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糖监测处方对胰岛素注射患者的影响

    作者:唐婉璋;王洁仪

    目的:探讨对长期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糖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6例因糖尿病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总结其治疗进展,对所有患者重点进行血糖监测,观察其生存质量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前,其生存质量评分一般,干预后生存质量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收治的56例患者中,对护理人员服务感到满意的为42例(75%),较满意为14例(25%),满意度较高.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让其知晓血糖监测对于疾病控制重要性,并做好指导及监督工作,大部分患者生存质量较好且对临床服务感到满意.

  • 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梁娜红;黄小娟;林焕英;黄秀姮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的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为本院在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仪实施血糖监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现次数和低血糖时间,对比其心理状态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现低血糖次数为63次,对照组患者发现低血糖次数为61次,其低血糖时间均集中在3餐前以及夜晚0~3点;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7.15士1.03)分,护理依从度为96.36%,对照组的HAMA评分为(13.45±2.15)分,护理依从度为8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低血糖,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则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可作为患者在动态血糖仪监测期间首选护理模式.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作者:莫秀娟;胡竹平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影响,胰岛素泵的流程化护理.方法:回顾分析翁源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带泵的血糖分析及护理.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值比较,治疗后FPG、2hPG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的发生率治疗组0.07%与对照组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的正确使用对疗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系统全方位的护理是胰岛素泵的正常工作的基础和保证,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 肝移植术后患者强化血糖控制治疗的护理

    作者:王美兰;顾平;张琳

    报道了2002年5月-2006年10月27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护理体会.认为要平稳控制肝移植术后患者血糖水平,护理人员应加强采血时心理护理,施行正确采血方法,采用合适消毒剂,严密动态血糖监测,在完全胃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过渡阶段注意尽量均匀输注静脉营养液和肠内营养液,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在纠治高血糖的同时,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以稳定血糖水平;同时要严密观察肝移植术后某些常用药物对血糖监测结果的影响,应选用受还原性药物干扰较小的血糖测定仪,以避免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提高肝移植成功率.

  • 减轻糖尿病患者手指采血疼痛的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孙丽凯;曹慧;周雁琼

    目的:探讨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程序减轻糖尿病患者手指采血时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79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94例),观察组首先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程序进行疼痛体验管理,并对我院现行的血糖测定操作流程进行优化,使用优化后的操作方法进行手指血糖监测,对照组则按照原有流程进行操作,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的手指血糖监测疼痛评分(2.09±1.28)分低于对照组(4.32±1.59)分,满意度评分(93.35±2.17)分高于对照组(74.37±4.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程序在改善手指血糖监测的疼痛体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

  •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漏测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屠昕

    对14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全天血糖谱中血糖漏测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其漏测原因为:医生开出监测单,责任护士未及时向患者做好宣教导致患者随意离开病房而漏测血糖;患者进餐时间不同步,护士因忙于其他工作导致延时而漏测血糖;交接班不严格导致漏测血糖;患者本人对血糖监测不重视,擅自外出致漏测血糖等.通过强化环节管理,制定全天血糖谱监测流程;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和准确性,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糖尿病联络护士应用便携式血糖仪的质量控制相关知识认知调查

    作者:杨泉;张彦超;曾姣娥

    目的:了解糖尿病联络护士对应用便携式血糖仪(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的质量控制相关知识认知现状,为制定院内血糖监测的质控培训及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12年6月,选择本院除内分泌科外拥有并正在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37个临床科室的37名糖尿病联络护士,对院内血糖监测质控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结果73%的科室糖尿病联络护士没有参加过血糖监测质控知识培训;仅35%的科室每台便携式血糖仪有质控记录;89%的糖尿病联络护士不知道每天进行血糖监测前需对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质控品检测;78%的糖尿病联络护士不知道多长时间需将便携式血糖仪检测结果与医院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对比和评估;仅16%的糖尿病联络护士知道当出现血糖异常结果时需重复检测1次;只有不到半数糖尿病联络护士知道操作前要清洁血糖仪。结论本院37个科室的37名糖尿病联络护士对院内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的质控相关知识认知不足,要加大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规范管理的力度。

