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参现代药理研究概述

    作者:刘光颖;李峥

    丹参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内皮修复作用、抗血小板抗凝、扩张冠脉,改善微循环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保护受损心肌、抗心律失常、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以指出丹参是用于中药涂层支架,预防PCI术后狭窄的不二之选.

  • 藤梨根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作者:郑佳露;闫霞;沈克平;胡兵

    藤梨根是一味清热解毒中药,现广泛用于多种癌症的临床治疗.现代研究表明藤梨根在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中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可以抑制细胞增殖、激发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激发失巢凋亡、抑制转移、逆转耐药以及抗血管生成.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会为临床合理利用藤梨根及中药资源开发提供新的基础.

  • 安宫牛黄丸的实验药理学研究

    作者:叶世龙;刘爱芹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的实验研究内涵.方法:根据安宫牛黄丸实验研究资料分类介绍.结果:安宫牛黄丸实验研究内涵主要体现在:对方中黄芩、桅子、郁金、黄连、牛黄、麝香、朱砂、雄黄做了质量控制研究;对方中朱砂、雄黄是否必需及其药代动力学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药通过对急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脑组织、脑电波、单胺类和氛基酸类神经递质、一氧化氮、氧化损伤与抗损伤因子、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肌酸激酶的调节,产生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效用;实验还发现该药有解热、镇静、抗缺氧等作用,未发现抗惊厥作用;可试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对肺、肝有保护作用;生理状态下较长时间服用对心肌、肾、红细胞、脾等有一定的损伤,病理状态下损伤较小.结论:这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提升该药的质量标准、推广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高职专《中药药理学》教学质量初探

    作者:刘文艳;戴力明;韩健;王学娅

    <中药药理学>涉及的相关学科较多,同时又很抽象,学生学习时普遍反映它难于掌握,笔者就讲课中发现的问题探讨了采用的或拟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提高高职专<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 中药药理学学科发展的思考与启示

    作者:刘琳娜;梅其炳

    1 中药药理学发展一瞥1.1 中药化学成份分析研究的进展:中药化学成份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份的研究从单味中药化学成份与复方中药化学成份两个思路进行.单味中药化学成份的研究借鉴化学药物研究的基础,对200多种常用中药进行了研究,发现了500多种活性单体,比如著名的抗疟药青蒿素即是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的;复方中药由于其化学成份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故根据其所含的不同类药物,采用现代分离方法,将其分离成多个有效部位,比如挥发油、多糖、生物碱、黄酮等进行研究.目前较为先进的分析技术,例如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色谱、红外色谱等分析技术已普遍使用,又发展出了超临界色谱、高效逆流色谱、色谱质谱联用技术、X射线衍射谱、超微量结构分析、拉曼光谱等技术.

  •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林贺;林喆;曲晓波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其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十分重要.目前,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存在教学方式滞后、教学特色不突出、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已无法满足新的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应充分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改革优化教学模式和内容,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 拓宽思路不断创新 提高中药药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李丽静;于智莘;蔡文静

    近年来,随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中药药理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摸索,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尝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 克感利咽口服液对流感病毒感染诱导ROTS块形成和白细胞吞噬功能下降的调节作用--布氏显微镜在中药药理学中的应用实例

    作者:顾丽贞;白永泉;王彦云;陈朝;段绍瑾

    克感利咽口服液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的临床经验方研制而成的三类新药,由金银花、黄芩、荆芥、栀子、僵蚕、地黄等药物组成,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功效.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外侵、邪热内扰证候)疗效显著.药理实验证明,本药对流感病毒甲3、乙型和常见呼吸道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对多种动物模型有明显的解热、抗炎、镇痛和调节免疫功能作用[2,3],为进一步了解本药对流感病毒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先进的布氏显微镜检查系统,对各组小鼠进行了氧自由基足迹(ROTS块血片)和白细胞吞噬功能(活血片)实验观察,得到非常有意义的结果,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 抗癌中药临证选择探索

    作者:袁宗军

    抗癌中药临证选择的总的指导原则是"双符合理论",即所用中药在宏观上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在微观上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学.在抗癌中药的具体临床应用上要注重分型论治、分类选药.应根据中医理论对恶性肿瘤的一些症状进行预防性治疗.由于中药对机体作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临证更方应根据"双符合理论",全面考虑所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功效主治和使用宜忌等多方面因素.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保护脾胃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排毒洗剂抗菌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文宪;贾丽梅;刘毅

    本文通过对排毒洗液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发现中药配制的方剂,无毒副作用,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治疗各种细菌、真菌、病毒性感染的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

