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10月19日在全省率先开设VCT门诊,为所有人员进行艾滋病有关知识的咨询,并对自愿者免费检测HIV抗体.至2005年5月31日已接待489名自愿咨询者,现分析如下.
-
河南省艾滋病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艾滋病实验室检测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为了全面提高艾滋病实验室技术水平,提高检测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全省艾滋病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分析大学生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大学生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和高危性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立意抽样与滚雪球抽样,依据“信息饱和”原则,对20名有性行为的大学生进行个别深入访谈.结果 调查对象获取安全套的途径多样,主要由自己和性伴侣决定是否使用安全套;调查对象缺乏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意识,重视安全套的避孕作用,而忽视其预防疾病的作用.多自学安全套使用技巧,自认为掌握的知识正确;调查对象对偶遇/临时和商业性行为持包容态度.影响大学生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因素有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低、性观念开放、学校和家庭教育缺乏.结论 学校应对大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性健康教育,加强同伴教育,重点提高大学生使用安全套的自我效能.
-
以妇女为本的艾滋病预防教育
在香港红丝带中心的组织下,通过走访开展妇女艾滋病预防教育机构和人员以及查阅有关资料,对香港开展妇女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
四川省青少年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特征调查
目的 调查掌握14~39岁青少年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对策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成都市、邛崃县、甘洛县500名普通青少年,200名有吸毒史或从事性工作或同性恋的高危人群.结果 六成被调查者正确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与方法,但存在较多知识"盲点";高危人群略好于普通人群,成年人(特别是20~29岁成年人)好于未成年人,高文化程度者好于低文化程度者.获得预防知识及信息渠道具有私秘性特点,清醒认识艾滋病的危害,但不很担心其现实威胁,"羞"于与家人或公开谈论预防措施.近一半被调查者未能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预防行为不主动.结论 扩大全面、权威宣传教育规模;加强综合预防,实施重点干预,营造宽松社会、家庭氛围,形成群防体系,是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
-
艾滋病预防性干预影响因素
对于性活跃人群进行预防性干预是预防HIV和其它STD的重要措施,从国内外的防治经验来看,因缺乏行之有效的药物和疫苗等医疗手段,行为干预便成为目前艾滋病预防的重要策略[1],而促进安全套使用是预防HIV/AIDS性传播的关键[2].作为一种行为生活方式,安全套的使用涉及十分复杂的因素,不仅关系到使用者的HIV/AIDS的知识、对于性伴侣的信任以及对自身受HIV/AIDS危害的心理预期;还涉及到社会舆论、性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同时安全套的各项产品特征也会影响到安全套的实际使用.这里作者拟从多种角度对上述影响安全套因素进行分析,为艾滋病预防性干预提供线索.
-
HIV自愿咨询检测的开展及其影响因素
艾滋病病毒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是指个人经过咨询后对HIV检测作出明智选择的过程.这一决定必须完全是求询者自己的选择,并且这一过程是完全保密的.开展VCT服务是人们进入艾滋病预防、治疗、心理社会支持和关怀工作的切入点,恰当地推动VCT有助于打破由恐惧、歧视导致的艾滋病流行的恶性循环,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对社区和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为了有效地开展VCT服务,必须制定一系列政策,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创造支持环境,建立方便可及的VCT机构,使具有VCT需求的人员自愿前来咨询检测[1,2].
-
2001年艾滋病药物治疗研讨会概要
为了落实国务院批准下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和<中国遏制与防制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下称<行动计划>),推动我国艾滋病治疗工作的开展,受卫生部委托,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下称部艾中心)于2001年9月17日-19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艾滋病药物治疗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