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睡眠剥夺时程对青年男性军人脑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晨;刘康;陈涛

    目的:研究急性睡眠剥夺(SD)不同时程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军医大学男性健康志愿者学员,接受48小时持续睡眠剥夺,全程进行脑电监测,每12小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记忆分离加工检测.结果:①记忆测试:睡眠剥夺后外显记忆成绩(F=65.5732,P=0.0001)、内隐记忆成绩(F=44.3333,P=0.0001)均较基线出现显著性差异;②事件相关电位(ERP):睡眠剥夺后ERP潜伏期(F=61.0453~244.0524,P=0.0001)及波幅(F=10.5511~23.9379,P=0.0001)较基线出现显著性差异;③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睡眠剥夺后关联维度(F-133.9194,P=0.0001)、近似熵(F=11.4091,P=0.0001)均较基线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睡眠剥夺将会阻碍脑认知信息加工过程,促使外显及内隐记忆消退,使得脑神经元信息网络呈现更复杂的混沌模式,上述效应随SD时程不同而程度各异.

  • 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智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黄恩;吕望强;胡纪明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智力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对71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T及脑电图等检查,并收集其相关病史资料.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对智商影响有意义的因素3个,依次为脑电图、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窒息史.结论脑电图在了解智力障碍方面要优于CT,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常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主,产伤(窒息史)仍是引起精神发育迟滞常见的原因之一.

  • 脑电图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作者:马全有;杨玲;成杰;侯永华;李志平;郭晓明;王超

    目的探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脑电图(EEG)演变规律与疗效的关系,以便用EEG预测疗效,指导治疗.方法对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行氯氮平单药治疗,在100~150mg/d、175~300mg/d、325~550mg/d时分别行EEG检查,减量或停药后再次复查EEG.用BPRS对每一入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评定,减分率>40%为疗效好,减分率≤40%为无效.结果氯氮平治疗过程中84.96%(322/379)的EEG有异常改变,其中94.72%(305/322)为广泛性异常或在广泛性异常背景上局限性显著.EEG异常程度与服用氯氮平剂量呈正相关.21.09%(27/128)的患者治疗早期EEG无改变(A组),其有效率为7.41%(2/27).78.91%(101/128)的患者氯氮平治疗早期EEG即有异常改变(B组),其有效率为94.06%(95/101).两组有效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87.15,P<0.001).结论 EEG可以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氯氮平治疗早期EEG即有异常改变者,预示治疗有效,EEG无变化者预示疗效欠佳.

  • 精神分裂症有暴力行为患者脑电图特征

    作者:梁福安;李少成;闻会英;齐巧玲;王会琴;赵玉玲;张金桥;张少军;冯梅;李子龙;陈兰;刘伟;李静;刘彦辉

    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是复杂的反社会行为,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攻击行为与脑功能紊乱之间关系备受关注.脑电图在暴力行为研究中得到一定运用.研究显示脑电图检测有助于对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进行评估和预测.作者在血清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在伪装精神病司法鉴定中的作用研究过程中,对精神分裂症有暴力行为患者脑电图特征文献进行了回顾,现综述如下.

  • 儿童多动症脑电图与智力测验分析

    作者:栾习云;柴立军;薛继芳;蒋燕敏

    儿童多动综合症(Hyperkinetic Syndrome)是指小儿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本文收集本院1996~1997年门诊初诊为ADHD66例,均行脑电图及智力检测.

  • 释梦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王玲

    梦是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脑活动现象,现代科学证明梦与脑电图的快波和快速眼动相联系. 当人在快波睡眠阶段被唤醒时,都说自己在做梦.根据夜间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的交替顺序来推测,每个人每晚一般都会做4~6个梦,对人有没有意义呢?巴甫洛夫认为梦是没有意义的,只不过是大脑皮层的残余活动而已;弗洛伊德则认为梦是有意义的,是人的愿望的满足 .他在对梦作了大量分析之后,发展了一套科学的释梦理论和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 .