  • 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非内分泌科室血糖监测管理现状分析

    作者:杨小玲;袁丽;熊真真

    目的:调查了非内分泌科室血糖监测管理情况,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6月调查了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非内分泌科室血糖监测的管理情况:血糖记录本、血糖仪及血糖试纸、制度和培训,并分析制度和培训对血糖记录本、血糖仪及试纸管理的影响。结果65个科室共有血糖仪161台,平均(2.5±2.0)台。88%科室有专用血糖仪存放点,91%科室有血糖仪交接班记录和上锁保管,血糖仪校对频率(19±14)次/月,校对人员为护士的占91%。7(11%)个科室中有专用血糖记录本,2%科室血糖试纸批号与血糖仪密码不一致。59(91%)个科室有血糖监测规范或制度,53(82%)个科室有血糖监测相关培训及记录。有无制度和培训对血糖仪校对频率、有校对记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内分泌科室血糖监测管理在血糖仪及试纸的存储、质控和血糖记录方面欠规范,血糖监测制度和相关培训是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和规范血糖监测的管理现状,建立院内血糖管理小组。

  • 胰岛素治疗和血糖监测记录表的改进与应用

    作者:徐贞;黄海平

    糖尿病属终身性疾病,如何保证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和血糖监测是病房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1].本病区在2007年以前使用随病历夹放的胰岛素治疗表和护士转抄的血糖监测卡,因表中内容复杂及护士执行过程繁琐,我科于2007年始启用改进后的胰岛素治疗和血糖监测记录表,完善工作流程,制定措施,使胰岛素治疗及血糖监测规范化、条理化,现介绍如下.

  • 巧用一次性医用棉签消毒手指进行快速血糖监测

    作者:陈雅娟

    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使用方便、快速,为广大医护人员、患者接受和认可,在使用过程中,需用75%酒精消毒手指.有的医护人员将75%酒精倒入30~40 ml小广口瓶中,用无菌棉签蘸75%酒精使用,按照医院感染的要求,使用中的广口瓶需每周消毒2次,而广口瓶在高压蒸汽灭菌过程中容易破损,从而造成人力、物力的增加;有的医护人员将75%酒精做成酒精棉球来使用,用无菌镊子夹取酒精棉球时动作太慢,直接用手取用又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且酒精棉球太湿会影响血糖监测的正确性,而等待酒精干燥又需要时间,特别是在糖尿病患者比较集中的内分泌门诊和大型糖尿病患者教育活动中,需要及时分流患者以免造成人多拥挤的时候问题尤为突出.

  • 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病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沈莉莉;张宁

    目的 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为医护人员调整低血糖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探讨适合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谱.方法 124例住院期间需要床边血糖监测的糖尿病患者,采取患者入院每日8 个时点的血糖监测模式,即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及凌晨3:00.结果 124例患者住院期间,42.7%发生过低血糖.低血糖的高发时点集中在夜间、午餐前和晚餐前,依次为3.24%、6.02%、2.09%,空腹和餐后低血糖发生较少.结论 低血糖发生率较高,低血糖的高发时点集中在夜间、午餐前和睡前,需加强对这3 时点的血糖监测,并加强患者教育.

  • 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血糖指标分析及护理

    作者:孙丽凯;李丽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老年患者血糖代谢指标的水平及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8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OSAHS组,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较单纯糖尿病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OSAHS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指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早期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OSAHS,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干预.

  • 少食多餐制对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作者:胡鹏;徐文聪

    目的 观察少食多餐制对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脆性糖尿病患者入院后2周均采用相同的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动态血糖监测和未梢血糖监测)和运动治疗.第1周饮食采用3餐制,第2周饮食根据患者第1周出现低血糖的次数和时间合理安排每日餐次和餐量,进行少食多餐制,患者一日总热能恒定.观察比较患者第1周和第2周动态血糖监测的24 h平均血糖值,日内血糖的峰、谷值.结果 患者第2周24 h平均血糖值与第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2周日内血糖峰值比第1周显著下降(P<0.01),第2周日内血精谷值比第1周显著提高(P<0.01).结论 少食多餐制对患者的血糖平均值不影响,但血糖平均水平无法判断患者血糖控制整体水平的好坏;少食多餐制可降低患技者日内血糖峰值,提高患者日内血糖谷值,可预防高血糖及低血糖的发生.

