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蛙皮素对胆道梗阻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陆培华;时开网;刘子君;杨坤兴

    目的 探讨蛙皮素对胆道梗阻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黄疸组、蛙皮素组.术后第10天,下腔静脉检测血ALT、LPS水平,肝脏表达SOD、MDA、XOD、GSH衡量氧化应激状态,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结果 胆道梗阻下腔静脉ALT、LPS值升高, 肝脏SOD、GSH表达减少, MDA、XOD表达增加, 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较多, 肝脏高氧化应激.蛙皮素注射10 d,血清ALT、LPS水平及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肝脏高氧化应激状态降低.结论 蛙皮素降低胆道梗阻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其机制可能与肝脏蛋白激酶C、LPS水平及炎性细胞浸润有关.

  • 黏胆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冠群;邰升

    黏胆症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继发性病理学表现,早由Hadjis于1987年报道.其特征为黏液在肝内及肝外胆管内的异常分泌和蓄积.其原发病主要为胆管内产黏液性的肿瘤(mucin-producing bile duct tumors,MPBTs).黏胆症还可见于胰腺和肝脏具有分泌黏蛋白功能的良、恶性肿瘤侵袭入胆道,进而表现为黏液在胆管内沉积,单独或与原发肿瘤共同作用引起胆道梗阻[1].黏液通常呈胶冻样,富含白蛋白及电解质.

  •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CT检查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

    作者:张子钦;程琳;王成林;袁知东;邓乾华;石桥

    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且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PTC是胆道梗阻性病变常用的检查方法.在PTC基础上进行CT检查可提高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检出率[1].近年来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图像后处理技术和软件的开发,为PTC+CT检查创造了条件.2009年4月至201 1年4月我院采用PTC+CT检查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T管架桥胆肠内引流治疗晚期恶性梗黄7例体会

    作者:张耘

    我科自1994年1月至2000年8月使用T管架桥胆肠内引流方法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7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 胆囊壁假性动脉瘤致胆道出血的鉴别与治疗——腹痛、肝功能异常、便血1例病案分析

    作者:樊艳华

    1 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根据上述所见,可以明确患者存在胆道梗阻和上消化道出血,但胃镜未见溃疡、肿瘤、贲门黏膜撕裂等出血病灶,考虑不能除外胆道出血.急诊ERCP:胃内可见血液,乳头开口处见血凝块,插管后胆管内抽出新鲜血液,造影见胆总管、肝总管及肝内胆管充填大量充盈缺损,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后见大量暗红色血凝块自胆总管自行涌出,用取石球囊清理出胆总管内剩余的血凝块,未见结石,放置鼻胆引流管.ERCP后患者腹痛一度缓解,黄疸消退,复查肝功示ALT 342 U/L,AST 63 U/L,ALP 125 U/L,GGT266U/L,T-BIL 8.3μmol/L,D-BIL 7.9μmol/L,但仍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间隔1~2天1次,每次持续数小时,疼痛发作时鼻胆引流管会有数10 ml新鲜血液流出.

  • B超引导下应用PTCD治疗胆道梗阻23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芳;廖国庆;张光全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优缺点,为临床治疗胆道梗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胆道梗阻患者,使用国产PTCD F8-F9套管针,在B超引导下行PTCD,在右腋中线第7~9肋间或剑突下为穿刺点,局麻后皮肤戳孔3 mm,置入肝穿针,经肝行胆管穿刺,选择直径在5 mm以上且离肝下缘较远的扩张胆管.结果 23例经皮肝插管外引流均获得成功,1次穿刺成功17例,2次穿刺成功6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21例引流获得较好效果.结论 PTCD是一种比较安全、简便的诊断和治疗胆道疾病的方法.

    关键词: B超 PTCD 胆道梗阻
  •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在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中的应用

    作者:王晨;刘江文;王忠敏;陈俊;周晓兵;陈文俊

    目的 分析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在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探讨PTCD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55例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手术适应评估结果分为PTCD组(30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和对照组(25例经内镜内支架植入术),观察PTCD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直接胆红素(D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并且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PTCD组患者手术后1周与术前TB、DB、ALT、AST和APK比较变化明显,PTCD治疗后患者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和内镜内支架植入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4.0%,生存时间分别为(7.5±2.6)个月和(4.8±2.8)个月,PTCD组明显优于内镜内支架植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PTCD治疗后,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TCD治疗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的有效手术方法.

