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对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建通;李瑞峰;宋文棉

    胆道梗阻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常见的原因为胆道结石.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临床应用及其三维胆系成像等后处理功能的完善,使之能更清晰的显示胆道结石的部位和程度.常用的方法有: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表面透明法(Raysum)、曲面重建(CPR)和仿真内窥镜(MSCTVE).我们利用MSCT胆道三维成像技术检查了49例临床初诊胆道结石的患者,目的在于探讨MSCT三维成像技术对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并对各种创造性技术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 胃癌术后复发致梗阻性黄疸的挽救治疗

    作者:王湘辉;王海忠;上官建营;吕志诚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复发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我院收治的48例因胃癌术后复发所致梗阻性黄疸的资料.男性31例,女性17例.根治性切除术后42例,姑息性切除术后6例.黄疸发生于术后6个月以内、6-12个月(包括12个月)、13-24个月(包括24个月)、25个月及以上者分别为5例、14例、17例、12例.外科手术治疗12例,其中胆管空肠吻合4例,T管引流8例;经内镜放置胆道内支架7例;PTCD 17例;药物减黄治疗12例.34例经减黄治疗后行放、化疗综合治疗.结果:12例手术治疗者,2周内黄疸完全消退.7例经内镜置入内支架者,4周内黄疸完全消退率为85.7%.17例成功行PTCD患者4周内黄疸完全消退率为58.8%.12例黄疸较轻者药物治疗9例有效.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5月,1年生存率为39.9%.结论:胃癌术后复发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者愈后不佳;极积有效的减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微创减黄可作为首选方法;对一般状态较好者,减黄后进行放、化疗综合治疗,有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ERBD治疗恶性胆道梗阻20例临床观察

    作者:朱艳丽;常廷民;韩宇

    目的:探讨ERBD (内镜下逆行胆道内引流术) 治疗难以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的效果.方法:通过十二指肠镜对20例由6 种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逆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全部获成功.结果:18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余2 例下降了约50%.结论:ERBD 能明显减轻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黄疸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立学;张煜;吴武军;耿西林;刘青光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 92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根据胆道梗阻狭窄的不同部位和狭窄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放置方式.结果: 92 例患者中,91例胆道支架成功放置,其中12例放置双支架,支架扩张良好,引流通畅,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术后死亡2例,胆道出血3例,腹水渗漏6例,胆漏2例,支架移位1例,胆管炎9例,胆道再阻塞11例.结论对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内镜下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张剑青;刘鹏飞;张巧芬

    目的:总结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根据情况置人不同支架.结果: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插管成功的30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从(170.84±101.72)μmol/L下降到术后l周(105.42±82.44)μmol/L,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胆管炎l例,并发症发生率均为3.33%.结论:全部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临床症状显著缓解,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 MRCP 联合 CT 或 MRI 增强扫描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价值

    作者:张立国;刘青光;陈士新;陈利军;周新军;王盛

    目的:探讨 MRCP 联合 CT 或 MRI 增强扫描在胆道梗阻中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胆道梗阻患者95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 MRCP 检查,其中87例患者进行 CT 增强扫描,52例患者进行 MRI 增强扫描,37例患者同时进行 CT 及 MRI 增强扫描。结果MRCP 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100%,MRCP 联合 CT 或 MRI 增强扫描病灶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96%。结论MRCP 联合 CT 或 MRI 增强扫描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合并胆道低位梗阻的 MRI 诊断

    作者:鲁果果;高雪梅;程敬亮;李玉博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合并胆道低位梗阻的 MRI 平扫及 MRCP 表现,提高对该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 T1 WI、T2 WI、DWI 与 MRCP 检查,分析其形态与信号特点及胆道梗阻情况,并将 MRI 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9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 MRI 平扫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软组织肿块影或结节状影,T1 WI 19例呈稍低信号,10例呈等信号;T2 WI 21例呈稍高信号,8例呈等信号;b=800 s/mm2 DWI 扩散受限呈高或稍高信号。MRCP 表现:胆总管末端呈中断截断,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20例,可见“软藤征”,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7例,可见“双管征”,胆总管扩张2例。与病理对照,MRI 诊断病变准确率为83%(24/29)。结论MRI 平扫与 MRCP 能较好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合并胆道梗阻,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增强MR胆道造影在非重度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廖承德;梁碧玲;钟镜联;叶瑞心;班晓华

