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与神经变性性疾病的关系

    作者:仁富亮;宋少伟;李恩东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构成细胞之一,在很久以前它的存在就已经得到确认.从细胞起源的角度来说,它的机能还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细胞培养和细胞分离技术的不断提高,它的作用也渐渐地被发现和解明.不仅在炎症性神经疾病方面,在缺血性疾病和变性疾病发生时,在变性的神经细胞周围也发现有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这些来自变性神经细胞且通过特定通路被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对神经有保护作用.不过,近年来也有研究显示,变性神经细胞还有贪食、处理的作用,它可以直接作为效应器来伤害神经细胞.本文讨论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相互之间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神经变性性疾病的影响.

  • MRI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梁红艳

    目的 分析多发性硬化(MS)的MRI影像表现,探讨MRI检查对M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为 MS病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MS为白质内多发圆形或卵圆形T1 WI为中等或稍低信号,T2 WI为高信号影为主的病灶,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强化.冠、失状面显示多发性硬化的"垂直脱髓鞘征"特征性表现.结论 根据MRI不同扫描方位、不同扫描序列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对 MS作出诊断,并可以判断病灶的消退、进展及转归.

  •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作者:吴冰;季晓林

    目的 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myogenic potentials,VEMPs)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短声刺激记录34例MS患者(核磁共振成像脑干和(或)小脑是否出现病灶,分为两组,显示受损者组19例,标记为MRI阳性组;未显示受损者组15例,标记为MRI阴性组)和34例健康对照组的VEMPs的潜伏期,34例MS患者均做核磁共振成像.结果 34例MS患者中17例出现异常VEMP.其中,11例的一侧耳P13潜伏期延长,3例两侧P13潜伏期均延长.3例单侧未引出VEMP.MS组和对照组相比,平均p13潜伏期显著延长(右侧P<0.05,左侧P<0.05),N23潜伏期未见明显延长.MRI检出的阳性率及VEMPs的阳性率,二者无相关性.结论 VEMPs可作为判定MS前庭脊髓通路脱髓鞘病变的辅助检查工具.

  • 多发性硬化患者合并症临床探析

    作者:早拉古力白海拉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合并症的病因、类型、作用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临床诊断为MS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中有合并症患者发生、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有合并症的观察组在入院时和出院时ED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但在治疗率上对照组要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MS患者可合并超敏性、自身免疫性、免疫低下性等疾病.在MS诊治中应尤为注意合并症及互相影响,以提高MS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 Irgm1基因敲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CD4+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王彩红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GTP酶1(Irgm1)基因敲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C57BL/6纯系小鼠与Irgm1基因敲除杂合小鼠(Irgm1+/-)回交十代繁殖C57BL/6背景下Irgm1+/-小鼠,用C57BL/6 Irgm1+/-小鼠杂交获取Irgm1-/-、Irgm1+/-、Irgm1+/+三种基因型小鼠,PCR扩增DNA检测基因型。用髓鞘少突胶质糖蛋白( 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33-55)多肽与弗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合制成乳剂,免疫C57BL/6野生型(Wt.)和Irgm1基因敲除(Irgm1-/-)小鼠,建立EAE模型,并进行临床评分。 MTT法测定MOG33-55免疫后7 d的EAE小鼠淋巴结细胞中MOG33-55特异性T细胞增殖分化水平。取MOG33-55免疫后14 d EAE小鼠脊髓切片,HE染色检测炎细胞浸润情况。取MOG33-55免疫后16 d的EAE-小鼠淋巴结、脊髓和脑组织,提取单个核细胞,用MOG33-55(20μg/ml)体外刺激培养7 d,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EAE小鼠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细胞中Th1、Th17的改变。结果:成功诱导了EAE小鼠模型;HE染色结果显示Wt.小鼠脊髓周围出现明显炎细胞浸润,而 Irgm1-/-小鼠则无明显变化;MTT实验表明Irgm1-/-小鼠与Wt.小鼠相比,淋巴结中T细胞对MOG33-55特异性增殖能力降低;流式细胞分析表明相对于Wt.小鼠,Irgm1-/-小鼠EAE模型在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细胞中Th1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增高而Th17细胞亚群比例下降。结论:Irgm1基因敲除可部分保护EAE小鼠的脊髓功能及临床症状。在EAE发病早期,Irgm1可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Irgm1有可能成为EAE治疗的重要分子靶点。