  • 常用影像学方法对于急诊胆道梗阻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红涛;张天鹏;刘冰;王振洲;章建东;王国兴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AUS)、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4种影像学方法对于急诊胆道梗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胆道梗阻患者的病因诊断及影像学资料,按照胆道梗阻原因将患者分为胆总管结石亚组(27例)和非结石亚组(19例),其中包括已排除胆总管结石但终未明确诊断的9例患者,比较分析所有患者4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以及AUS检查未能确诊患者的CT、MRI和ERCP检出率.结果:对于所有患者及胆总管结石亚组患者,CT、MRCP和ERCP的诊断价值均高于AUS的诊断价值,CT、MRCP和ERCP与AUS的诊断检出率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343,x2=5.124,x2=8.521;P<0.05);在非结石亚组患者中,CT、MRCP及ERCP的诊断价值要高于AU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胆道梗阻患者,CT、MRCP和ERCP间诊断价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MRCP及ERCP对急诊胆道梗阻患者的诊断价值相似,均优于AUS诊断.

  •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救治体会

    作者:王晓云;刘俊;王俊蜂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并常发感染中毒性休克,迅速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及时合理的救治将有效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降低病人死亡率.我院11年来共收治急性重症胆管炎病人74例,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赵英;戴敏方;沈永安;袁云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并与B超、CT、ERCP/PTC对照分析。方法 收集9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良性梗阻62例,恶性梗阻31例)MRCP、B超、CT、ERCP及PTC检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3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胰胆管显示满意,对胆道梗阻程度判定和定位诊断准确率100%。MRCP结合原始MR图像对胆道结石诊断准确性100%,与B超及CT比较,X~2检验,P<0.01。恶性梗阻患者MRCP结合原始MR图像共21例直接显示肿块大小、部位、范围及周围脏器侵犯情况。结论 MRCP结合原始MRI对胆道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作为胆道结石患者B超筛选后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所获得胆道系统完整资料较CT、EPCP更为全面,但壶腹部小的占位性病变还需进一步进行ERCP检查。

  • 支架置入术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会林;尹和宅

    梗阻性结直肠癌以左半结肠更多见.近几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开始将原本用于血管狭窄治疗的金属内支架应用到食管、胆道梗阻的治疗中,并取得显著疗效.2009年以来,我们对3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术,取得较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 CT诊断胆道梗阻的效果分析

    作者:白绒梅;苏佩;高锦婷;朱晓

    目的:探讨CT诊断胆道梗阻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胆道梗阻患者21例的CT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道梗阻CT定位明确,准确率高.肝门段梗阻3例,胰腺上段梗阻5例,胰腺段梗阻6例,壶腹段梗阻7例.结论:CT通常可作为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检查,它可以确定是否胆道梗阻.梗阻的平面和范围以及分析梗阻的原因,值得在龙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磁共振胆道造影在胆道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彭婕

    目的:研讨磁共振胆道造影在胆道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胆道梗阻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CT诊断,观察组行磁共振胆道造影,对比两组定性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定位诊断准确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性诊断准确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道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上,磁共振胆道造影具有高灵敏性,能够准确定位分析病变部位,有效降低诊断与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分析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诊断胆道梗阻疾病的价值

    作者:司上干

    目的 深入探讨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作用于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整体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胆道梗阻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资料整理结果显示,MRCP联合FST1WI、T2WI及MRCP联FST1WI、T2WI、动态增强较之单纯的MRCP在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上均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 内镜引导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道引流治疗恶性肝外胆道梗阻回顾性研究