    目的 本研究使用静脉注射钆贝葡胺 (gadobenate dimeglumine,Gd-BOPTA)增强后延迟MR扫描,用于显示肝内外胆道结构,探讨其在非重度胆道梗阻情况下对胆道的显示能力.方法 12例怀疑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均为正常或肝功能代偿期,行常规肝脏MR扫描和胆管成像(MRC),再经肘静脉注射Gd-BOPTA并延迟至1.5~2 h后采用THRIVE扫描序列行增强MR胆道造影(CE-MRC)检查.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对比分析MRC及CE-MRC影像,使用χ2检验比较两者对胆管显示的差异,同时分析胆道梗阻或狭窄特点及胆管扩张程度与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 12例受检者中共96个胆管节段用于评价,CE-MRC可显示其中的82个(85.4%),显示率高于T2-MRC的61个(63.5%)(χ2= 12.08, P=0.00);CE-MRC未显示的多为梗阻远端未充盈造影剂的肝内胆管,T2-MRC未显示的为结石梗阻的汇管区及肝内未扩张的3级胆管.12例中7例异常(58.3%),其中2例为胆总管结石、3例为肝内胆管结石、2例为肝内病变胆管外压性改变.结论 CE-MRC较MRC具有更高的肝内胆管显示率,但后者检查时间较长且对肝脏功能的依赖性较强.

  • ROC曲线法评价MD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在疑诊胆道梗阻中的应用

    作者:郭晓山;吴梅;曾新群;文伟;王昌全

    目的 应用ROC曲线法探讨MD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在临床疑诊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患者行MD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利用静脉期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以及低密度成像重建.由2位资深医师双盲法读片,使用SPSS11.5进行ROC曲线分析,阅片者间差异性评价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2位阅片医师对MD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检查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z值分别为00.968、0.962,均>0.9,表明其诊断价值较高.2位阅片医师间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相当满意(K=0.865).结论 MD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检查可以作为临床疑诊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 恶性胆道梗阻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殷信道;王丽萍;卢玲铨;吴前芝;张林;王薇;杨眉

    目的 研究恶性胆道梗阻的MR胰胆管成像表现、分型,并与病理对照.方法 37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常规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检查后,行MRCP检查.根据病变发生部位分型.并将每种类型的MRCP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结果 37例患者,根据MRCP表现分成4种类型.其中I型3例,病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II型7例,病理为胆管癌4例,胆囊癌3例;Ⅲ型14例,胆管癌4例,胆囊癌3例,胰头癌2例,壶腹癌3例,十二指肠癌2例;Ⅳ型13例,胆管癌6例,胰头癌4例,壶腹癌3例.结论 恶性胆道梗阻有不同的MRCP表现,反映其病理组织学变化.

  • 不同成像方法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

    作者:韩东明;李玉侠;孙凤霞

    目的研究不同成像方法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成①不屏气FSEMRCP组(21例);②不屏气SSFSE MRCP组(28例);③屏气SSFSE MRCP组(32例)3组进行MRCP检查,评价图像质量及其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结果81例MRCP检查均1次成功.不屏气FSEMRCP、SSFSE MRCP与屏气SSFSE MRCP 3组的优质图像分别占81.0%(17/21)、85.7%(24/28)、100%(32/32),以屏气SSFSEMRCP图像质量好,明显优于另外2组(P=0.010;P=0.027);3组MRCP的胰管显示率分别为52.4%(11/21)、57.1%(16/28)、84.4%(27/32),屏气SSFSE MRCP组的胰管显示率明显高于另外2组(P=0.011;P=0.020).3组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正确率均为100%;定性诊断率分别为85.7%(18/21)、89.3%(25/28)、93.8%(30/32),以屏气SSFSE MRCP组对梗阻性黄疸的正确诊断率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屏气SSFSE MRCP图像清晰又没有ERCP的危险性,能够准确评价梗阻性黄疸的部位与病因,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CT、MRI、MRCP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育霞

    目的探讨CT、MRI、MRCP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病理和临床随访确诊30例(恶性22例,良性8例)胆道梗阻患者CT、MRI、MRCP表现.结果 CT、MRI、MRCP对胆道梗阻定位诊断率分别为86.7%、93.3%、100%,CT、MRI、CT+MRI+MRCP定性诊断率分别为80%、73%、90%. 结论 综合分析CT、MRI、MRCP表现能提高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率.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作者:王彦华;唐晓燕;姜玉;明艳;王颖;王松;李子祥;孙成建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和植入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75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在DSA的引导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结果 37例单纯放了内外引流管,38例放置了胆道支架,其中9例为双支架,3例术后行经肝动脉化疗和/或栓塞.减黄总有效率达85.4%.支架阻塞5例.主要并发症:败血症3例,肝功能损害6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结论 PTCD术成功率高,减黄疗效好,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简单的治疗方法 .

