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论《伤寒论》中四逆散证之归属

    作者:焦锟

    四逆散证见于<伤寒论>的少阴病篇第318条,原文即:"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近世方书却将其列入和解剂中,作为调和肝脾之方加以阐发,认为四逆散功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 漫谈桃花汤

    作者:哈小博

    桃花汤方,就目前所见到的有两首,一首载于日人吉益东洞撰写、村井丰屯辑录的<东洞先生家塾方>(简称<家塾方>)中,由桃花、大黄二药组成,主治水肿、大小便不通.另一方载于<伤寒信纸·少阴病脉证治>篇,也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即本文所要介绍者.

  • 吴茱萸汤统阳阴

    作者:徐彬

    吴茱萸汤在《伤寒杂病论》中证治有三:一为“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二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三为“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历代医家皆认为吴茱萸汤可统治阳明、少阴、厥阴之证.吴茱萸汤由吴茱萸9克、人参6克、生姜18克、大枣12枚组成,水煎取汁,温服,每日两次,具有暖肝温胃、降逆止呕的功能,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干呕吐涎、巅顶头痛、脘腹作痛、四肢不温,以及少阴伤寒、呕吐下利、手足厥冷和烦躁不安.

  • 漫谈"猪苓汤"

    作者:哈小博

    猪苓汤是张仲景方,在<伤寒论>的"阳明病"篇、"少阴病"篇以及<金匮要略>的"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中多次出现.其药物组成是: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9克.服用时,以水800毫升,先煎煮四味药,取汁400毫升,去渣,再下阿胶烊化,分3次,每次约140毫升,温服.

  • 麻黄附子细辛汤

    作者:徐泽森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少阴篇》,原文载:“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为常用发表之剂,主要用于少阴表证。

  • 病理生理学角度浅析《伤寒论》少阴病

    作者:刘昕

    本文从现代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伤寒论》中少阴病,伤寒论是符合病理生理学特征临床典籍,为研究伤寒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从少阴人角度探寻脾阳虚证的治疗与调养方法

    作者:姜心禅

    四象医学是在《内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结合了“天、人、性、命”为一体的整体观,并以“四维四象”辨象施治的医学体系。四象人分为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和少阴人。其中少阴人的生理特点、病症表现以及对应方药的应用都与中医脾阳虚证有诸多相似之处,而其特有的辨象施治理论为脾阳虚证的治疗和摄生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脾虚 少阴病
  • 中阴溜腑与伤寒三阴病

    作者:许伍;王海英

    <灵枢·邪气脏腑形篇>有"邪气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腑",究其原缘为"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腑".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邪虽中五脏,则邪无由出路,只能还之于腑,俾六腑泻而不藏以逐邪外出.逐邪外出是机体基本的功能之一,伤寒三阳,邪中于阳则溜于经以汗泻之,而至三阴,则脏气与病邪作用,尽力使邪还腑而驱出.这就是伤寒三阴病多见腑证--下利之缘由,魄门亦为五脏使.只是伤寒至三阴节段,机体正气损伤很明显,大概都到了实质脏器损伤的程度,从太阴至少阴至厥阴,这种伤害逐渐加重,以致到厥阴病阶段,人体脏器损害已到了不可逆程度,很难驱邪还腑,现分述如下.

  • 《伤寒论》318条新释

    作者:葛建立;宋易华;刘满君

    <伤寒论>318条,冠首少阴病,方用四逆散,注家不一,所论迥然.概而言之,其说有二:倡气郁阳遏不得伸达者,如李士材、张隐庵等,古今医家,每多宗之;立少阴阳虚失于温煦者,有舒驰远、钱天来辈.后世虽载其说,从之者少.然细揣条文,揆度形成之所由,权衡或然各症用药之加减,发仲景写作手法之所隐,笔者对本条病机及遣方用药,陈以管见,重新诠释,与同道共商.

  • 中医适宜技术(八)三部六病纲要

    作者:马文辉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形有三,表、里、枢,合称三部.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三部为病,则表部形成太阳病,厥阴病;里部形成阳明病,太阴病;枢部形成少阳病,少阴病,合称六病.

  • 少阴病治验4则

    作者:王孝东

    我师汤宗明先生系省级名医,临证40余年,倡仲景之说,博采众长,善用经方,临证时凡危重病或疑难病有少阴病证彰显者,首推当今伤寒论大家刘渡舟教授所论“少阴病讲阴阳水火,辨证之理在阴阳水火”说.笔者有幸侍诊于旁,见先生临床验之,收效颇显,现报道4则.

    关键词: 汤宗明 少阴病 验案
  • 论四逆散方证

    作者:王庆余

    《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对这条原文的理解,古今一直有争议,四逆症出现在少阴病中通常表现为脉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逆等,此属肾阳衰微、阴寒内盛,非姜附之类急温之不能救其逆.而四逆散的组成是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无一味能起到回阳救逆的作用.本文从病因、病机、组方、治法诸方面阐述笔者的一点见解.1 少阴是枢纽少阴包括心肾两脏,手少阴心属火,主藏神,主血脉;足少阴肾属水,主藏精,主水液;心在上,肾位下,心火下蜇于肾以暖肾水,使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制心火,使火不亢.心肾交通,水火既济,相辅相成,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所以说少阴是调节阴阳、水火平衡的重要枢纽[1].少阴枢机不利,阳气郁遏,不能达于四末,因而见四肢逆冷.仲景在这里用"少阴病"开头是为了说明少阴病不仅有寒化、热化之分,还有少阴枢机不利引起的病症.