  • 不同昏迷量表和95%频谱边缘频率对急性昏迷患者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鑫;严晓铭;柯开富

    目的 评估不同昏迷量表和中央区95%频谱边缘频率(SEF)预测急性昏迷患者近期死亡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2例急性昏迷患者.在患者发病72 h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CS-P)、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评分,同时行脑电图(EEG)监测,记录中央区95% SEF数据.随访1个月,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既往史、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和中央区95% SEF,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和中央区95% SEF对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McNemar x2检验对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联合中央区95%SEF与单独使用上述评分在预测近期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52例患者中,生存组39例,死亡组13例.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的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以及中央区95% SEF均明显降低(P<0.05,P<0.01,P<O.01和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以及中央区95% SEF均为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以及中央区95% SEF对近期死亡均具有中等预测价值.与单独用昏迷量表预测相比,联合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和中央区95% SEF预测在敏感性上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而特异性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以及中央区95% SEF均可用于急性昏迷患者近期死亡的预测,联合昏迷量表和中央区95% SEF能更有效地预测急性昏迷患者的近期死亡.

  • 非线性动力学在脑电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童珊;黄华;陈槐卿

    非线性科学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被誉为20世纪自然科学的"第三次革命",已广泛应用于生物、物理、经济、通讯及天文学等领域.脑电图(EEG)反映了作为非线性系统的大脑的电活动,体现出混沌行为.在癫痫病症的EEG研究中,混沌特性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在精神分裂症和老年痴呆等病症的EEG研究中,混沌的作用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线性动力学在脑电信号分析中应用的进展,以期获得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对大脑神经动力系统的更好理解.

  • 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动态脑电图的研究

    作者:郑东;江帆;刘广兴;卢玮聪

    目的研究动态脑电图对于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临床拟诊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人在入院3d内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检查,其中有40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采用配对x2检验(McNemerx2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中度或重度异常脑电活动的机率.结果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的中度或重度脑电活动的发现率分别为:80%、65%,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现痫样放电的机率分别为:42.5%、5%,差异有显著性(p<0.005).动态脑电图检查发现40例病人的睡眠生理波都不清楚.结论动态脑电图对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相对于常规脑电图有更高的敏感性;睡眠节律紊乱是这类病毒性脑炎的共同特征.

  • 脑电图及头颅MRI在早期小儿脑性瘫痪中的作用

    作者:程冰梅;肖华;李智华

    目的探讨脑电图及头颅MRI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早期诊断脑性瘫痪患儿行脑电图及头颅MRI检查,并在康复治疗症状好转后3~12月对患儿进行脑电图随访.结果脑电图异常率85%,主要表现为双侧不对称,广泛性慢波节律改变及痫样波发作.头颅MRI异常率98.3%,主要表现为脑萎缩、外周性脑积水、脑白质发育不良等改变.脑电图及MRI异常符合率为85%.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脑电图随访90.2%恢复正常,脑电图的改善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p<0.05).结论脑电图及头颅MRI的结合应用可为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提供较好诊断依据,并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康复治疗.

  • 38例暴发-抑制脑电图

    作者:郑志英;祝惠华

    目的探讨暴发-抑制的脑电图特点.方法 38例暴发-抑制患儿均在自然入睡及唤醒下作脑电图检查按照国际10~20按放头皮电极,记录时间,历时>20分钟.结果均有暴发-抑制型脑电图表现.结论暴发-抑制是一种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要注意年龄与脑电图改变的关系.

  • 颅脑损伤150例EEG分析

    作者:闫丽红;欧阳迪茵;孟兵;黄先明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波改变,探讨脑电图(EEG)与颅脑损伤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EG对150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描记,脑震荡患者每人EEG描记总次数为3次,脑挫裂伤患者每人EEG描记总次数为4次,分析其结果.结果 1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脑震荡109例,EEG异常46例,脑挫裂伤41例,EEG均异常,EEG的改变与大脑皮层损伤的实际情况相平行,脑损伤越重,EEG异常率越高.小儿EEG异常程度与临床表现不成比例,且EEG异常率明显高于成人.结论 EEG可客观反映颅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变化,为临床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脑电图分析

    作者:郑志英;梁惠慈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TS)脑电图与临床的关系,以了解儿童TS患儿脑功能.脑电波的变化情况.方法 382例TS患儿,4岁以下者(包括4岁者)均是自然入睡下描记.5岁以上者均是安静清醒闭目下描记,所有记录时间均大于20分钟.清醒者均作过度换气及视反应常规刺激反应.结果阵发性慢活动86例;中度异常19例;额、中央、颞区3~4Hz尖慢综合波26例;左侧3~3.5Hz5例;左颞 3~3.5Hz尖慢综合波6例;右额 3~3.5Hz尖慢综合波7例;过量β活动16例;异常者共165例(43%).其它均为正常脑电图.