  • 祛风通络方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细胞介素6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万森;王竹;王娟;马巧亚;张晓强;吴喜利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方对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增殖及其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蒙诺(福辛普利钠)组和祛风通络方组.并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大鼠MC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GF-β1和IL-6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风通络方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祛风通络方作用优于蒙诺(P<0.05).模型组系膜细胞TGF-β1 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祛风通络方组和蒙诺组系膜细胞TGF-β1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祛风通络方组与蒙诺组比较,TGF-β1 mRNA的表达降低(P<0.01).LPS刺激后可提高大鼠系膜细胞内IL-6 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 mRNA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祛风通络方组、蒙诺组与模型组比较,IL-6 mRNA表达下降(P<0.01);祛风通络方降低IL-6 mRNA表达的作用亦优于阳性对照药蒙诺(P<0.01).结论:祛风通络方对大鼠MC增殖及其TGF-β1和IL-6 mRNA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中药药理学创新思维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曾嵘;王志琪;周晋;周于禄;杜可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本科生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对人才的选择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量.结合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以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中药药理学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 中药药理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研究

    作者:何晓山;林青;淤泽溥;孙晓菲;曹东

    中药药理学中的中药作用繁多,有效成分复杂,单纯采取"教师为中心、满堂讲授"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可从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中药药理学知识和中药相关产品的开发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大限度地解决目前中药药理学教学中面临的难题.

  • 中药药理课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陈忻;赵晖;许利平;穆阳

    根据中药药理学的特点,开展中药药理原始文献讨论课的教改,实践与研究证明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对学习该门课程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很有帮助.

  •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重心探索

    作者:周慧君;吴洪海;王增

    中药药理学是介于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实验教学是其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重心是培养研究型的中药学人才,应充分体现在实验教学内容、教材与实验室建设、学生实验能力和考核评估方式等多个环节.

  • 中药药理学案例教学库的构建

    作者:何晓山;林青;曹东;淤泽溥;孙晓菲

    案例教学法可从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中药药理学知识和中药相关产品的开发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大限度地解决目前中药药理学教学中面临的难题.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是建设有适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教学案例库.本文对中药药理学案例库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旨在促进中药药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 从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论中药特色

    作者:周大兴;李岚

    以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成果,从中医的整体观念与中药作用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发挥作用,中医的辨证论治与个体化用药原则,中医的平衡观与生物体调整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微观分析,说明中药的特色。旨在提高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促进中药的研究、应用和发展。

  •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黄莉莉;杨琳;于爽;李廷利

    [目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尝试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从《中药药理学》课程特点出发,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六大智能,即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语言,人际沟通,自我观察和身体运动智能,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某一特定智能,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结果]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通过连续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工作,实现了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并在课程考核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结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改进《中药药理学》传统教学活动的弊端,对《中药药理学》教学活动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吕圭源教授

    作者:

    吕圭源,男,1954年8月出生。197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1979年~1980年在浙江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进修。1984~1999年历任浙江中医学院中药制剂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药新产品开发研究室主任、中药系副主任、主任。现任浙江中医学院教授、药学系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中药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药新产品制剂研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医学杰出中青年科技人员;199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浙江省高校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8年被省政府确认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为国家药品监督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等药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药理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浙江省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中医学院学报》编委、《中国中药杂志》编委、《中国药业杂志》编委、《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编委。 吕圭源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药药效、毒理、工艺质控等中药新产品开发研究。特别是中药抗高血压研究,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自1986年开始,已承担中药抗高血压研究的课题6项,开发抗高血压中药新药2个,并以整体、器官和分子水平阐明了“康脉心”抗高血压的原理,为国内领先水平,获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1988年他主持蛇胆及制剂质控方法的研究,解决了全国缺乏可靠的蛇胆及制剂质控方法这一难题,于1990年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血灵降压机理研究”,使我院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研究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1997年主编全国首部大型专著《中药新产品开发学》,填补了国内中药新产品开发缺乏系统参考书的空白,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系列教材《药理学》,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新药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卫生厅和教育厅等项目共27项,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22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21项,主持开发中药新药等中药新产品8个。在《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药药理与临床》、《中草药》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部分获浙江省科协颁发的二等奖。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承担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新产品开发学、中药药效毒理学、中药营养与保健等课程教学,教学经验丰富;为执业药师讲授的药事管理与法规,受到国家药监局有关领导的赞扬。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4名,现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9名(在职4名)。吕圭源教授治学严谨,精通中药药理学,对中药新药等中药新产品开发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全国中医药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本刊编辑部)

  •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在中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赵蕊;柳朝阳;闫冬梅;孙鹏;张涛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2010级14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PBL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每组70人.教学效果评估分为客观成绩测试和主观自我评估.结果:PBL组在效果评估各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教学效果好.结论:在中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BL)”方法,有助于学生中药药理学知识的提高和加强.

250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