  • 论四逆散方证

    作者:王庆余

    《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对这条原文的理解,古今一直有争议,四逆症出现在少阴病中通常表现为脉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逆等,此属肾阳衰微、阴寒内盛,非姜附之类急温之不能救其逆.而四逆散的组成是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无一味能起到回阳救逆的作用.本文从病因、病机、组方、治法诸方面阐述笔者的一点见解.1 少阴是枢纽少阴包括心肾两脏,手少阴心属火,主藏神,主血脉;足少阴肾属水,主藏精,主水液;心在上,肾位下,心火下蜇于肾以暖肾水,使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制心火,使火不亢.心肾交通,水火既济,相辅相成,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所以说少阴是调节阴阳、水火平衡的重要枢纽[1].少阴枢机不利,阳气郁遏,不能达于四末,因而见四肢逆冷.仲景在这里用"少阴病"开头是为了说明少阴病不仅有寒化、热化之分,还有少阴枢机不利引起的病症.

  • 尊仲景从少阴论治经行郁病40例

    作者:莫玉贤

    经行郁病是指具有明显时间阶段性发病特征,每届经前一周内或经期中出现显著的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疲惫欲寐,主动活动意愿下降,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症的情感型精神障碍性疾病.由于本病缺乏可以明确测量的指标,也无实验室检验数据可明确支持诊断,故近年来笔者临床辨治本病常依据患者自述感觉和临床行为表现特征,结合抑郁自评量表(SDS)予以辨证施治,疗效尚属满意,现报道如下.

  • 《伤寒杂病论》“火微水盛”类证及用药规律初探

    作者:崔翰博

    少阴之中的心火与肾水在生理上平衡制约,否则或为火亢水亏的“心肾不交”,或为火微水盛的“火微水盛”.《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病症,如心悸、奔豚、胸痹、支饮、正水、消渴等,常由“火微水盛”所致,其辨证论治具有一定的规律,而补火利水为其基本治则.仲景处方中温补心阳擅桂枝,次为附子.寒饮以干姜、半夏、细辛、麻黄、蜀椒等温化;水热者以茯苓、泽泻、防己、薏苡仁等渗利之.

  • 小青龙汤治疗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作者:武跃华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等组成,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同样具有良好效果.从病因病机分析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应用小青龙汤的理论依据.

  • 《伤寒论》四逆散证病机辨识

    作者:张宏邈;谷松

    张仲景为少阴阳郁而设四逆散,放在《伤寒论》少阴篇,以“少阴病”冠首,病机当为少阴枢机不利,气机壅滞,阳气内遏不能外达四末,阳郁内闭.因论述简洁引发争议,后世医家未从仲景六经出发,从药物组成、脏腑辨证法推测四逆散证病机,分别提出四逆散证属少阴、厥阴、少阳经.病在少阴:系少阴阳虚相对较少,从方剂组成、临床实践角度,都不太被后世认可;少阴邪热内郁:成无己首提邪热内郁,解释四逆产生原因,得到后世医家认同,但观其或然证加减用药多具温热之性,如干姜、桂枝、附子等,用温热药治疗邪热内郁证有欠稳妥.病在厥阴:“此方原系治厥阴热厥主方,后人不识其旨,烟没已久,今表出之”,“四逆”是“少厥二阴热邪为本”,现代医家对此观点多有继承与发展,也有医家认为四逆散证病在少阳.随着四逆散广泛应用及发展,在六版教材《方剂学》《方剂大辞典》《中医大辞典》等,四逆散被作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以“肝脾不调”为基础来解释四逆散证病机变化是确切可行的.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创造出了诸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因而四逆散被誉为“疏肝祖方”.

  • 少阴病咽痛之方证考释

    作者:谈博;操红缨

    《伤寒论》少阴篇,第310~313条连出4条文对少阴病咽痛进行集中论治,共计5个方证:猪肤汤证、甘草汤证、桔梗汤证、苦酒汤证、半夏散及汤证.然论中除猪肤汤证,均叙证过简,学者多从药测证,然论方则总有未尽之处.故后世虑其方简不效,或嫌制法繁琐,用之者罕矣.兹考其用药之渊源,度其配方之巧妙,释其方证之原委,以资参详.

    关键词: 少阴病 咽痛 方证 考释
  • 少阴三急下证浅析

    作者:周丽萍;高棋;王雅君

    张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辨证完整体系,后世林亿等人为之作序,认为“以为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历代医家对伤寒论之阐释论述,著作之多,如充栋汗牛不胜枚举,然《伤寒论》言简意深,脉证字简、辨证明晰却意蕴深长,历代医家多见解各异.论其急证,当为承气汤证,急下承气一证,总有六条,阳明、少阴各三急下,多认为阳明属实,急下实邪,少阴为虚,急下存阴.少阴三急下,其意义尤为深远,内合理法奥妙,仍待后世发掘.

  • 刘绍武先生及其"三部六病"

    作者:杜惠芳

    刘绍武先生是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先生原籍山东荷泽,生于1907年,卒于2005年12月2日.先生自幼随祖上迁徙山西晋南裹垣居住.弱冠时期曾任乡间小学教员,自学中医,渐入斯门,志向日坚.先生积八十余年临床经验,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及与哲学的结合,有精要、细邃、全面的认识,并形成一套"三部六病"的理论.将病位分表部、里部、半表半里三部,每部之中,概分阴阳,遂成六病.表部有太阳病、厥阴病;里部有阳明病、太阴病;半表半里有少阳病、少阴病.这套理论,在20世纪60-80年代的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修订、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师兄刘君惠生等力倡"三部六病"学会的成立,对先生的学说传播和弘扬,起到了极大的推动.

152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