  • 雌二醇对脑外伤大鼠脑电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姚谦明;何启;汤冬旋;程国雄;徐振球

    目的研究在急性颅脑外伤的状态下雌二醇(E2)对受损皮层异常放电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按Feeney氏法制作重型颅脑外伤模型并放置左皮层-左海马记录电极,分别于腹腔注射雌二醇(E2)、地塞米松(DXM)和生理盐水(NS),连续4d记录脑电图(EEG).结果 E2治疗组EEG表现为痫性放电增加,频率和动作电位峰值均明显高于传统药物DXM治疗组,类似单纯外伤组的情况.结论颅脑外伤后给予雌二醇(E2)能引起或加重受损皮层的异常放电.

  • 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秀英;郑志英;杨思达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及评价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美国Nicolet Bravo视频脑电图仪,对我院住院的62例病毒性脑炎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及临床分析评估.结果 62例中58例异常,异常率为93.5%,主要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活动.结论脑电图是监测早期脑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并对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 脑囊虫病患者化疗前后脑电图和影像学改变

    作者:王中磊;葛凌云;王昌源;胡颖新

    本文对近年来我所住院确诊的部分脑囊虫病病人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和CT进行了动态观察,旨在探讨本病的脑功能和病理形态学改变.

  • 小儿病毒性脑炎120例脑电图分析

    作者:陈静

    对12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的异常率达81.7%,表明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癫痫发作脑电信号的相位幅度调制研究

    作者:曹春雨;韩凌;李春胜

    脑电图是癫痫诊治中一种为重要的工具,而大数据量的脑电记录给人工分析带来困难,计算机分类则可减轻此负担.从相位幅度调制角度研究癫痫脑电低频节律相位与高频节律幅度间的耦合关系,利用归一化后的调制指数(MI)来量化各频段间的耦合强度.基于波恩癫痫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的200个样本数据集,提出依据高低频节律范围对MI图进行分区,再利用分区后的耦合系数对不同状态下的脑电进行分类.结果显示,发作期Gamma节律与Delta(2~4 Hz)节律的MI值(0.009 9±0.009 6)相比发作间期(0.003 6±0.008 7)显著增加(P<0.01).Gamma节律与Theta(4 ~8 Hz)节律的发作期MI值(0.008 7 ±0.006 2)相比发作间期(0.001 4±0.003 2)也有显著增加(P<0.01);Theta-Beta节律间耦合强度在发作期(0.002 2 ±0.001 3)与发作间期(0.000 5±0.000 7)也存在显著差异.利用支持向量机在五折交叉验证下,波恩癫痫脑电数据MI特征对发作期和间期数据分类准确率达到97%;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同样得到一致结果.所提出方法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对临床视频脑电图分析的效率.

  • 基于形态学滤波器的棘波提取技术

    作者:王晶;徐光华;张四聪;朱君明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滤波器的脑电棘波检测方法.首先,选择三角形为结构元素,采用数学形态学中的级联开闭和闭开运算分别对脑电信号进行处理,去除癫痫样瞬态信号;然后对级联开闭和闭开运算采用平均加权的方法,消除统计偏倚现象,得到背景脑电信号;后将处理结果和原始脑电信号做差,提取出脑电信号中的棘波.通过仿真信号的对比分析和临床癫痫脑电信号的应用,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双向棘波的提取,与以往的方法相比,背景脑电的抑制能力更强,提取出的信号特征成分更完整.

  •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自动判断脑电图中有无癫痫样放电

    作者:刘书朋;陈俊强

    患者有头痛或抽搐等症状时,医生怀疑为癫痫,就要记录其脑电图,并分析其中有无癫痫样放电(Epileptiform Discharge, ED)。尽管对ED的自动检测已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无法避免因为伪差和类似ED的脑电波造成的假阳性。因此在全自动分析时,对于该类脑电图往往容易被误判,本来没有ED的脑电图被误判为含有ED。本文根据对41份脑电图中用人工神经网络交叉识别网络输出峰值分布曲线的分析,建立一套全自动判断脑电图中是否有ED的方法,即使存在一定量的假阳性的情况下,仍能作出正确判断。

4442 条记录 11/223 页 « 12...891011121314...22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