    作者:张昊;李长锋;马连君;张斌

    目的 分析内镜引导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道引流对恶性肝外胆道梗阻的姑息性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镜中心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纳入本研究的86例肝外胆道系统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42~87岁[平均(67.8±11.4)岁].将86例患者分为三组:鼻胆管引流(ENBD)组46例、胆道塑料支架(ERBD)组36例、金属胆道支架(EMBE)组25例,分析三组患者引流效果、实施引流后1周内肝功能变化,比较长期引流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胆道引流前后肝功变化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累计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预估及制图,用Log-rank检验进行对比分析;支架通畅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预估及制图,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6例恶性肝外胆道梗阻患者共进行112次ERCP操作,其中成功插管及治疗107次,插管成功率95.5% (107/112),引流有效率为92.5% (99/107).对比内镜下胆道引流前后肝脏功能,ERBD组和EMBE组均有改善.ERBD和EMBE组的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208.1 ±96.8)d和(274.1±98.5)d(P=8.167),两组支架通畅时间分别为(83.9±36.4)d和(262.7 ±98.7)d(t =8.167,P<0.001).结论 ERCP胆道引流用于恶性胆道梗阻姑息治疗效果切实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导丝介入法在胆道梗阻患者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茵;曾婷

    目的:探讨导丝介入法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将120例因胆道梗阻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60)和对照组(n =60)。观察组采用导丝从咽后壁牵引拉出牵引管再将鼻胆管引出鼻腔固定;对照组采用手术者食、中指伸至患者咽后壁夹出牵引管方法。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总成功率(P <0.05),一次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 <0.01);鼻胆管远端脱出率(P <0.05);口腔内打折率(P <0.01);术者手指被咬伤率(P <0.01)。结论采用导丝从咽部牵引出牵引管将鼻胆管自口经鼻引出固定法,具有简便、易操作,患者反应轻、副作用少,成功率高等优点。

  • 内镜下支架治疗胆道梗阻及胆道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王鸣;刘聚伟;吴诚;王志强

    20世纪70年代,Soehendra 等[1]首次提出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随后,内镜引导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技术的应用及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成为良性梗阻及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创伤小、并可有效缓解胆管阻塞症状的首选治疗方法[2]。与传统的外科胆肠内引流手术相比,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除创伤小,另一优势是无异常的胆道分流,能够有效持久的引流胆汁,防止黄疸的发生,保持完整的正常生理状态下的肝、胆、胰排输系统,保护肝脏功能,对消化功能影响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3]。近20年来, ERCP 放置胆管支架广泛应用于胆管狭窄的治疗。

  • MSCT、MRCP及超声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松;汪军峰;李忠学;樊树峰;吴海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RCP及超声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32例,行MSCT、MPCP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超声总符合率78.1%,MSCT总符合率87.5%,MRCP总符合率78.1%.结论:MSCT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MRCP、超声为高,可作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 胆道梗阻时胆道压力对胆汁中头孢曲松药物浓度的影响分析

    作者:林协;鄢化章

    目的:探讨在胆道梗阻时胆道压力对胆汁中头孢曲松浓度的影响,从而为胆道梗阻合并感染患者提供佳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筛选从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2例重症胆管炎患者,对12例患者术前40min静脉推注头孢曲松3.0g,手术中检测患者胆道压力,头孢曲松在胆汁内的浓度;另取同时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例,同样检测患者胆道压力及头孢曲松在胆汁内的浓度。结果:胆管炎组患者胆道压力为(25.64±6.69)cmH2O,要显著高于胆囊切除患者的(7.78±1.82)cmH2O,而注射头孢曲松1h后药物浓度为(583.21±361.46)ug/mL,显著低于胆囊切除组患者的(1513.32±186.34)ug/mL,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结论:在正常的胆道压力下胆汁浓度,头孢曲松对胆道感染有良好的抗菌抗感染作用,但是随着胆道压力上升,胆道内头孢曲松浓度不断下降,故抗感染作用下降。

  • 探讨内镜术后BD管引流的护理体会

    作者:郭婷婷

    目的 探讨内镜术后BD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4月牧治的梗阻性黄疸行内镜放置BD管引流患者164例,总结分析针对梗阻性黄疸行内镜放置BD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梗阻性黄疸行内镜放置BD管引患者164例均置管成功,其中有10例患者出现胰腺炎、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对内镜术后BD管引流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措施,做好治疗前宣教工作,保障BD管引流的通畅,密切观察引流量,并做好BD管与周围皮肤的固定,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 胆道梗阻 BD管 护理
612 条记录 30/31 页 « 12...23242526272829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