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野战自动洗手器故障的修理

    作者:彭幼林;周树仁

    近我们对所属应急部队系统的医疗装备进行了质量、数量普查和维修.在检修中发现一些装备出现一些问题,如有的仪器内的电路板插接脱落,开箱后仪器不能正常工作,还有些仪器内的元器件质量不过关,应用一次后就出现故障,野战自动洗手器就是一例.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制造商的高度重视,和平年代只是演习,如果真是应用到战场救护时出现问题那么后果不可设想.

  • 作者回复:救护培训能明显提升民众救人意愿

    作者:周燕玲

    首先,非常感谢昆山市急救中心培训科陶秀萍老师对于本人所写文章《民众对急救风险认知度的调查》[1]的认同,同时也感谢《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提供的这么一个学术交流平台.现就陶秀萍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回答如下:1 广泛开展院前急救技能培训后是否对民众现场实施急救的比率有影响?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我们也加入了CPR培训对人们救人意愿影响方面的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有64.2%的民众表示在接受CPR培训后救人意愿提升;6.0%的民众表示在接受CPR培训后救人意愿降低;29.8%的民众表示在接受CPR培训后救人意愿保持不变[2].以上数据显示,我急救中心在广泛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后民众现场实施急救的意愿比率有所提高.我们下一步将要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随机对3年前接受过救护培训人员(约十万人)的追踪调查,更深程度地了解民众救人行为与救护知识培训的关联度,为今后的培训提供理论依据.

  • 急症中医护理探讨

    作者:王文静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临床工作中应用中药及传统疗法救护各种急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医护理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现探讨如下.

  • 药剂师加入应急医疗组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研(译)

    引言:大约84%的患者在心脏停搏发生后8至48小时病情严重恶化,症状通常表现为低血压或呼吸急促。因此,美国卫生保健改进研究所建议组建应急医疗组(RRT),将其作为“挽救十万人行动”之一,以减少原可避免的住院患者死亡。目前在Froedtert医院,受过高级心血管救护课程培训的药剂师全天候参与急诊抢救,但他们在RRT中却没有正式的地位。早期关于药剂师参与急救的研究仅评估其介入事项及团队协作,但却忽略了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药剂师加入RRT前161名和加入后175名患者的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分别为2012年8月至10月入院和2013年3月至5月入院的患者。门诊患者、家属、重症监护的患者、急诊科患者或病情迅速恶化的患者被排除在外。首先统计用药所需周转时间,理想目标是少于30分钟。其次描述性统计相关事项,其中包括使用频率高的药物,RRT适用情形以及RRT救护患者并送入ICU或急诊室的次数。我们还评估了入院24小时患者或转出ICU 48小时后患者需要RRT救护的情况,以及RRT救护后患者住院时间,存活率和药剂师在RRT过程中的参与情况等。
      结果:药剂师加入RRT使越来越多的患者(49.1%vs.57.1%,P=0.155)用药周转时间缩短为30分钟以下[平均时间=(45±5)分钟vs (30±4)分钟;中值=31分钟vs.28分钟,P=0.278]。药剂师参与前后,急救中常用药物种类分别为房颤用药(22.1%vs 15.1%),癫痫急诊用药(5.3%vs.9.2%),镇痛药(8.4%vs.5.9%),抗生素(8.4%vs.12.6%),逆转剂(14.7%vs.17.6%)以及其他药品(41.1%vs.39.5%,P=0.52)。药剂师加入前后患者药物治疗量差异较大(43.4%vs.56.1%, P=0.002)。162名患者中有90名(55.5%)的病历中留有药师签署的意见,其中18例(20%)涉及用药剂量的干预、急救用药准备及药物/患者信息等。
      结论:药剂师加入应急医疗组的可减少用药周转时间且有助于优化用药流程。

  • 提高院内及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美国心脏协会有关心肺复苏质量的共识声明(二)

    作者:陈研

    监测与反馈:监测患者对心肺复苏反应的选择与技术正如一句谚语所说:“若不亲身测量,怎能改善提高?”对于监测CPR质量正是如此.在抢救现场监测救护人员实施心肺复苏的质量和表现,对复苏科学和临床实践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许多受过训练的救护人员操作时CCF较低,胸外按压深度不够,按压-通气比也相对较低,从而导致不良的预后.通过监测,则有助于获知佳的电击前的脉搏,CCF以及胸外按压深度.随着科技的发展,监测CPR参数技术的不断成熟,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如今已能够实时监测CPR的质量.CPR质量监测有助于洞彻临床表现而指导临床选择优化操作方案,被认为是过去20年间在心肺复苏领域重要的进展之一.正因如此,CPR质量监测应被应用于所有的心肺复苏实践和专业救护人员的培训课程中.

  • 沟通技巧在外科急诊危重患儿救护中的应用

    作者:王玉

    目的:探讨沟通技巧在外科急诊危重患儿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外科急诊收治的200例危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沟通技巧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救护总耗时、死亡率、救护成活率、护理纠纷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护总耗时、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救护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急诊危重患儿救护中采取沟通技巧,可以明显降低护患纠纷率,有效缩短救护救治时间,提高患儿存活率,并增加护理满意度.

  • 循证护理在急诊重症哮喘救护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阎光惠;林属芳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重症哮喘的救护中的应用效果,为急诊重症哮喘的救护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120出诊转运的68例重症哮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急诊重症哮喘救护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重症哮喘的救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重症哮喘的救护中可明显提高急诊重症哮喘的救护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

  • 地震伤员的现场救护

    作者:李金贵

    回顾5.12汶川地震后伤员的具体伤情、救治过程和结果,并查询相关资料,总结经验和失误.