  • 磁共振B-TFE成像技术对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涛;郭彩凤;席建宁;任广;王绪

    B-TFE (balance turbo field echo) 是MRI的一种传统技术,主要用于心脏大血管的检查.由于该序列成像时间短,1次屏气即可完成扫描,无明显运动伪影.

  • 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支架内再狭窄原因及治疗对策

    作者:骆永恒(综述);肖恩华;尚全良(审校)

    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有效的解除胆道梗阻的方法,在胆管良恶性狭窄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支架内再狭窄是生存期>90 d 的患者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也是胆道支架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50%患者在6~8个月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需要更换或再次置入支架[3],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了死亡率。本文就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及治疗对策进行综述。

  • 胆汁酸肝肠循环在大鼠消化间期胃肠肌电活动中的作用

    作者:方萍;董蕾;罗金燕

    目的: 研究胆汁酸肝肠循环在大鼠消化间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MC)中的作用. 方法: 32只大鼠被随机等分为4组. 在大鼠胃窦、十二指肠及空肠慢性埋置三对银丝电极,其中3组于高位结扎胆总管. 术后在大鼠清醒、禁食状态下记录消化间期胃肠肌电活动. 后两组分别给予UDCA及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其对胆道梗阻组大鼠胃肠肌电活动的影响. 结果: 正常禁食大鼠可观察到MMC波,胆道梗阻大鼠梗阻早期可见起源于胃、十二指肠的MMC波消失,代之以空肠起源的MMC波,梗阻后期十二指肠起源的MMC波逐渐恢复. UDCA灌胃可重新诱发胆道梗阻组大鼠十二指肠起源的MMC波,所诱发的MMC较正常组周期缩短,Ⅲ期时程延长. 生理盐水灌胃对胆道梗阻大鼠胃肠肌电活动无影响. 结论: 胆汁酸肝肠循环与大鼠MMC密切相关,主要与十二指肠起源的MMC关系密切.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胆道梗阻的价值

    作者:巨邦律;方驰华;钟洪才;颜政;张刚庆;涂玉亮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MRI对胆道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胆道梗阻患者,包括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胰头癌、胆管癌、胆囊癌、肝母细胞瘤、胆总管囊肿,术前行MRCP联合MRI检查.与手术结果对比,回顾性评价术前MRCP联合MRI定性及定位诊断.结果:①定位诊断:对肝内胆管结石梗阻部位显示率为87.5%,对其他梗阻部位显示率为100%;②定性诊断: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正确率为94.7%,肝内胆管结石正确率为75.0%,其他胆道梗阻正确率为90.9%~100%.结论:MRCP联合MRI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可提高胆道梗阻病因的定性诊断率,对提高胆道梗阻性质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胃间质细胞瘤十二指肠嵌顿误诊1例

    作者:黄新;赵军;马建仓

    患女,56岁.以间断性黑便、乏力、纳差2年之主诉入院.2年以来先后发作4次消化道出血,在多家医院行胃镜、结肠镜检查,未明确诊断,均以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给与止血、输血等保守治疗后好转,先后共输血1 400ml.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心率102次/min,右上腹可触及一6cm×5cm大小包块,质硬、类圆形、有轻压痛、表面光滑、可活动,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血红蛋白39g/L.胃镜示胃黏膜贫血相,胃扭转无法找到幽门口.B超示胰头部低回声肿块致低位胆道梗阻及胰管扩张.

  • MRCP在急性胆道梗阻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作者:邵金华;丁少峰;姚占海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急性胆道梗阻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总管结石36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总管远端结石2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炎性狭窄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肝门林巴结肿大致胆总管近端狭窄1例。胆总管癌及壶腹癌10例,MRCP显示胰胆管树形结构、胆道梗阻部位、胰胆管有无扩张及扩张程度。结论 MRCP对急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尤其对于胆道结石的显示优于B超、CT,可显示结石的数目、大小、多少等,同时对胆道恶性病变的形态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显示清晰。

  • 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

    作者:马超

    目的 观察针对胆道梗阻疾病梗阻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确诊为胆道梗阻患者120例,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薄层扫描(MSCT),并采用多层面重建技术(MPR)进行重建,然后对其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胆道梗阻患者梗阻部位MSCT MPR与MRCP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准确率均为100%,对比差异较小,有统计学意义(X2=8.031,P>005);梗阻病因MSCT MPR与MRCP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前者优于后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4.938,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胆道梗阻的诊断效果较好,可准确确定梗阻部位,且对梗阻病因的分析方面优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

612 条记录 28/31 页 « 12...23242526272829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