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位垂体腺瘤2例报告

    作者:王振宇;胡择勇

    异位垂体腺瘤发生于蝶鞍以外的异位垂体组织,它常独立存在,与鞍内垂体腺无关.迄今为止,文献中已有40多例异位垂体腺瘤的报道.本文报道2例发生于蝶窦与斜坡内的异位垂体腺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 垂体柄与鞍区肿瘤位置关系的初步分型及其保护

    作者:漆松涛

    目的总结垂体柄在不同类型鞍区肿瘤中的受累方式,探讨如何在手术中寻找和保护垂体柄.方法对239例鞍区肿瘤患者(手术资料中对垂体柄有明确描述和保留程度的记述)的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垂体柄与鞍区肿瘤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类,总结了针对不同关系类型的垂体柄的保护方法.结论了解垂体柄与鞍区肿瘤的位置关系对全切肿瘤及保护垂体柄有指导意义.

  • 空泡蝶鞍的 MRI 研究

    作者:宫少勇;赵初青;王文涛;裘晟;陈向飞;汪凯;刘文倩;姚晓群;杨广夫

    目的:研究空泡蝶鞍(ES)的 MRI 表现。方法收集在本院做头颅 MRI 检查32128例中诊断 ES 1280例,其中男436例,女844例,年龄11~90岁。全部病例使用 Philips Achieva 1.5T 双梯度磁共振机,使用头颅6通道相控阵线圈,做矢状位 T1 WI,横切位 T1 WI、T2 WI、T2 WI-FLAIR、DWI,冠状位 T1 WI、T2 WI 检查。结果ES 的发病率为3.98%(1280/32128例),其中男性发病率2.61%(436/16691例),女性发病率5.46%(844/15437例),男女间发病率χ2=17.24,P =0.001,按照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1~90岁分组,各组合计发病率为0.11%~5.20%,经统计学处理,各组合计例数、男性例数、女性例数发病率差异分别为χ2=55117.051,P =0.000;χ2=26294.920,P =0.000;χ2=21499.18,P =0.000。1280例中垂体腺矢状位高度均≤2.0 mm,合并蝶鞍扩大及垂体柄移位者792例(61.87%),其中男255/436例(58.48%),女537/844例(63.62%),χ2=3.21,P =0.073。部分病例合并其他颅脑疾病。结论ES 是垂体腺的常见疾病,女性多见,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两性间伴有蝶鞍扩大者无统计学差异。垂体腺高度≤2.0 mm 是诊断 ES 重要的征象。

  • 颅咽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郭一川;郭亚莉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多发生于20岁以前的青少年,并占儿童期颅内肿瘤9%,不少病例发生于中年以后,甚至于60岁以后才发生.本瘤多位于蝶鞍上,约占90%,少数位于蝶鞍内,也可同时位于蝶鞍上和蝶鞍内,为有浸润性生长的低度恶性肿瘤,虽然表面有假包膜,但常与周围脑组织粘连愈着,本瘤完全切除较为困难[1].本文对7例颅咽管瘤及其复发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旨在加强、提高对它的临床病理认识.

  • 鞍区颅脑枪击伤的救治

    作者:陈长才;汪求精;李铁林;杨俊;徐如祥

    目的探讨鞍区颅脑枪击伤急性期的救治及晚期鞍区金属异物摘除的方法. 方法对7例鞍区颅脑枪击伤患者行早期清创术,3例患者同时摘除金属异物;4例患者晚期采用显微手术摘除下丘脑、垂体内金属弹丸.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1年. 结果全部患者均康复,无下丘脑或垂体功能障碍.恢复良好3例,轻残3例,重残1例. 结论鞍区颅脑枪击伤患者,应早期行清创术,尽可能摘除金属异物,修补颅底脑膜防止脑脊液漏.术后加强抗感染、抗脑水肿治疗.重症患者需及时治疗继发性脑损害,积极治疗内分泌紊乱等并发症,在全身情况稳定后,采用显微手术摘除异物.显微手术对摘除脑深部重要部位的金属异物是一安全可靠的方法.

  • 影响垂体大腺瘤主要扩展方向的相关因素

    作者:秦勇;林昆哲;丁陈禹;肖德勇;魏梁锋;王守森

    目的 探讨影响垂体大腺瘤沿垂直方向上扩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84例垂体大腺瘤患者,根据肿瘤的鞍上扩展值(suprasellar extension value,SEV),将其分为主要向鞍上扩展(SEV>0)和主要向鞍下扩展(SEV≤0)2组.以肿瘤垂直方向上的主要扩展方向为因变量,选取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10个指标(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鞍隔孔直径、蝶窦类型、蝶鞍上口形态、蝶窦主隔的偏向、蝶窦主隔的大宽度、肿瘤囊变、蝶窦纵隔的数目)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stie回归分析,筛选出对肿瘤沿垂直方向扩展有价值的影响因素.结果 主要向鞍上扩展121例,主要向鞍下扩展63例.统计分析显示,肿瘤类型(P=0.026)、蝶窦类型(P=0.003)、蝶鞍上口的形态(P=0.046)、鞍隔孔直径(P=0.003)、蝶窦主隔的大宽度(P=0.009),是影响垂体腺瘤沿垂直方向上扩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蝶鞍型或鞍枕型蝶窦、囊袋型蝶鞍的上口、生长激素型腺瘤、鞍隔孔直径小和蝶窦主隔宽度较小的患者,垂体大腺瘤更趋于向鞍下扩展;鞍前型蝶窦、炒锅型或直桶型蝶鞍的上口、非生长激素型腺瘤、鞍隔孔直径大和蝶窦主隔宽度较大的患者,垂体大腺瘤更趋于向鞍上扩展.

  • 异位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瘤

    作者:宋明强;宋立;王颖

    促甲状腺激素( TSH )分泌瘤占所有垂体瘤的1%~2%[1]。而异位促甲状腺素分泌瘤( ectopic TSH-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ETPA)更罕见。1996年Cooper 和Wenig[2]报道了首例ETPA以来,至2013年8月仅有5例报道。该病是发生于蝶鞍之外的以分泌TSH为主的异位垂体腺瘤( ec-topic pituitary adenoma ,EPA)。由于其为发病率极高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罕见的原因,漏诊而延误正确治疗。现对文献报道的5例做一回顾性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CT、MRI在鞍区囊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金凤;王凯;刘挨师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诊断鞍区囊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35例,分析其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 收集的病例中,包括囊性垂体腺瘤8例、颅咽管瘤19例、Rathke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结论 MRI是鞍区病变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作者:辛越;赵红金;袁克美;赵己未;付建斌;孙庆举

    目的 探讨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鞍区炎性肉芽肿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病人,对其化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可出现垂体、视神经受压及颅内压增高等表现,影像学表现为鞍区分叶状占位,CT增强扫描呈一致性明显强化,MRI呈不规则略长T1长T2信号,并向前方、海绵窦发展,可见鞍底骨质硬化;同时合并副鼻窦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征象.结论 鞍区炎性肉芽肿极为少见,全面检查,综合分析,不应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需与发生在该部位的垂体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及脑膜瘤等鉴别,后确诊需要依靠病理.

149 条记录 8/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