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2年顺义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例及重症病例病原学结果分析

    作者:唐智超;石玮;朱红霞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和重症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发现该地区手足口病原体的类型,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通过临床医生和流调人员采集符合聚集性疫情的手足口病病例和诊断为重症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应用RT-PCR方法检测原始样本和分离阳性病毒株中EV、EV71和CoxA16病毒的核酸。结果聚集性疫情病例咽拭子标本共276例,共分离出病毒125例,阳性率为45.29%;其中EV71阳性率为17.75%(49/276),CoxA16阳性率为26.09%(72/276),其他EV阳性率为1.45%(4/276)。重症病例咽式子标本共21例,共分离出病毒8例,阳性率为38.09%;其中EV71阳性率为9.52%(2/21),CoxA16阳性率为23.81%(5/21),其他EV阳性率为4.76%(1/21)。聚集性疫情病例中散居儿童、学生中CoxA16的检出率高于托幼儿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P=0.050和χ2=8.048,P=0.005)。结论顺义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例和重症病例均以CoxA16病毒感染为主。聚集性疫情病例以托幼儿童为主,重症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应加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为落实防控措施及明确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 幽门螺杆菌的家庭聚集性

    作者:高春艳

    目的调查幽门螺杆菌的家庭聚集现象。方法以15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确诊者为索引,对其家庭成员进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共507例受检者(不包括152例确诊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抽取510例来该院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粪便幽门螺杆菌检测,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7例受检者共检出451例阳性,总的阳性率为88.95%。对照组共检出249例阳性,总阳性率为48.82%。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当家庭成员之一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其他成员应及时检测,以免延误治疗。

  • 基层防控薄弱致丙肝疫情频发

    作者:彭洋

    2011年底,安徽和河南连续发生丙肝大面积感染事件,其中安徽涡阳县丹城镇一共检出丙肝核酸阳性23例,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一共检出核酸阳性63例.涡阳县和永城市的丙肝聚集性感染不是个案.传播:血液是主要途径对于安徽省毫州市涡阳县和河南永城市出现的丙肝聚集性疫情,新华社的报道称,据安徽省卫生部门初步调查,此次疫情中发现的丙肝阳性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苗浅村吴文义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疫情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虽然官方还未确认具体原因,但不安全注射导致丙肝传播应该是直接原因之一.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其中血液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可刺入人体的针具、美容器械、与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 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流行及耐药现状

    作者:秦小玄;朱朝敏

    致泻性大肠杆菌(DEC)是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它包括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以及近来发现的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ESIES)[1].DEC感染主要见于婴幼儿[2],近年来其在成人腹泻病人中的检出率有所增加,并成为部分地区致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且对常用药物出现了较高的耐药性,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 江西省某学校一起食用铁树果导致的中毒事件调查

    作者:李超;刘俊;陈卫国;余平;施国庆;汪仕文;彭海仁;谢兰兰

    目的 查明江西省某小学一起聚集性呕吐事件原因.方法 病例定义:2013年9月13日至18日,在某小学学生中,出现呕吐、头痛、头晕、恶心、腹痛症状之一者.病例搜索采用各班级班主任分别询问的方式开展.原因探查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发病班级集中的三年级一班的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回顾调查学生铁树果进食史及剂量.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18例,全部为学生,病例分布在2个班级,发病班级罹患率为19% (18/97),病例集中在4h内发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78%)、头晕(67%)、恶心(50%)、腹痛(44%).61% (11/18)的病例乳酸脱氢酶升高,检测值中位数为286 U/L(范围:263~369 U/L);22% (4/18)的病例出现凝血4项异常;17% (3/18)的病例出现白细胞升高,检测值中位数为12×109/L,范围:(11~ 13)×109/L.食用铁树果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RR=+∞,Fisher确切概率P=0.00008).结论 本次聚集性呕吐事件为食用铁树果导致的中毒事件.