    关键词: 地震 伤员 救护
  • 新生儿窒息85例原因分析及救护

    作者:左蔷;王淑翠

    对我科2005年1月~2008年1月出生的窒息新生儿发生原因及救护总结如下.

  • 小儿外伤的现场急救

    作者:朱海峤

    在儿童意外伤害中,多见的是机械性损伤.机械性损伤也称“外伤”,是指由于外力的作用引起身体某一部位的伤害,包括擦伤、切割伤、撕裂伤、刺伤、火器穿通伤、跌落伤、挤压伤等等.照顾小儿,如果懂得一些外伤救护常识,及时做好现场急救,可以减少孩子受伤害的程度,知道哪些情况下,必须立刻上医院,哪些情况可留孩子在家中观察和处理.由于外伤的类型和程度不同,孩子外伤后的表现症状各不一样,常见的有出血、骨折和昏迷等等.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小儿常见外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 南京及周边地区高危新生儿转运的救治体会

    作者:阮为勇;王伟;郑意楠;李海浪

    目的:进一步做好南京及周边地区高危新生儿转运的工作.方法:总结分析一年来382例高危新生儿的转运情况,包括转运方法、转运常见病种(入院第一诊断)及转归.结果:382例高危儿在转运途中病情稳定,无1例途中死亡.其中346例治愈出院,治愈率达90.6%,好转17例,死亡11例,另8例家长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结论:配备有专业素质高的新生儿专科医生护士及现代化的监护与复苏设施、建立一个高效有序运作的转运系统是转运成功的关键,重视转运途中的救护是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对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 转运 救护
  •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刘玲;马辉

    引起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人体突然遭受到严重创伤而发生剧烈的疼痛、损伤部位失血、伤区细胞失活、广泛毛细血管渗漏液向第三间隙转移或组织肿胀、细胞水肿及血容量减少。休克的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高,如未及时抢救往往造成伤员的死亡。因此,分秒必争,做好全面、细致、周到的救护,对提高救治率具有重大意义。

  • 120救护车内心搏骤停患者的救护体会

    作者:吴新平;马芸菲

    目的 对120救护车内心搏骤停患者进行急救,探讨干预手段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20救护车内接诊治疗的60例发生心搏骤停病人进行采取及时救治措施,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救活后存活者接回医院进行治疗的达到98.3%,救治效果较好.结论 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例酒精中毒并发心肌梗塞猝死院前救护与体会

    作者:卢美丽

    目的 总结1例酒精中毒并发心肌梗塞猝死院前急救措施.方法 一系列抢救措施,如胸外心脏按压,气道开通,除颤,吸入氧气,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路,使用心三联,呼吸兴奋剂等积极有效的措施等.结果 患者在重度饮酒并发急性心梗后猝死,在短的时间内,有效抢救时间为4分钟,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使患者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恢复,生命得到恢复,降低了死亡率,有效促进疾病预后的改善.

  • 5.12 汶川大地震灾后救护启示

    作者:李萍;周玉红;王辉;朱琼

    目的 从地震灾后的伤员救护中,总结思考分析得到启示,如果早期做好地震预测预报、科学防范避险、救护救棱,就能有效减少灾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方法 通过对地震伤员精心救治护理,认真倾听伤员的痛苦倾诉,从电视、电脑、书报中多方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清晰地看到地震灾害的破坏性和严重性.结果 更加认识到科学性、标准化、合理规划、选址布局、重建医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论 各级政府应运用各种形式宣传普及抗震、救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全民抗震救灾意识和能力,消除或降低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 浅谈灾害中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与转运护理

    作者:赵岩

    《护士条例》规定,护士有义务参加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护士应当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1]。急性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危重急症。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交通、施工或突发灾害事件等因素导致急性颅脑损伤的概率也很大。严重的颅脑损伤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人员死亡,且颅脑损伤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快,可以在短时间内由清醒转为昏迷甚至死亡,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急性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等特点。急性颅脑损伤有3个死亡高峰:第1个高峰发生在现场,约占50%;第2个高峰发生在伤后1~2 h,约占35%;第3个高峰发生在住院后15~30天,占15%[1]。及时判断、治疗、处理,在创伤的早期能否做到快速、妥善地处理对防止病情发展,改善预后,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这就要求在灾害发生后尽早进入灾区,尽快发现伤员,并且尽可能准确地将颅脑损伤患者分类,给予适当的救治以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本文着重介绍伤员检伤、现场救护、转运护理、心理护理4个方面。

    关键词: 灾害 颅脑外伤 救护
  • 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唐正碧;扬筝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因外伤后致左尺骨骨折,左下肢软组织损伤2h于2006年5月28日入住我院外科.入院后行左尺桡骨固定、抗炎、对症处理.

    关键词: 香丹 过敏 休克 救护
  • 急性磷化铝集体中毒的救护与组织管理

    作者:许晓萍

    总结急性磷化铝中毒的救治经验、护理措施及组织管理的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05年6月救治的成批36例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研究的急救流程、组织协调、救治方法.结果:36例患者经救治后,全部痊愈,临床观察组患者30h出院,轻度中毒患者4天内出院.结论:规范化管理,迅速明确诊断,快速启动紧急救治预案,指挥得当,措施到位,配合医生做好对症治疗,加强心理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作者:林玉英;吴成梅;庄雪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类常见的急危重症综合征,其病情凶险、变化快、病情复杂,抢救稍不及时或者措施不得力,极易导致死亡.为此,必须争分夺秒做到全面细致、周到的救护,对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具有重大的意义,笔者对我科2006年9月~2007年12月54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护进行初步分析探讨.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丽焕

    随着工、交、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机械的意外损伤、坠伤等日益增多,尤其是颅脑损伤具有病情急、重、变化快、误诊率高、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病人急送我院,应该积极救护,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具体措施:

529 条记录 26/27 页 « 12...19202122232425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