  • 危重患者动态血糖监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作者:尹利华;王颖;杨晓静;杨立娥;王建荣

    应激性高血糖在创伤、感染等危重患者中普遍存在,是衡量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血糖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近年来研究表明[1],对危重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实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减少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尤其可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及降低感染率.随着这一措施的实施,如何严密准确地进行血糖监测及动态观察已成为ICU护理工作的新挑战.

  • 1例颈动脉体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饶;罗艳丽;袁丽

    报道1例颈动脉体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颈动脉体瘤常包绕神经和血管生长,而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且红细胞变形能力减退,红细胞聚集,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造成循环障碍;再加上手术部位神经血管丰富,手术难度大,术中难免牵拉部分粘连的神经血管,因此,颈动脉体瘤伴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神经血管相关的并发症。术前做好疾病的健康教育,合理饮食与运动,运动时避免牵拉颈部,密切监测血糖;术后遵医嘱应用营养神经和扩血管的药物,严密观察有无神经血管并发症表现,及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水、电解质平衡状况;密切监测伤口及血糖情况,注重血糖波动对颈动脉体瘤及其预后的影响。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

  •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分娩的足月新生儿血糖监测及喂养时间模式的探讨

    作者:孔艳霞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分娩的足月新生儿血糖监测及喂养时间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8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分娩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新生儿基线血糖及孕妇待产期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出生后12 h内每次喂奶前监测指尖血糖,>12~24 h每2次喂奶前监测指尖血糖;对照组定时监测血糖,生后12 h内每2 h监测血糖1次,生后>12~24 h内每4 h监测血糖1次,比较两组发现新生儿低血糖的效率。结果观察组26例新生儿出现低血糖,对照组17例新生儿出现低血糖,观察组共监测血糖494次,测得低血糖95次,对照组共监测血糖420次,测得低血糖58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现低血糖的效率高。观察组低血糖较对照组更多出现在0~12 h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定时监测血糖,奶前监测血糖有助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分娩的足月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现,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的特征分析及护理

    作者:姚秋璇;林碧芬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程度对糖代谢的影响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微量血糖仪动态监测68例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的血糖水平.结果 68例窒息新生儿中血糖异常55例,其中低血糖39例,高血糖16例.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以高血糖居多,轻度窒息新生儿以低血糖居多.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的发生率较高,通过监测血糖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血糖异常带给患儿的不良影响.认为护理对策包括:给予轻度窒息新生儿及时补充能量,严密观察病情,出现高血糖予减慢输液速度;给予重度窒息新生儿纠正缺氧,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控制血糖.

  • 同伴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血糖监测行为及糖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吴丽琴;徐勤容;陈育群

    目的 探索同伴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血糖监测行为及糖代谢指标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同伴教育方法,由同伴教育者定期开展小组活动、电话随访、微信群交流,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质控考核管理.评估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末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血糖监测行为及糖代谢指标变化.结果 干预3个月末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各条目均分高于干预前(P<0.05),血糖监测行为正确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3个月末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3项糖代谢指标控制效果优于干预前(P<0.01).结论 同伴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血糖监测行为及糖代谢指标.

  • 动态血糖监测及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作者:周玉兰;冯晓瑜;邓英;邓顺有;李少明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及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住院号的单双数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5例.实验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血糖变化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施饮食干预,对照组给予末梢血糖监测及饮食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血糖变化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施饮食干预,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 “3C”大剂量向导治疗方案在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杨丽芳;万安娜;郭静;万青;肖菲

    目的:探讨“3C”大剂量向导治疗方案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3C”大剂量向导治疗方案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同时给予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58例患者在3~6d内三餐后2h血糖控制在6.4~10.7mmol/L,24h血糖控制在4.8~10.7mmol/L。结论“3C”大剂量向导治疗方案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患者餐后血糖达标,又可避免使用大剂量胰岛素所导致的低血糖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饮食健康教育是治疗的基础,良好的护理配合是顺利实施治疗方案的前提保证。

776 条记录 32/39 页 « 12...29303132333435...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