  • 多发性硬化患者T细胞克隆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分析

    作者:

    目的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器官特异的自身免疫病,病变侵犯中枢神经系统.MS不仅有T,B细胞介导,而且与脑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方法本文用T细胞克隆技术,细胞表型分析技术和细胞毒活性分析经MBP抗原肽治疗的MS患者外周血的T,B淋巴细胞(另文发表).结果经MBP抗原肽诱导的T细胞克隆中有相当一部分T细胞系不仅高表达CD3CD56双阳性标志(NKT细胞),50.7%±4.9%,对照为6.0%和3.0%,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分别是11.0%和20.0%,且这种双阳性细胞群不同于NK细胞能特异杀伤神经胶质瘤(59.7%±4.9%)而NK细胞仅为17.3%±4.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用MBP抗原肽诱导的T细胞克隆可用作疫苗治疗MS患者,而这种高表达CD3CD56双阳性标志(NKT细胞)对神经胶质瘤细胞较NK细胞潜在的更强的杀伤活性.至于其抗瘤机制正在研究之中.

  • 鞘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

    作者:董艳玲;李吕力;李瑶宣;梁浩;滕晓茗;肖继东;张德敏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鞘内注射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1例MS按主要治疗方法 分为鞘内注入甲泼尼龙(MPS)组、MPS冲击组及常规地塞米松组(DXM),比较治疗后各组不同时间的Kurtzke扩展致残量表(EDSS)评分减少数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鞘内注入MPS组治疗早期EDSS评分减少较其他两组显著,尤其对于脊髓受累为主的MS患者EDS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鞘内注入MPS与两种常规方法 比较见效快,建议用于脊髓受累为主的急性期MS.

  • 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捷;杨宏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3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998~2002年于我科治疗的48例MS患者按主要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鞘内注入地塞米松(DXM)组、甲基强的松龙(MPS)冲击组及常规使用激素组,比较治疗后各组不同时间的Kurtzke扩充致残量表(Kurtzke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减少数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鞘内注入DXM组治疗早期EDSS评分减少较其它两组显著,尤其对于脊髓受累为主的MS EDS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结论鞘内注入DXM与两种常规方法比较见效快,建议用于脊髓受累为主的急性期MS.

  • 小胶质细胞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两面性作用

    作者:吴鉴今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炎症反应、脱髓鞘和轴突损伤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是MS研究的动物模型.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在MS/EAE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既可产生促炎产物发挥神经毒性作用,还可从产生抗炎产物、促进吞噬作用以及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和招募三方面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将对小胶质细胞在MS/EAE发病过程中的两面性作用作一综述.

  • 广东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董亚贤;林佩玉;梁永源;许志荣;高聪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汉族人群TNF-α和TNF-β基因多态性分布,探讨TNF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68例MS病人和106名无血缘关系的广东籍健康汉族人的TNF-α和TNF-β基因型.结果 TNF-α、TNF-β各等位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病例组TNF-α基因A纯合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和13.9%,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和0.085.病例组TNF-β基因A纯合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和39.7%,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98%和0.458.结论 中国广东汉族人群存在TNF-α基因G-308A和TNF-βG+252A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低于西方,与亚洲相似.从目前调查的例数看,广东汉族人群TNF-α基因G-308A和TNF-β基因G+252A基因多态性与广东人群中MS发病无关.