  •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两类村庄猝死病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长虹;杨林;李兆祥;赵溯;施国庆;王安伟;王跃兵;马琳;张健;黄文丽;曾光

    目的 比较分析云南不明原因猝死两类村庄聚集性猝死病例的临床表现,为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和整理1975~2008年316例云南不明原因聚集性猝死病例临床资料,将发病村庄分为一次性发病村(仅发生1起聚集性猝死)和反复性发病村(发生2起及以上聚集性猝死)两类村庄,比较两类村庄病例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 177例反复性发病村猝死病例的急性病程中位数为0.08 h,短于139例一次性发病村猝死病例的0.33 h(Z=-2.0,P=0.042);前驱期19.4%的一次发病村猝死病例有临床表现,高于反复性发病村猝死病例的10.1%(x2=5.5,P=0.019),其腹痛(29.6%)和腹泻(14.8%)比例较高(P< 0.05);发病期一次性发病村猝死病例的烦躁(8.1%)、双肺湿啰音(4.5%))和紫绀(16.2%)比例高(P<0.05),反复性发病村猝死病例的头痛(21.1%)、四肢麻木(16.9%)比较高(P<0.05).结论 两类发病村的聚集性猝死病例急病程、前驱期和发病期临床表现不全相同,提示监测报告病例可能包含有其他疾病实体或内外因不同致病机制造成的猝死.

  • 一起不明原因急性肾小球肾炎流行调查

    作者:龙江;张丽杰;唐光鹏;王昭孝;聂伟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流行特征,分析病例在学校聚集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医疗机构和学校搜寻病例,在发生聚集性肾炎病例的3所学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病例对照研究.对部分病例学生进行血清学检测和细菌培养.[结果]2005年7~11月,在2个相邻县共发病89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2.2%,3所村小学发炎病例罹患率为7.2%,男性49例(55%),女性40例(45%),年龄从3~17岁,平均(10±3.3)岁.病例抗"O"检测阳性率为63.0%(17/27)、血清补体下降率100%(6/6),咽拭子培养β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率为66.7%(4/6).各年级发病、是否住校和男女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病发生与浮肿前上呼吸道感染明显相关(χ2=15.7,P<0.01),学生用手直接擦课桌是可能的危险因素(OR=2.3,95%CI:1.1~4.9).本次急性肾小球肾炎流行范围较广,有明显的学校、年龄和家庭聚集性.[结论]该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咽部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及时对上呼吸道感染学生的早期治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疫情的关键.

  • 2005-2016年桂林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和时空分析

    作者:蒋芹;喻国旗;覃健

    目的 了解桂林市2005-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聚集区分布,为该地区的腮腺炎防治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对所收集的报告病例进行人群、时间、地点的三间分布情况进行描述,进一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桂林市各区县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识别腮腺炎发病的时空聚集区.结果 2005-2016年,桂林市共20 796例腮腺炎报告病例,平均发病率35.4/10万,男女比例为1.4∶1,以5~9岁儿童多见,占总人群的40.7%,流行高峰在春末夏初的5-7月,主要发生于幼托机构及学校.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Moran's I>0、P<0.05,表明桂林市腮腺炎的发病有地区聚集性.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一级聚集区发生在象山区、秀峰区、叠彩区、七星区和雁山区,聚集时间为2010年5月-2012年6月,聚集范围半径为17.6 km.结论 针对桂林市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于幼托机构和5~9岁儿童,且主要聚集在五大城区,提示今后应根据桂林市腮腺炎疫情的高危人群和热点区域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2013-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一二期梅毒时空扫描分析

    作者:张民;刘长超;杨朝华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6年一二期梅毒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梅毒防控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梅毒的发病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浦东新区各街镇的人口数来源于上海浦东统计年鉴,街镇的边界地图使用国家测绘局2015年版shp格式的地图数据.采用Excel2010和SPSS 22整理分析数据,采用SaTScan9.3的回顾法泊松模型进行时空聚集性扫描,采用ArcGIS 10.5将扫描结果可视化.检验水准取0.05.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6年一二期梅毒的发病率分别为45.78/10万、40.91/10万、40.49/10万、39.09/10万,发病类型以一期梅毒为主,占58.57%,性别以男性为主,占64.14%,年龄以20~60岁的青壮年为主,占77.65%.发病时间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在每年的8月份左右出现发病的高峰,高峰月份的发病人数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趋势卡方检验x2=0.001,P=0.047).发病时间聚集出现在2013年1月1日-2013年9月21日期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区域包括高桥、塘桥、三林、周浦等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空间聚集区域有7个、时空聚集区域有3个(P<0.05). 结论 通过对一二期梅毒的时空聚集性研究,可为梅毒防控措施的科学制定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一定参考.

  • 2013-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及时空扫描分析

    作者:张民;刘长超;杨朝华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方法 手足口病的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控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街镇人口数来源于上海浦东统计年鉴,街镇的边界地图使用国家测绘局2015年版shp格式的地图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2整理分析数据,检验水准α取0.05.采用SaTScan9.3进行时空聚集性扫描,使用ArcGIS 10.5将扫描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5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88.17/10万、297.46/10万、200.95/10万;流行时间具有明显的“双峰性”特征,第一次峰值出现在6月,第二次在出现在9月至10月,第一次的峰值高于第二次;地域分布具有“南低北高”、“东西高中间低”的特点;男性发病人数占总人数的60.06%,年龄在4岁及以下的占85.18%,散居及托幼儿童占93.13%,流动人口占60.37%.单纯时间聚集出现在2014年4月20日至2014年7月17日期间;单纯空间聚集区共有11个,包括南半部2个、北半部9个;时空聚集区域有12个,包括2013年1个、2014年8个、2015年3个,其中北半部9个、南半部3个,发病率越低的地区出现时空聚集时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就越大.结论 通过研究了解了浦东新区2013-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其时空聚集区域分布,为今后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 2011-2015年陕西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时空聚集性分析

    作者:朱妮;刘峰;邱琳;郁会莲;张雪雷;贠鹏飞

    目的 通过时空聚集性分析方法,掌握2011-2015年陕西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情况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中2011-2015年陕西省各个县(区)HFRS报告数据,采用Geoda1.6.7软件进行空间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SatScan9.4.2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同时将相关分析结果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可视化地图展示.结果 2011-2015年陕西省累计报告HFRS 10 026例,年均发病率为5.35/10万,发病季节性呈现出明显的双峰特征(秋冬峰为10月至次年1月;夏季峰为6-7月),高发县区集中在关中地区;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区域内存在“高-高”(或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安、宝鸡和和咸阳)、“低-低”(或冷点区域,分布于延安、汉中、榆林和安康)等关联模式的县(区);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时间维度为2012年10月-2013年1月,空间维度覆盖宝鸡、咸阳和西安部分县区的聚集区(RR=12.68,P<0.001),聚集区在5年中位置相对固定.结论 陕西省HFRS发病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关中地区为发病聚集区域,是HFRS的重点防控地区.

  • 扫描统计与空间自相关分析在新疆结核聚集性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靳圆圆;王微;闫慈;曹明芹

    目的 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新疆结核病的空间聚集性,为结核病的防控提供依据;同时,将基于空间点与面的方法相结合,全面解释结核病的聚集效应.方法 利用新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2005-2010年结核病监测数据,基于离散型泊松分布模型,利用SaTScan9.4.2进行时空扫描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角度探讨结核病的时空聚集区;采用ArcGIS10.2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呈现结核病的空间聚集模式.结果 2005-2010年新疆结核病年均报告率为210.75/10万,是全国年均报告率的3倍.结核病报告率在区县水平分布不均,时空扫描分析发现4类聚集区,分别在2008--2010年间有15个区县聚集,集中分布在西南部,聚集强度高;2005-2007年间有11个区县聚集;2006-2008年间,共探测到2类聚集区,分别包含2个区县;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结核发病热点区主要在西南部及南部,与时空扫描高聚集性区相一致;冷点区主要集中在北部经济带区.结论 新疆结核病报告率在区县水平存在聚集性,应对发病高风险高聚集区加强监测及管理,制定区域化的结核防控策略.

  • 2010-2013年济宁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颜丙新;马利君;刘伟;孙喜红;段延华;焦伯延;姜文国

    目的 了解2010-2013年济宁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学及病原学特征,为制定该市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3年济宁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聚集性疫情报告规模、时间、病原学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05起,累计病例313例,均为手足口病轻症,无重症病例,幼托机构聚集性11起,占10.48%,其他均为自然村(或社区).4-6月呈现聚集性疫情报告高峰(76.19%,80/105),3岁及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感染为主,不同年份手足口病流行优势毒株不同.聚集性疫情主要由当地疾控机构浏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发现,未见幼托机构主动报告.结论 4-6月是手足口病防控关键期,应提高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报告敏感性和及时性,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续发.

  • 一起敬老院聚集性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应杰;胡跃强;叶晓东;黄礼兰;姚慧晶

    目的 了解某敬老院聚集性肺结核疫情发病情况和调查处理情况,探索有效防控敬老院肺结核疫情的措施.方法 对敬老院基本情况、发病情况、生活状况、病人房间分布情况、人群特征及入院时间等进行调查,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起疫情共发现7例结核病病例,罹患率达41.18% (7/17),其中涂阳肺结核1例、菌阴肺结核伴空洞2例、菌阴肺结核4例.病例均为敬老院养老老年人,分布于7个房间,入院时间均达2年以上.结论 敬老院是老年人的聚集场所,结核病防控不容忽视;加强对敬老院传染病的管理,及时发现肺结核患者,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可有效防控敬老院肺结核疫情.