  • 温通针刺疗法治疗痰瘀痹阻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研究

    作者:王建文;黄生辉;樊树银;于灵芝;陈延平;蓝鹏飞

    目的:观察温通针刺疗法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痰瘀痹阻型风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38例,西药组40例.针刺组采用温通针刺疗法.针刺以病变体表投射部位(头针、夹脊穴)局部取穴及特定腧穴为主,施以温通针刺操作手法.西药组采用口服芬戈莫德及阿米替林.2组均治疗60天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评价.结果:针刺组与西药组治疗后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前后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刺疗法组与西药对照组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中疗效相同,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态、焦虑状态有改善.提示温通针刺疗法可应用于改善复发缓解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症状.

  • 多种诱发电位和MRI检查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邹艺;刘英;李素荣;胥勋成;羊洁;冯建华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5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以及MRI结果,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其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MS患者的磁刺激MEP、BAEP、VEP、SEP以及MRI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8%(51/65)、51%(33/65)、80%(52/65)、71%(46/65)和85%(55/65).4项诱发电位检查总异常检出率为88%(57/65),与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诱发电位和MRI检查均能发现临床下病灶:6例患者经MRI检查发现病灶但无相应临床症状;8例患者有临床症状而MRI检查未见相应病灶,但诱发电位检查可见异常.结论:MRI和各种诱发电位检查具有相互补充作用,结合临床合理选择使用此两种检查有助于提高MS诊断的敏感性.

  • 多发性硬化患者视觉、体感、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陈丽;龚红英;杨智敏;张宏程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MS患者进行VEP、SEP、BAEP检查,并与4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49例MS患者VEP异常32例(61%);BAEP异常27例(55%);SEP异常23例(47%).结论:BA EP、VEP、SEP对MS的辅助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 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电位及视觉诱发电位的相关研究

    作者:郑涛;黄娴;李慎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方法:对40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ERP和VEP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复发缓解型MS患者ERP的N2、P3波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VEP的P100、N145波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ERP和VEP作为一种电生理检查,可于早期客观地反映复发缓解型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视觉传导通路的变化,在复发缓解型M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对视神经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选琴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为检测视神经上行通路皮质下结构(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和视放射)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之一,主要反映视网膜视锥细胞的电活动情况,从而检测视觉通路神经的功能.Halliday等[1]先将棋盘格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S-VEP)用于临床并获得肯定结果,其后VEP被广泛应用,已成为神经眼科学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 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曹萌

    多发性硬化(mutiple sclerosis ,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l spectrum disorders ,NMOSD)是两种较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好发于中青年 ,其临床症状相对复杂 ,通常累及感觉、运动、视力和括约肌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认知功能障碍也常伴发于这两种疾病[1 ] ,同样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与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凤娟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作为一个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在1724年被Clifton首次描述后被大家所认识.它以单相病程为特点,很少复发,然而随着大家对ADEM认识的深入,发现再发的ADEM并不少见.2007年国际儿童多发性硬化学会(IPMSSG)对儿童ADEM定义如下:首发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自发性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且均有脑病,影像学表现为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局灶性或多灶性高信号病灶,在3个月以内可出现症状、体征的波动.

  • 中医药防治多发性硬化的研究

    作者:曹珊;韩丽;陶根鱼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15~50岁,其中2/3患者为20~40岁),且女性较多.

  • 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56的表达

    作者:尹斯利;袁汉尧;李君良

    目的探讨CD56淋巴细胞在多发性硬化(MS)中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32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复发期23例,缓解期9例)及13例复发期MS患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56表达的阳性百分率.结果复发期和缓解期MS患者CD56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15例复发期MS患者CD56的阳性百分率与血脑屏障受损呈正相关,复发期MS患者CD56的水平与发作时间、整个病程、EDSS伤残评分无关;缓解期MS患者CD56的水平与病程无关,激素对CD56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CD56淋巴细胞与MS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关联.

  • 甲基强的松龙合并环磷酰胺治疗86例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朱崇惠;陈坤

    目的:探索急性期MS甲基强的松龙合并环磷酰胺治疗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化病例对照方法,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经EDSS 评分,评估86例患者甲基强的松龙合并环磷酰胺治疗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统计学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急性期MS早期甲基强的松龙合并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EDSS评分明显降低,数据统计分析示P<0.0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MS早期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合并环磷酰胺治疗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