  • 一起由腺病毒7型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刘仰青;吴景文;李辉;王斌

    目的 对一起发生在早读制小学内呼吸道感染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点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其流行因素和传播途径,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相应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者咽拭子,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定致病原.结果 累计发现病例27例,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疫情波及范围较小.RT-PCR病毒核酸检测确认为腺病毒感染,病毒分型鉴定为腺病毒7型,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热(38℃以上),伴有乏力、头痛、咳嗽、咽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结论 该疫情是由腺病毒7型引起的学校内呼吸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传播途径可能以密切接触和空气传播为主.

  • 多水平模型在调查员变异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袁野;廖贵蓉;李娜;陈博;朱彩蓉

    [目的] 结合实例探索评价调查员变异的方法,并探讨当存在调查员变异时,如何分析产生调查员变异的原因以及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方法] 以2008年四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为例,采用多水平模型评价灾区居民SF-12量表的MCS和PCS得分测量中是否存在调查员变异,并比较存在调查员变异时,考虑和不考虑调查员变异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SF-12量表心理方面的测量存在调查员变异,但SF-12量表生理方面的测量不存在调查员变异;将调查员变异在MCS得分中分离后,模型3中汶川与北川居民MC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3中房屋垮塌的居民MCS得分比没有房屋垮塌的居民低,均比模型4的结果解释合理,且模型3拟合效果更好.[结论] 多水平模型适用于评价调查员变异和探索产生调查员变异的原因,为今后改进调查员培训,提高调查质量提供参考.

  • 疾病的时间性分布研究

    作者:贾红;陈航

    目的:分析淋病发病的时间分布.方法:采用时序图法、Poisson分布法及周期性检验方差分析法.结果:(1)时序图显示淋病发病存在长期上升趋势及周期性波动情况;(2)Poisson分布拟合结果:1994、1995、1996、1997各年χ2值分别为394.97、91.74、39.14、391.56,其对应的P值都<0.01;(3)周期性方差分析结果为F=12.8,P<0.01.结论:(1)淋病的发病率在每年的2~4月和9~12月是发病的高峰季节,且发病存在长期升高的趋势.(2)序列图法、Poisson分布法及周期性方差分析法可以作为研究疾病时间分布的基本方法.

  • 一起早教中心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

    作者:岳勇;戴映雪

    目的 调查1起早教中心内出现多名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分析疫情发生原因,提出防控处置措施.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样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某早教中心2016-05-31/06-01有18例儿童出现呕吐、腹痛症状,其中12例诺如病毒感染疑似病例,6例胃肠炎病例.采集2例疑似病例样以及2名食堂工作人员样,结果为均为诺如病毒阳性.诺如病毒感染9.23%.结论 本次为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暴发原因可能是由携带病毒的食堂工作人员污染部分食物所致,以食源性传播为主.

  • 2011年密云县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分析

    作者:王娅琼;杨育松;王化勇;耿利彬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县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密云县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现场调查密云县2011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聚集性疫情)基本情况,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密云县报告24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其中家庭聚集2起,托幼机构18起,学校4起.城区及城郊结合部共报告22起,山区报告2起.聚集性疫情自4月起每月均有报告.结论 密云县2011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具有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应加强城区及城郊结合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从根本上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 2010年宜都市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分析

    作者:王金平;杜道法;徐向超;向光鸿

    目的 了解宜都市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情况及特征,为制定学校和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全市2010年学校和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宜都市学校和托幼机构共发生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性脑炎聚集性疫情41起,共发病244例,平均为6例.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多,占总事件数的56.10% (23/41),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性脑炎聚集性疫情发生少,均占总事件数的2.44%(1/41).托幼机构发生聚集性疫情多,占65.85% (27/41).除学校假期和12月外,其余月份均有聚集性疫情发生,发病高峰在3、4月.托幼机构、小学、中学发生聚集性疫情多的乡镇分别为陆城城区、高坝洲镇、姚店镇.结论 2010年,宜都市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生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多,但疫情涉及病例数少,手足口病发生聚集性疫情多,托幼机构是发生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场所.

338 条记录 15/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